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dna》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作dna-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种刺激和考验吗?
  我想起一位记者报导陇海铁路时说:上了火车之后,就有广播说是车上有特别人员维护大家的安全。起初他以为指的是公安人员在打击车匪路霸,但是后来却发现不然。原来,是火车进入陕甘地区后,在连续几十个小时的行驶中,车窗外的沙漠景象毫无任何变化。在密闭的车厢内,有人因为受不了这种压力而发狂,不是撞玻璃就是跳车。因此,车上必须有安全人员负责预防。
  在南北火车时程不过五个小时的台湾,很难想象这是怎么回事。
  因此,我非常相信霍金所说,等到我们可以进行太空旅行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基因必须发生变化的预言。宇宙里一成不变的孤寂,又哪是沙漠可以比拟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工作的世界。
  在传真机加电子邮件加网站加行动电话所主宰的变化下,今天的工作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和未来比起来,今天的这些变化可能仅仅是一些发端。我们很难想象未来的世界到底会发展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业的变化、企业的变化、工作概念的变化、工作方法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在集中变化。
  未来工作世界的细节虽然难以想象,但基本精神只有一个:商业竞争的国界必将消失,所有的竞争必将全球化。
  Homepage(主页)的设计,是个最现实的例子。
  在Homepage的竞赛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因为语言、文化、技术,甚至产品不同的理由,而保持所谓局部性优势、或地区性优势的机会。这种竞赛的参与者是全球的,评判者也是全球的,胜负也都是全球的。
  而Homepage,只是一个小小的代表。
  我们在面临一个类似宇宙旅行即将成真的工作世界,但我们是否已经做好改变工作基因的准备?
  有没有想过在已有的语言能力之下,再多增加一种外语的能力?除了会上网络之外,能不能对计算机再增加一种专业水平的认识?在自己所学所长的知识之外,再多涉猎一种完全陌生的学问?在长期喜欢的阅读选择之外,再多增加一类以前绝不会接触的书籍?在工作行业的知识谱系之中,除了自己娴熟的一端之外,能不能试着往谱系的另一端去探索?在习惯又自在的交友圈子之外,每个月能不能再试着交一个彻底不同行业的朋友?
  我们的基因,就会因此而点点滴滴地开始产生变化。


杰伯斯的故事


  二○○五年,苹果计算机的发明者史提夫·杰伯斯对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做了场演讲。其中,他提到一段自己当年读大学的事情。
  当时他进了一所极其昂贵的学校,学费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六个月后,他看不出念这个大学的价值何在,就休学了。
  休学后,他用多出来的时间去旁听一些感兴趣的课,包括学书法写字。
  “我学了serif与sanserif字体,学到在不同字母组合间变更字间距,学到活版印刷伟大的地方。
  “书法的美好、历史感与艺术感是科学所无法捕捉的,我觉得那很迷人。
  “我没预期过学的这些东西能在我的生活中起些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十年后,当我在设计第一台苹果机时,我想起了当时所学的东西,所以把这些东西都设计进了苹果机里,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东西的计算机。
  “如果我没沉溺于书法课程里,苹果机可能就不会有多重字体和变间距字体了。”
  杰伯斯,不只创立苹果公司,引爆个人计算机革命,他还一直站在科技产业的最前端,带领一波波风潮,从Pixar到iPod,不断地丰富科技给人类可能带来的生活内容。
  从他回顾自己的人生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今天被视为顶级个人计算机的苹果计算机,其成功的因素并不只是科技因素,还有他学习书法的背景。
  多年来,我们社会的价值观一直是“科技”胜过“人文”。当学生的时候,读理工学院比较吃香;进入社会工作,科技产业比较受人羡慕。所谓电子新贵,几乎成了近年来社会上典范人物的代名词。
  但是从全世界电子新贵里的顶尖人物杰伯斯的自述中,我们却可以知道,人文的价值何在。杰伯斯经营的企业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其他竞争者望尘莫及的观念与产品,原因正在于他能体会并善用其他科技工作者所不了解的人文特性。用他自己说的话来为他所有做过的成功的事情下一个批注,那就是,杰伯斯明白:“人文的美好、历史感与艺术感是科学所无法捕捉的。”
  接下来的世界,出头的人一定都是具备跨界整合能力的。科技与人文的整合,尤其是代表。想要使自己工作基因产生点滴变化的人,要以新的角度来面对人文。
  学习书法,也许仍然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如何开始改变工作基因


