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龟兹-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六部分 陆佛光宝地第23节 名僧(1)

    白延    
    生卒年月不详,龟兹族人,据《出三藏记集》记载,他在曹魏时(公元254年~公元260年)至中原。通汉语、梵语、本民族语言。参与译经,相继译得《首楞严经》2卷、《须赖经》1卷、《除灾患经》1卷。    
    帛法祖    
    法祖通梵语、汉语,在晋惠帝年间(公元290年~公元306年)于中原译《惟逮菩萨经》。    
    尸梨密    
    相传,其本为龟兹王子,依例当为国王,后让王位于其弟,出家为僧,于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年~公元313年)到中原,栖止于建初寺。由于其在西域政治地位、宗教地位均较高,故其一入中原便得到西晋封建上层重视,丞相王导、太尉庚元水、光禄卿周伯仁、太常谢幼药、尚书令卞望之、大将军王处冲、仆射周颤等皆其好友。当时中原无咒法,尸梨密遂于晋元帝年间(公元318年~公元322年)译出《大孔雀王神咒》1卷、《孔雀王杂神咒》1卷,从此中土有咒法流布。    
    佛图澄     
    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九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到宾学法。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他能诵经数十万言,善解文义,知见超群、学识渊博并热忱讲导,有天竺、康居名僧佛调、须菩提等不远数万里足涉流沙来从他受学。此土名德如释道安、竺法雅等,也跋涉山川来听他讲说。《高僧传》说他门下受业追随的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及一万。又重视戒学,平生“酒不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并以此教授徒众;对于古来相传的戒律,亦复多所考校。如道安《比丘大戒序》说:“我之诸师始秦受戒,又之译人考校者;先人所传相承谓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他到了洛阳之后,本想在洛阳建立寺院,适值刘曜攻陷洛阳,地方扰乱,因而潜居草野。永嘉六年(公元312年)二月石勒屯兵葛陂,准备南攻建业。这时佛图澄因石勒大将郭黑略的关系,会见了石勒。澄劝他少行杀戮。当时将被杀戮的,十有八九经澄的劝解而获免。澄对于石勒多所辅导,石勒既称帝,事澄甚笃,有事必谘而后行。石勒卒,石虎废其子石弘而自立称天王,对澄更加敬奉。朝会之日,澄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上殿,主者唱大和尚,众坐皆起。又敕司空李农每日前往问候起居,太子诸公五日一往朝谒。后赵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寺,年117岁。    
    鸠摩罗什    
    公元344年,罗什生于龟兹国都城。父亲曾为天竺某国宰相,因国破侨居龟兹,被龟兹王赐与王妹成婚。鸠摩罗什7岁时随母在本地出家,师事《阿含》学者舌弥学小乘佛教,9岁至宾(即今克什米尔),从名德法师盘头达多继续深造,学杂藏,中、长二《阿含经》,12岁返回龟兹。不久,到疏勒(今喀什)从僧佛陀耶舍马学大、小乘经,并博采佛教以外诸学问及世间法术。在疏勒,他遇到大乘教名僧莎车(今叶城)王子须利耶跋摩和须利耶苏摩兄弟,从之受《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经论,受其影响,遂弃小乘而归大乘。少年罗什,丰颐秀目,聪慧颖悟,远近闻名。在疏勒住一年有余,回到龟兹。至年二十,始受戒于龟兹王宫,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等。不久,其母辞往天竺,罗什于龟兹王新寺钻研大乘佛经。罗什佛学造诣日深,名播西域,龟兹王尊其为国师。西域诸王每次来听罗什讲经,都是长跪座侧,让罗什踩其背而登。前秦国王苻坚闻其名,敬慕不已。