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卷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酗酒、打老婆,生活非常悲惨。这一点我不只听到过,而且亲眼看到过。我
们现在有一部分青年,看到西方穿的喇叭裤那些玩艺,还有这个录音机啦,
那个电视机啦,看得眼花缭乱。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是不是真正能享受那
些东西?也许暂时能享受,可是那些个东西都不是他们自己的,大部分都是
分期付款弄来的,临时的。你做工,有钱;你突然被老板解雇了,立刻就没
钱,被赶出去。相比之下,这就显示出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
今天是困难的,我们承认。但是,我们绝不被困难吓倒,而恰恰相反,就像
你们所做的,为国家分忧。国家确实有困难,你们为国家想问题,这是很高
很高的精神境界,这恰恰是有些人作不到,甚至也想不到的。所以,我要好
好向你们学习。你们这个戏,在这方面特别叫我感动。我在上海还看过一出
戏叫《路》,是上海的工人业余作者创作和演出的,也很使我感动。你们的
戏很成功。我不是说你们写的十全十美,但是你们确实写出了中国人民的愿
望,写出了中国人民的前途。依我看,你们的戏和《路》一样,是中国最好
的戏之一。我特别地被这个戏所吸引。我希望这样的戏在戏剧舞台上普遍开
花,还说一点:在布景上,你们不讲究,就这么一个景,哪儿都能演。这就
是工人的气派,业余的特点,你们这样的演出,简便易行,是应该大大提倡
的。

我看戏的时候,看到观众跟你们交流得非常好,他们听得多么高兴,他
们懂得你们讲出的苦处,也知道难处。难道他们每个人都有了房子?我不相
信。可是你们这么一来,他们就不是总想着房子问题,而是觉得应该分忧,
这就是教育啊!看了这个戏,就豁亮多了,不是那么小心眼了。所以,你们
的戏,是能真正教育人的戏,而且不只教育人,还会推动四个现代化。“分
忧”这两个字特别好,为国家分忧,为民族分忧,为社会主义分忧,为党分
忧。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富强、幸福美好的明天,就是“振兴中华”。

也许,作为每一个具体的人,并不是伟大的,但是作为工人阶级,就是
伟大!我们不见得能写出这么好的戏,而你们却写出来了!所以,我代表中
国戏剧家协会,向你们致贺!

(原载《工人日报》1981 年12 月17 日)


一出鼓舞人心的好戏

——看话剧《分忧》

天津市第二电子仪器厂职工自编自演的话剧《分忧》是一出鼓舞人心的
好戏,它通过分房子这个具体问题,讲清楚了是为国分忧还是从中揩油,如
何对待四化,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建设这么一个严肃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还
有困难,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人是为国“分忧”,还是“分油”?戏
中的老师傅郝伯虎和工会主席廉义明,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们的品
质才是真正共产主义的品质。金局长想得周到,想得长远,他千方百计为国
分忧。但社会上不只有金局长这样的人物。如果都是他这样的人物,一切事
情都好办了。一方面有金局长,一方面还有方经理,还有那个能说会道,明
明在揩国家的油,还说得那么好听的工会干事贺连生。剧本对这些人物写得
是非分明。正面人物,不惜笔墨,热情歌颂;搞不正之风的人物,给以揭露,
批判,义正词严。看了十分痛快,十分感人。无论哪个人物,性格都是鲜明
的。

人物对话写得好,口语化,没有陈词滥调。安排很见匠心,尤其是结尾,
相当别致,写得活。谁也没想到结尾是这样处理。自然,一时什么问题都解
决了,是不可能的,但现在的结尾,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让人感到我
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是为人民着想的,问题需要一个一个解决,前途是光明
的。

天津市第二电子仪器厂的职工,用业余时间,写了这么一个具有普遍意
义的剧本,演了这么一个好戏,也是在为国分优,说明了他们是有抱负的,
有搞四化的雄心壮志。说明他们也是看出了光明,看出了希望。

