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医学入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7-医学入门-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花粉之苦以生津液。 
阴旦阳旦,表里寒热堪夸。 
阴旦汤∶黄芩,干姜各三钱,芍药、甘草各二钱,桂枝四钱,枣二枚,水煎温服。治阴证身大热欲近衣, 
肢节痛,口不燥而虚烦者,此为内寒外热也,阳旦汤∶桂枝、芍药各三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姜三片,枣 
二枚,水煎温服。治里热表寒,如夏至后,更加知母、石膏或升麻,不然恐有发黄斑出之变。 
反发热,麻附甘辛有趣;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真里寒,白通(汤)葱附无差。 
葱白四茎,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水煎温服。治少阴客寒,不能制水,脉微自利不止。方意以葱白之 
辛通阳气,姜附之辛散阴寒。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是也。 
烦躁厥逆自利,或无汗而不眠兮,黄连鸡子(汤)搅匀; 
黄连一钱半,黄芩、阿胶、芍药各一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乘热入阿胶令溶化,少温入鸡子半枚, 
搅匀温服。《脉经》曰∶风伤阳,寒伤阴,少阴受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寒极变热,为阳入阴也。脉沉,无大 
热,心中烦躁不卧,厥逆自利不得汗。方意以阳有余以苦除之,芩、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子、 
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也、泻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泻邪热。所谓宜泻必以苦,宜补必以甘,此方兼之。 
烦躁厥逆欲吐,或溲难而脚蜷兮,干姜甘芍简易。 
甘草干姜汤∶甘草四钱,干姜二钱,水煎服。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各三钱,水煎温服。方意以伤寒 
脉浮自汗,小便数而微恶寒者,阳气不足也;心烦足蜷者,阴气不足也。阴阳俱虚,若误用桂枝发表,则便厥 
咽干,烦躁吐逆。是以先宜甘草干姜,辛甘发散以复阳气;而厥愈足温心烦者,更作芍药、甘草,酸甘相合以 
补阴血,其脚胫自伸。 
诸汗不止者,防术牡蛎汤,外用米粉扑干; 
防术牡蛎汤∶防风、白术、牡蛎各等分为末,每一钱,米饮或酒下,日三服。汗止服小建中汤。治烦躁 
恶风,不得卧,汗出不止及火邪汗多烦躁者尤妙。扑汗法∶白术、 本、川芎、白芷各二钱半为末,入米粉一 
两半,和匀以绢袋盛贮,周身扑之。治汗出多不得止。 
取汗不得者,陶氏再造散,外用麸糠铺地。 
陶氏再造散∶人参、黄 、桂枝、甘草、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夏月加黄芩、石膏、 
枣二枚煎,再加炒芍药一撮,煎三沸,温服。治亡阳证。阳虚不能作汗,误用重汤,火劫取汗者,死。蒸汗法∶ 
先须烧地令热,以水洒之,取蚕砂、柏叶、桃叶、糠麸,皆铺烧地上,令侧掌许,然后铺席,令病患当卧其上, 
以被覆之,移时汗出周身至足心,用 本末扑之,上床而睡。此法取汗虽易,《百问》载范 
云用之,后二年卒死。 
夜睡盗汗,小柴去半滋阴乎∶ 
伤寒盗汗责表热,杂病责阴虚。古法柴胡加桂汤主之,王氏以小柴去半夏,加当归、生地、芍药、麦门 
冬、知母、黄柏、酸枣仁亦好。 
冬病阳明,黄芩等芍蜜导耳。 
盗汗本居少阳半表里病。冬月阳明证,潮热发作有时,脉但浮者,为有风宜有汗,而天寒无汗,夜睡必有 
盗汗,黄芩汤主之∶黄芩三钱,芍药二钱,甘草五分,枣二枚,煎服。有呕者,去枣加生姜、半夏以下逆气。 
此方本治太阳少阳合病自利,兼治一切失血。经曰∶虚而不实者,以苦坚之,以酸收之。是用芩、芍之苦酸, 
以坚敛肠胃之气;弱而不足者,以甘补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固肠胃之弱。蜜导法∶用白蜜半盏,于铜杓内 
微火熬令滴水不散,入皂角末二钱,搅匀捻成小枣大,长寸,两头锐,蘸香油推入谷道中,大便即急而去。 
