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且正领兵在外,况且夏氏族人也多官居要职。不如暂时不册立皇后,而追封原配夫人为皇后,一来可以使人感觉陛下不忘旧情;二来也可以安定父子关系,并笼络夏氏族人。”李嗣源一听这话,就觉得十分有道理,因为这样做还能表现出自己的仁德和远见,就采纳了她的意见。这一招,果然使满朝文武都认为皇上德高恩厚,不忘旧情,是个重感情的君王,于是增加了信心、信任、安全感与向心力。
  3年之后,群臣纷纷上表,认为需要有皇后母仪天下,管理后宫,此位不可长久虚悬。大家一致推荐花见羞为后,可花见羞仍然谦让,坚持要求李嗣源册立曹淑妃为后。
  这个曹淑妃是谁?曹淑妃原来侍候过夏氏夫人,并帮着抚育过李嗣源与夏氏夫人所生的两个儿子。就在上次册立皇后被花见羞拒绝之后,李嗣源执意要封花见羞一个淑妃的头衔时,由于花见羞建议将淑妃头衔给曹夫人,曹夫人才有了淑妃这个头衔。这次,早已色老爱弛、平日只烧香礼佛、深居简出的曹淑妃又由于花见羞的谦让而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及曹淑妃将被册封为皇后时,她悄悄对花见羞说:“我素多病,不耐烦劳,妹可代我正位中宫。”花见羞慌忙拜辞道:“后为帝匹,即天下母,妾怎敢当此尊位呢?”既而六宫定位,曹皇后虽总掌后宫内权,但形同虚设,一切处置,多听从花见羞的主张。
  李嗣源死后,他的儿子李从厚继位。但当时实权却握在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手中,这两人原是李嗣源的左右手,他们哪里把李从厚放在眼里,于是又拉开了一幕幕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
  前文说过,花见羞由于自己的谦逊,得到大家的爱戴,竟然相安无事,冷眼看过一场场流血冲突后,寿终正寝在宫中。
爱人和人生导师:柴皇后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话不假!
  郭威建立后周,坐上了皇帝宝座,而他的患难之妻柴氏却已隐身荒山孤坟之中。郭威感念爱妻的大恩厚德,深感无以为报,于是力排众议,把死去的柴氏封为皇后,并收柴氏的侄儿柴荣为养子,以慰藉柴氏游荡在九泉之下的亡魂。
  郭威为何要如此善待柴皇后呢?
  郭威说:没有柴皇后,也就没有我后来做皇帝。
  柴皇后教会了郭威很多的道理,首先教郭威懂得了笼络人才、利用人才、使用人才的艺术。于是,在郭威称帝的过程中,有一批鼎力相助的谋士。
  据史料记载:五代十国时期,郭威在刘知远的麾下听令。刘知远是个武夫,冲杀战场,勇猛无比,建立后汉政权后,性极残酷,独断专行,国家大事都是自己说了算,根本不和文人谋士商量,他所信任的人即所谓的知己也都是清一色的武夫。一般说来,武夫做皇帝,有勇无谋,总要有一些亲信的谋士相助,如梁太祖时期的敬翔、唐庄宗时期的郭崇韬、唐明宗时期的安重诲、石敬塘时期的桑维翰等。这些谋士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武夫的蛮横和简单就收敛改变一些,判断也就准确一些,决策也就科学一些,国家就稳定一些。而刘知远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不这样做,因此后汉政治比前几朝更混乱,管理更加无序,灭亡也最快。后汉立国不过4年,就灭亡了。
  当时郭威是这群武夫中的一员,但比较起来有些知识,注意吸取刘知远的教训,取长补短,并留心有才能的文士,把他们笼络过来,为己所用,也得到文官们的好感。他得到了一些谋士的辅佐,从中受益颇多。
  例如:一次,占据河中的李守贞、占据长安的赵思绾和占据凤翔的王景崇三人同时反叛,形势十分危机,郭威被朝廷派去讨伐三乱。临行之前,他首先想到不能以武逞强,于是主动听取文人的意见,就向文官首领太师冯道求教平乱之法。冯道告诉他:“李守贞是著名老将,很有威信,大多数军士是他的旧部,他向来得军心,所以不怕讨伐。你只要不吝惜宝物,赏赐他的士卒,他的士卒自然不再为他卖命,你就可以战胜他。”郭威虚心听从冯道的建议,按照冯道的方法去做,果然大得军心。大多数军士都反戈一击,愿意为郭威出力,攻击李守贞。于是郭威取得河中、永兴(长安)两镇,杀死李守贞和赵思绾。
  郭威还会创造性发挥,也就是创造性开展工作。他得胜之后,按照冯道所教不要吝惜宝物之法,举一反三,得胜回朝后不肯独受重赏,推功给在朝的大臣和将士,皇帝因此遍赏大臣及藩镇。这样做,形式上郭威得赏不比别人多,实际上是换来了这些人的好感,争取的是人心。这恐怕比什么都重要!
