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修己明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修行是修己明理-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导读:我们很多人以为吃素、打坐、念经、放生就是修佛修道,而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却很少理会,自我制造的小清静一遇与他人打交道则不堪一击,修来修去,烦恼还是烦恼;念佛念经,自己还是自己,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请看天清地宁讲解,并附上两段对话以飨读者。

 

 

我们很多人以为吃素、打坐、念经、放生、印经书就是修佛修道,说得严重一点,这实际是对佛道最大的亵渎,且将本末倒置。吃素、打坐、念经、放生,所有这些都是方法、途径、工具——用佛家的语言来说不过是助缘而已,不是修行的目的。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一般道理,而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它是颠不破的,这个颠不破的宇宙人生规律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发生作用,大到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小到待人处世、吃饭睡觉:不以人是否认识到它为转移。我们认识它是明理;明理后顺应规律而行,按照道理做就很轻松,违背规律就处处碰壁,烦恼不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具体说来有哪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生老病死由不得自己掌控。如果我们真正静下来思考,不禁会发问: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稍微微观一些的问题,人生各个阶段是否能把握好,各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有没有衔接好?若少儿时没有把书读好,到了大学毕业就难以在社会立足。若工作前三年未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前三年胡混过去,往后就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掌握职场的一技之长和基本的做事能力,无法在社会立足;没法在社会立足,你如何安家?如何养家糊口?没有成家,到老的时候没有积累足够的钱财和人脉,也没有家庭成员照顾,你就是孤零零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命题。当学生就是在索取,但是索取是为了以后的奉献和建设。而工作后并非不需要学习,人一辈子都在学习,只不过每个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的主题不一样。如何掌握学习方法,抓住各个阶段的学习重点。例如工作的前三年如何尽快培养一个社会人的角色等等,这些都有道理的。

这些道理都是道的具体化。如果在学生阶段像个大爷似的,爱学不学,老师批评就起情绪,毕业后进入社会,人际关系不好,做事拖泥带水,有头无尾的,你说单位领导怎么敢重用你?既没有脚踏实地地积累行业的工作经验,又妄想独当一面——在当学徒的时候没有下功夫,怎么会轮到你担当呢?再长大一些,人家结婚你也结婚,一结婚问题就来了:钱财,包容力、责任心等等,强行找个人结婚,一大堆问题来了又觉得痛苦烦恼,觉得错的都是对方,从来不反省自己。婚姻关系中本质的无非就是金钱、肉体、亲戚关系、社会关系,相互埋怨责备又有什么用?家里折腾一番后,在职场又没有一技之长,加之社会变迁速度那么快,你不心力交瘁才怪!

 

举个例子,有些学生,老师交代的事情他高兴就做一下,不高兴就把事情给忘了。表面上看这件事做和不做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但是在旁人的角度看,你是这么对待这件事的,那么可以推测你也是这样对待别人,这样对待你自己的——并未对自己真正负责。若是真正对自己负责,则在这辈子的每个阶段,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具体到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应该有实际的计划和行动。过一天算一天,跟着习性走,然后跟人家攀比,凭什么人家那么年轻这么有钱,工作升迁快,然后不忿……人家平时学习、待人处事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你却在浑浑噩噩,今朝有酒今朝醉。你一而再再而三错了,人家教你,你还不听,那你怎么可能比其他人好?人每天都在演绎自己的命运,命是自己不断选择的结果。

如果心态不改,你跟着老师时间再多,也没有用:老师告诉你的方法,交代你做的事,没有在灵魂深处改变你,让你也做命运的主人。如何做命运的主人?你首先得认识命运是如何形成的并经常反省自己每件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总结,接着在细节上下功夫。听完人家讲课,不将它内化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跟着老师一辈子也没有用的,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为自己人生的大楼打地基。

 

听众:我发现在工作中难免会与同事发生一些摩擦,后来静下来反思,自己的确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然后我会找机会与同事说对不起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再沟通,这点很重要。

天清地宁:一般人就到此为止了,这叫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是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能到此为止,他应该往更深去想:为什么当时我会那样对他?我为什么这么急躁去反击,做出错误的决策以至于矛盾产生?说明背后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思维逻辑,我对这个人,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做判断导致事与愿违,所以跟他吵起来。那么你就要反省,这套思维去判断人和事是否本身存在重大误区?这个才是根。

本身你就不应该对他有太大期待,他的个性他平时的为人处世不适合担当大事。但是假设他可以,问题就来了。而你为何没有认识到他的个性呢?那是因为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够,自己的智慧不到。再往下,为什么自己的智慧达不到?因为你不擅长从失败中深层深层再深层地反省总结。学习啊,是需要用心的,什么是用心?要抽丝剥缕,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到最根层——这也是修道修佛起码的诚心。什么是诚心?精益求精之谓也。

一般人说个对不起就以为完事了,但是它会复发的,所以轮回产生了,你不知不觉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是什么?规律背后的规律,道理背后的道理。这个规律、道理学习不用心就参悟不到。为什么不用心?因为对自己不负责任,含含糊糊,差不多就拉倒。要知道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老是指出一些同学不恰当的小细节,他们会感到压力大,因为从来没有发现过里面的内在深层逻辑。我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是基于对他们负责的态度,哪些他们看起来不重要的细节,恰恰是命运的关节点,若人不重视这些细节就肯定还会有烦恼。我之所以能指出这些关键点,因为我本身就经常在细节上反省自己,否则我怎么能“针”出你的细节背后的问题?假若我对自己的人生大事不负责,怎么能在与你相处的时间对你负责?怎么做你的良师益友?爱别人首先得爱自己,什么是真正地爱自己?爱自己不是放纵,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先认识自己的肉体精神以及所感知到的一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而后走出这个迷魂阵。

 

听众:今天早上看《修道智慧》这篇文章有段话很有道理:“每个人、每件事都有那么深刻的根源,以至于连当事人也懵懂不知,那么还有什么好抱怨责怪的?“命运”就是在大家身不由己、在大家根本不知道的深度上发生作用的,不同人的不同命运决定于他的意识深度。”(详细见延伸阅读)所以永远不要责备任何人。作者为什么没有道破其中的道理呢?