前秦国内著名僧人释道安及归附前秦的鄯善王、车师前部王劝苻坚迎罗什入辅中国。苻坚遂于(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令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率兵七万伐龟兹。苻坚对吕光等人说:“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闭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罗什。”吕光破龟兹,征服西域三十余国,得鸠摩罗什和二万峰骆驼。大军回到凉州,吕光闻苻坚经淝水之战惨败后被部将姚苌所杀,于是自成后凉国,立都姑藏(今武威)。罗什大师在姑藏讲经说法,前后近二十年。姚苌立国,多次遣使后凉让鸠摩罗什到长安,但吕氏拒绝放行。公元393年,姚苌的儿子姚兴即位,再次要求后凉放行鸠摩罗什,又被拒绝。公元401年,姚兴遣将伐后凉,终将鸠摩罗什迎到长安,尊为国师,让他住在草堂寺译经讲法。这时候的罗什大师,精通梵文和汉文,佛学造诣已炉火纯青,并融汇了他自己的体会和思想,成为一代佛教思想家。除了给信徒讲经说法,他继续组织译经,共译出七十多部,三百余卷。他说:“要是没有违背原意,死后火化时舌头不烂。”公元409年,大师辞世,年七十,死时留下遗言:将他的舌头葬于姑藏。现存武威北大街西侧罗什寺塔,就是埋葬他“不烂舌头”的地方。    
    佛陀耶舍    
    挂锡龟兹的佛教高僧,宾人,13岁出家,27岁始受具戒。稍后,游学疏勒,为太子达摩弗多供养。罗什第一次出国深造返回,至疏勒,闻其名,从其学《阿毗昙》、《十诵律》。稍后,罗什返国,疏勒王死,太子达摩弗多为疏勒国王。公元383年,吕光攻龟兹,龟兹遣使疏勒求援,疏勒王达摩弗多统兵增援,曾令佛陀耶舍辅太子、执国政。十余年后,达摩弗多王死,佛陀耶舍离疏勒,来到龟兹,龟兹奉其为高僧。罗什时在姑威,闻其至龟兹,写信劝其东渡。佛陀耶舍欲启程,龟兹人竭力挽留,只好答应再住一年.一年后,佛陀耶舍密起行装,率诸弟子悄然离开龟兹,至姑咸。时罗什已至长安,其又至长安,住逍遥园,与罗什共译《十住经》,又传《昙无德律》、《长阿含经》。罗什死后,返归宾,寻得《虚空藏经》1卷,托商贾带往凉州,后不知其所终。    
    卑摩罗叉    
    宾人。小时出家,渐有名气。东渡葱岭,挂锡龟兹。时龟兹律藏不全,罗叉弘阐,龟兹从此律藏渐全,由是声名大震。鸠摩罗什20岁,拜卑摩罗叉为师,从其学《十诵律》。公元383年,吕光破龟兹,罗什被俘,罗叉避难匿迹。吕光东归,罗叉复还龟兹.公元5世纪初,罗又闻罗什长安传教顺利,便携《毗尼胜品》东来,于后秦弘始八年(公元406年)至长安。后游关左,逗留于寿春,止于石涧寺,弘传律藏,又游江陵,在此弘扬律藏。中原律藏大弘,罗叉之力不可忽视。    
    盘头达多    
    宾王之从弟,从小出家,渐有名气,是为小乘教高僧。罗什9岁,在宾拜其为师,从学《杂藏》、《中间含》、《长阿含》等,据《高僧传》载,龟兹改宗大乘教后,闻讯东来,在龟兹与罗什辩论一月余,终因理屈,服罗什,拜罗什为大乘师。罗什推辞,盘头达多曰:“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由此可见盘头达多的胸襟。    
    昙无    
    中印度人,6岁丧父,随母。一日见沙门达摩耶舍,乃拜其为师,习咒术。20岁能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因其精通咒术,人称其为大咒师。初,中天竺国王很尊崇他,稍后渐薄,昙无大怒,乃携《大涅经本前分》12卷、《菩萨戒经》、《菩萨戒本》来龟兹。当时龟兹多信奉小乘教,昙无所说无人听信,只好携经奔河西,往依北凉沮渠蒙逊。在此,昙无与沙门惠嵩、道朗广译佛经六十余万言。    
    昙摩密多    
    意为“法秀”宾人。6岁出家,苦行有名。由于其眉浓,且连在一起故世称连眉禅师。后东渡葱岭,挂锡龟兹。龟兹王亲出郊迎,延请入宫,居数年,为龟兹苦行大师。稍后,昙摩密多往中原,游敦煌,姑咸、荆州、长沙、建业,译《禅经》、《禅要法》、《昔贤观》、《虚空藏观》等,由是禅法大布江南。    
    释知猛    
