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2-长征:一部中国贡献给世界最壮丽的史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82-长征:一部中国贡献给世界最壮丽的史诗-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军与粤军的秘密谈判正式开始了。双方态度都很诚恳,因此一直气氛融洽。经过三天的密谈,红军与粤军达成以下五项协议:一、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二、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三、解除封锁;四、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粤军的防区后方建立医院;五、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粤军,粤军撤离二十公里。红军人员进入粤军防区用陈部护照。    
    可以肯定地说,双方商量第五项协议的时候,粤军代表并不知道红军方面的真实用意。谈判期间,何长工曾接到周恩来用密语发来的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何长工和潘汉年心里明白,周恩来的意思是:中央红军要出发了。因此,协议的其他条款对于红军来讲已经没有意义,红军此时不惜一切与粤军谈判的唯一目的是:借道。即在红军“有行动”时“事先告诉粤军”以便粤军撤出一条二十公里的通道。周恩来的电报显然是在提醒和催促。


《长征》 第一部分《长征》 第三章(2)

    粤军首领陈济棠私下与共产党红军谈判,事关重大,尽管蒋介石的特务网十分密集,但是,等他得知这一消息时,红军已经越过粤军的防线进入了湖南。怒火万丈的蒋介石发电谴责陈济棠“通共”,可中央红军的大规模突围令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讨伐粤军了,他必须分秒必争地把江西的大军一一调往湖南。但是,一九三六年七月里的一天,蒋介石通过收买、兵谏、胁迫等各种手段分化瓦解了粤军的高层将领和广东的高层政客,最终让陈济棠尝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大势已去的陈济棠被要求在二十四小时内离任,“南天王”只有“声言”下野从而彻底结束了他对广东的割据。    
    早晨的雾气刚刚散去,起床了的三个粤军团长正吃早饭,防线前哨阵地的电话又来了。这一次口气十分惊慌,说是红军攻击猛烈,前哨阵地怕是要丢了。三个团长商量了一下,决定各派一个营上去。中午,增援的三个营长先后打来电话:向前沿阵地攻击的红军越打越多,绝对是红军的大部队来了!二团团长廖颂尧一听就懵了,他一面命令自己派出的营坚持住,一面向正好在这里巡视的副师长莫希德报告。莫希德立即显出惊慌的神色,然后就命令所有部队向古陂方向撤退。三团和教导团没有马上执行莫希德的命令,因为三团团长彭霖生认为向前沿阵地攻击的绝不可能是红军主力,完全没有必要慌成那个样子。结果,三团的部队还没来得及部署,分兵两路的红军攻击部队瞬间便到了跟前。等彭霖生大喊“撤退”的时候,三团已经没有了后路,官兵只有自顾自地四处逃散。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军团的先头部队向粤军的封锁线开始了强行突击,并在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实施严密包围的防线南部撕开了一个口子。    
    虽然红军与粤军事先达成了那份“粤军撤退二十公里”协议,虽然在总攻击发起前红一、红三军团都收到了中革军委“如粤军自愿撤退,应勿追击和俘其官兵”的电报,但是,红军与粤军的协议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粤军”——对于中央红军的大规模军事转移,事先在红军内部都实行了严格的保密,怎么可能“事先告诉粤军”呢?——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两军刚一接触,枪声即刻响起,双方展开的竟是激烈的生死之战。    
