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医学入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7-医学入门-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泻南补北是大经, 
泻南,则肺金清而东方不旺,脾不伤而宗筋润矣;补北,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 
肺不焦而荣卫通矣。清燥汤、虎潜丸、肾气丸,调和金水二脏,治痿之大经也。 
慎勿滚同风痹治。 
痹乃风寒湿合香港脚寒湿而成。缓风邪深,手足肢体缓弱而痛,是知痛则为风为实 
,不痛为痿为虚。 
风因外感宜发散,痿属内伤补血气; 
血虚者,四物汤合生脉散,加苍术、黄柏、牛膝,下补阴丸,气虚者,四君子汤 
加苍术、黄柏、黄芩,下鹿茸四斤丸加五味子,或五兽三匮丹。又有瘀血妨碍者,四物汤加 
参、术、黄柏、红花。 
或兼湿热或兼痰, 
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健步丸、四制苍柏丸。痰火起于手足之内 
者,二陈汤加苍术、黄柏、白术、黄芩、竹沥、姜汁。 
又恐食积(妨碍升降)阳明滞; 
减味清燥汤。如食全少者,白术膏。 
五痿旺时病易安, 
随各脏旺月调补则易。间有挟寒者,五积散合独活寄生汤;挟风者,大秦艽汤、 
何首乌丸。 
天产作阳戒浓味。 
助火发热故也。素不能淡薄者,搜风顺气丸。 
厥(与麻木条参看) 
厥证不独手足隘,宗筋脾胃合为孽; 
《内经·气厥》篇∶厥者,气逆也。凡移寒移热,或伏热深而振栗,或虚寒甚而 
发躁,皆谓之厥,不但手足厥冷而已。宗筋,阴器也,厥阴所主。脾胃脉皆辅近宗筋,寒厥 
则阴缩而四肢冷;热厥则津干不荣四肢,溺赤,而手足热。是六经之厥,皆统于肝与脾胃也 
。 
太阳 仆足难行, 
经曰∶巨阳之厥,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HT 仆,而僵仆倒地。 
阳明腹满癫狂发;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少阳耳聋胁肋痛,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不可以运。 
太阴 胀作呕泄; 
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 
,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少阴心痛口舌干,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厥阴茎缩膝腰折。 
厥阴之厥,则小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 
又或咽肿咳不宁,肠痈项强衄吐血;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 
,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治,惊者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手太阴厥逆 
,虚满而咳,善呕沫。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 
泣 
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手阳明少阳 
厥逆,发喉痹,嗌肿, 。若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外感寒泣暑相兼, 
寒泣血发厥,脉沉微者,理中汤、四逆汤;暑耗气发厥,脉虚者,白虎汤,或香 
薷散加羌活。夏月劳役犯房,以致阳气烦扰,目盲耳闭,《内经》谓之煎厥,言热气煎逼, 
损肾与膀胱而成也。宜四君子汤,加远志、防风、赤芍、麦门冬,陈皮。凡外感发热者,宜 
解散药中加姜汁。 
内伤薄厥痰火挟; 
内因喜怒伤气伤志,气逆而不下行,则血积于心胸,《内经》谓之薄厥,言阴阳 
相搏,气血奔并而成。古法暴厥气逆身冷者,苏合香丸、八味顺气散。怒气逆甚,呕血鼽衄 
发厥者,四物汤去地黄,加赤茯苓、人参、桔梗、陈皮、麦门冬、槟榔,姜煎服,或六郁汤 