  病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不认为自己有病。认识到有病,重病也有治愈的可能。反之,小病也会造成大的危害。
  在工作基因改变的过程里,也是如此。
  如果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基因有需要改变,再漫长的改变路程,总有开始的可能。反之,不论把多少概念、方法、工具摆到眼前,仍旧是白搭。
  那么,怎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基因需要改变呢?
  选择一个目标,不管是工作上的目标,还是人物的目标,然后比较一下自己要达到这个目标的距离。这个距离的本身,就可以唤起你需要改变的认识。
  而这个目标,可以不断地重新设定、前移。甚至,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有人认为这是所谓的“眼界”,和一个人的天赋有关,不能强求得来。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可以通过训练与磨砺而达到。只要你觉察到有这种训练与磨砺的需要。
  顶多,其中有时会牵涉到一点机缘。
  一九八○年初,我在一个杂志社当主编。工作上,我相当努力。当老板交代一些不可能的任务时,我一方面全力以赴,一方面也会抱怨公司环境与支持条件的不足,和同事发发牢骚,喝喝小酒,唱唱当时刚兴起的卡拉OK。家庭上,我已经结婚,有个小孩,努力储蓄购屋,偶尔带点儿对婚姻外的遐想。生活,也就是那样了。
  后来,有一天,一个日本出版社的高层主管来访问。于是我就请教他日本的出版业为什么比台湾的出版业发达。他觉得是因为日本人比较爱读书的原因。为什么日本人比较爱读书呢?因为日本人比较有危机感吧。为什么日本人比较有危机感呢?因为日本没什么天然资源。
  我说:“可是我们台湾也没什么天然资源啊。”他笑了起来:“嘿,你们的稻米一年可以收成三次呢。”
  我从没想到稻米一年收成三次,也可以是日本这样的国家所羡慕的事,当作比较的事。
  会不会,我们再微小的公司和个人,再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也有些别人所没有的特殊之处?值得欣赏之处?
  强者既然可以有欣赏弱者的气度,弱者当然不可以没有超越强者的企图。
  那天晚上回到家,进了门,我倒在门口的地板上,望着天花板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
  从第二天开始,一直到今天,不论我做哪件工作,我都没有再提出过任何抱怨,我也不会因为公司环境和条件的不足而对自己的工作设置过任何限制,顶多只是设定目标的先后。
  回顾起来,我认为多年前的那个夜晚,让我觉察到自己工作基因需要改变,而这么多年来,不过是一个不断改变这种基因的过程。