    粤军的防御阵地虽没有最后修完,但毕竟修筑了多年,不但有坚固的碉堡,碉堡的前面还加设了两层由铁丝网、竹桩、地雷和深沟组成的工事。战斗打响时,面对粤军坚固的防御工事,手中只有步枪和手榴弹的红军拼死冲击。四师是第三军团的先头部队,其先锋团是十一团,战斗僵持不下时,四师独臂师长洪超亲自指挥十一团冲击,最后以肉搏战击溃了当面阻击的粤军。然后十一团的一个侦察排奔向最前沿冲去,在信丰大桥镇附近,他们遇到了一股退下来的粤军。红军战士大声询问这股粤军的番号和他们长官的姓名,惊慌的粤军士兵说:“我们的师长跑远了!我们的师长跑远了!”就在粤军师长丢下他的士兵跑得无影无踪了的时候,红三军团四师师长洪超正策马扬刀急驰在他的队伍中。朦胧的月色下,一个粤军士兵抬起头来,看见一个一只袖子空荡荡地飘舞着的红军。这个红军骑在马背上飞驰而来,另一只手举着的马刀在月光里上下翻飞。战马越来越近了,惊恐万状的粤军士兵举起了枪。在子弹呼啸的战场上,十一团的红军官兵还是清晰地听见了那沉闷的“砰”的一声。——子弹不偏不倚击中了胸口,洪超直挺挺地跌下了战马。年仅二十五岁的红军师长洪超作战英勇无比,他在部队刚刚出征的时刻阵亡,令军团长彭德怀大为悲伤,因为洪超已经是红三军团在短时间内失去的第二个师长了。    
    第三军团四师师长张锡龙与政委黄克诚也在前沿阵地,当敌人开始疯狂溃退的时候,他们走上阵地的高处观察战场形势。他们没有料到在不远处的一个山包上,草丛中埋伏着一小股敌人。师长张锡龙刚一走上阵地高处,枪声响了,阻击步枪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并穿越而过,带着鲜血和脑浆继续朝前飞去,打在了政委黄克诚的眼镜上。猝然间不知到底怎么了的黄克诚弯腰去找眼镜,却听见脚下有人发出痛苦的呻吟。待黄克诚重新戴上眼镜时,张锡龙已没有了任何气息。红军师长张锡龙倒下的那一天,恰逢他二十七生日。    
    二十五日,驻吉安的国民党空军第五中队飞行员报告说,他们在粤赣湘边界地带的大山中发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大部队红军”,“数量约数万人正向湖南方向行进”。航空照片和情报分析立即被送到蒋介石手里,蒋介石终于确信中央红军已经突围而出了。蒋介石的困惑和恼怒几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虽然那支被围困中的部队突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毛泽东绝不会等到大军兵临瑞金城下时才作打算,可他们竟然如此轻易地突破了重重叠叠的封锁防线——五十多万的重兵,九千多个碉堡,成百上千的飞机大炮坦克,花费金钱无数,伤亡官兵数万,费时数年之久,可最终还是让毛泽东就这么走出来了。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发布了把中央红军消灭在第二道封锁线的作战命令。同时,在全国的各大报纸上发布了悬赏布告:“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有好奇的外国记者就此顺着世界史线索调查了一番,找寻了能够找到的所有有据可查的悬赏公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迄今为止以政府的名义针对某一个人的“最昂贵、最诱人的悬赏”。    
    渡过桃江的中央红军依旧分成三路,沿着岭南山脉巨大的山谷向湖南方向行进。十月二十九日,中央红军各部队掩护着军委纵队逐渐接近了广东与湖南的交界处。


《长征》 第一部分《长征》 第三章(3)

    广东仁化县城口镇是个隘口,南面的粤军严阵以待,北面是无路的大山,这里是中央红军西进湖南的唯一通道。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就是从袭击城口开始的。    
    担任袭击任务的是第一军团二师六团一营。年仅二十三岁的一营营长曾保堂面临的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城口镇内的敌人虽并不强大,但要求他的一营一昼夜间奔袭二百二十里,无论如何都是难以做到的。团里要求他去军团部领受任务,曾保堂到达军团部时,看见军团长林彪神情有点忧郁,在铺盖上半靠着不说话。参谋长左权交代:一营必须按时到达城口,不然湘军先到就麻烦了。政委聂荣臻说:“保堂,那是红军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它!几万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托付给你们营了。回去一定要向战士们讲清楚!现在,把参谋长交代的任务给我重复一遍。”临走时,曾保堂向军团长林彪请示,林彪只说了一句话:“按照命令执行吧。”    