。气实多怒,忽大叫发厥者,乃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上冲,用香附五钱,川芎七钱,生甘 
草三钱,童便、姜汁煎服,又青黛、人中白、香附为丸服。稍愈,用导痰汤加黄连、香附、 
煎吞当归龙荟丸。因劳役饮水,被惊发厥者,六君子汤加芩、连、竹沥、姜汁。内伤痰火发 
厥,脉弦滑者,二陈汤加竹沥;挟寒,加生附子;挟火,加芩、连、山栀、竹沥;肥人,加 
人参、姜汁。凡厥症为癫、为 仆、为妄见, 
或腹胀、二便不利,或呕,或心痛,皆痰火、郁气病也。 
总因酒色阴阳衰, 
热厥因醉饱入房,湿热郁于脾土,不能渗荣四肢,阳气独盛,故手足心热,宜补 
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火郁汤。寒厥因多欲夺精,元阳大有所损,不能渗营经络,阴气独 
在,故手足皆寒,宜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或当归四逆汤。寻常气虚发厥者,四君子汤。血虚 
发厥者,四物汤。有火,加知母、黄柏;虚寒,加附子。但厥冷多以不胜乘其所胜,如肾移 
寒于脾,则为寒厥;心移热于肾,则为热厥,六经皆然。抑论阳症烦渴、谵语、身热;阴症 
不渴、静倦、身凉,与伤寒阳厥、阴厥大同。但杂病多因酒色、七情、痰火所致,外感者少 
。故经曰∶阳衰于上则为寒厥;阴衰于下则为热厥。阳极似阴,阴极似阳,与伤寒因虽不同 
,而病状变化亦相似也。 
尸厥亦是下虚 ; 
凡有吊死问疾,或入庙登冢,卒中外邪,与脏气相忤,气遏不行,经络脉伏,昏 
不知人,忽手足逆冷,头面青黑,牙关紧急,昏晕卒倒,或错言妄语,决不可作风治,先宜 
苏合香丸灌之,候醒,以木香匀气散,合平胃散调之。素虚者,用焰硝五钱,硫黄二钱末 
,作三服,用陈酒一盏,煎觉焰硝起,倾于盏内盖着,温服;如人行五里,又进一服。如无 
前药,用古参附汤,入姜汁,酒煎服;外灸百会穴,如绿豆大艾九壮,气海百壮,身温者生 
。暴死者,追魂汤灌之。蛔厥见伤寒,血厥见产后。 
接补阴阳本《内经》, 
阴阳气不相接则厥。热厥补阴,寒厥补阳。正经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也。 
吐下还为实者设。 
凡卒厥未辩,先以苏合香丸灌醒,痰壅口噤者,瓜蒂散吐之,或搐鼻亦可;热甚 
者,大承气汤、双解散下之。 
x痨瘵x 
痨瘵(痨极曰瘵)先须辨阴阳, 
热痨阳病,口干,舌疮,咽痛,涕唾稠粘,手足心烦疼,小便黄赤,大便燥结; 
虚痨阴病, 
唾痰白色,胃逆口恶,饮食难化,小便多,遗精白浊,大便溏泄。又有嗽痰 
,仰卧不得者,必阴阳兼病也。多因十五六岁,或二十前后,血气未定之时,酒色亏损精血 
而成,全属阴虚。间有因外感、外疟∶久嗽而成者,多属阳虚。热痨咽疮、失音者死;虚 
痨泄不止者死。 
阴阳传变最无常。 
不问阴病阳病,日久皆能传变,男子自肾传心肺肝脾,女子自心传肺肝脾肾,五 
脏复传六腑而死,亦有始终只传一经者,有专着心肾而不传者,大要以脉为证验。 
潮汗咳(或见血,或遗精)泄分轻重, 
轻者,六证间作;重者,六证兼作。盖火蒸于上,则为咳血,为潮热;火动于下 
,则为精浊 
,为泄泻。若先见血,上血为先,其余流传变证虽多,亦必归重于一经。假如现有精浊,又 
加之胫酸、腰背拘急,知其邪在肾也;现有咯血多汗,加之惊惕、口舌生疮,知其邪在心也 
;现有喘咳嗽血,加之皮枯、鼻塞、声沉,知其邪在肺也;现有梦遗,加之胁痛、多怒、颈 
核、知其邪在肝也;现有泄泻,加之腹痛痞块、饮食 无味、四肢倦怠,知其邪在脾也。当 
随其邪之所在调之。劳热,清骨散;内热,保真汤;晡热,黄 鳖甲汤。劳血、咯血太平丸 
;嗽 
吐咳咯,保和汤。血去多,三黄补血汤;血不止,十灰散、单花蕊石散,劳嗽干咳,人参润 
肺丸、保和汤、太平丸、宁肺汤。肺痿,知母茯苓汤;肺痈,桔梗汤、单白芨散。劳泄,白 
术膏、八珍汤、肾气丸。劳汗,黄 散。更当于各病本条参究。 
初于开关起胃房。 
劳者,倦也。气血劳倦不运,则凝滞疏漏,邪气得以相乘;又饮食劳倦所伤,则 
上焦不行, 
下脘不通,热熏胸中而生内热。凡颈上有核,腹中有块,或当脐冰冷,或无力言动,皆痰涎 
结聚,气血凝滞之所致也。故以开关起胃为先,盖关脉闭则气血干枯,胃气弱则药无由行。 
但阳虚不可偏用辛香丁、附之类;阴虚不可偏用苦寒知、柏之类。古方有开关散、定胃散, 
今亦难用,窃其意推之。阳病开关,清热利便,宜泻白散,加银柴胡、秦艽、桔梗、 
木通、泽泻、当归、芍药、木香,以小便多为病去。阴病开关,行痰利气,宜二陈汤,加便 
