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日记 作者:不详[外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的日记 作者:不详[外国]-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作用就在于它能使对方用理想化了的色彩描绘她(他)心中的人儿。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把这种理想化称为“美的升华”。
  经过主观的理想化之后,我们所爱的人在我们心目中就会高于自己,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说:“爱情常常是主观的。”我们所爱的人往往不是对方本人,而是被我们的理想所美化升华了的人。
  经过美化升华之后,双方再次见面就不会因为过多的接触而抹掉爱情的光彩了。理想化的巧手会在你眼前布起一层幕纱,即便你所爱的人以他的本来面目出现在你眼前,你见到的很可能还是理想中的他(她)。因为,我们见到心上人的喜悦掩盖了一切。处于迷朦喜悦状态中的恋人无疑是幸福的,但这样的幸福如果没有新的因素加以充实,又往往是短暂的。正如炉膛里没有燃料,便无法保持炉子的温度一样,所以,相爱的双方从第一天起就要不断地陶冶性情,增强气质,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
  在爱情的萌芽时期,恋人的每一个眼神,手的每一次接触,以及每一句急促的答话,都能催发爱情的生长。
  在爱情尚未明朗化的时候,男女之间的猜疑会不时给爱情投下一道道阴影,青年男女在初恋阶段疑心特别重,一方稍有动静,就能引起另一方不安,他(她)可能用侦探似的眼审视你的目光,找出目光背后的含义,然后搜肠刮肚地揣度自己的过失。其实,初恋的猜疑很多属于“自寻烦恼”。比如,矜持常常被误认为是冷漠、高傲,其实这种矜持往往不过是掩饰自己羞涩的一种表现罢了。

  考验

  爱情必须经历时间与困难的考验。
  当我们谈的是像爱情这种如此错综复杂的感情问题时,是不容易提供灵丹妙药式的答案的。但我认为有一点毋庸置疑:首先,爱情必须经历时间的考验;其次,爱情必须经历困难的考验。
  如果你的男朋友应征入伍了,你打算等上地一年、三年或者五年吗?如果你真的能够耐心地等待,那你是爱他的。如果你的男朋友只是生活在你的近旁时你才思念他,这就不是真正的爱情。
  又如你被派往远方的建筑工地工作,或者你将去开垦处女地,你女朋友准备与你同行吗?如她肯去,说明她是爱你的。
  再如当你碰上了难言的挫折示口不幸,你患了重病须长期困于病榻,或者你遭到了灾祸,你的对象在这些场合下是怎样表现的呢?反之亦然,当对方处于这些境遇时,你又将如何表现呢?
  对感情的检验与其听其言,毋宁观其行。因此,判断某一个人与别人的关系以及他的真实感情时,不能只根据他的言辞,而应该看他的表现,看他为了你准备做出什么样的牺牲,准备经受何种考验。
  双方若不是真正的相爱,婚后就无幸福可言。但是为使双方能生活得幸福,单靠爱情这一桩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能克服在生活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困难对不同的人们起着不同的影响:对于强者,是使他们的感情经受锻炼;对于弱者,则将使他们的感情遭到破坏和摧毁。

  检验

  爱情的产生是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认识和深刻了解后的结果。
  好感颇像爱情。好感也可能是挺强烈的。对某个人产生了好感,你就可能醉心于他(她),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冲动,犹如萌生了真正的爱情一般。但话又得说回来,好感不是爱情,两者之间区别是:就爱情而言,除了感情的萌动外,还需要有相互间的深入了解,观点和志趣的高度一致;而好感是没有这些因素的。
  只要有三天的时间与某人相识,甚至于只要同他参加过一次晚会就可能对他产生好感。但三天之内建立起爱情是不可能的。短时间不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哪怕是几个月吧,也难以达致真正的爱情所不可缺少的那种精神上的紧密结合。
  有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呢?没有。首次见面只能产生好感,而爱情的产生是以友谊为基石,是彼此之间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认识和深刻了解后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是说,好感就不会转化为爱情了。
  这只有当男女双方不仅仅是相互“迷恋”,而且已成为挚友,当吸引对方的已不是外貌,而更主要的在于内在的精神品格时,这才有可能。
  人们确实经常滥用自己的感情,因初次的感情的冲动而弄得身不由己,误把好感当作爱情。有些不久前似乎还卿卿我我。相亲相爱的双双情侣而今却已经离了婚,或者吵成了冤家对头。对于这种事谁也不愿去分析研究一下它的原因。如果真的要分析这类事的产生原因,那么我认为,首先是由于双方没有弄清自己感情的性质,没有好好检验过自己的感情,没有先成为挚友,也没有让彼此间的友谊经受过考验就草率成婚的缘故。
  犯错误是容易的,而纠正错误就困难得多了。那么应该怎样来检验自己的感情,又如何去识别自己所中意的人儿呢?

