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卷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禺全集(卷五)-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来提高我们的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质量。我相信,
我们都不会辜负党中央对我们的期望。

(原载《人民戏剧》1981 年第8 期)


学习鲁迅

鲁迅先生是我一生景仰的思想革命和文艺革命的先驱。他战斗到最后一
刻,是新时代的拓荒者、启蒙者、培育者。

在黑沉沉的年代里,每读先生一篇新作,我认识到人活着要有斗志。在
那窒闷如死的旧社会中,读一些他的文章,我知道人必须爱憎分明。

鲁迅先生的著作是一面照见一切的镜子。我在这面镜子里,也照见我自
己。我看见我的平庸、渺小和无知。多少青年渴慕追随先生。我当时想见先
生一面,几次来上海,总得不到机缘。迁延复迁延,终于不能聆听先生的声
音,这是我终身的遗憾。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八日,巴金告诉我,鲁迅先生约我第二天早上八点钟
去他家见面,由巴金、靳以带我去。能够与先生相见,倾听先生讲话,当时
我是多么欣喜啊!那些日子,我听说他病重。在他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还愿
接见我,我感到很不安,担心会影响他的健康。我又觉得温暖、鼓舞。我那
时才二十六岁,我深深感激鲁迅先生对一个幼稚的文学青年的厚爱和关怀。

我等待着第二天的会见,心情激动,一夜没有睡。可是,万万没有想到,
第二天早上,靳以跑来告诉我,鲁迅先生不幸于清晨五点二十五分与世长辞
了。噩耗传来,我像突然受到电击一般,一时震动得说不出话来。上午八点,
巴金、靳以和我到了鲁迅先生的卧室。他的遗体安详地躺卧在床上,衣着朴
素,面容宁静。我昨天还怀着要与先生相会的一腔热望,今天竟成了死别!
凝望着先生的遗容,我泪水不住地往外流。许广平先生肃然立在鲁迅先生的
床边,我们本想说儿句安慰她的话,可是什么也说不出来。此时此刻,任何
语言都失去了分量。我们三人向鲁迅先生的遗体深深地鞠了躬,就退出来了。
当时海婴才五六岁,还以为自己的爸爸睡着了,在房子里走来走去,看着他,
我们愈加的难过。

我虽然失去了亲耳聆听鲁迅先生面教的机会,但是,他的作品,对我说
了一辈子的话。他的作品哺育了我。

我第一次读到鲁迅的作品是《呐喊》。记得那是一九二三年,我在北京
买到那本第一版的《呐喊》,是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的。红色的封面,质地
柔软,中间长方形黑块印着“呐喊”两个黑字,是鲁迅所喜欢的那种毛边装
订,读时需要自己裁开。印刷、装帧都十分考究。当时我才十三岁,读鲁迅
这样深刻的作品,还不太懂,后来,对他的作品读得多了,才逐渐有所理解,
开始懂得一点鲁迅所指的“国民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精
神。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精神影响之大,是无法估量的。他
的爱国主义,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对我的写作影响很大。其实又何止我。鲁
迅的作品是乳汁,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新人。我们的文艺作家在他
们成长的道路上,无不从他不朽的著作深受教益。以我自己来说,一直想学,
也一直在学,只是没有学好。

鲁迅在戏剧方面的专门论述诚然不多,但他对我国戏剧文化是十分关注
的。

他对我国的民间戏曲,怀着热爱。还在他的童年时代,就和农民孩子们
一起在月夜的水乡看社戏,这在他写的《社戏》中,作过生动亲切的描写。
一九三六年九月,他在散文《女吊》中,还回忆起他四十年前在绍兴看戏的


