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漂往事女董事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漂往事女董事长-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天涯海角景区门票相对较高,有的导游就会刻意渲染迷信思想,称天涯海角意味着人生事业走到尽头,甚至称自己带团多年,从未进过天涯海角景区。个别导游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车上游客乖乖选择放弃,然后按导游的安排,乘船看看“那两块大石头”。

“黑幕”2 ;强加线路

阿东告诉记者,迫于种种压力,他们作为导游需要通过游客的额外消费来赚钱。增加线路外的景点就是个别不良导游的一种手段。

“其实我们把额外景点说得再好,有些游客还是不会买账。”阿东告诉记者,运气好的时候,车上大多数乘客都愿意去额外景点。运气不好时,导游介绍半天,游客还是无动于衷,越是说,越是没人去。

阿东坦承,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尤其是在游客消费不多的情况下,他的急切心理就容易作祟。为了达到目的,“我们有时会采取软强迫的手段”,在说服游客去参观额外景点时,有时也会“连唬带骗”,“比如,不去的游客必须呆在宾馆里,不能到处跑,因为我们回来的时间不确定”等等。

阿东告诉记者,对于不去的游客,个别导游会想办法进行威胁,比如说当地治安不好等等,让游客最后觉得“还不如去景点看看算了”。

“黑幕”3 ;强制消费

阿娟(化名)以前也是导游,她自称“下不了手”,最终退出了导*业。

阿娟告诉记者,她以前在一家不正规的小旅行社,每次出团压力都很大。因为旅行社以低价承揽游客,一车二三十人收取的费用可能要比实际费用低上万元或者更多。整个旅游过程被阿娟称为“一路填坑”。

阿娟说,自己“还不算黑”,她知道个别导游,不仅会额外增加1到2个购物点,还会强制游客消费。如果游客不消费,个别导游则出言不逊。

不仅如此,阿娟还从老导游那里知道,个别导游还会与不良商贩勾结。待到进入这类购物点,商贩就会见到地域接近的人,就称是老乡,然后动辄以“一折”的优惠,出售标价上千元的“金项链”、“珍珠”等。等到游客买回家,过段时间才发现“金项链”掉色了。据透露,导游和司机把游客带到“黑”店,即可获得上千元的“停车费”。

“黑幕”4 ;恶意甩团

在整个带团的过程中,个别导游想的不是如何带好游客,而是在游客消费少的时候,为报复游客,想着如何甩团。

一位业内负责多年办公室工作的小李,向记者介绍了一些黑心导游恶意甩客的行为。小李告诉记者,导游甩客有好几种情况,一种是在要求游客参加某项额外收费的活动或额外景点遭拒后,导游会以种种手段,要求游客签订自愿离团活动责任书,然后找机会甩掉游客。还有一种情况是导游遇到老人或是游客身体不适后,强行要求游客自动离开团队。更为严重的是,导游发现他带的团已无利可图时,干脆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故意让游客在厕所附近或偏僻的路边等上好几个小时。

海南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除了以上“黑幕”外,阿东还表示,目前海南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导致海南旅游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个别导游服务态度恶劣。个别导游将服务的好坏和游客消费的多少挂钩。据阿东介绍,导游最喜欢大部分游客能参加自费项目,比如“红艺人”表演等。一个导游曾因一车人都不去参观“红艺人”表演,第二天脸色很难看。

二是个别导游业务水平不高。业内人士透露,个别不正规旅行社和导游,通常选择上车后,继续让游客交钱,才能完成海南之旅。一般通常情况下,游客会与导游发生争吵,但游客经一番纠缠后,最终都会把钱交上。

个别导游为了轻松,上车后不介绍景点,而是随便讲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有时还会讲黄色笑话,损害海南的旅游形象。


旅行社宰客新招(1)

早出晚归变晚出早归

春节临近,不少旅行社在媒体刊登出游广告招揽游客。蹊跷的是,同样一条出游线路,同样的团队等级和天数,报价居然相差好几倍。例如香港游,有的旅行社报价800元/人,有的报价3000多元/人。