  几年间,郭威先后收罗到了魏仁浦、李谷、王博、范质等得力文人,后来李谷管理财政,魏仁浦、王博、范质参与机谋。后来郭威取得帝位和治理国家,这些文臣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郭威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个孤儿。郭威原本姓常,幼年丧父,他跟随母亲改嫁到了郭家。童年时期十分贫困,曾经为村里有钱人家当童工,以牧牛为生,有个小号叫“郭雀儿”。他没钱入学读书,更谈不上家庭教育。郭威是认识了后来的柴皇后以后才开始读了些书。应该说,柴皇后是他的启蒙老师,不仅言传,而且身教。郭威自身的聪明好学,加上柴皇后的教导和知识的熏陶,使他有别于一般武夫,接近儒将的素质。后来,取得政权后,他还对宰相王峻说:“我是穷人出身,碰到机会做皇帝,岂敢厚自奉养,贻害百姓。”这话非常谦虚,也非常爱民!
  他还对大臣们说:“我生长在行伍,不曾从师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的办法,可以写出来告诉我,文字要朴实,不要让我看不懂。”他能虚心纳谏,保持节俭,深受官员和民众的赞扬,于是四海同心,上下协力。他统治时期,境内比较稳定,经济也比较发达,确是个难得的皇帝,这些来自于柴皇后对他的影响。
  但柴皇后与他的相逢是十分偶然的,或者说是天意,而他俩一见钟情确是实话。
  那时候,后唐庄宗李存勖骄恣荒淫,朝政紊乱,在宫廷政变中被杀。李嗣源率兵进入洛阳,平定叛乱,连刘皇后及诸皇子也一并杀戮。他从宫中放出大批宫女及妃嫔,其中就有日后的柴皇后。柴皇后当时虽已入后宫,但庄宗在位仅3年,所以她实际上未曾获得恩宠和雨露。我们还暂时叫她柴家姑娘。
  柴家是荆州的大户人家,有财有势,非寻常人家可比。柴家听到姑娘被放出的消息,父母双双来迎接爱女,来到黄河孟津渡口。正巧柴家姑娘一行车驾从人也来到孟津渡口。两路人马会合,在旅舍中休息一宿,准备第二天过黄河。不料当天晚上一场滂沱大雨,第二天早晨只见黄河水涨,河面浊浪滔天,雾气蒙蒙,舟楫难行。一连数日,风雨不停,河水暴涨,连道路都被淹没。柴家一家人只好停留在旅店。
  停留期间,柴家姑娘时常站在窗前张望,迷蒙的雨水中她竟然看到有一名壮汉大踏步而来。这壮汉大步流星,虽然衣衫湿透了,但浑身上下露出英爽之气柴家姑娘十分细心,有意向店家打听,知道这个壮汉叫郭威,也是荆州人,18岁投军,因与市井无赖相斗,不料失手把人杀死而获罪。州官看他相貌堂堂,天生贵样,就暗地里放他逃命。如今他正是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得知这些情况,姑娘竟然找上门,向郭威问了个究竟。
  郭威一番介绍,柴家姑娘不但不计较其杀人之事,竟然对这位浑身湿透的壮汉起了怜悯之心。柴家姑娘看着旅店的被褥很单薄,又被阴雨润得潮湿,就命侍女送给郭威一床自家带来的毯子御寒。郭威不但没领情,还倔强地说:“萍水相逢,互不相识,不能平白无故受人东西。”他这一拒绝,柴家姑娘觉得他有志气,有特点,非常人可比,于是再去见郭威,以同乡之谊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想说服郭威接受自己的好意。不料,话匣子一打开,柴家姑娘就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郭威对柴家姑娘充满了感激之情,也隐隐地觉得柴家姑娘似乎对自己饱含着一份温暖之情。就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刚从皇宫中出来的娇贵仕女,与一个出身贫寒、效命行伍的带罪之人,在黄河渡口撞击出了爱情的火花。
  真是天从人愿,大雨时断时续,郭威与柴家姑娘有了更多接触和交谈的机会。当时,五代承唐余风,又值乱世,男女交往似乎了无顾忌,那时还没有男女授受不亲这些约束,他们两人说话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郭威讲军旅生涯、江湖故事,柴家姑娘歪着头,听得津津有味。偶尔她也讲一些朝廷里的事和宫中生活,郭威睁大了眼睛听,一副憨憨可爱的样子。柴家姑娘毕竟是见多识广的人,很有见识,劝说郭威:“如今属于乱世,乱世出英雄,现在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你应进德修业,抓住机会,为自己的未来,创造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要知道时不我待,不能平白地蹉跎岁月。”郭威从来没有听过这些道理,像一个小学生听天方夜谭。而且,柴家姑娘还轻轻地对着他的耳畔,悄悄地表示出自己的爱慕之意。
