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本草乘雅半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4-本草乘雅半偈-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宿,捣烂用茎叶,唯阴干,根如物状者为上。东流水浸一宿,刷去土,甘草汤又浸一宿, 
焙干用。苗伏砒砂,根伏硫黄。 
(凡木之易生者,榕柳之与桑杞、榕柳虽易生,不若桑杞通体精专。叶实根茎,功用并 
着,杞则更胜于桑,凌冬不落为迥别也。嘉安朱孺子,居大箬岩见溪侧有二花犬相戏,逐至 
杞丛下,获杞根二枚,形状与戏犬无异,煮食之,俄顷飞升仙去。) 
【 】曰∶枸从苟,诚也,省作句。观断绝寸茎,根须俱髡,以入土中,旬日即发,枝 
干分劈镂刻,亦不之死,仁机扇动,一诚之致也。命名之义,或取诸此。其味苦,得夏大之 
令,其气寒,得寒水之化,故主夏气病藏之邪,致热中消渴也。唯以怒生为用,故痹为之起, 
湿为之收。又苦寒能坚,故枝韧比筋,根皮裹骨斯筋骨受之,地仙却老,有繇然矣。且二五 
七月俱发,宜耐寒暑也。 
(尔雅曰∶杞一名机,即枸杞也。按诗有六杞将仲子弓篇,无拆我树杞;四牡篇,集子 
苞 

第一帙
菊花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风头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 
老延年。茎叶根实并同。 
【核】曰∶出川泽田野间,雍州南阳山谷者最胜。宿根再发,亦可子种。茎叶花实,种 
种不同。即菊谱所载∶龙脑、新罗、都胜、御爱、玉球、玉铃、金万铃、银台、棣棠、蜂铃、 
鹅 
红、桃花顺圣、浅紫红二色、邓州黄、邓州白等,亦不能尽收也。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 
叶有大小浓薄尖秃之异;花有千叶单瓣,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浅色间色,大小 
之别。味有甘苦酸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之分。唯以单叶味甘者入药,即菊谱中名邓州黄、 
邓州白者是矣。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若蜂窠,中有细子。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 
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修治唯阴干。术、枸杞、桑根白皮为之使。无子者,谓之牡菊, 
烧灰撒地中,能死龟黾,说出周礼。风俗通云∶郦县有菊潭,饮其水者,皆得上寿。又吴末 
朱孺子,入玉笥山,餐菊英,乘云上升。康生亦服甘菊而仙。终南五老洞碑,载汉永寿出墨 
菊,其色如墨,用其汁以书。背萌国有紫菊,谓之日精,一茎一蔓,延及数亩,味甘,食者 
永不饥渴。一种名薏者,茎青肥大,形似蒿艾,味綦苦涩,误服则泄人气,又不可不辨。 
【 】曰∶饱霜不陨,草中松柏也。苗春花秋,色黄气烈,秉秋金之制,以制为用,故 
字从 ,言在掌握间也。风头头眩、目欲脱、泪出,此肝木变眚,摧拉陨坠,能节制之, 
则无三者之病矣。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二者风木失制,亢害所胜,菊得木体之柔,顺受金 
制,自然木平风息也。芳香疏畅,故利气。柔润阴成,故利血。凡力之能持者则物轻,性之 
不媚者则耐久。更生延年,名实相副,夫奚疑。 
(承乃制,则不亢。亢则害,无承制矣。从来以热极似水者,引亢则害承乃制作证,自 
不知其背谬耳。能持物轻,不媚耐久,真堪警世。) 

