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荫柏说西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荫柏说西游-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译《大庄严论经》、六朝陈·真谛译《婆薮槃豆传》中均提到《罗摩延书》,或作《罗摩延传》,但并没有进而介绍其内容梗概。在《摩登伽经》、《佛本行集经》、《佛所行赞》等经中虽提到“罗摩”,但却不是《罗摩延书》里的罗摩。在《八楞伽经》、《太子须大拿经》、《啰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等经中,虽在译文中介绍过这部史诗,往往支离破碎、一鳞半爪,甚至有时还改头换面,挦撦饾饤,如果不是熟知原故事情节的人,几乎无法辨识,如果不是了解古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人,也无法解释。而且绝大多数释典翻译文学,并不采自《罗摩延书》,只是引典入经文。就算是《六度集经》卷五《国王本生》也不是直接取自《罗摩延书》,而是改写以借用,只有《杂宝藏经》卷一《十奢王缘》“较为直截地叙述了《罗摩延书》第一卷和第二卷的故事轮廓”。另外,从古代印度的历史情况看,《罗摩延书》这样的文学作品是“属于婆罗门教的,佛教把婆罗门教当做‘外道’对待”,所以在佛教经典中偶用是要加以改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想像从释典翻译文学的夹缝里挤进来的一点点的、删改得全非本来面目的《罗摩延书》的故事片段会影响到《西游记》故事的成长,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赞同吴晓铃的观点,我觉得从《罗摩衍那》中找不到孙悟空的血缘关系,不是“进口货”。《罗摩衍那》这部史诗描写的是印度十车王的儿子罗摩和妻子悉多,以及他弟弟罗什曼那被逐,在外流浪十四年的种种遭遇。悉多非常美丽,曾被楞伽城十头魔王罗波那用计劫走。罗摩在寻妻复仇途中助猴王须羯哩婆夺得他哥哥波林王位。于是猴王派手下大将哈努曼,随罗摩去报仇。神猴哈奴曼勇敢机敏,能在空中往来,又善于变化。他多次识破敌人阴谋,火烧楞伽宫,两次盗仙草救罗摩兄弟的生命,终于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救出悉多,胜利凯旋。不过,在史诗中罗摩是最主要角色,他是大神毗湿奴化身,文武双全,神通广大,本领远在哈努曼之上,是位半人半神的英雄。哈奴曼的形象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他既不是书中主角,也不是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充其量不过是个能干的臣仆而已。至于《西游记》中的孙大圣,则是桀骜不驯的、敢于蔑视上天的英雄。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人物性格上,都没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将二者的血缘硬连在一起,显然是不妥的。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虽与《罗摩衍那》中哈努曼无关,却与佛经和佛教故事有缘,这是取经故事题材本身所决定的。如《大唐西域记》卷四“弥猴献密及释迦等遗迹”事载: 
  在昔如来行经此处,时有弥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弥猴喜跃,堕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罗汉。 
  这故事见《贤愚经》卷十二,又出《弥沙塞律》卷十、《僧祇律》卷二十九和《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并被广泛地用于印度佛门寺院雕刻中,将唐僧取经故事与神猴联系起来,衍为师徒关系,恐怕与此传说有关。《师子月佛本生经》载: 
  佛说婆须蜜多菩萨往昔因缘。于然灯佛灭后,堕弥猴身,见一罗汉坐禅,取袈娑披,擎香炉绕行供养,罗汉为授三归五戒,由受戒故命终生兜率天,值遇一生补处菩萨,从是以后值佛无数,今当次补弥勒,号师子月佛,并八万四千金色弥猴,亦授佛记种种因缘。 