如不通,再易一条,外以布掩肛门,须忍住蜜,待粪至,方放开布。治阳明自汗溺利,不可攻。 
小柴加栝(汤),汗后呕而渴烦; 
即小柴胡汤去半夏,倍人参,加栝蒌根。 
大柴去黄,汗后呕而自利。 
大柴胡汤去大黄。 
下后热,葶苈苦酒(汤)清肌; 
生艾一合,无生艾,以干艾水浸捣汁,葶苈五钱,苦酒五合,煎至三合,分三次服。治大下后伤阴血, 
脉涩,发热不休。兼治发狂烦躁,面赤咽痛。 
下后寒,芍药附子补髓。 
芍药附子甘草汤∶三味各三钱,水煎温服。方意以伤寒汗下后则解,今反恶寒者,下过伤荣也;或撮空耳 
聋者,汗过亡阳也。是以用芍药之酸,敛津液而益荣;附子辛热,固阳气而补胃;甘草调和辛酸,以安正气。 
风热咳嗽,金沸草散能除; 
旋复花四分,荆芥八分,麻黄、前胡各六分,甘草、赤芍、半夏各二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用细绢 
滤过,免毛射肺,咳嗽不已。治肺受风寒,颈项强急,肢体烦疼,寒热往来,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胸膈痞闷喘满,及时行寒疫,壮热恶风。又治一切风热,及风痰壅盛,痰涎不利等证。如诸风及大腑风秘,左 
胁刺痛加枳壳;风热脏腑烦躁,气壅腹痛,大便闭加硝、黄、薄荷;妊妇伤寒,头痛壮热心烦加参、术、黄芩、 
石膏;热嗽加葶苈、兜铃、薄荷、桑白皮、乌梅;喉中焦燥加朴硝。牙疼熟煎灌漱。 
汗后身痛,桂枝加参(汤)作主。 
桂枝、芍药各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汗后及霍乱后,身痛脉沉。 
黑奴丸,渴比常而倍加; 
黄芩、釜底煤、芒硝、灶突墨、梁上尘、小麦奴、麻黄、大黄各等分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新汲 
水化服,须臾发寒汗出而瘥,未汗再服,须见微利。如不大渴,不可轻用。治阳毒发斑,烦躁大渴倍常,脉洪 
大数实。 
猪苓汤,渴后呕而不止。 
怫郁汗下胃虚,桂枝参苓; 
桂枝参苓汤∶桂枝、芍药各三钱,人参、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姜、枣煎温服。治汗吐下后,胃虚而 
哕,怫郁面赤。 
戴阳阴火躁闷,益元附草。 
陶氏益元汤∶甘草二钱,附子、炮干姜、人参各一钱,五味子二十粒,麦门冬、黄连、知母各七分,艾 
三分,葱三茎,姜一片,枣二枚,水煎,临熟入童便三匙,顿冷服。治无头疼,有身热,躁闷面赤,饮水不得入 
口,乃气弱无根虚火泛上,名曰戴阳证,是以用附子之咸补肾,姜、葱之辛润肾,甘草、参、麦甘以缓之,五 
味酸以收之,连、艾、知母苦以发之。经曰∶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甘缓之,以酸收之,以苦发 
之、降之是也。 
麻黄升麻(汤),目盲鼻衄收功; 
麻黄、升麻、芍药、黄芩、石膏、茯苓、甘草 
各等分,姜煎热服微汗。治伤寒太阳不解,血随气壅,鼻衄,俗谓红汗。一方加桂枝、归尾、天门冬、知母、 
葳蕤、白术、干姜。治伤寒六七日,邪传厥阴,大下后,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利,唾吐脓血,手足厥 
逆,泄不止者难治。方意以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甚热之气,汗以发之。是用麻黄、升麻之甘以发浮热,当归、 
桂、姜之辛以散寒,知母、黄芩之苦以凉心去热,茯苓、白术之甘以缓脾生津;芍药之酸以收逆气,葳蕤、 
门冬、石膏、甘草之甘以润肺除热。 
升阳散火,叉手冒心是宝。 
陶氏升阳散火汤∶人参、当归、柴胡、芍药、黄芩、甘草、白术、麦门冬、陈皮、茯神各等分,姜三片, 
枣一枚,入熟金同煎服。治撮空证。乃肝热乘肺,元气虚弱不能主持,以致谵语神昏,不省人事。溺利者可治, 
不利者死。如有痰加姜汁、半夏,便燥谵渴加大黄,泄漏加升麻、炒白术。 
柴芍枳甘,何忧热厥似阴;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一钱为末,每二钱,米饮下。方意以邪渐入深,则手足渐冷,是以用 
枳实之苦,佐甘草以泻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经曰∶热淫于内,以酸收之,以苦 
发之是也。如咳者,肺寒气逆,下痢者,肺与大肠为表里,加五味子以收逆气,干姜以散肺寒;悸者,气虚而 
不能通行,心下筑筑然悸动,加桂枝以导阳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以淡渗之;里虚腹痛,加附子以补虚;泄利 
