《-辨证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辨证录-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方凉心之剂也。心既清凉,则肾不畏心热,而乐与来归,原不必两相引而始 
合也。况方中全是益心滋肾之品,不特心无过燥之虞,而且肾有滋润之乐,自不啻 
如夫妇同心,有鱼水之欢,而无乖离之戚也,又何至喧阗于一室哉。 
此症可用定喧汤。 
玄参(三两) 生地(一两) 贝母(二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鸣。 
人有不交感而两耳无恙,一交接妇女,耳中作痛,或痒发不已,或流臭水,以 
凉物投之则快甚,人以为肾火之盛,谁知是肾火之虚乎。夫肾中之火,乃龙雷之火 
也,火旺则难动而易息,火衰则易动而难息,其故何哉?盖火旺者水旺也,火衰者 
水衰也。水衰则不能制火,而火易动,水衰则不能养火,而火难息耳。故补水必须 
补火,补火而水乃生,亦补火必须补水,补水而火乃盛,二者原两相制而相成也。 
肾开窍于耳,肾之水虚,则肾之火亦虚矣。耳之痒痛,作于交感之后,正显其肾中 
水火之虚也。治法必须补肾中之火,而火不可独补,必须于水中补之。方用加减八 
味丸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丹皮(五钱) 泽泻(二钱) 茯苓(三钱) 
山药(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肉桂(二钱) 水煎服。一剂 
而痛轻,再剂而痛止,三剂痒亦止,四剂而水不出也,十剂全愈。 
此方补火而亦补水,而补水多于补火者,以火不可过旺也。水旺于火,而火有 
安宁之乐,火引于水之中,水资于火之内,则火不至易动而难息,又何致上腾于耳 
门,作痛作痒而出水哉。 
此症用补阴制火汤亦妙。 
熟地(二两) 山茱萸 芡实(各一两) 肉桂(一钱) 水煎服。十剂全愈。 
妇人有因怒发热,经来之时,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乳房胀闷,寒热往来, 
小便不利,脐下满筑,此是肝气之逆,火盛血亏也。夫肾虽开窍于耳,耳病宜责之 
肾,然而肝为肾之子,肾气既通于耳,则肝之气,未尝不可相通者,子随母之象也。 
况肝藏血,怒则血不能藏矣。经来之时,宜血随经而下行,不宜藏于经络,而作痛 
满胀闷也。不知肝喜疏泄,怒则气逆而上奔,气既上逆,而血又何肯顺行于下而为 
经乎,势必散走于经络,而不得泄,则火随郁勃之气而上冲两耳之间,乃化为脓水, 
而流出于肾母之窍矣。太阳者,膀胱之位也,肾与膀胱为表里,肝走肾之窍,独不 
可走膀胱之路乎。小便不利,正肝气之乘膀胱也。肾之气通于腰脐,脐下满筑者, 
正肝气之乘肾也。至于乳房胀闷,尤肝逆之明验,以两胁属肝之部位,而乳房乃两 
胁之际也。治法宜舒肝气而使之顺,不必治耳,而耳自愈也。方用加味逍遥散∶ 
白芍(一两) 柴胡(二钱) 当归(一两) 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茯神(三钱) 白术(五钱) 炒栀子(一钱) 天花粉(二钱) 枳壳(五分) 
丹皮(三钱) 水煎服。二剂而诸症皆痊。 
此方乃平肝之圣药,亦解怒之神剂也。补血而又无阻滞之忧,退火而更鲜寒凉 
之惧,不必治肾而治肾已包于其中;不必通膀胱而通膀胱已统乎其内,变通之法, 
何往往弃之而不用耶。 
此症用莫愁汤亦神。 
白芍 生地(各五钱) 当归(一两) 炒栀子 天花粉 香附(各二钱) 甘草 
苍术(各一钱) 炒荆芥(三钱) 枳壳(五分)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 



卷之三

目痛门(十四则)

属性:人有目痛如刺触,两角多眵,羞明畏日,两胞浮肿,泪湿不已,此肝木风火作 
祟,而脾胃之气,不能升腾故耳。人生后天,以脾胃为主,脾胃一受肝木之制,则 
土气遏抑,津液干涸,于是木无所养而干枯,风又袭之,则木更加燥。眼目肝之窍 
也,肝中无非风火之气,而目欲清凉得乎。惟是肝经既燥,而目偏生泪,何哉?盖 
