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3-帝国的黄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93-帝国的黄昏-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条绝路上,山高谷深,没法前进。邓艾当机立断,用毡毯裹着身子,从悬崖峭壁上滚了下去。将士们见邓艾一带头,也跟着滚了下去。有的攀着树木,一个接一个慢慢地爬下了山,终于越过了这条绝路,一直赶到江油(今四川江油县)。


《帝国的黄昏》 第二部分蜀汉后主刘禅:谁说阿斗扶不起来?(3)

    驻守江油的蜀军没想到邓艾会从背后杀出来,突然见到魏兵出现在城下,来不及组织抵抗,只好投降了。邓艾继续向绵竹(今四川绵阳西南)进攻。守绵竹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邓艾派人送信劝说他投降,说“如果你肯投降,就推荐你为琅琊王。”诸葛瞻听说要他投降,气得火冒三丈,把邓艾派来劝降的使者杀了。他摆开阵势,决心和邓艾拼个死活。但是毕竟敌不过邓艾,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战死了。邓艾拿下绵竹,直奔蜀汉都城成都。    
    之前,曾有战报到成都告知刘禅,刘禅没当回事。后代史家说是黄皓欺瞒他,这又令人费解,黄皓又不是魏军的奸细,欺瞒刘禅做甚,难道蜀汉亡了国对他有好处?宦官其实是个弱势群体,写史书的想怎么往他们脸上抹黑,都不会有人替他们喊冤,我倒是想喊一喊。其实还是刘禅自己不在乎,古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魏军不是那么好进来的,若不是邓艾会钻孔子,那次其实也打不进来。    
    魏军一到,蜀汉朝廷乱作一团,后主赶快召集大臣商量。有人主张往南逃,有的主张投靠东吴,有人认为现在魏国大军压境,不如趁早投降。刘禅见大势已去,接受了投降的建议。    
    他的儿子刘谌,不肯投降,劝刘禅与魏军死拼到底,刘禅不听他的。刘谌就跑到祖庙去痛哭,又把老婆孩子都杀了,最后自杀。其实他死也是白死,当时姜维已经投降了邓艾,蜀汉已经完全没有了抵抗的本钱,最后拼命送死,只会搭上守城将士和老百姓的命。    
    在我看来,刘禅的投降没什么好指责的。他拼命到底,又有什么意义?京剧中有一出《哭祖庙》的戏,歌颂刘谌,咒骂刘禅,其实是封建糟粕,刘谌自己想死就死好了,干吗杀老婆孩子?这有什么值得歌颂的?    
    蜀汉存在只有43年,刘禅在位41年,皇帝做到了尽头。    
    乐不思蜀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后来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人把刘禅接到洛阳,随同他一起到洛阳去的只有郃正和刘通两个人。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都封了侯。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着嘴看得挺带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属下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郃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郃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    
    刘禅点头答应,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刘禅就把郃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司马昭看到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郃正说的啊!”    
    刘禅说:“对,对,正是郃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从此对刘禅放了心。    
    这个“乐不思蜀”的典故,后人多以为能说明刘禅真是个昏庸无能之人,其实细想一下,刘禅正是靠装糊涂来保护自己呢。倘若他真让司马昭看出他思念蜀地,恐怕连命都保不住。司马昭如果能放他回蜀地,当初也不会把他弄来,这个道理谁不明白呢?郃正不明白。其实刘禅比郃正聪明得多呢。    
    西晋泰始七年(271),刘禅死于洛阳,终年66岁。    
    虚待斋曰    
    “英雄造时势”,不能说没有,但更多的是“时势造英雄”,在国家、民族和社会面前,个人总是渺小的,哪怕他是皇帝也很渺小,也只能随波逐流。在魏、蜀、吴三国之中,魏最强,吴次之,蜀最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争夺天下是要本钱的,一是要粮,二是要武器,三是要兵,四是要得民心,然后才谈得上军事指挥才能……没有经济实力,纵使再杰出的英雄,也难问鼎中原。古人所说的天命,其实就是历史趋势,天命如此,我们又何必苛责于刘禅呢?    