    十一月一日黄昏时分,一营出发了。沿着大路没跑出多远,就看见了碉堡。碉堡上传来严厉的询问声,战士们有点紧张,但是前面侦察排的战士已经回答了:“老子是中央军!有胆子下来看看!诈诈唬唬的小心把红军引来!”结果,就这样过去了。后来又不断地遇到碉堡,每一个碉堡都无声无息,可能是第一个碉堡里的敌人已经把“别惹中央军”的意思挨个通知了下去。天亮的时候,曾保堂看了看自己的队伍,掉队的不多,但干部们的肩上都多了好几支枪。趁着在树林里吃早饭的空隙,曾保堂在地图上一量,发现这一夜竟然跑了一百五十多里。本打算让部队休息一下,但是怕一休息就睡着了,于是决定连续赶路。再一个黄昏来临时,曾保堂看见了前面的城口镇。    
    这是一个被几条河渠环抱的小镇,镇前有一座木桥,要想占领镇子必须从桥上过去。曾保堂部署了两个连攻击两侧的碉堡,自己带领侦察排强行闯桥。桥头草棚子里的敌人正在灯下赌博,一个哨兵在草棚外来回晃荡。红军走近了,哨兵喊起来:“什么人?”红军战士答:“中央军!叫你们当官的出来说话!”红军说着话脚步却没停。哨兵慌了,回头喊:“班长!中央军兄弟要过桥!让不让过?”棚子里说:“是陈长官的队伍吧?先过来一个问问。”棚子里的话音还没落,棚外的哨兵已被红军扑倒,接着一颗手榴弹就在草棚子里爆炸了。侦察排在爆炸声中从木桥上一拥而过。这里的枪声一响,迂回的连队也开了枪,驻扎在镇里的民团团长吓坏了,当即决定逃跑,结果刚出镇子就被包抄过来的红军俘虏了。一营迅速控制了城口全镇,而国民党军的大部队此时还没有到达,城口镇这个隘口要道已经扫清了。    
    虽已万分疲惫,曾保堂仍一夜没敢睡觉。第二天上午十点,哨兵抓到了几个便衣侦察员,一审问,曾保堂吓出了一身冷汗:国民党军的一个师已于昨天晚上六时到达城口镇附近。这个师几乎是与一营同时到达的。当曾保堂强行闯桥的时候,他们距离城口镇仅仅还有十公里的路程。但是,从城口镇方向突然传来的枪声令这个师停下了脚步,他们截住了几个从镇里逃出来的民团士兵,惊慌的民团士兵对他们说镇子已经被红军主力占领了。结果,这个师立即往回撤,一撤就撤出了四十多里。曾保堂后怕的原因是,如果一营奔跑的速度慢了一点,或者在中途休息了一下,那么,当占领城口镇的战斗打响时,也许就要面对国民党军的一个整师了,那将会是付出巨大牺牲的拼死夺路。    
    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布防的第二道封锁线由粤军和湘军共同构成。这是粤军和湘军的头一次“互相协同”,按照双方总司令的话讲,简直是“珠联璧合”。但是,只要红军一出现,粤军就往后缩,希望湘军快点上来;而湘军因为红军还在广东境内,不肯耗费兵力冒险出击。结果,中央红军在敌人混乱而单薄的防守中通过了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只是红军先头部队开路的时候,粤军、湘军和地方民团的混乱敌情常常让红军指挥员们有点糊涂。第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就糊涂了好几天。抓到了敌人的尖兵,交代说是湘军,于是冲上去打,结果发现打的不是湘军而是粤军。侦察员报告说前面的村子里有敌人,于是便紧急组织攻击,冲进去发现敌人已没了踪影。正要命令部队追击,报告又说后面发现了敌人,接着就见村后的道路上果然来了一支队伍,走近了原来是支由少数官兵押送的挑夫队,挑着满满的军需物品。不用打就缴获了这些担子,问他们是给哪支部队送的,连押送的军官都说不清楚,说是只要是“剿匪”部队就行。红军官兵打开担子一看,个个眼睛一亮:清一色的带曳光的尖头子弹。红军官兵的子弹全是苏区自己生产的“再生弹”,于是他们见到这些崭新的子弹如同见到珍宝。耿飚命令给每个挑夫三块大洋全部放走,然后让官兵把那些子弹尽力往身上塞。耿飚自己塞了满满三条子弹带。这些优质子弹太宝贵了,因为常常舍不得使用,所以直到翻过雪山,耿飚的这些子弹都没打完。    
    十一月七日,中革军委部署了红军主力部队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的具体行动计划。红一军团受命抢占乐昌以北的制高点九峰山,以掩护军委纵队从九峰山脚下通过。    
    九峰山,位于广东与湖南边界,是从广东进入湖南的咽喉之地。接受任务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