第一帙
麦门冬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核】曰∶出函谷川谷,及堤坡肥土石间者,多野生。出江宁、新安及仁和笕桥者多种 
莳。古人唯用野生者。细皱香美,宛如麦粒,功力殊胜也。四季不凋,秋冬根叶转茂、丛生 
如韭,青似莎草,长尺余,多纵理,四月开花如蓼,结实翠碧如珠,根须冗 ,贯须连结, 
俨 
便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竹刀,连心切作薄片,醇酒浸一宿,连酒磨细,入布囊内,揉出 
白浆,点生姜汁、杏仁末各少许,频搅数百下,久之澄清去酒,晒干收用。入汤膏,亦连心 
用,方合上德全体。今人去心,不知何所本也。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 
青、木耳。伏石钟乳。 
绍隆王先生云∶麦门冬,具稼穑甘,禀春和令当入足阳明,为阳明之体用药,故本经所 
陈诸证,皆属阳明之上为病。若痿蹶,又属阳明之下为病。经云∶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 
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是以治痿独取诸阳明。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 
故尔。 
先人博议曰∶心腹脉络,皆心所主。胃络肌肉,皆心所生。美颜吐衄,唯心所现,结者 
能使之不结,绝者能使之不绝。唯从容润泽,潜滋暗长,沦结成形者也。 
又云∶麦门冬,叶色尝青,根须内劲外柔,连缀贯根上,凌冬不死,随地即生。以白色 
可入肺,甘平可入脾,多脉理可人心,凌冬可入肾,长生可入肝,虽入五脏,以心为主,心 
之肾药也。其气象生成,及命名之义,能转春为夏,使肾通心,但力量不阔大,如有守有养, 
贞静宁谥,和润舒徐之君子也。仓皇之际,虽自愦愦,然躁进表露者,不及其久而不变也。 
其根俨似脉络,故本经以之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盖心腹中央,皆心之部分, 
脉络亦心之所主,悉属象形对待法耳。若脉络之绝,伤中之绝,伤饱之绝,羸瘦肉理之绝, 
气结使然者,咸可使之复生。《别录》所云∶皆结气伤中伤饱之所生,盖强阴益精,消谷保 
神,安藏美色,皆复脉通心,润经益血之力也。盖心主血脉,脉溃血溢,脉伤则咳;经水已 
枯,乳汁不下,脉气欲绝者,皆克成效。如水入干经,而血乃成,不入于经,以致浮肿者, 
潜滋之妙,赖有此耳。惟阴形缓性人,及脾慢中寒有湿者,不相宜也。 
【 】曰∶金水主时,则根苗茂盛,有继绝续乏之义。三冬闭藏,而阴阳互根之妙。麦 
则独贞其窍,故处秋冬之时,能行春夏之令,以降入为升出者也,故名麦门冬。四季长生, 
中央坚劲,气味甘平,具土德性,当判入脾,脾之脾药也。色白属金,脾之肺药也。似脉属 
火,脾之心药也。不凋属水,脾之肾药也。长生属木,脾之肝药也。所谓一脏之内,具五脏 
焉。故五脏六腑位于内,十二经脉见于外,莫不资始于脾,资生于胃,互为枢纽者也。盖心 
腹结气,中央所司,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象形对治,故继绝续乏之义,悉从中 
字起见耳。广推研释,隽永可思,盖土主中宫,长养后天,必须德全之品,相为匹配,其唯 
麦冬乎。至若保心之神,定肺之气,安肝之魂,补肾之精,因脾转属者,无所不宜。若脉伤 
则咳,经络断绝,致血液妄行,经水枯竭,变生烦热焦渴者,求其因而借用之亦可。大抵象 
形对治,更相宜也。先人有议,辄加推展如此。 

第一帙
太一余粮
内容:(本经上品) 
禹及太一,咸钟水土精气,即楞严四大法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肢节不利。久服耐寒暑,不饥,轻 
身飞行千里,神仙。 
【核】曰∶太一余粮,与禹余粮同一种类,咸钟水土精气,融结成形,但胜劣有异。生 
太山山谷者,曰太一余粮,是水势劣土,偏钟土气之专精者也。生东海池泽者,曰禹余粮, 
是土劣水势,偏得水气之专精者也。今世知有禹余粮,不复识太一余粮矣。太山久不见采, 
唯会稽王屋泽潞,所在诸山时有之。外裹若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似鸡子黄,而重重如 
叶子雌黄,轻敲便碎如粉。所在有之,霏雪先消者是也。设中无黄,但有黄浊水者,为石黄 
水。有凝结如石者,为石中黄,非太一余粮也。修治,用黑豆、黄精各五合,水二斗,煮五 
升,置瓷锅中,下余粮四两煮之,旋添汁尽为度,药气香如新米矣。捣之,又研万杵乃已。 
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 
先人云∶太一以气言,气似神化,大似六芝,远离本色。 
【 】曰∶太一即太乙,气之始也。块然独存而无所不存,故能镇定中黄,敦艮之止, 
对待肺金,不能收敛下降,以致咳逆上气,若症瘕血闭者,气不 运也。漏下淋漓者,气不 
收摄也。气如橐龠,血如波澜,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气一息不运,则血一息不行, 
太一能令元气屈曲而出,使凝闭漏下者,不得不随之 运抑扬,所谓欲治其血,先调其气, 
设元真萎顿,则邪气外薄,太一能畅真气,则邪气自不兼容矣。肢体不利者,气壅之也。太 
一黄中通理,宜气四达。气拒而固,不受寒暑,气充而实,不苦饥虚,气清以升,轻身飞行。 