  郭威何尝不爱这眼前的美女!他是感到自卑,现在功不成,名不就,孑然一身,四海为家,而且是在逃的杀人犯,连起码的生活和自由都没有保障,前途命运两茫茫,又怎能消受佳人的美意,连累眼前的美人!
  柴家是财大势大的家庭,柴家姑娘此番出宫,更携带了大批的金银珠宝,生活自然不成问题。姑娘看出了郭威心中的忧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生活开支不必发愁,我自有办法解决。”
  然而,柴家父母听了这事,觉得柴家有财有势,女儿又是宫中出来的,女儿如要嫁人,起码得嫁个封疆大吏什么的。现在女儿却抓住一个落魄汉子、在逃犯不放,不免耿耿于怀,于心不甘。于是他们对女儿婉言相劝。
  柴家姑娘向父母解释说:“郭威现在虽然一无所有,他日必定发展,前程无量。女儿已决心以身相许,天涯相随,海角相伴,虽未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将来不管是吃苦受罪,还是享受荣华富贵,都自认了,绝不埋怨父母。”说着,柴家姑娘把宫中带出来的金银珠宝分成两份,一份孝敬父母,一份留作己用。两个人迅速结为夫妻。
  天晴了,水未退,情正浓。小夫妻不再过河,双双折返洛阳。
  柴家姑娘在洛阳为郭威准备了一个幽静的小院,让郭威“进修”,埋头学习,以图将来成就大业。她还画了一张作息时间表:每日上午读书,午饭过后夫妻二人品茗闲谈。妻子成为丈夫的老师,解释书中的疑难问题,旁通处世之道,讲授用人之法,纵论国家政事与天下大事。一年多的时间,郭威从这里“毕业”了。
  柴家姑娘说:“你要追随一位气度恢弘的领袖人物,以图将来有出头之日。”于是,郭威先后跟随石敬瑭、张彦泽、杨光远、刘知远等人。
  在一次与契丹人的战斗中,郭威以2000伏兵大败契丹,大名远扬,赢得刘知远的器重。
  史书记载:刘知远后来夺后晋建后汉,多方倚重郭威,许多重大事情都由郭威来办。但刘知远在位一年就死去了,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为隐帝。隐帝听信谗言,大杀功臣,当时郭威留在汴京的家人也全部遇害,柴氏也没有幸免。
  当时郭威正领兵担任邺都留守,听到亲人被害,气愤悲伤至极,挥军由邺都直指京师,隐帝为乱军所杀。
  郭威入京,晋见太后,商议由刘知远的侄子刘斌入继大统。这时,契丹人入侵,太后命郭威率军出征。当军队到达檀州时,将士哗变,拥郭威称帝。“黄袍加身”,郭威也不推脱,之后,建立后周。
  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郭威感念爱妻的大恩厚德,无以为报,力排众议,把死去的柴氏封为皇后。
一代卓越大词人:李清照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女文学家凤毛麟角,但北宋的李清照(1084年~1151年?)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越的、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艺术家、著名女词人。她的诗词近千年来一直极受人们欢迎,大凡中国人,只要不是文盲,都能随口说出几句她的词句。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系山东济南章丘人氏。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李格非为著名学者,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的赏识。母亲王氏亦工词翰,善文章。由于她出身仕宦之家,自小生活优越,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