  此中由弥猴修成正果的师子月佛度脱了八万四千金色弥猴,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孙行者的初型白衣秀才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二者之间有着某种相似。在《六度集经》卷六《猕猴王本生》和《杂宝藏经》卷二《善恶狝猴缘》中,五百狝猴王和善狝猴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在六朝梁·僧旻等编辑《经律异相》中除了介绍狝猴持蜜奉佛故事外,还介绍了《杂譬喻经》、《法句经》、《阿育王经》等中狝猴求法修成正果的故事,在《杂譬喻经》狝猴等四兽与梵志结缘故事中,狝猴是舍利弗的化身。在弼马温《白宝抄》的《千手观音法杂集》载: 
  经云:毕婆伽罗王文是山神部也。毕者,广也,大也。婆伽罗者亦云摩伽罗,此云猕猴,出《金光明经·诸天药叉护持品》。 
  此中叫婆伽罗的神猴是观音的扈从。在《觉禅钞》卷二《药师法》中的“安底罗”大将是猕猴,《成菩提集》卷一引《大集经》中的“安陀罗”是猕猴,这三个猕猴很可能是同一神猴,只是翻译成汉文稍有出入,他们都是观音的扈从,也可以说是护法神将。以上这些神猴或升天成佛,或为护法神将,或为佛陀的化身,这种佛经故事传说,在唐代或东汉至六朝时中国早有译文、译介,很值得研究。大概唐人崔牧就是受到此类佛经故事启示,撰述了猿猴晒经,风吹卷落,樵人得经献宝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序》文。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考》中,将这猿猴设想为取经途中任向导的猴行者的前身。在《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中,描写的大力明王菩萨“眼如朱,发如炽火”,“虎皮为衣”,“手持金刚棒”,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降伏一切魔王,制服龙王,又与须菩提尊者有缘份。在《一字佛顶轮王经》卷一有画像法,当中菩提树下画释迦如来说法相,目观一字顶轮王,在佛眼座下,画孙那利大明咒王,左金刚杵,右连华,皆身金色。在《密迹金刚力士经》载,密迹金刚力大无比,他所持金刚杵,连天帝释都不能举起,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号称神足第一的目连都不能稍稍移动一下,比孙大圣的金箍棒还沉。据朝鲜人边暹等编《朴通事谚解》载,元代《西游记》平话中“孙行者证果大力王菩萨”。而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中,唐僧师徒被“呐喊之声”惊住,悟空“踏云光,起在空中”,见许多受难和尚“齐喊‘大力王菩萨’”,悟空过去询问,方知太白金星给众僧托梦,待齐天大圣至此可救他们脱离苦海。悟空虽在小说中已经升级了,成为斗战胜佛,但仍于此节中留下旧日之遗迹。再有,悟空之名,本取自唐代一位名僧法号。悟空大师俗名车朝奉,是开元、天宝间人。早年随内寺伯张韬光出使西域,因病未还。他先投舍利越魔而披缁衣,起名法界,后赴印度那烂陀寺留学三年。贞元五年(789年)归国奉正度賜名悟空。他是传密教的大师,比玄奘晚一百多年,而且也到那烂陀寺进修佛学,《西游记》中将他们结为师徒关系,是自然不过的事了。 
  总之,齐天大圣孙悟空与哈努曼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受到从轮回中由猴成佛的佛教传说的某种启示。不过,印度的神猴一般缺少神通,只是佛门佣仆而已,根本不具备孙悟空的叛逆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大无畏战斗精神。    
涡水神猿无支祁(1)    
  在我国,关于神猴的传说是和龙的传说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神奇的内容。《山海经·西山经》载,小次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是个凶神。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载,蜀中大猿“一名马化”,“伺道行妇女有美者,辄盗取将去”。汉·焦赣《焦氏易林》卷一“坤之剥”:“南山大玃,盗我媚妾,怯不敢逐,退而独宿。”都十分好色。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载有越处女与袁公比剑故事,足见汉代此类传说颇多,那位“飞上树,化为白猿”的袁公,大概就是孙猴子的远祖。到了唐代神猴的传说更丰富多彩。如《广异记·张》中善化人形,“衣褐革之裘,貌极异”,使虎、豹、巨熊都听其指挥的“巴西侯”。《续玄怪录·刁俊朝》中因在汉江作恶,被上天追查,避祸于刁俊朝妻子脖子里,能大能小,雅好音乐,变化神奇的水猿。《集异记·汪凤》中,从地穴放走被茅山道士鲍知远囚住的“猴神”,遂使“六合烟尘”的凶煞。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中,平时幻化成“美髯丈夫长六尺余,白衣曳杖”,飞如“匹练”,“半昼往返数千里”,“遍体皆如铁”,“目光如电”,用刀剑砍之“如中铁石”,又能“舞双剑,环身电飞,光圆若月”的“大白猿”,都在某种程度上有孙猴子的身影。明人罗贯中、冯梦龙《平妖传》对上述传说加以归纳道: 
