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本草乘雅半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4-本草乘雅半偈-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一叶,而性多寒。一种雀髀斛,茎大如雀髀,叶在茎头。一种草斛,若小草,长三四寸, 
柔且韧,折之如肉而实。一种木斛,中虚如木,长尺余,色深黄而光泽。修治,去根头,酒 
浸一宿,曝干,酥拌蒸之,从巳至酉,徐徐焙干。唯入汤膏,不入丸散,以质绵韧,不作末 
故也。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先人博议云∶石止而不动,斛受而量满。黄色甘味平气,具土德化,有杜而不出,受而 
不施,成而不生,及遂事之义,故有杜兰、禁生、石 之名。盖五中之伤,外出形骸之痹, 
内以伏匿之气,故外消肌肉,而内乏阴精,此能去内外之因,而致内外之益,则五中不伤, 
是为之补。久之则中藏既盛,外府自浓矣。 
【 】曰∶不藉水土,缘石而生。一名禁生,虽禁犹生也。一名杜兰,此以形举,亦处 
杜塞之境,犹若光风泛兰也。顾山之有石,若人之有骨,盘结之状,亦若筋膜之聚络骨节也。 
斛,量名,象其能入能出也。故石斛功力,宛如胃府,运化精微,散精于肾,淫气于骨,散 
精于肝,淫气于筋膜,以及从脾淫肌肉,从心淫血脉,从肺淫皮毛,何莫非水谷之源,次第 
敷布于神藏,次第满溢于形藏者。设痹塞则中伤,致令胃失所司,不能下精与气,遂成神藏 
之虚劳,形藏之羸瘦耳。久服则量而满,故肠胃浓。满而溢,故虚劳补,羸瘦充。设非强益 
谷精,安能逐除痹塞,以续伤中乎。禁生、杜兰,深可味也。 

第二帙
肉苁蓉
内容:(本经上品) 
宛如生物,当与肉芝同一种类。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主五劳七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 
身。 
【核】曰∶出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陕西州郡多有之。丛生 落树下,并土堑上。春 
时抽苗,似肉色而红有鳞甲,第一出陇西者,形扁红黄,柔润多花,味甘且肥也;次出北国 
者,形短花少。巴东建平间,亦有而不佳。有言马精落地所生,观 落树下,并土堑上,此 
非马交之处,或说误耳。今人多以金莲根,用盐盆制而伪充。又有以草苁蓉充之者宜审。修 
治,先须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者。 
有此能隔人心气,致令气上也。以甑蒸之,从午至酉,取出,又令酥炙得所用。 
【 】曰∶柔红美满,膏释脂凝,肉之体也。燕休受盛,外发夫容,肉之用也。具体及 
用,名肉苁蓉。喜生西地,外被鳞甲,藉土金相生,诚培形藏之上品药也。故主藏室倾颓, 
致藏形之劳与伤者。用强体阴之精,以益阳生之用,则凝者释,释者凝矣。何患症瘕寒热者 
哉。 
经云∶肌肉若一,则形与神俱。故久服轻身。 