肾气救之耳。肝为肾之子,肝子为风火之邪所困,燃眉之祸,必求救于肾母,而肾 
痛其子,必以水济之,然而风火未除,所济之水与风火相战,肾欲养木而不能,肝 
欲得水而不敢,于是目不得水之益,而反得水之损矣。然而水终为木之所喜,而火 
终为木之所畏,日为阳火,灯为阴火,故两忌之。治法自当以祛风灭火为先,然而 
徒治风火而不用和解之法,则风不易散,而火不易息也。方用息氛汤∶ 
柴胡(二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天花粉(二钱) 白蒺藜(三钱) 
蔓荆子(一钱) 甘菊花(三钱) 草决明(一钱) 炒栀子(三钱) 白茯苓(三钱) 
水煎服。二剂而火退,再服二剂而羞明畏日之症除,再服二剂,诸症尽愈也。 
此方泻肝木之风火,而又善调脾胃之气,更佐之治目退翳之品,真和解得宜也。 
此症柴荆饮亦妙。 
柴胡 薄荷 荆芥 甘菊(各一钱) 甘草(三分) 茯苓(三钱) 白芍(四钱) 
白蒺藜 草决明 炒栀子(各二钱) 密蒙花 半夏(各五分) 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目痛既久,终年累岁而红赤不除,致生 肉扳睛,拳毛倒睫者,乃误治之 
故也。大凡目疾初痛,则为邪盛,目疾久痛,则为正虚。正虚而误以邪盛之法治之, 
则变为此症矣。世人不悟,动以外治,不知内病未痊,而用外治之劫药,鲜不受其 
害者。我今特传一方,凡有 肉攀睛拳毛倒睫者,服之无不渐愈,但不能取效神速 
也。盖眼既经误治而成斯病,其由来者非一日,用药何能责其近功乎。方名磨翳丹∶ 
葳蕤(一斤) 甘菊花(一斤) 当归(一斤) 白芍(一斤) 陈皮(二两) 
柴胡(三两) 同州蒺藜(一斤) 白芥子(四两) 茯神(半斤) 各为末, 
蜜为丸。每日早晚白滚水送下各五钱,服一料全愈。 
此方用攻于补之中,不治风而风息,不治火而火亡,不治 肉而 肉自消,不 
去拳毛而拳毛自去,万勿视为平平无奇,而不知奇寓于平之中也。 
此症用加减逍遥散亦佳。 
白芍 当归(各一两) 甘草 白蒺藜 蕤仁(各一钱) 陈皮(五分) 茯苓(三钱) 
甘菊(三钱) 柴胡 半夏(各三分) 水煎服。 
三月愈。 
人有目痛后迎风流泪,至夜则目暗不明,一见灯光两目干涩,此乃少年时所丧 
元阳,又加时眼,不守色戒,以致伤损大 ,故 孔不闭,风寒透入其孔,内气即 
虚,外邪难杜,故尔出泪也。夫泪生于心,大 正心之窍也。伤心则泪出,伤大 
而亦泪出者,正见内外之关切,伤大皆即伤心也。然则欲止大 之泪,安可不急补 
其心乎。而徒补心,亦正无益,必须兼肾与肝而治之,使肾水生肝木,而肝木更能 
补心也。方用固根汤∶ 
葳蕤(一两)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熟地(一两) 麦冬(五钱) 
甘菊(三钱) 菖蒲(三分) 柴胡(五分) 
水煎服。连服四剂,即不畏风;再服四剂,见风不流浪矣;再服十剂全愈。 
盖葳蕤最善止泪,加之当归、白芍以补肝,熟地以滋肾,益之麦冬以补心,佐 
之甘菊、菖蒲、柴胡以舒其风火,而引诸经之药以塞其泪窍,此固其根本而末症自 
愈也。 
此症用养目汤亦效。 
当归 熟地 葳蕤 白芍(各五钱) 山萸 茯苓 麦冬 白术 丹皮 枸杞(各三钱) 
巴戟天(二钱) 柴胡(三分) 水煎服。 
十剂全愈。 
人有患时眼之后,其目不痛,而色淡红,然羞明恶日,与目痛时无异,此乃内 
伤之目,人误作实火治之,又加不慎色欲,故尔如此。若再作风火治之,必有失明 
之悲,必须大补肝肾,使水旺以生肝,木旺以祛风,则目得液以相养,而虚火尽散也。 
方用养目汤∶ 
熟地(一两) 白芍(五钱) 麦冬(五钱) 当归(一两) 葳蕤(五钱) 
山茱萸(四钱) 北五味(一钱) 甘草(一钱) 甘菊花(二钱) 柴胡(五分) 
水煎服。二剂而目明,又二剂而羞明之症痊,更四剂而红色尽除而愈矣。 
此方大补肾肝,全不去治目正所以治目也。世医每拘执成方,罔顾目之虚实, 
一味以治火为主者,不知坏天下之眼几百万矣。幸治目者,察其虚实,如知其虚, 
即以此方投之,效应如响,正不必分前后也。然初起即是内伤之目痛,又从何处辨 
之?日间痛重者阳火也,乃是实症;夜间痛重者阴火也,乃是虚症。虚症即用此方 
急治之,随手建功,何至变生不测哉。 
此症用还光饮亦妙。 