  假如重新开始

  慈爱是要模得着的。
  “我该怎样做才能有所不同?要是你的孩子又回到童年,你将怎么办?”坐在我对面的一位父亲一字一句他说着。孩子们的堕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楚,他感到自己没有当好一个父亲。
  他的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我在思索:假如我的家庭重新开始,该如何去做呢?
  要更爱我的妻子。亲密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他们的感情是很真实的,如果让虚假渗透进来,就会破坏深厚的爱。因此,我要更爱孩子们的母亲,而且要公开地让孩子们看到这种爱情。我要很真实地让他们看到那些细微的关心:在饭桌边为她摆好椅子,逢年过节向她赠送礼物,出门时给她写信……
  要当一个好听众。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能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当孩子办好一件事就给予真挚的表扬,比其它任何方式都更能激励他热爱生活和获取成就。求全责备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而鼓励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能使他们变得成熟起来。
  人类本性的深处是对被理解的渴求。一旦能被亲人们所理解,也就得到了爱。
  给孩子以慈爱。如果世界上还承认慈爱的话,做父母的应是最好的传播者。我要在自然的环境和自发的事件中来培养孩子和我共筹命运,而不是讨论那些枯燥的教育条文和强行那些僵死的家规。我要经常注意那些孩子们想到的和关心的事情,采用这种自然的方式来学习真理。有一次,有人问一个校长:‘你们的课程里教授信仰吗?”
  他回答说:“我们每天都在教授信仰。在数学中信仰准确,语文中信仰如实表达,地理中信仰记忆,气象学中信仰观察。我们在操场上进行健康的游戏,我们教授爱护动物,互相尊重,老老实实。”
  有一次雷电使一个孩子感到害怕,他在黑暗中叫喊:“爸爸,快来,我害怕。”爸爸说:“哦,孩子,上帝爱你,他会保护你。”孩子回答说:“我知道上帝爱我,可现在我要一个摸得着的上帝。”
  如果能重新开始我的家庭的话,最重要的是记住,慈爱是要摸得着的。

  成为真正的你

  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
  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充满爱的呢?首先,他们必须热爱自己。
  事实上,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无足轻重。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东西。
  犹太作家爱拉。威索尔曾这样精辟地写道:当我们告别人世去见上帝时,他不会问:“你为什么没有成为救世主?你怎么没有发现解决某某难题的办法?”而他将会问“你为什么没有成为‘你?’”
  一天,我班上的一位姑娘说:“现在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精神上感到恨痛苦,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我,而这是不可能的。尽管我可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鲜美的李子,可还是难免有对李子过敏的人!”这话讲得多么深刻!接下去她又说:“如果别人想要香蕉,我也可以使自己变成一个香蕉,但我将永远是个二等品,而事实上,我本来可以成为最出色的李子。如果我耐心地等待,那么喜欢李子的人就一定会出现。”这是因为,假如你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不做李子,而把自己变成香蕉,那么,他们又会说,应该把这个香蕉一掰两半,这时候,你就会进退两难,不知自己为何许人了。
  如果你面对你内心的“自我”,握握手说:“喂:这些年你究竟到哪儿去了?现在我们又来到一起了,让我们一块向前走吧。”那么,你将会发现你身上蕴藏的潜力是无限的。
  然而,你如果就此止步,这个自我发现就只不过是一次令人赞赏的历程。只有当你认识到“我们”这个“大家”,并把爱献给他人的时候,你才会成为真正的“你”。

  爱,即是给予

  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
  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
  什么是给予?最易产生的一种误解是:给予意味着“舍弃”某物,丧失某物,牺牲某物。凡其人格发展尚未超出获取性、剥夺性或贮藏性阶段的人,只可能如此理解给予。交易性人格乐于给予,但其条件是交换;对他来说,无所获取的给予等于上当受骗。凡其人格的主要倾向属非生产性者都把给予视作亏损,因而这类人多半都拒绝给予。也有人承认给予是一种富于自我牺牲的德行,他们以为:正因为给予是一种痛苦,所以人应该为之;给予即道德,因为它意味着担当牺牲。对他们而言,“宁与勿取”这句箴言不过意指:宁可遭受褫夺也不享受欢乐。
  然而具生产性人格的人对给予的理解却迥然不同。给予即潜能的充分实现。正是在给予中,我领略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对我的盎然生机与活泼能力的体会使我欢乐溢心。我体悟到自身的博大伟大、沛然活力、流畅生机,由此感受到无限欢悦。给予比获取更令人愉快,这并非因为它即是舍弃、牺牲,而正是因为它敞开了我的活力。
  在物质财富方面,给予意味着富裕。真正富有者不是腰缠万贯而是慷慨解囊的人。不过,给予的最重要的方面不在物质财富范围内,它存在于人性特有的领域。就爱而言,则这意味着:爱是造就爱的能力;无能即是无力于造就爱。马克思曾以优美的笔调表述过同样的思想:“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要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鼓舞和振奋他人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表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造就出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其实未必

  女人的一半是神。
  我们总认为,温柔是她们的天性和贤惠驯服的同义同;其实未必,温柔对于男人更是一种力量,用泰戈尔的话来说,女人的一半是神。
  我们总认为,只有男人会造就她们,其实未必,坚强不屈了多少次,使她们往往更能铸成一个强男人。
  我们总认为,她们没有男朋友是因为太孤僻清高,其实未必,她们找不到男朋友常常是男子太怯弱了。
  我们总认为,爱与不爱应该属于男人,其实未必,男人主动的爱常掺有专制的欲望,而她们一旦爱起来,往往更主动更强烈更真挚。
  我们总认为,她们应该贤惠,有女性的表现尺度,其实未必,一个女人要强常常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
  我们总认为,她们在事业上成功便什么都有了,其实未必,在某种压力下,她们在生活中失去的会更多。
  我们总认为,眼泪只属于她们,其实未必,把眼泪放在吧上作为负担使自己消沉下去的往往是男人。

  试婚不足取

  配偶应该如柱子,你可以靠着它休息。
  我见过不少“试婚”的男女,在我看来,这样做好比“咬一口橘子来看看苹果的滋味如何”。
  我认识一个男人,多年来他咬了一个又一个橘子。他抱怨女人大自我封闭,不能承担夫妻义务。但实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