第二帙

内容:(本经上品) 
亦可以胆为主,当入少阳。经云∶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少阳胆,厥阴肝,府也。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不老。 
【核】曰∶出荆山平泽,及冤句。今处处有之,秦吴尤多。时珍曰∶此类凡五种。予尝 
亲采,以尔雅所列者较之,始得其的。诸家所说,皆未可信。一种藤蔓繁衍,蔓有棘刺,逐 
节生叶,叶大如掌,状类小葵叶,面青背白,浓而有毛,六七月白花碎小,就蒂结实,三四 
十粒而成簇,生时青黄,熟则黑黯,微有黑毛,状如桑椹而扁。冬月蔓叶不凋者,俗名割田 
,即本草所谓蓬者是 也。一种蔓小于蓬 ,亦有钩刺,一枝五叶,叶小,面背皆青,光 
泽无毛,开白花,四五月结实成子,亦小于蓬 ,不簇生而稀疏、生时青黄,熟则乌赤。冬 
月苗凋者,俗名插田 ,本草所谓覆盆子,尔雅所谓 、缺盆者是也。二种俱可入药。一种 
蔓小于蓬 ,一枝三叶,面青背淡白,微有毛,开小白花,四月实熟,红如樱桃,似覆盆而 
色大赤,酢甜可食,不入药用,俗名 田 。尔雅所谓 者是也。一种树生者,树高四五尺, 
叶 
陈藏器所谓悬钩子者是也。一种就地生蔓,长数寸,开黄花,结实如覆盆,色鲜红,亦可食 
者,本草所谓蛇莓者是也。若以五类互为辨析,则蓬 覆盆自定矣。诸家立论多端,皆近是 
而非。更有以蓬 为根,覆盆为子,及覆盆为子,蓬 为苗,与树生为覆盆,草生为蓬 
,并以蓬 覆盆为一物者,恐出臆说,难以为据也。颐曰∶顾名思义,蓬 族类繁多,因名 
蓬,宜别子母兄弟,以及雌雄,则覆盆亦一支派矣。但禀气有优劣,功用有异同,不可不 
细为辨析也。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诸家臆说纷出,独蕲阳立言遵古,特表而录之。 
曰∶凡使用东流水,淘去黄叶并皮蒂,取子,以酒拌蒸一宿,东流水再淘两次。晒干用。 
先人云∶一名覆盆。又名阴 ,阴有覆义,知斯嘉美,便可发覆。又云∶津汁为味,甘 
中之酸,为肝用药,咸具生成,裨少火生阳之机,逢形气淫业之累。又云∶生机勃发,用可 
驻颜。 
【 】曰∶草之不理,风辙轮旋曰蓬,田谐草木,在草木之间曰 ,故蓬 有藤蔓草木, 
繁疏整棘之别。 田三候,色味性情之殊,盖以易生多变,而能五脏咸入。各随所受,以 
从类尔。虽入五脏,以肝为主,当入厥阴。厥阴者,阴之尽,阳之始也。是以入厥阴之经, 
长阴令坚、强志倍力,益精之气而有子。此体用双彰之效也。即腑脏之经,亦莫不终于此, 
始于此耳。久服轻身不老,即生变之征。但肝主疏泄,服之过多,虽得其用,而戕其体。天 
和损矣,慎之。 

第二帙
蘼芜
内容:(本经上品) 
合 芎 ,义意始备。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疰,去三虫。久服通神。 
【核】曰∶蘼芜,芎 苗也。图说具芎 条内。陶隐居云∶蘼芜,一名江篱。管子云∶ 
五沃之土,生蘼芜。李时珍云∶茎叶靡弱而繁芜,故以名之。子虚赋,称芎 菖蒲,江篱蘼 
芜。 
上林赋云∶被以江篱,揉以蘼芜。似非一物,盖嫩苗未结,苗名蘼芜。既结根,名芎 。 
大叶似芹名江篱,细叶似蛇床名蘼芜。淮南子云∶乱人者,若芎 之与 本,蛇床之与蘼芜。 
郭璞赞云∶蘼芜香草,乱之蛇床。不损其真,自裂以芳。诗云∶山上采蘼芜,山下逢故夫。 
少司命云∶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孙,何 
为兮愁苦。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古以为生子之祥。而蘼芜之根,主妇人无子也。 
先人云∶得青阳之气,通甲胆之精,辅神明之德者也。 
【 】曰∶蘼芜茎叶,轻虚端直,繁芜蘼弱,因名蘼芜。气味辛温,禀少阳甲胆之力, 
正中抽发,万化为之一新。舒徐和缓,春之春药也。对待急骤上逆,不循次第,而为咳逆惊 
气者,原从至阴闭密之内,逗破端倪。故可辟除邪恶鬼疰,蛊毒三虫。所谓生阳能死死阴也。 
若非通神,胡能有此功力乎!客曰∶主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者,何也?颐曰∶风性宣 
发,久老身中,无风大性故。先须甲胆逗破端倪,乙木方能抽发。虽行木用,实补木体。客 
曰∶止泄泻,亦属甲乙乎?颐曰∶此正风木失制,败乱所胜,亦须甲乙体用,从土甲拆,则 
土中之水,假借木力吮拔,虽属仇雠,转成三缘和合矣。 