情景,从女吊这些鬼魂的戏剧形象,他看到的是活人的生气,是妇女遭遇的
不幸,是她们蕴藏在心底深处的抗争,是有冤必伸,有仇必报的强悍感情。
鲁迅说:“单就文艺而言,他们就在戏剧上创造一个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
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这就是‘女吊’。”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描画了另一种很有特色的鬼,“表现对于死的
无可奈何,而且随随便便的‘无常’。”鲁迅觉得这是个比较可爱的形象,
他写了这个“无常”的种种近乎人性的地方,他说:“一切鬼众中,就是他
有点人情;。。我至今还确凿记得,在故乡时候,和‘下等人’一同,常常
这样高兴地正视过这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而且欣赏她的脸
上的哭和笑,口头的硬语与谐谈。。”

在《准风月谈》里,鲁迅说:浙东的戏班中,有一种“二丑”,“二丑”
“有点上等人模佯,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依靠的是权门,
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
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
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
伙,这回可要倒楣哩!”鲁迅指出,这就是“二丑的特色”。是当时某种有
知识的人物的嘴脸。世上有恶的势力,便一定有“二丑”,而且有二丑的艺
术,用来“遮掩他并不是帮闲”,但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在舞台上活画出
他们的嘴脸来了。

这些文章见出鲁迅如何重视民间戏曲艺术的传统,如何深刻地估价民间
戏曲。

京剧也是来自民间的,鲁迅对京剧有精辟的论述。他从不反对京剧,但
痛恨封建统治者对京剧的毒害,他说“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
“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京剧的一些缺点正是这
样造成的。它曾供奉内廷,又被士大夫篡窃,“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
做起紫檀架子来”,和群众隔绝了,鲁迅说:在这之先“自然是俗的,甚至
于猥下,肮脏,但是泼辣,有生气。”唐彛驹担骸奥逞敢缶┚绫3
其优秀的传统,排除封建统治阶级的沾染和篡窃,在本身的特色上努力发展。
这是一切京剧艺人必须斗争的道路。”鲁迅并不反对京剧改革。但鲁迅说:
“京剧改革,那就是,啊啊啊,我们要救国啊,听听,行吗?”他的意思是
说,京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它自己特有的程式,这程式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加以改进,却不能根本取消它;取消它,就等于取消了京剧的特点。

鲁迅又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
出世界上去,即与中国之活动有利。”

今日京剧在世界各国引起广泛的赞美和重视,正因为它有中国的色彩。
尤其是,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的戏曲革新。

他所否定的只是那些宣传封建思想的糟粕。他批评“才子及第,奉旨成
婚”的团圆套子。批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戏”。他认为这是
“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对于戏曲剧本的大团
圆结尾,鲁迅也有分析地指出,这是“由于中国人不大喜欢麻烦和烦闷,所
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戏曲里就“往往给他团圆”。鲁迅的这些论述,
对于我们今天的戏曲革新工作,是值得记取的。

鲁迅曾经热情关怀着新兴话剧的成长。在他主编的刊物如《奔流》、《语
丝》、《萌芽》上面,就刊登过一些剧本。仅《奔流》这一刊物,前后十五


期中,就刊登了五个独幕剧和一个多幕剧,即白薇的五幕剧《打出幽灵塔》。
他还亲自翻译了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苏联爱罗先坷的《桃
色的云》两个多幕剧。他深知并尊重戏剧艺术的特点和规律,认为写剧本要
考虑到舞台演出的特点和规律。他说:“剧本虽有放在桌上的和演在舞台上
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

鲁迅早期从他的为人生的艺术观点出发,特别强调戏剧创作与戏剧表演
对教育与影响人民深刻而广泛的作用,因此每有论述,往往把重点突出在剧
本的内容及其思想意识上。

他特别提过三位剧作家: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

一九○七年,鲁迅阐发科学的重要,同时不能偏废文艺,提到莎士比亚,
他用文言写道:“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干枯寂,如是既久,则
美上之感情滴,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矣。故人群所当希
冀要求者,不唯奈瑞(注:现通译牛顿)已也,亦希诗人如狭斯丕尔
(Shakespeare,注:现通译莎士比亚)。。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
使之偏倚,因以见今日之文明者也。”