    雍州京兆郡新丰县人。少年出家,稍长,渐萌西行之举。公元404年,智猛伴同沙门15人出长安,经凉州、阳关、鄯善、焉耆到龟兹。在龟兹,智猛逗留多时,一边观光龟兹佛教,一边准备西行行装。龟兹佛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稍后,释智猛西行,取道葱岭入宾、华氏城,相继得《泥洹》、《摩河僧祗律》等,于公元424年返回中原。


第六部分 陆佛光宝地第24节 名僧(2)

    释法勇    
    俗姓李,幽州黄龙国人,自幼出家,因持苦行甚坚,闻名于世。宋永初年间(公元420年~公元422年),法勇招沙门25人,发迹中土,取道海西、涉流沙至高昌,再至焉耆、龟兹。在龟兹逗留一段时间,取道宾往印度,在此得《观世音受经记》梵文本一部,又游月氏国、北天竺、中天竺、南天竺,由海路至广州,后译出《观世音受经记》,传于京师。    
    法惠    
    俗姓李,高昌国人。青年时代放荡无羁,好射猎、饮酒;喜歌舞、弦唱。娶妻貌美,举国无双。其妻不贤,好淫,引来无数富家子,乃离家往龟兹,渐生出家之念。因其太穷,置不起法服,诸寺皆不受理。一日,一外国客商死,随行以上好质料衣物为其殓葬,送尸于树林之中。众人散后,法惠从死尸身上剥下好衣,于市上卖得三千文钱,这才置起法衣,得为出家。当时龟兹流行禅法,法惠也习之,渐有成效,地位渐高。高昌闻其名,邀其返国,聘为比丘尼依止师,居仙窟寺。一日,法惠从都郎中寺女尼冯氏那里得知龟兹国金华寺直月和尚处有“胜法”,便重返龟兹求法。见到直月和尚后,法惠求其传“胜法”。直月引其至自己僧房,取葡萄酒一斗五升,令其先饮,然后传“胜法”。法惠因知僧人饮酒犯戒,坚辞不允。直月不再理他,推其出房。法惠怕失去获得“胜法”机会,只好尽饮葡萄酒。顷刻之间,法惠只觉头大如斗,于是醉卧直月僧房之中,数小时后,法惠酒醒,思想刚才举止,自知犯下戒条,甚懊恼,悲愤处,槌打身体,欲结束生命。瞬间,法惠从中悟得小乘教第三果。返回高昌后,广弘小乘佛教,声名远播,于齐永元年间(公元499年~公元501年)去世。    
    释法朗    
    高昌国人,幼时出家,坚持苦行,少时得道。曾从释法进习经。一日,释法进闭门独坐,忽见法朗来到身旁,大惊,因他清楚记得,自己是扣了门的。于是问道:“你从何处得以来到我身旁?”释法朗答曰:“我是从门上的钥匙孔中进来的。”其师释法进始知其弟子道行甚高。稍后,北魏驱灭佛法,释法朗在中原无法留居,便西徙龟兹,龟兹王待以圣礼。后死龟兹,龟兹王为其收骨起塔,葬于龟兹。    
    释法献    
    俗姓徐,西海延水人。闻释智猛西行所获甚丰,也发誓西行。由于当时柔然与北魏正在冷战,河西不通,于是他取道柔然境,至于阗。本欲渡葱岭西去,无奈栈道断绝,只好退回于阗。在于阗他获得佛牙1颗,舍利15粒,以及观世音灭罪咒、调达品,满载而至龟兹,在龟兹获得金锤佛像一尊。    
    达摩笈多    
    南印度人,刹帝利种姓,25岁受具戒,遍历印度大小乘教诸国及主要寺院。闻东方有大国佛教颇盛,乃起迦毕试国(喀布尔北62公里处),取道疏勒至龟兹,挂锡于王寺。一面在此布教,一面习东方语言。他在龟兹共住了两年,曾为龟兹僧众详讲《释前论》,龟兹王信奉大乘教,对其讲演很感兴趣,每讲必到,甚至旦夕相伴。两年后,密携一僧潜离龟兹,经焉智、高昌,伊吾、瓜州,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冬十月至洛阳。达摩笈多在中原共住28年,穷其力译经,共7部31卷,其中较有名的有《起世》、《缘生》、《药师本愿》,《摄大乘》、《菩提资粮》等。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死于洛阳。    
    玄奘    
    俗姓陈,本名,陈留人。少时聪慧,出家东都净土寺,从景、严二法师习大乘教经典。后出游四川、荆州、相州、赵州、长安,名渐显。贞观三年秋八月,时26岁,悄然离长安,经兰州、凉州、瓜州、玉门关至伊吾。伊吾时有一佛寺,住三个汉僧,玄奘便挂锡于此,待机西行。一日,高昌国一使臣去伊吾公干,见到了玄奘,玄奘求其代问高昌王。高昌王麴文泰闻其至,乃遣使迎至高昌。麴文泰为其整理西行行装,共拨给玄奘4个沙弥、法服30具,面衣、手衣、靴、袜数套,黄金100两。白银3万钱,绫、绢500匹、马30匹,伙计25人,并送沿途24国国王大绫各1匹,信1封。玄奘藉此始能西行。玄奘取道焉耆至龟兹,龟兹王出城迎之。时大雪封山,道路不通,玄奘便在此居住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