    刘禅没有什么“扶不扶得起来”的问题,他不算英明君主,但是个明白人,做的所有事情,对自己有利,对百姓也没有多少害处,比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帝都强多了。他被后人诟病,无非是当了亡国之君,而亡国于他其实没有多少责任。早点亡国,对当时的四川老百姓,对当时的全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其实还有点好处。像诸葛亮那样硬撑着北伐,除了让四川人民裤腰带再扎得紧一点,又有什么用呢?当时的人也许想不开,千年之后,我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帝国的黄昏》 第二部分隋炀帝杨广:死要面子嫉妒心强(1)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使隋朝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38年。有人喜欢拿他与秦二世胡亥相比,有人喜欢拿他与陈后主陈叔宝相提并论,但都有些不伦不类。胡亥与陈叔宝,都是不通世事的富贵王孙,杨广却不是,他曾领兵打仗,他开凿大运河,他创立科举制,他兴办学校,他修订法律……他是一个文韬武略都很雄厚的绝顶聪明的人,论个人素质,胡亥与陈叔宝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我觉得,他其实与李世民比较相像,两个人的聪明智慧、雄才武略和文采风流,都有些近似。可能在带兵打仗的军事才能方面,李世民略强一些,但也只是略强,杨广也曾多次领兵打仗,连陈国都是他统帅军队去灭的。而在文化修养方面,两人的诗集都留传下来,懂文学的人一比较,就会发现杨广要超出李世民许多。    
    杨广是老二,李世民也是老二,在兄弟中的排行一样,政治道路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夺了作为顺理成章的帝位继承人的哥哥的位子,才当上皇帝。杨广杀了哥哥,李世民也杀了,杨广杀了爸爸杨坚,李世民虽然没杀,但对父亲李渊也形同软禁。    
    但李世民后来成了旷世名君,杨广却成了千载暴君,原因何在呢?在于性格的不同。不同在哪里?请往下看。    
    战功显赫的皇子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13岁。除了王位外,杨坚还让杨广做并州总管。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20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开皇十年(590),他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开皇二十年(600),他率军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杨广称帝后发动了对高丽和突厥的战争,是以他早年的军旅生涯作为基础的。    
    仁寿宫弑父杀兄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使分裂的中国归于统一,是他最大的荣耀。他很俭朴,很知道珍惜民力,使百姓休养生息,国力日渐强盛。他是个有名的“气管炎”,除了独孤皇后几乎没有别的女人。他们夫妇共生了五个儿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杨坚曾说:“从前帝王,小老婆太多,儿子们不同母亲,所以往往分党相争。不像我的五个儿子,一母同胞,亲如手足。”    
    可是,一母所生并不能阻止兄弟五人为争夺帝位拼个你死我活。杨勇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花花公子,疏阔豪爽,不注意小节。老娘独孤皇后最讨厌男人讨小老婆,杨勇偏偏有很多小老婆,以致妻子郁郁而死。老爹杨坚最讨厌大臣花天酒地,杨勇偏偏喜欢音乐歌舞,饮宴达旦。而杨广则在个人生活上非常善于伪装,比较讨父母的欢心。杨广表面上只有萧妃一个老婆,和其他的丫鬟乱搞出来的孩子,他都悄悄弄死,仅此一点就使娘亲高兴。老夫妇有一次到杨广家,发现婢仆们又老又丑,乐器上布满灰尘,甚至连弦都没有,不由得大喜。老夫妇每派人到儿子们那里,杨勇只把他们当仆人看待,杨广却不然,他和妻子一定双双站到门口,亲自迎接,致送厚礼,于是老夫妻耳畔听到的全是赞扬杨广的话。杨广出镇江都(今江苏扬州),每次入朝辞行时,都痛哭流涕,依依不舍,父母见儿子如此孝心,也流下眼泪,不忍他远离膝下。杨广读了不少书,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对人诚恳,谦虚有礼,尤其曲意交结政府重要官员,包括杨坚最信任的尚书左仆射杨素。他所展示出来的节俭、朴实、谦恭、虚怀若谷、好学不倦、礼贤下士、不爱声色犬马等优良品质,真是集人类美德于一身。    
    为了陷害哥哥杨勇,杨广在一次进宫向母亲告别时,突然跪在地上,很伤心地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哥哥杨勇想谋害他。母亲因为平时就对杨勇印象不好,听杨广这么一说,就深信不疑了。在母亲那里加了一把火,就等于太子之位得到了一半,因为父亲对母亲的话基本上是听从的。杨广又采纳了亲信宇文述的计策,去请当朝的重臣杨素来帮忙。    
    杨广让宇文述先找杨素的弟弟杨约,因为杨约和哥哥杨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宇文述经常陪杨约赌博,而且故意输给他很多的钱,借机将杨广的意图告诉了他:“你们兄弟俩现在和杨勇矛盾很深,如果将来他继承了皇位,那你们也难逃一劫。”杨约赶忙问怎么办,宇文述便请他说服哥哥杨素,顺应皇上已经有的废太子的意思,推荐杨广继任太子之位。杨素兄弟最终答应了杨广的要求。在杨素的努力下,逐步清除了支持杨勇的大臣,最后使杨坚下决心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为了进一步巩固太子之位,杨广让杨素编造罪名,陷害弟弟杨秀,使他也被杨坚废为庶人。    
    仁寿二年(602),独狐皇后逝世。两年后(604),杨坚患了重病,前往长安西北120公里外的仁寿宫(今陕西麟游)避暑,病情日渐沉重,杨广入宫侍奉。多年的伪装使他内心非常压抑,想做点出格的事情,对老爹最宠爱的陈妃垂涎三尺。一天趁陈妃上厕所的机会,上前一把抱住。陈妃挣扎逃掉,杨坚看她神色仓惶,问她怎么回事,她垂泪说:“太子无礼。”杨坚大怒说:“独孤误我!”命他的两位亲信官员去长安召唤杨勇。    
    但此时仁寿宫里到处是杨广的耳目,杨广得到消息,急急通知杨素,杨素立即把两位亲信官员逮捕,勒兵戒严,包围仁寿宫,断绝内外交通。杨广的部属张衡闯进杨坚卧室,把杨坚抱起来,猛击他的胸部。杨坚口吐鲜血,哀号的声音,传入后宫,后宫陈妃以下全体宫女,屏声静息,面无人色。后来张衡被杨广杀掉灭口。    
    杨广弑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的美丽庶母陈妃上床,第二件事就是派人驰赴长安把他那已经被罢黜的哥哥杨勇杀掉。伪装了14年的杨广,此时终于可以好好发泄一通了。    
    多动症    
    也许是在夺取帝位的过程中被压抑得太狠,做了皇帝的杨广,心理有些变态,人格有些分裂,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多动症。大业元年(605)八月,也就是他登基的那一年,他坐船去游江都,第二年四月才回洛阳。大业三年(607)又北巡榆林,至突厥启民可汗帐。大业四年(608),又到五原,出长城巡行到塞外。大业五年(609),西行到张掖,接见许多西域的使者。大业六年(610),再游江都。大业七年(611)到十年(614),三次亲征高丽。大业十一年(615),又北巡长城,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