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 部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经系传别讲 部分-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佛说那些刚学佛的菩萨以及末世众生要想求得‘如来净圆觉心’,此‘如来净圆觉心’乃是真正佛的净土,唯心圆满的净土,不是东方净土或西方净土,而是自己的唯心净土。如何修持才能达到此唯心净土呢?应当正念,不要乱想,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要不着邪念。如何不着邪念呢?这要先了解‘圆觉经’。
  ‘圆觉经’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但是我们现在不是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性光明受了蒙蔽,等于一面光明的铜镜埋在泥土里,埋久了,把铜镜的光明遮掉了。我们的自性光明被自己的烦恼妄想遮蔽,若将这些尘渣、污染除掉,就恢复了自性光明--净圆觉心,就成佛了。首先,要先了解我们就是佛,在修行做功夫,把那些脏东西洗干净,以此正念远离诸幻,一切的知觉、思想、感觉、烦恼。。。。。。等等都是梦幻空花,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所有现象、所有境界都是虚幻不实,不要受骗就是了。那么,要证得真实之境,应如何修行呢?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必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此如来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是单指一个世尊。奢摩他是梵者,翻成中文是‘止’的意思,止是修定之因,得定是修止之果。奢摩他行修止的法门是共法。修止、修定不是佛法所专有之法。任何外道、任何宗教、任何教派都必须修止,才能够有所成就,即使是画符、念咒、乃至邪门外道还是一样要修止。
  止是把心专一起来,止又称专一瑜伽,瑜伽是身心互相感应协调而达到专一。不谈学佛学道,世间的任何一件事,如学问、事业、技术、武术、艺术、若不专一,也不会有成就。
  但是,专一很难,譬如读书或看小说,看完一篇,却忘了前一篇,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发现自己在胡思乱想,又从头再看起,是不是这样?若真达到专一,则记忆力非常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很清楚地印进脑海里,永远记住。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容易忘记,过去的事情记不起来,或者常常忘了东西放哪里,或是到处掉东西,这是心不能专一,散乱的缘故。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很宁静,其实他脑子里思想没有停过,所以,奢摩他行之专一对一般人而言非常困难。释伽牟尼佛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把心集中于一点,没有做不成功的事,想要修成佛,就会修成佛。佛说的话那么简单,可是谁都做不到,心不能专一,因此又说请很多方法,如念佛、持咒、观想。。。。。。等等各种功夫,其目的在于求得专一。
  中国四书中的‘大学’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前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教我们把这一段背诵下来,至于什么意思则不懂。那时候心里觉得很不服气,这是什么老师嘛!等到了中年以后,真的自然就懂了。所谓‘明明德’就是指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如何明心见性呢?‘知止而后有定’,止的功夫达到了之后才会有定,定下来之后才能够真正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此虑非指忧虑,而是思惟的意思,经过思惟才能达到智慧的成就,才能够明明德而明心见性。这个戒定慧的程式讲得非常清楚。
  这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还有一个更妙的用处。以前在大陆上有一个教派,信徒很多,他们拿一杯水,口里咒子一念,手指一划,便可以替人重病,而且很灵。我们小时候也觉得很稀奇,怎么嘴里念一念就可以治病?想办法找人去拜门。学这些要赌咒的,严禁泄漏,否则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结果,学回来了,什么咒呢?就是这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可惜我们一用就不灵了,为什么呢?不信。从这里个位就可以明白咒语的道理,佛在密宗的‘大神变经’有云:‘一切声音皆是陀罗尼’,咒语灵不灵不在咒语,而在专一不专一。还有道家的止血咒也很灵。一念,血就止住了。当年我也去学,‘东方一个红孩儿,头戴红缨帽,身穿大红袍,足穿红鞋子,一来血就止。’同样到了我身上就不灵了,这样念两下就会止血?不信,所以不灵。一切都是精神的力量,但是,首先必须得止,才能发挥心念的力量。
  佛经形容人的思想念头如同一条急流,人往往被自己的思想情绪这条急流所淹没。学佛要像‘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不管河水多急多深,从中截断水流,就是说把前念停掉,把所有的思想烦恼都停掉,后念不让他起来,中间就空灵了,这才叫作修止。
  中国文化里形容一个人有伟大的力量、伟大的人格,处在时代的浪潮里凝然不动,叫作‘中流砥柱’,不管时代如何乱,他本身始终不为所动,他的人格永远是大众的标竿,如释伽牟尼佛、孔子、耶酥,这种人格的养成靠‘止’。
  我们学佛学了很多法门,为什么没有效果呢?乃至于学个招鬼的咒,都招不动,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心行不能得止。不管是出世法或是入世法,没有不修止而能成就,修止是共法,没有做到‘止’这一步,学佛都是白费功夫。所以佛告诉我们,如果要想成佛,先要修如来奢摩他行。