后重,下焦气滞也,加韭白以滞气滞。凡肾病体有热者,皆可服之。 
青布生姜,可洗舌苔裂槁。 
擦舌法∶凡苔白而滑者,用生姜蘸蜜擦之;苔黄赤燥涩者,用真青布裹指蘸冷水频频擦之。热轻者,其苔易 
脱;重者,擦而难脱,必大下,津液还而苔退。若下后,依然唇口燥极,身发大热,苔结不减或黑者,死。 
口燥内亡津液,挟火滋阴养荣; 
滋阴养荣汤∶当归二钱,人参、生地各一钱半,麦门冬、芍药、知母、黄柏各一钱,五味子十四粒,甘草四 
分,水煎温服。治汗下过多,内亡津液,或病后水亏火炎,口燥咽干。 
气喘腹有濡满,属阴化痰生脉。 
汗下后气虚痰壅者,二陈汤加姜汁、竹沥,凡喘多痰皆宜。气虚者,加味生脉散∶五味子三钱,人参、麦 
门冬、杏仁、陈皮各二钱,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手足厥逆,脉伏喘促者危,姑以此救之。气虚甚者, 
单人参汤∶人参五钱,甚者一两,水一盏半,煎至半盏服之。喘定者生,不定者死。治元气素虚,伤寒汗下后, 
气短气喘,目反脉微,精神困怠。如血虚加当归,脉不至加麦门冬、五味子,手足厥逆加干姜,冷甚加附子,兼 
泻加白术。 
汗后喘微者,桂杏麻石要叮咛; 
桂枝加朴杏汤∶治太阳病汗下后微喘者,此表未解也,宜桂枝汤以散风邪,加浓朴一钱半,杏仁一钱以降气。 
麻杏石甘汤∶麻黄三钱,杏仁一钱半,甘草一钱,石膏五钱,水煎温服。治汗下后,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 
方意以汗出而喘,有大热者,里热甚也;无大热者,表邪甚也,宜此汤以散其邪。或疑汗下后同剂者,盖汗下 
虽不同,而邪在表则一也。凡汗吐下后,治法相同,经所谓若汗若吐若下者是矣。 
下后喘逆者,葛根芩连(汤)宜选择。 
葛根三钱,黄芩、黄连各二钱,甘草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太阳桂枝证,误下自利不止,脉 
促,喘而汗出。方意以误下则肠胃虚而为热所乘,遂协热自利不止,脉促者为阳盛,知表未解也。若脉微,邪 
在里也。凡病自汗出而喘者,乃邪气外甚所致;因喘而汗出者,乃里热气逆所致。故用葛根、甘草之甘以散表 
邪,芩、连之苦以除里热。 
汗下虚哕,姜芩连参橘皮竹茹最灵; 
干姜芩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钱,水煎温服。治伤寒食入即吐,谓之寒格。及曾经汗 
下,关迟,胃虚冷呕吐。方意以 
参、姜之甘辛以补正气,芩、连之苦以通寒邪内格。橘皮竹茹汤∶人参三钱,陈皮五钱,甘草一钱,竹茹一团, 
姜五片,水煎温服。治四时伤风寒冷湿,鼻塞喉鸣,上气不得下而咳嗽。 
阴证呃逆,羌活丁茴橘皮干姜任责。 
羌活附子汤∶羌活一钱,炮附子半枚,茴香、丁香、干姜各一钱半,水煎入盐一撮,热服。治阴证内寒, 
厥而呕逆。橘皮干姜汤∶陈皮二钱,通草、干姜各一钱,人参一钱半,水煎服。治伤寒初病,但恶寒不发热, 
口中和,脉微细而呃逆者,此寒邪客中焦而气不得伸也。或加半夏、生姜、丁香、柿蒂尤妙。 
大橘小橘,呕吐烦冷分尝∶ 
大橘皮汤∶陈皮、甘草各二钱,人参五钱,姜七片,水煎服。治呕哕胸满,虚烦不安。小橘皮汤∶陈皮五 
钱,生姜一两,水煎温服。治呕哕、手足厥冷。 
大半小半,呃噎痰饮不食。 
大半夏汤∶半夏、茯苓、生姜各二钱半,临卧水煎服。治伤寒痰证及恶心舡晕。如痰热加甘草,胃不和加 
陈皮。小半夏汤∶半夏五钱,生姜一两,水煎温服。治呃逆,谷气入口即吐,及发汗后水药不下。 
水不入而捣姜汁,更煎半夏以宽胸; 
生姜汁半夏汤∶半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半盏,入生姜汁半盏和匀,稍温缓缓服之。凡呕吐药忌顿服。 
治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愦愦无奈何者。 
渴后呕而忌柴胡,须赤茯苓以快膈。 
赤茯苓汤∶赤茯苓五钱,陈皮、人参各二钱,白术、川芎、半夏各一钱,水煎,入姜汁一匙调服。治饮水过 
多,水停心下,痞满,头痛头汗,为水结胸;或先渴后呕;或厥阴消渴气上冲;或汗下后,身体振摇,筋惕肉 。 
衄血生地芩连,或茅花汤而单煎; 
陶氏生地芩连汤∶生地,黄芩、黄连、山栀、川芎、芍药、柴胡、桔梗、甘草、犀角,枣一枚,水煎,临 
熟入茅根,或藕节捣汁,磨京墨调服。治鼻衄成流,一切去血过多,谵语失神,撮空闭目,不知人事。生地芩 
连汤∶生地、川芎、当归各七分,赤芍、山栀、黄芩、黄连各三分,防风二分,水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