  生居申位,裔出巴山。生居申位,申阳官子孙聚居;裔出巴山,巴西侯宗族蕃衍。柔肠易断啸月明,谁不含悲?长臂能通登树杪,何愁善射?数学传风后,谁知是前代历师?刀法授云长,错认做人间剑侠。神通却是降龙祖,变化平欺弼马温。 
  道出各种神猴传说与孙悟空之关系。鲁迅潜心研究中国小说史,在多种资料基础上指出: 
  《西游》中两提“无支祁”(一作巫枝祇),盖元时盛行此故事,作西游者或亦受此事影响。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鲁迅书信集》) 
  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此中《李汤》即唐人李公佐《古岳渎经》。 
  我觉得鲁迅的论述很有道理,而且是有案可稽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古岳渎经》中涡水神无支祁,在宋人《陈巡检梅岭失妻》话本、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明初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和《西游记》小说中均提过,而且是与孙悟空有关的人物。 
  《陈巡检梅岭失妻》中自称“齐天大圣”的猢孙精白申公云:“弟兄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小妹便是泗洲圣母。”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神佛降孙”中孙行者云:“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姐离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喜时攀藤搅葛,怒时搅海翻江。”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头折,齐天大圣“自报家门”云:“吾神三人,姐妹五个。大哥哥通天大圣,吾神乃齐天大圣,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妹铁色猕猴,兄弟是耍耍三郎。姐姐龟山水母,因水湥算糁荩鸷ι榧啵皇湾热缋茨米。诒逃屠椫校荒芊怼!薄
  吴承恩《西游记》六十六回,功曹笑道:“这枝岳也在南赡部洲盱眙山城,即今泗州是也。那里有个大圣国师王菩萨,神通广大。他手下有一个徒弟,唤名小张太子,还有四大神将,昔年曾降伏水母娘娘。”在另一处,国师王菩萨说:“奈何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 
  从上述几种引文可以看出,无支祁(或称巫枝祇、泗州圣母、龟山水母、水母娘娘、水猿大圣)与孙悟空是有血缘关系的。在话本和杂剧中无支祁是孙行者的姐妹,在小说中虽未谈二者之关系,但实际上也是《红楼梦》中描写甄宝玉之手法。 
  第二,性状、生活环境及神通上多相似之处。《西游记》中孙悟空生活在花果山、水帘洞,又能入龙宫借宝,即“水猿”之类。他“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有七十二般变化,会“觔斗云”,一下子行“十万八千里路”,是神通广大的猴王。《古岳渎经》中无支祁,是“淮涡水神”,“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光彩若电”,他可以“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失”。孙悟空与无支祁,从性状上均属猴类,从生活环境上或为水猿或近似水猿,从本领上都力大无穷,异常机敏,善能变化,疾速飞行,难以制驭,故在无支祁身上可以看到齐天大圣的雏形。    
涡水神猿无支祁(2)    
  第三,在早期的孙悟空形象上还残留着远古和唐人传奇、宋人话本中野性神猴的遗迹。从《山海经》中“朱厌”、《搜神记》中“马化”,《焦氏易林》中“南山大玃”,《刁俊朝》中水猿,《汪凤》中制造动乱的猴神,《白猿传》中大白猿,《梅岭失妻》中齐天大圣白申公,突出表现了我国古代神猴传说中三大特点:一是好色,二是不安本分、犯上作乱,三是神通变化,能生活在江河中。在早期的西天取经故事中,孙悟空的形象正具备这三大特点,而这些又恰恰是印度古代传说中神猴所缺乏的。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缺“第一”部分,其余十六部分内容极简单,只是宋代说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