  佛学称‘戒’、‘定’、‘慧’为三无漏学,由严持律戒而得定,由定力而生发智慧。戒律是为了防范自己行为(包括心念)的错误,由外而内,先把外在的行为防守稳固,进而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前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班上的学生里有几位天主教的修士和修女,他们上课都很规矩,修女的穿着一身净素,颇富仙味。有一次上课,我一看,平常上课的二位修女怎么不见了?是不是出会了?佛教叫还俗,后来上课再一看,看到她们两位不穿修女装,穿一般普通的衣服。下了课向助教打听,那二位修女并没有出会,那么,怎么穿普通的衣服?原来是那个教派改服装,教皇同意试验三年。我请助教把她们两位找来,我问她们现在服装改成这样?她们说是呀?老师觉得如何?我说好是好,不过会给你们带来困扰和麻烦,你们以前所穿的制服,等于是军队门口的卫兵,人家知道你是修女,不敢随便乱碰,现在你们穿得和普通人一样,你不侵犯别人,别人可要侵犯你,她们说目前还很好,还没有什么事,自己还觉得自己是修女。我说不行啊!等到人家追你,你说我是修女,不要追,到了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不能碰的呀!所以说那件衣服等于是戒,戒是自己筑一条防线,不能越过这条线,把自己困住,限制在一个范围,以此渐修得定。
  那么‘圆觉经’在此处为什么不先坚持禁戒,再来谈奢摩他行?而是‘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再‘坚持禁戒,安处众徒,宴坐静室’,这是什么道理呢?真正的大乘佛法,心专一得定就是戒,没有起心动念,何须有戒?不得定,不是真正守戒,不得定,不是真智慧,那是散心、妄想。得了定,妄想即可转成般若智慧,其行为自然中规中矩,自然在戒中。所以,佛说‘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先求止,心定之后,再谈戒。戒不只是指外在的行为,起心动念都是戒。得定之后会不会犯戒?也会唷!稍稍失念,离开定一下子就是犯戒。因此,得定之后,要坚持禁戒。
  菩萨有很多跟着他学的徒子徒孙,所以讲到这里要‘安处徒众’,要带领徒众修行打坐,‘宴坐静室’。身心寂静叫宴坐,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提到宴坐,‘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是名宴坐,’这是大菩萨境界,身体感觉空了,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妄想,最后连空也空了,这不是止、观、定、慧所能范围。到达这个境界已经很高了,不过,还有更奥秘的。须菩提尊者乃佛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他有一天在山洞中宴坐,天空中忽然散落许多鲜花下来,须菩提便问是谁散花?所为何事?空中声音回说:我是梵天,因为尊者善说般若法门,所以雨花赞叹。须菩提说:我坐此,一字未说,何有说法?梵天回说:尊者以不说而说,我以不听而听。这就是无上大法。所以天人要散花供养,这位天人也是悟了道的,与须菩提唱双簧演了这一幕,这是宴坐的典故。
  记住学佛的第一步就是修奢摩他行--修止。后世持名念佛,必须念到一心不乱--得止,此是净土法门最初一步,最基本的一步,也可以说是最后一步。任何法门都必须先修止,才会成就。这个道理在‘圆觉经’这一段用很简单几个字便交代过去。在这里,佛没有告诉我们应该修哪一个止法,其实,随便哪一个止的法门都可以,‘处处洛阳皆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无所谓好坏、高低,只要你‘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众徒,宴坐静室’,就可以了。
  那么,是否修止、得定就是究竟呢?是否打坐能够入定,坐上几十天,佛法就不得了呢?不,定是共法,即使能坐上一万年也没有用。佛法还有不共法,此为其他宗教及一切外道所无,那就是般若智慧--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功夫的累积。由修止以后再修观,由观而成就慧,观是慧之因,慧是观的果。证得菩提,觉悟道体,这叫般若。佛告诉我们先要得止,然后起观,如何观呢?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得了止之后,在止的境界里起观想。佛在这里教白骨观,所以,我一直告诉你们赶紧修白骨观啊!好好修白骨观才是正路,可是,你们始终不懂。得止以后,作白骨观,观现有的肉体是假的,由地、水、火、风四大凑合而成。哪四大呢?头发、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骨、髓、脑、污垢,色这些属于固体的地大;口水、鼻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液、尿、屎这些属于液体的水大;体温和热量属于火大;身体的活动、呼吸则属于风大。只要把‘白骨观’修好,身体内部的各种结构都清清楚楚。佛在此说‘四大各离’,各有各的单元,譬如肾脏不好,割掉一个也无妨,因为四大各离。人是由骨骼、肌肉、五脏六腑等等拼凑而成,等于由各种不同的器官组合而成的机器人。‘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在这个止的境界中,看着我的身体到底在哪里?哪一样是我?心脏?脑?都不是,这只是零件,暂时让我使用而已,以上所说的四大没有一样是真正的我。
  注意!我们不要忽略了第一句‘恒作是念’几个字,恒作是念并不是说懂得了这个道理,有了这个观念想法之后就可以了事,须有实际的功夫。恒作是念的‘念’等于佛的念,心中始终牵挂、惦记着一件事,例如自己的父母亲快要死了,可是,还必须要在外面办公、应酬,尽管在处理事情或者在讲话,而心中则惦念着家里的亲人,没有刻意去想他,念头却始终在心中挂着,这叫作‘念’。念佛是要在心里念着、止住,并不是嘴巴干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着股票,那是念念在股票,不是念佛。
  恒作是念是止以后,观行的开始。观此身乃‘四大和合’,而达到‘四大各离’,肌肉、骨骼、心、肝、肺等等样样都观清清楚楚了,然后,接下来就是内观、反观,道家称之为‘内视’。‘今这妄身当在何处?’现在再看看我真正的身体在哪里?‘即知此身毕竟无体’,没有一样是我真正的身体,都是零件组合而成的,变成现在如此一个人相,而实际上则同幻化,幻化并非没有,现在是有,如同做梦,在梦中的种种感受不能说它没有,做梦时感觉很真实,梦醒以后才知是假。其实,我们现在也在做梦,只要内观成就了,看自己,看别人,一切都是假的。
  我当年修持这个法门的时候,很怕看见两件事,一是怕看到人家笑,一笑,露出白色牙齿,整个白色骷髅的影像就出来了,很可怕。第二我怕看人家吃饭,每个人有一个洞,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塞,而且塞得很快,拼命的塞进去,这个动作也让我感到很害怕。所以,那段时间很怕看到人,尤其怕看见女人,因为女孩子口上擦口红,白色的牙齿加上红色的嘴唇,马上想到白骨观里白色的骨头和红色的血,那是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