要叫人类精神不致于偏倚,那么就必须借重文艺的教育,这就告诉我们,
文艺工作是改造灵魂的工作。

但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
此,鲁迅进一步认识到一个改造人类灵魂的戏剧家必须又是一个热心的社会
改革家,他提出易卜生来。

一九一八年《新青年》出了一期易卜生号,鲁迅认为介绍易卜生,是“因
为易卜生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那时的绍介者,恐怕是颇有以孤军
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的吧,现在细看墓碣,还可以觉到悲凉,然而意气是
壮盛的”。这段活里,想是指易卜生《国民公敌》中主角斯托克曼医生的奋
斗。其后,鲁迅又作了著名的讲话《娜拉走后怎样》,指出娜拉离家是这戏
的故事,但前途渺茫,因为易卜生也只说到妇女应离开那样的家庭,妇女应
有独立的人格,与男子平等。但如何获得这样的地位,即妇女解放途径,易
卜生并没有说出来。

以后鲁迅又提到萧伯纳,并和易卜生作了比较,他是这样说的:“绅士
淑女们是顶爱面子的人种。易卜生虽然使他们登场,虽然也揭发一点隐蔽,
但并不加上结论,却从容他说道:‘想一想罢,这倒底是什么呢?’绅士淑
女们的尊严,确也有一些动摇了,但究竟还留着摇摇摆摆的退走,回家去想
的余裕,也就保存了面子。。。萧可不这样了,他使他们登场,撕掉了假面
具,阔衣装,终于拉住耳朵,指给大家道:‘看哪,这是蛆虫!’连磋商的
工夫,掩饰的法子也不给人有一点。这时候,能笑的就只有并无他所指摘的
病痛的下等人了。在这一点上,萧是和下等人相近的,而也就和上等人相远。”

鲁迅从“剧圣”莎士比亚一直谈到萧伯纳,我觉得他毫不是贬低莎士比
亚和易卜生,但萧伯纳更合他的口味。因为萧的剧本,更能鞭挞当代的恶人
与剥削阶级。

对中国的话剧,鲁迅更是关心备至的,他曾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看过
业余剧人协会演出的《钦差大臣》,并留下十分中肯的意见。我听说他在北
方时,还看过南开新剧团自编自演的新剧《新村正》,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社
会黑暗的剧本。一九一二年六月十一日。鲁迅看了话剧《江北水灾记》之后,
在日记中写道:“勇可嘉而识与技均不足。”在鲁迅看来,写好一个戏,作


者应具有勇气,有深刻的见识,还要有卓越的技巧。勇、识、技三者的统一,
是鲁迅先生对我们从事话剧创作者的一个期望。
鲁迅主张大胆地睁开眼睛观察社会,忠实于艺术的真实,说:“只有真
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和世界的人。”
我们应该努力创作出真实、深刻的好作品来。我想,这应当是我们戏剧
界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之要义吧!

一九八一年十月九日于上海

附注:写这篇东西,读了鲁迅先生几篇作品,也读一点研究鲁迅的文章。但使我深
得益处的,还是唐彛驹1956 年10 月的《文艺月报》上刊载的《鲁迅与戏剧艺术》一
文。他的某些话,我也引进去了。我感谢唐彛尽

(原载《剧本》1981 年第10 期)


出色的贡献

——在上海首届戏剧节上的祝辞

同志们:

今天,上海戏剧节在这里隆重开幕,规模盛大,上海文艺界和戏剧界的
同志们欢聚一堂,庆祝上海戏剧创作的丰收。我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向大
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上海戏剧节,是近两年上海戏剧创作成绩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上海
广大戏剧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进行艰苦艺术创造的丰盛收获。上
海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城市。上海的剧种多,剧团多,优秀的戏剧
家多,思想活跃,创作丰富,历来是出作品、出人材的地方。上海的戏剧家
们曾经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剧目,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戏
剧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有重要的贡献。我们希望这次上海戏剧节能够涌现出
更多的好戏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