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枸杞 甘菊 同州蒺藜 玄参 麦冬(各三钱) 
葳蕤(五钱) 肉桂(三分) 水煎服。十剂全愈。 
人有阴火上冲,两目红肿,泪出而不热,羞明而不甚,日出而痛轻,日入而痛 
重。此非虚症之痛乎?然不在肝而在肾也。肾中无火,下焦寒甚,乃逼其火而上行, 
浮游于目而目痛也。治法不可泻火,而宜补火,并不可仅补火,而兼宜补水。肾中 
真寒而火不存,实肾中少水而火无养也。水火原不可两离,补水即宜补火则水不寒, 
补火即宜补水则火不燥。治阴虚火动之症者,无不当兼治,何独于治目者殊之。方 
用八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五钱) 茯苓 泽泻 丹皮(各三钱) 
柴胡(五分) 白芍(五钱) 甘菊花(三钱) 肉桂(一钱) 水煎服。 
一剂而阴火归源,目疾顿愈。抑何其治法之神乎?盖阴阳之道,归根最速,吾 
用六味大滋其肾中之水,加肉桂以温其命门之火,火喜水养,即随水而同归于本宫, 
龙雷安静,而云汉之间火光自散,有不返为青天白日之世界乎。况佐之柴、芍、 
甘菊,风以吹之,通大泽之气,而雷火更且安然也。 
此症用抑火散亦效。 
熟地 麦冬(各一两) 北五味 肉桂(各一钱) 巴戟天 葳蕤(各五钱) 
水煎服。一剂效,二剂全愈。 
人有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近视则蝇脚细字辨晰秋毫,远视则咫尺之外不辨真 
假,人以为肝血之不足,谁知是肾火之本微乎。肾火者,先天之火也,是火存于肾 
水之中,近视之人,既非水之不足,何致火之无余?不知先天之火,天与之也,生 
来火微,光焰自短。盖眼目之中,不特神水涵之,抑亦神火藏之,故凡光能照远者 
火也,近视之人,正神火之微耳。神火藏于目中,而发于肾内,治近视之病,必补 
肾火为主。然而火非水不养,虽近视之人,原有肾水,然能保其后天之不斫削乎。 
水中补火,不易之道也。方用养火助明汤∶ 
熟地(五钱) 山茱萸(三钱) 葳蕤(五钱) 巴戟天(一两) 肉桂(一钱) 
麦冬(三钱) 北五味子(三分) 枸杞(三钱) 水煎服。一月之后,自然渐能 
远视矣。仍将前药修合丸散,日日吞服,一年之后,远近俱能视也。但服药之时,必 
须坚忍色欲为妙,否则仅得半之道耳。 
此方补命门之火,所以助其阳也。虽助阳无非益阴,本无他害,诚恐不善受益 
者,借阳以作乐,故戒之如此。 
此症用鉴远汤亦佳。 
附子 北五味(各一钱) 熟地 葳蕤(各一两) 山茱萸(五钱) 水煎服。 
人有目痛,二瞳子大于黄精,视物无准,以小为大,人以为内热之故也,谁知 
是气血之虚,而骤用热物火酒以成之者乎。夫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瞳子 
尤精之所注也。故精足则瞳子明,精亏则瞳子暗。视物而昧大小者,盖筋骨气血之 
精而为脉并为系,上属于脑。脑热则瞳子散大,而脑之所以热者,由于多食辛热 
之物也。火酒者,酒中至热之浆,且其气又主散,脑中之精最恶散而最易散,热而 
加散,脑气又乌能安然无恙乎?自必随热而随散矣。脑气既热,则难于清凉,更难 
于静,固欲瞳子之不散大而不可得,又乌能视物有准哉。治法以解热益气为主,而 
解热必须滋阴,滋阴自易降火,然后于滋降之中佐之酸收之味,始克敛瞳神之散大 
也。方用敛瞳丹∶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黄连(三钱) 
五味子(一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一钱) 地骨皮(五钱) 柴胡(五分) 
柞木枝(三钱) 陈皮(五分) 黄柏(五分) 水煎服。连服四剂,瞳子渐小, 
再服四剂,而视物有准矣,服一月全愈。 
此方凉血于补血之中,泻邪于助正之内,祛酒热于无形,收散精于不觉,实有 
不知其然而然之妙,较东垣治法为更神也。 
此症用束睛丹亦效。 
熟地 白芍 麦冬(各一两) 人参(五钱) 炒栀子 川芎(各三钱) 北五味(一钱) 
水煎服。十剂全愈。 
人有病目数日,而即生翳,由下而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