业内人士提醒:便宜无好货,消费者的购物经验在选择出游线路和旅行社上同样适用。同时披露了一些旅行社的宰客招数。

招数一:广告价格含混其词,不包含景点等价格,自费项目多。业内人士称,出游看价格不能只看广告价,要看整体价格。整体价格包括:机票、燃油、住宿、景区、小费、必须自费项目这几项。

据说有的旅行社为了低价招客,广告上打出一个很低的价格,其实把门票、小费、自费项目等全都没算在内,如果将这几项全部加起,估计比广告上报价高出许多。香港游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广告价格才800元,但打电话一问会被告知,还有自费项目700多元、小费近200元等。

招数二:带客购物要提成和人头费。购物是旅行社惯用的一种方式,把游客带进店,旅行社可得到两部分钱:人头费和购物提成。例如在海南等地,一个大型的珠宝店给旅行社的人头费是每位顾客50元―100元;如果游客购物,再按照购物金额的30%提取。这样一来,旅游团成了购物团,旅游时间少得可怜,而进店购物的珠宝,次品赝品占多数。

招数三:变相缩短时间,这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欺骗游客的新花样。乍一看,出游的天数一样,也没有自费项目等其他费用,为何一家比另一家低300多元呢?原来旅行社变相缩短了两天行程,将“早出晚归”变成“晚出早归”。

业内人士称,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华东5日游线路、昆明大理丽江6日游线路,只将出发和返程的时间稍微作了对调,游客的行程就被缩短,景点也少游几个。

招数四:住宿等级含混不清,不明标准。机票和住宿是出游花钱的大头,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旅行社往往喜欢在住宿上下工夫,跟游客玩文字游戏。例如出游宣传资料中经常出现“准三星”、“三星或与三星同级”、“相当于国内三星”等字眼。以东南亚出境线路为例,相差一个星级的房间,每天差价就有300元人民币。


旅行社宰客新招(2)

中国旅游景点都会以什么名义、什么招数“宰客”

旅游黄金周又要到了,各大旅游景点又在准备“开门迎客”了。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景点物价奇高,而且有些景点“宰客”现象严重,其手段之多让人防不胜防,游客本是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这些景点“宰客”的招数是什么呢?

一是以风俗的名义。在一些少数民族景区,会设置一些富有地方风情的节目,如“抢新郎”、“入洞房”什么的。游客们要是稀里糊涂地接受了当地姑娘的“婚约”,可就惨了,要么留下来当“新郎”,要么出“喜钱”走人。大多数被宰的游客得到一个惨痛的教训:“不懂的东西不去碰”、“不能随便进洞房”。

二是以特产的名义。旅游景点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名山大川,第二类是历史名城,第三类是人造景区,但不管到哪类景点,总会有“特产”的。如果你随团旅游,导游一定安排一个“购物”项目,当地的名品、特产、古董、药品、玩具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但你只要出手,往往会上当,要么出了高价,要么买了假货、赝品。于是又有游客花钱买了教训:对那些所谓的特产,“看见只当没看见”、“只能动眼看,不能动手摸”,否则你就会付出代价。

三是以老乡的名义。外出旅游,遇到老乡是一件让人惊喜的事。一些旅游景点有人主动与你攀亲,说是“老乡”,然后“老乡”介绍你去买东西,而且“老乡”还帮你砍价,让你感激不尽。其实这是“老乡”促销法,“老乡”挖了陷阱让你往里跳,让你花大价钱买便宜货。一些游客又得出了一个教训:“外出旅游讲普通话,让人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

四是以神灵的名义。人生在世,谁不祈望事遂心愿、幸福平安?好,那就祈求佛祖降福吧。在一些寺院庙堂,会有大师帮你开光的,会有高僧为你请愿的,也会有师傅为你指点的,但一个前提条件是,你要准备足够多的钱。因为大家都向钱看了,就连佛祖也不例外了。求佛祖保佑,总该表示表示吧,但开光费有可能让你花费几百元,一柱香有可能让你掏上千元,功德箱有可能让你捐几千元。于是乎游客又缴了学费买了教训:“阿弥陀佛,佛祖面前不宜久留”。