我们中国是有前途的。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绝大多数干部是好
的,眼前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房子问题,物价问题等,但我们都没有被
困难所吓倒。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话。这个戏说明我们
工人阶级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他们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希望,这也是最使
人感动的地方。“分忧”这个题目就很好,让人看出了中国工人阶级有何等
气魄!何等信心!何等抱负!我相信这种精神必然会推动四化的进行,在全
国开花结果。全中国人民都会“吃上喜糖”的。

这个戏布景简单,方便。到哪里都能演,工人有工人的创造,我们欢迎
这样简易方便的舞台装置。

演出时台上台下亲切地交流,全场一片欢快的笑声。看戏的人们都感到
应该为国分忧,不皱眉头。看了戏,心中豁亮了。总之这是一出能教育人的
戏,能推动四化的戏,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国分忧,
为人民分忧,为党分忧。

感谢天津市的职工为我们演了这一出好戏。

(原载《北京日报》1981 年12 月17 日)


要生活,也要胆识

古人说,艺术家应该有胆识,这是有道理的。所谓“识”,就是要有丰
富的生活,丰富的知识,见多识广,才能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所谓“胆”,
就是要有勇气,有勇气写,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真知灼见。

勇气来自对生活的真知,来自对祖国、对人民执著的爱,来自对人民命
运的关切。心中有数,下笔时才有底气。遇到什么干扰和不公正的批评时,
才有勇气坚持,敢于去写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为人民代言,为人民抒情。不
然的话,一遇风吹草动,自己往往摇摆不定。作品受到批评时,就心虚,但
是,如果真认识到自己是写错了,就应该诚诚恳恳地作自我批评,不要顾面
子。要善于听取批评,勇于听取批评。

古往今来,真正成熟的大作家,都是真诚的人,他们总是正视人生。对
人,对社会,对人类,对世界,都有诚挚的责任感。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
永远追求光明和真理,从未失去希望。对他的时代所面临的大问题,从不躲
避,总是和人民在一起,努力探索。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有可能深刻。否
则,就浅,就没有生命力。

当前,要深入到四化建设的洪流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满
腔热情,歌颂生活中美好的、新生的事物,鞭笞落后、丑恶、阻碍生活前进
的事物。这样的作品,是能够引起观众和读者的强烈共鸣的。

愿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原载《剧本》1982 年1 月号)


《攻坚集》序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一九五三年创立,到一九八二年,整三十周年。

古人说:“三十而立。”北京人艺已经是一个风骨矫健,神采昂扬的壮
年。

社会主义祖国正乘风破浪,奋发前进。他在这一段大好时光中生长起来。
他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跌过跤,吃过苦头,获得一些成功。

北京人艺的一些成果,都是在反反复复与困难、与矛盾、与复杂事物的
斗争中取来的。理想的追求,韧性的战斗,整体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的谐调,
使每个成员逐渐成熟,有人愿意把北京人艺比作自己的家,或者“鞠我育我”
的地方。其实,北京人艺是党和人民培育的一支攻坚的战斗队伍:它团结,
它有纪律,它勇于战斗。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学习戏剧艺术的志气,是无
穷无尽的。

一个戏的演出是一场艰苦、复杂的创造活动。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我们的
脑力与体力、使用我们的思维与情感。舞台艺术家们饱尝辛酸苦辣的滋味。
要体验各种人物的生活;要尽量吸收一切美好的文化,提高修养;要经历日
以继夜的各种训练;要运用自己的观察、想象;还要有一点特殊的秉赋。此
外,导演、演员与其他舞台艺术家的成功,都要承袭前人的成就,继续丰富
它,革新它,终于攻破前人的窠臼,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长期的曲
折经历。千百次探寻,千百次琢磨,才找到了“自己的创造道路”。这才使
我们似乎望见了戏剧艺术的“自由王国”。

舞台是一座蕴藏无限魅惑的地方,它是地狱,是天堂。谁能想象得出艺
术创造的甘苦与艰辛呢?学习舞台的知识、技能与艺术;探索世界一切美好
的修养与人性的秘密;取得心领神会、活脱脱地表现各种人生境界的本领;
积累多少深刻理解与偶得颖悟的舞台经验。我们重视这样的基础,在这里重
复、引伸前面讲过的话。