第一帙
石钟乳
内容:(本经上品) 
审形状辨土地。此不独具山全体,更藉外缘以相资也。具山全体,故功力勇悍乃尔。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 
【核】曰∶生少室山谷及太山。第一出始兴者佳,江陵及东境名山石洞中亦有。按范成 
大桂海志所说甚详。云桂林接宜、融山洞石穴中,钟乳甚多。仰视石脉涌起处,即有乳床, 
白如玉雪,乃石液融结所成者。乳床下垂,如倒生山峰,峰端渐锐且长,若冰柱,柱端轻薄, 
中空如鹅翎。乳水滴沥不已,且滴且凝,此乳之最精者,以竹管仰承取之。而炼治家又以鹅 
管之端,尤轻明如云母爪甲者为胜。孙思邈曰∶乳石必须土地清白,光润如罗纹、鸟翮、蝉 
翼,一切皆成白色者可用;其非土地者慎勿服之,杀人甚于鸩毒。别本注云∶凡乳生深洞幽 
穴者,皆龙蛇潜伏之处,或袭龙蛇毒瓦斯,或洞口阴阳不均,或通风气,或黄色赤色,乳 
无润泽,或煎炼火色不调,一煎以后,不复易水,服之令人发淋。又乳有三种∶一种石乳, 
其洞纯石,石津相滋,阴阳交备,具蝉翼纹者,其性多温;一种竹乳,其洞遍生小竹,竹津 
相杂,石状如竹,其性多平;一种茅乳,出茅山,其山土石相杂,遍生茅草,茅津相滋,形 
质润滑,其性多寒,皆以光泽者为善。余处亦有,不可轻信。雷公曰∶凡使勿用头粗浓,并 
尾大者,为孔公石,不用。色黑及经大火惊过,并久在地上收者,与曾经药物制者。须要鲜 
明轻薄,而有光润,如鹅翎筒子者乃佳。修治,钟乳八两,用沉香、零陵香、藿香、甘松、 
白茅各一两,水煮过,再煮汁,方用煮乳,一伏时,漉出。以甘草、紫背天葵各一两,同煮, 
漉出拭干,缓火焙之,入臼杵粉,筛过,入钵中。令有力少壮者二三人,不住手研三日夜。 
然后以水飞澄,罩以绢笼,日中晒干,入钵再研三万遍,乃以瓷盒收之。太清经炼钟乳法∶ 
取好末置金银器中,瓦一片,密盖,勿令泄气,蒸之,自然化作水也。之才曰∶蛇床为之使。 
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 草。忌羊肉。时珍曰∶亦忌参、术,犯之多死。土宿 
真君曰∶钟乳产于阳洞之内,阳气所结,服之可柔五金。麦门冬、蒜、韭实、胡葱、胡荽、 
猫儿眼,皆可服之。 
(经云∶水势劣火,结为高山,钟乳本具水火二大矣。则乳质全类似水,而勇悍独专, 
宁非火胜水劣乎。修治,水煮,仍交水火以济之。但煮则水胜于火,所以少平勇悍也。今世 
多用火 ,反助长其勇悍,故每多石毒燃烧之患。) 
先人云∶五脏安和,窍节通利,即地形仙矣。此属借资,大须保任,久与相习,乃成自 
然。 
【 】曰∶乳乃石之灵液,具山之全体者也。顾山体有清浊,而乳之优劣因之。如妇人 
异质,则钟乳之浓薄,与味之甘淡,气之腥香冷暖,其滋益婴儿与否,亦自有辨。故钟乳先 
须论土地,再审形状,庶几得之,唯天地之气,钟于名山而乳凝焉。观其主治,一一可想, 
如肺系填塞胀满,则不能分布诸气,故咳逆上气,钟乳虚中,宛若肺系,何患填塞胀满,此 
石液所钟,光润莹彻,故明目,目亦水液所钟,洞见明暗,此石中精髓,点滴不穷,故益精 
髓之体。此艮山之液,能益真阴。然五脏至阴,须宁静濡润,乃得安和,若通百节,利九窍, 
下 

第一帙
龙骨
内容:(本经上品) 
土大顽颓则风木变眚,以木必基土,维土为命,互为乘制,制则化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 
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通神明。 
【核】曰∶出晋地,及太山、剡州、沧州、太原,山岩水岸土穴中,此龙化解脱之处也。 
其骨细,其文广者雌;其骨粗,其文狭者雄。五色具者上,白、黄色者中,纯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