此外,有些旅游景点时有强买强卖、欺诈游客等现象发生,与新时代风尚、当地美景都格格不入。以上种种“宰客”行为和现象,旅游管理单位及相关部门该好好管一管了。


旅行社宰客新招(3)

宰客黑招五花八门 ;三亚何时让游客吃上放心饭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沙滩、扑面而来的海风,美丽的三亚吸引着不少游客的目光,但来三亚的游客能充分享受这些美景吗?是否也会遭受种种不顺心之处呢?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发现三亚在接待游客的饮食消费上仍然存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在部分海鲜店,宰客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在特产超市,部分商贩以次充好牟取暴利;在水果市场,缺斤短两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而来为这些“埋单”的,最终只能是三亚的旅游形象。

业内人士曝海鲜店五“黑招”

三亚的海鲜也是吸引游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种种欺客、宰客的现象屡屡存在。受损失的,除了游客的钱包,更是三亚的旅游环境。近日,在三亚经营海鲜生意多年的一位老板邀约记者,向记者介绍了部分海鲜店宰客的种种招数。

招数一:在秤上动手脚,这也是比较普遍的办法。这些动过手脚的秤,能将1斤重的东西称出2斤重。该老板提醒说,游客最好自备一个弹簧秤。

招数二:虚报重量,对于价格比较贵的海鲜,多报几斤就能多收几百元钱。由于绝大部分的游客都不会要求自己来称重,因此很难发觉海鲜店的伎俩。

招数三:鱼目混珠,不少海鲜店利用游客对海鲜知识了解不多的情况,将一些原本不值钱的海鲜作为鲍鱼、海贝等来向游客推荐,结果游客付了鲍鱼的钱,却压根没有尝到鲍鱼的味道。

招数四:在帐单上做手脚,有的海鲜店不明码标价,由工作人员口头说一个价,到结账时往往会纠缠不清,或是帐单上会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两道菜,即使被游客发现,店方也会借口说“一时疏忽,搞错了”。

招数五:偷梁换柱,游客点的是大的,海鲜店却上小海鲜,结账时收的仍是大海鲜的价格。或者点的时候海鲜是活蹦乱跳的,端上餐桌的是早已死去多时的。

特产超市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

三亚一特产超市的老板则向记者透露,目前,三亚的很多特产超市普遍存在着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很多游客都会带点苦丁茶等地方特产茶叶回家,而正是这些茶叶的销售存在很多问题。目前较差一点的茶叶进货价约50元/斤,好一点的也就是100多元/斤,而商家出售茶叶时经常会根据游客的消费水平进行欺诈。很多商家经常拿差茶叶充当顶级茶叶来卖,一般都能卖到600元/斤左右,游客们不知道其中的内幕,还拿着质量很差的茶叶回家炫耀,严重影响了海南形象。

同时,该老板透露,很多和旅行社有着联系的超市,和导游有着不能为外人道的关系,导游带一个团来购买特产,其回扣可以拿到40%-50%,而商家为了在消费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润,就更加变本加厉的抬高特产的价格,甚至不惜用假冒伪劣的产品来冒充名牌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水果短秤多 ;游客被逼自带秤

三亚水果市场内短斤缺两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今日上午,记者来到三亚鸿港市场,在一个水果摊位前,记者听到有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正在和一个水果摊主发生激烈争执,“还说是6斤差一点,这叫做是6斤差一点啊?”这位游客一手提着弹簧秤,一手指着秤上才约5斤5两的刻度线质问摊主,这位摊主赶忙夺过游客手中的水果重新过秤,一边支支吾吾地解释道:“刚刚可能是搞错了。”随后,将多收的钱退还给了这位游客。这位游客告诉记者:“我们是来自浙江的游客,来之前就听人说过三亚的水果短斤缺两非常严重,所以我们自己带了把弹簧秤,没想到还真是派上用场了。”

为整治水果市场经营秩序, ;三亚工商局自1月份起部署“天网行动”专项整治水果市场,对违法情节较严重的4户水果摊店予以停业整顿,依法取缔2家无照经营水果摊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