一场惊心动魄的成功演出,是从苦恼到苦恼,经过地狱一般的折磨,才
出现的。据说进天堂是美德的报酬。天堂是永远的和谐与宁静。然而戏剧的
“天堂”却比传说的天堂更高,更幸福。它永不宁静,它是滔滔的海浪,是
熊熊的火焰,是不停地孕育万物的土地,是乱云堆起、变化莫测的天空。只
有看见了万相人生的苦与乐的人,才能在舞台上得到千变万化的永生。

陆机的《文赋》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用我们舞台的观点说,大意是:刹那间,把古往今来的故事演遍;刹那间,
把四面八方的风物说全。)人生百年,演员和舞台艺术家们却把千种人物、
万种姿态,传奇的、现实的生活与心情尝透。他们占尽无限风光,全心全意
交与人间,留给人们享受和思索。难道他们不是天堂的神仙?难道他们不是
童话的魔杖?

许多年纪大、体力弱的伟大演员,死也不肯离开他的舞台。历史上很有
一些演员,鼓尽最后一口气,读出悦耳的台词。天才的莫里哀是其中之一,
他死在舞台上。他们的灵魂仿佛追随流动的仙乐,在神妙的舞台上歌唱。他
们像服了仙药,永远不死的青年,享受着无穷无尽的欢呼与赞美。赞美是蜜
一般甜的。但对一个伟大的演员,沉浸在人物创造的快乐中,这才是大海一
般汹涌的吸引力。他比孙大圣还高明,一生岂止有七十二种形象变化?从前,
京剧大师杨小楼,早被认为衰老,还要在舞台上献出他神奇的艺术;孙菊仙


九十岁,居然还要唱《四进士》。这样对舞台的依恋岂是偶然?又何止是我
们的前辈?舞台,对今天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来说,就是他们献身的圣坛。

我说过,我们是攻坚的战士。在这本集子里,有不少好文章,说出艺术
家们追求艺术理想的艰难路程。这些文章,有的说得很亲切,很透,可以引
人思索。作者有些是具有长久的丰富经验,有才智、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我
们推荐这些文章,还因为这些人是三十年来在北京人艺不断“攻坚”的战士。

什么是北京人艺的“攻坚”呢?这确是难于一时讲得清楚的。我想,大
约是三十年来我们逐渐创立北京人艺的艺术风格;把北京人艺的传统,交给
下一代;日后,由他们发展、革新,不断丰富,表现更新时代精神的戏剧艺
术。

这里,我想提一个枝节问题,什么叫戏的好效果?是不是演出到了超凡
入胜的地步,弄得观众神情恍惚,全神进入戏境,才算好呢?我以为这不算
好的演出。我们始终不赞同把观众变成一种失去思索能力的傻子。当然,我
们的演出,企图感动观众,使他们得到享受。但更重要的,我们希望观众看
了戏后,留有余味,去思考,去怀念。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
才是我们朝夕追求的好演出。

我们是否完全做到了呢?没有。有的做到了;有的,远没有做到。

然而,我还是给这个集子叫“攻坚”。因为在这个集子里,这些文章,
是作者们三十年间“攻坚”的体验与探索。“无坚不克”,这是应该提倡的
精神。但“不怕攻坚”,这是北京人艺的艺术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是北京人
艺多年来立足干话剧一角的根本精神。

我希望这种精神,将随中国人民永存下去。

(原载《人民戏剧》1982 年第1 期)


为评弹说几句话

评弹昂然独立于艺术之林,要发扬、永存。反映时代风貌、鼓舞人心的“新书”,更应提倡。
我赞成评弹去就青年,知音的后代世世相传。

杨振雄、杨振言拼“兄弟档”说长篇弹词《武松》,我是仰望已久了。
这次来沪从电视屏幕上连续收看了他们的几回关子书,真是“极视听之娱”。

刘勰的《知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