制香附、贝母、牡丹皮、当归、山楂、苏梗及生地、木香少许,以气清痰少为病减。阴阳俱 
用参苓白术散、三白汤、或二陈汤加白术、神曲、麦芽以起脾胃。如有泄者,尤宜多服、久 
服,俟胃气转,然后根据证用药。古方以生犀散、防风当归饮,或三补丸、单黄连丸,治热痨 
证,然必初起体实,而后敢用之也。 
久则平补火处熄, 
久虚积损成痨。阳虚,劫劳散、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单人参 
汤。阴虚, 
加味逍遥散、滋阴降火汤、节斋四物汤、补阴丸、大造丸、补天丸。虚甚者,琼玉膏、白凤 
膏。古云∶服凉药,百无一生;饮溲溺,万无一死。惟脾胃虚及气血弱者,必以滋补药中, 
量入童便,以代降火之药。今俗非偏用知、柏、生地滞脾,则又偏用人参、桂、附助火;治 
咳辄用兜铃,紫菀、款冬、青黛,牡蛎收涩肝经。治血辄用京墨、金石,寒凉伤其气血;退 
潮辄用银柴胡、胡黄连消其肌肉;遗精辄用龙骨、石脂涩燥其精,皆不治其本耳。 
扶正祛邪虫亦亡。 
虫亦气血凝滞,痰与瘀血化成。但平补气血为主,加以乌梅、青蒿、朱砂之类, 
而虫自亡矣 
。紫河车丹、紫河车丸、青蒿膏、蛤蚧散、天灵盖散,选用。传尸之说,不必深泥。历观痨 
瘵,皆因酒色财气损伤心血,以致虚火妄动,医者不分阴阳用药,病家不思疾由自取,往往 
归咎前人积恶,甚则疑及房屋器皿、坟墓,且冤业飞尸递相传疰,古人亦云∶痨瘵三十六种 
,惟阴德可以断之,不幸患此疾者,或入山林。或居静室,清心静坐,常梦香叩齿,专意保 
养,节食戒欲,庶乎病可断根。若不遵此禁忌,服药不效。 
我有一言真药石,改(酒色财气)过迁善(笃信天 
理)回穹苍。 
x诸虫x 
九虫皆因脏气弱,湿热熏蒸痰瘀成; 
诸虫皆因饮食不节,或饥饱失宜,或过飧腥 炙爆,或鳖、苋同食,以致中 
脘气虚不运而成 
积,积久成热,湿热熏蒸,痰与瘀血凝结,随五行之气变化,而为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为 
萤是也。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寸许,为诸虫为长;二曰蛔虫,长尺许,贯心即杀人;三曰 
白虫,长一寸,母子相生,其形转大而长,亦能杀人;四、肉虫,状如烂杏;五、肺虫,其 
状如蚕;六、 虫,状如蛤蟆;七、弱虫,又名膈虫,状如瓜瓣;八、赤虫,状如生肉;九 
、蛲虫,状如菜虫,形至细微。 
心烦咳嗽多呕唾, 
肉虫令人心烦满闷;肺虫令人咳嗽; 虫令人呕吐、呃逆、喜哕,嘈杂,受吃泥 
炭、生米、茶、盐、姜、椒等物;弱虫令人多唾。 
疮痈痔漏与肠鸣。 
蛲虫居广肠,多则为痔,居则为癞。痈疽,疥,癣多虫之为害。赤虫令人肠鸣。 
又有感触蠢动物,心腹刺痛药不灵。 
或山润蛇虺、水蛭遗精,误饮其水,或草木果品,虫聚其毒 
,误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胁,时作时至,诸药不效,乃虫证也,雄砂丸止之。 
妇人鬼胎儿血鳖, 
妇人经闭,腹大仅一月间便能动作,乃至过期不产,或有腹痛,此必虫证,雄砂 
丸,或万应丸 
主之。血鳖小儿最多,大人间有,盖鳖因积瘀而成故也,追虫打鳖丸;不敢下者,钓虫黑白 
丸亦好。但钓后,须服调脾和胃药。 
眼鼻下黑蟹爪明。 
凡虫证,眼眶、鼻下青黑,面色痿黄,脸上有几条血丝,如蟹爪分明,饮食不进 
,肌肉不生,沉重寒热,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贯心杀人。 
传尸痨虫十八种, 
传尸自上注下,病与前人相似,故又曰疰。化精血归于元阳之内,变幻种类最多 
,古谓第一代虫,如婴儿或如鬼,或如蛤蟆,遇丙丁日食起,醉归心俞。第二代虫,如乱发 
,或如守宫,或如蜈蚣,或如虾,遇庚辛日食起,醉归肺俞。第三代虫,如蛟如蚁,或如蜣 
螂,或如刺 ,遇庚辛日食起,醉归厥阴。第四代虫,如乱丝,或发猪肝 
,或如蚯蚓、如蛇,遇戊己日食起,醉归脾俞。第五代虫 ,如鳖、龟,或有头无足,或有 
足无头,或如鼠,或如精血,遇甲乙日食起,醉归肝俞。第六代虫,如马尾,有两条,一雌 
一雄,或如鳖,有头、足、尾,或如烂面,或长或短,遇丑亥日食起,醉归肾俞,周而复胎。 
凡 
取痨虫,根据五脏方选用,必俟其大醉日方可取之。取后,随补各脏,如取脾虫后,则补脾; 
取肾虫后,则补肾。若病甚者,不分脏腑,只用追病用以断其根。又有轻者,只用鳗鲡鱼煮 
食,或紫河车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