梁启超的一句话


  在基层磨练的时候,有很多考验。
  有些考验,来自工作的本身。当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接受一个陌生的工作时,不免会产生怀疑和排斥:这就是我所寻找的工作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机缘让你接受了这个工作,应该有其道理。所以,试试看,从你认为自己极不顺手、极不适应的高峰为起点,再多坚持六个月。不是挨日子的六个月,而是全力以赴的六个月。六个月的时间,可以澄清一些疑惑,厘清一些方向;或者,让你从这个再也不会回头的行业或公司里获取一些再也没机会接触的经验与知识。
  有些考验,来自人。尤其在你渐渐适应这个环境和工作,能力逐渐增强,上司逐渐赏识,自认为可以更上层楼的时候。
  你开始观望上下左右的人。或许,你会发现一个工作能力远不如自己的人,竟然抢先得到升迁的机会;或许,你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太强了,反而总是遭到加重的剥削;或许,你会觉察到自己的表现太突出了,不是被上司居功,就是被上司嫉妒;或许,你会体会到不是自己能力不及,而是这个部门的主管太过弱势,带动不起整体工作表现的无奈;或许……
  这些,都是我们在基层摸索的时候,最容易碰到的磨练。
  试炼的目的,只有一个:看我们是否真正关心我们的工作,喜爱我们的工作,能不能和我们的工作一起成长。
  种种发现、认为、觉察、体会,都是幻象,和我们的工作无关。我很喜欢梁启超的一句话,也曾经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胜今日之我。”
  这句话,当然对各个阶层的人都受用。不过,对一个尚在基层磨练的人,应该更有其特殊意义。
  不论我们的环境、上司、同事如何,不论今天出门面对的是晴朗的艳阳还是阴沉的风雨,这句话总可以回荡在我们的心底。


情绪的力量


  今天是一个讲究“专业”的时代。大家追求的不只是一技之长,还要有多技之长。但是随着观察过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至少在企业的世界里,一个人所学、所长的专业固然重要,但是真正在工作上表现杰出、受到大家注意的人,其实另有关键因素,那就是与专业无涉的一些基本功。
  这些基本功,通常都是新进入社会时所养成的,或者说是训练出来的。随着就业的资历增长,擅长的专业精研,早年这些基本功也许会隐而不见。然而,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些“基本功”不只是对刚进社会的新鲜人有用,越到高层,越到资深地位的时候,最后决定成败的,往往都不是所谓的“专业”能力,而是这些“基本功”。
  我把这些“基本功”归纳为四件事情,八个字。
  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情绪”。
  永远要练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就一个刚进社会的新鲜人、或者在公司里的小职员来说,练不好“情绪”这个基本功,你要承担的后果就是:永远没有机会在职场的阶梯上往上攀爬,或者说,总要在不同的公司与相同的情绪里一直徘徊。
  就一个已经在职场站在高位、或者在行业里达到高峰的人来说,练不好“情绪”这个基本功,承担的责任与后果就要更大。历史上,因为“冲冠一怒”而造成的悲剧或戏剧性转折,不可胜数。事实上,越是在高层的人,失败往往都是自己造成的,甚至自我毁灭。因此,换到今天的商业世界来说,你没法掌握自己的情绪,令自己公司的发展停顿不前还是小事,更严重的是,将导致公司陷于动荡之中。
  二○○六年世界杯足球赛意法冠军战,齐达内那一头槌,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延长赛下半场五分钟、离终场还有十分钟的时候,一九九八年领军法国赢得世界杯冠军的英雄,这次又是法国队队长,同时也将以这场冠军战作为自己引退赛的当代足坛传奇巨人——齐达内,却因为和意大利队员马特拉齐发生争执,当着全球十五亿观众,一头把对方撞翻在地,接着,被红牌罚出场。
  其实,齐达内这一场球踢得真好,起码就下半场及延长赛前二十分钟来说,他完全展现了足球中场大师的魔力,掌控全局,几乎意大利所有的攻势都被他轻易化解。
  然而,最后那十分钟,不只是这场冠军战的最后十分钟,也是他十八年足球生涯的最后十分钟,这位一向以球风、人品倾倒全球球迷的大师,闯下一个恶意撞人的犯规,葬送了法国队夺冠的机会,也令自己以极不名誉的方式离开了足球场,并且,在人们心目中永远留下美联社所谓“最丑陋一幕”,再没有翻身挽回的机会。
  马特拉齐到底是用什么言辞来辱骂和刺激他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齐达内上钩了,他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也把自己和法国队的光荣成绩一起葬送。
  我们不想到齐达内那种巅峰时刻再犯下无法控制情绪的错误,那就该从今天开始努力练习不要受情绪的干扰。
  情绪可能不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的重量,也可能是突然从天而降的一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