天清地宁:没法道破,也没法穷举。明白人看明白这个道理,自然按照这个道理去做,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琢磨、参悟道的规律,然后顺道而行,这样才会越走越顺,与周围的人和事关系很协调,因此从来不会埋怨外面的人和事,因为任何事发生都是合情合理的。你说“事与愿违”,那是因为你发的愿,那个期望本身就是错的,没有看清这个客观规律。那你抱怨有什么用呢?

同样是修佛修道,为什么有些人越修烦恼越多,脾气还很大?最多是入静的时候清静一两下,一进入社会红尘,与普通俗人没有两样——反而傲慢心增长,总觉得自己修佛、修道比别人高一等,动不动就说人家不对,岂不是自欺欺人?老子和佛陀说出来的话就成了经书,你说出话还是你的思想,你背诵老子佛陀的经文,那不是你的理解,跟老子、佛陀原本的思想原本的智慧无关。但是很多人经常引用这些话,当成自己也参悟到了那个道理,这叫打肿脸充胖子。若是真正参悟了老子或孔子或耶稣或真主、佛陀的智慧,则不需要老是引用他们的话,而是随时随地按照具体的人和事去把道理分析得入木三分,不用事必“佛陀说……”“老子说……”,人家说的话是在特定的时期,根据特定的情境,说与特定的对象,通过这么说,让人理解那个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原理和规律。所以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透过某句话去理解人家的真实想法。

我们许多人却喜欢倒果为因,那我就问修行修什么呢?用道理去修理别人,觉得高人一等,动辄说“你业力深重,不吃素,会下地狱的”之类的话语,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点别人的时候有没有反问自己为他人贴标签时的动机?自己心里的念头本身就在地狱了,自己是不是已经在结恶缘?虽说你好心想让人家醒悟,但是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让人家反感厌恶。

所以啊,细节里藏着太多问题了,有些人越修越痛苦,而不是越修越从容,因为他们都是修理别人而不是修理自己。

所以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这种规律这种真理,半刻都不能脱离现实,不是说那个就是理论,那个就是实践,两者不能割离。知行合一就是这个道理,知到什么程度,行就到什么程度。把别人的话,别人的感悟当成自己的“知”,我不禁要问,你体会到人家内心的意境了吗?你若体会了就会明白为何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五百罗汉都走了,就只有迦叶发出会心的一笑,你为什么悟不到?
    佛拈花一笑讲课讲完了,你根本feel不到,你feel不到不等于人家没有讲,人家是在用无言的东西讲,迦叶会心一笑也是在讲课,一笑——讲的真好。所以你看佛经道经有很多一句一句的经文,那句话中之话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善言不辩,辩言不善,智者不言,言者不智”——你也来一个“善言不辩,辩言不善,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该你说话的时候你不说话?具体的事让你汇报为什么这样处理,你说“善言不辩,辩言不善,我不跟你辩”?呵,你不跟我辩,那是傲慢,那时候不愿意正视问题。所以很多经文,每句话背后的真实意境、智慧需要人把它落实到生活点滴,该你说话的时候,一说就说到点子上,一说就说到恰如其分,而不是一开口就“《道德经》说……《金刚经》说……”,这样套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什么意义?

很多修行人一上来就满口佛气,给人家贴标签,“你这个叫所知障!”“你这个叫业力病!”“你这个叫嗔恨心!”……这样说有什么用?第一,人家不明白这个术语的意思,第二,人家即使明白了,那要怎么办呢?你说不清楚个所以然来。

或者说“忏悔吧”,那怎么忏悔?

“诵《地藏经》吧”,要怎么诵?为什么他诵就有效果而我诵没有?处处都有道理,而处处你都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放生就好?放什么生?什么是真正的放,真正的生?怎么放?怎么生?太多因果规律没有搞明白。

“哎,这就是因果,不要问,做就是了。”佛从来没有让你不问问题,让你不要思考啊。“啊,佛说了,不可思议的。”那他还说那么多为什么?如果一开始就认定人们不能理解,反正人们都领悟不到,他为什么还讲经四十九年?处处都是问题。

 

是的,佛的境界,老子的境界不是用俗人的知识体系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的境界可以在你现在的基础上一步步提升而达到的,这个过程就是逐步明白道理的过程,所以要修要学。学道,修道,明道,行道,成道,一步一个脚印。不是说坐下来,我就是念《金刚经》,我就配个符箓,我就是放生吃素就成佛,我就可以成佛称道——如果这样可成,那么很多人早就修成正果了,为什么他们还满心苦恼呢——经不起推敲。那个结果的确是不可思议,但是未达到这个结果前,还是要去思考去推敲,从现实的层次开始。

“不用学的,学了就是所知障。”你连人体、整个宇宙的基本认识都没有,何来所知障?知都谈不上,怎么有所知障?不好意思,你先谦虚学完再扔掉吧,学都没有学完就说有障碍!就好比如一个人本来就是饿得半死,还说“不用吃了,用精神胜利法,不用吃的,佛说过午不食。”你先按照正常需要吃饭,而后通过炼精化气和各种专业方法慢慢减少吃的数量和分量,提高把粮食转换为能量的效率。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