第二帙
硝石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 
身。 

第二帙
朴硝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 
轻身神仙。 
【核】曰∶时珍云∶硝石,丹炉家用制五金八石,银工用化金银,兵家用作烽燧火药, 
得火即焰起。狐刚子炼粉圆,谓之北帝玄珠。诸卤地皆产,河北庆阳,及蜀中尤多。秋冬间, 
卤地生白,扫取煎炼而成。多不洁,以水煎化,结于盆底者,状似朴硝,又名生硝,谓炼过 
生出之硝也。在上者,或有锋芒,故硝石亦有芒硝、牙硝之名、与朴硝同称,而水火之性异 
也。崔 外丹云∶硝石,阴石也。此非石类,扫取卤地白屑,煎炼所成,今呼焰硝者是也。 
时珍曰∶朴硝有三品,生西蜀者,俗呼川硝,最胜;生河东者,俗呼盐硝,次之;生河、 
青、齐者,俗呼土硝,又次之。皆生斥卤地,刮扫煎汁,经宿结成,状如盐末,犹多沙土猥 
杂,其色黄赤,别录云∶朴硝黄者伤人,赤者杀人。须再以水煎化,澄去滓脚,入莱菔数枚, 
同煮熟,去莱菔,倾入盆中,经宿则结成白硝,如冰如蜡,俗呼为盆硝。齐、卫之硝,炼之 
底多,上生细芒如峰,别录所谓芒硝者是也。川、晋之硝,炼之底少,上生牙如圭角,作 
六棱,纵横玲珑,洞彻可爱,嘉 所谓马牙硝者是也。状如白石英,又名英硝。二硝之底, 
通名朴硝。取芒硝、英硝,各同莱菔煎炼数次,去咸味,即名甜硝。二硝置之风日中,吹去 
水气,则轻白如粉,即名风化硝。取朴硝、芒硝、英硝,同甘草煎炼,更用鼎罐升 ,即名 
玄明粉。诸硝总是一物,但分精粗之异,俗呼皮硝者是也。 
时珍云∶诸硝自晋唐以来,诸家都无定见,不知硝有水火二种,形质虽同,性气迥别。 
今以本经朴硝、硝石为正,别录芒硝、嘉 马牙硝、开宝生硝,俱系多出,今并归并。朴硝、 
水 
亦有二种,煎炼结出之细芒,亦名芒硝。牙消又名生硝。凝结盆底者,为硝石。但二硝初生 
卤地时,硝石色白易炼,朴硝黄赤,再三煎炼始成,为异也。雷公曰∶凡使硝石,先研如粉 
,用鸡肠菜、柏子仁共二十五个,和作一处,丸如小帝珠子,大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 赤 
,投硝石四两于瓶内,遂投帝珠子入瓶,自然伏火也。凡使朴硝,多恐不洁,再同莱菔煎炼 
一二次用。 
(诸家各立名相,致朴硝、硝石,反混乱难别。独蕲阳标朴硝为水硝,硝石为火硝,以 
二硝为纲,诸硝为目,令后学一顾了然,功德真无量矣。能合诸硝归水火二种,识见甚真, 
然切要在形质虽同,性气迥别二义,此所谓圆融不碍行布也。如乳中之酥酪醍醐,是一是三, 
无差别而有差别也。) 
先人云∶火硝属火大所摄,凡身中无暖热相者,用之精良。主治积热在脏者,盖脏属身 
中之阴,热即阴火,积有坚象,所谓诸寒之而热不去者,须此消之。以阴火遇水反炽,用火 
逐之始灭却耳。又云∶朴硝主百病是有法,寒热邪气是宗,是能,六腑是所,积聚六字是所 
之相,能化下是引证,唯此一消字,用消积聚结固留癖,而返病愈。 
【 】曰∶朴硝、硝石,咸生卤地。假水火二大以为形质,但胜劣有异,故水火之用迥 
别。楞严云∶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 ,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尝起, 
彼 
而水用独着。彼火硝者,水劣火势,故水体似藏,而火用独着。观其主治,则思过半矣。有 
如反寒水之本,得火热之标,积聚六腑结固留癖,而为百病之邪。此亲相四大之分,反承器 
界疏相之水,变迁暖热,交发立坚,致令四大缺陷润湿之水,动摇之风,偏归暖热之火,坚 
固之地矣。先须水硝之水用。对待其火热,从治其本寒,转以中藏之火体,从治其火热。对 
待其本寒,有如火热为本,藏阴为标,标气似隐,本气自盛,积聚胃藏,蓄结胀闭之邪,此 
亲相之分,亦为疏相之火,交发立坚,致令四大反成缺陷者,先须火硝之火用。对待其标阴 
,从治其本热,此正发真归元,结固悉皆消陨,所谓非从则弗逆,非逆则弗从也。顾水硝功 
力,致新推陈,火硝功力,推陈致新,三复斯言,其义自见。 
(二硝之分水火,宛如太极之分两仪。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又坎离互根之妙。谛 
思硝石,为卤地所生,与海滩之盐相似。从无致有,变柔为刚,故以名石,如秋石之亦名石 
也。虽分水火二种,而核其根源,止是一水,其焰发热腾,亦水中之火也。水经注记某处水, 
肥 
) 

第二帙
禹余粮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火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核】曰∶出东海池泽,凡山岛中池泽亦有之;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色细 
末如蒲黄,无沙者佳。近年茅山池泽中者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其佳处,乃紫色靡 
靡如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