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簿与药物防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簿与药物防治-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腥疽院螅谜庵挚咕乜刂疲行У乜刂屏瞬∏椤5强共《疽┪锓⒄购苈屑父鲈颉R桓鲈蚓褪牵蛭《舅飧鑫⑸铮系较赴锩嫒ィ谙赴锷睿赴谏睿阅愫苣颜业揭桓鲆┪锇颜飧霾《旧彼溃话阉飧鱿赴彼溃馐且桓龊苤饕脑颉A硗庖桓鲈蚰鼐褪呛芏嗖《径济挥心P停辉谙赴仙せ蛘呙挥卸锬P停ㄏ衷诎滩 3诵尚梢酝猓渌哪P投己苣逊从痴媸档陌滩〉那榭觥K匀绻挥卸锬P偷幕埃┪锏难蟹⒕秃芾眩挥邢赴P鸵┪镅蟹⒕秃芾选K晕颐窍衷诮驳谋透窝拙褪荋CV感染,就没有细胞模型,合适的细胞模型,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所以做它的药物很困难。这些是病毒药物研发困难的一个,它的自然的原因。

    但同时也是因为,在过去西方病毒性感染比较少,所以国外对这个投入的精力和经费也很少,所以这方面走得很慢。但是这件事在后来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们讲的病毒性疾病的控制,主要是疫苗控制的。我们比较著名的就是天花的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还有我们现在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但是还有很多,大多数的病毒是很难,至少是现在的科学技术很难去研发它的疫苗。有的是因为这种病毒它变异太多,它一直在变异。就比如说我们讲的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每年都发生,但是它的株跟过去前面一次不一样,因为它的基因片段,八个基因片段老在变化,所以疫苗的研发是一个大问题。比如说肠道病毒,肠道病毒也有很多种亚形,有几十种亚形,所以很难用一种疫苗来概括这几十种亚形,所以这个疫苗也是很难具体研究。还有一些呢是因为它很难生长在细胞上,在细胞上培养,所以它没有这个模型。所以总而言之,疫苗的研究是一个大的一个方向,但是也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艾滋病,艾滋病疫苗研究了很多年,但是没有成功,最近也宣布它失败。走得最远的疫苗也被宣布失败,主要是因为它不大清楚人体哪一种免疫功能对它的免疫防护有效,或者负责任。所以说这个基础理论的研究要做很多的基础理论研究,才能决定最后是哪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某一种免疫反应,产生保护作用。所以这个也是有很多基础理论做基础,才能完成疫苗的研发。那么所以呢,抗病毒药物一直是病毒性疾病控制的主要药物,主要手段。在医院里,现在在临床医院里尤其是这样。

    我介绍一下抗病毒药物的几个重要的里程碑吧。第一个抗病毒药物是在1962年一个叫碘苷的药物,用於抗疱疹。同年也出现一个金刚烷胺也是抗流感病毒的,它的作用在流感病毒一个叫M2,M2的一个离子蛋白上,它是它的抑制剂,1966年批准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抗流感药物。那么到了1976年出现了第一个,不是第一个,就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就是干扰素,那么干扰素在1976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一个广谱抗病毒的药物,那么在1982年的时候

    第一个抗疱疹病毒的药物叫无环鸟苷,无环鸟苷是第一个我们发现特异性的抗病毒酶的抑制剂。它的毒性很低,但是呢可以很有效地抑制疱疹病毒,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药。在无环鸟苷以后,就在1986年艾滋病发生以后,出现了第一个抗艾滋病的,抗它的逆向转录酶的药物叫AZT,在1986年美国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药物,那么这是第一个抗逆向转录酶的抑制剂用於艾滋病人治疗,临床治疗。在1990年出现了第一个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叫沙奎拉韦,这个药呢在1996年和其它的抗逆向转录酶的药联合使用,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鸡尾酒疗法,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的病情。在国外,在美国和西方和其它发达国家控制了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率大大下降,死亡率大大下降,病程延长,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这个工作实际上是很出色的。这两种药都作用在两个病毒的特异性的酶上,所以它对这个病毒有特异性的抑制剂作用,也算是医学上的一个范例,把艾滋病控制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美国这方面做得很出色。那么在1999年的时候,同时出现了两个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一个叫做扎拉米韦中文名字,还有一个叫奥赛米韦。那这两个药物呢,它的作用是作用在神经氨酸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上头,这也是一个特异性比较高的药物。所以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抗病毒药物的一个历史的进程,从这些药物研发的历史看,就是说艾滋病发生以后,这个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特别地得到重视。所以现在抗艾滋病药物上市了以后,有十七、八种已经用在临床。所以这类药物,实际上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推到一个高潮。

    那么我现在再讲一下具体的,哪些病,哪些药物,比如说流感病毒的感染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刚刚讲的病毒唑,病毒唑刚刚没说,病毒唑也是广谱抗病毒,病毒唑。那么奥赛米韦还有一个扎拉米韦,这是抗流感的药物。抗疱疹的药物呢,就是刚刚讲的无环鸟苷、范昔洛韦、更昔洛韦、磷酸甲酯、阿糖腺苷等等这是抗疱疹的。那么抗肝炎的呢,就是干扰素拉米夫啶,还有病毒唑、阿糖腺苷这些都是用於肝炎的。那么在艾滋病上就很多,有十几种,我就不一一讲了。但是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还有一些药是广谱抗病毒的。广谱抗病毒为什么要讲一下呢,因为我们觉得它在一个新病原出现的时候,当你还没有判断它是哪一种病毒,这个药还没有来的时候,这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就显得比较有效,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这些药物就像干扰素、聚肌胞、病毒唑这些药物,它比较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在新病毒出现的时候,病毒的病原判断不清楚的时候投入使用。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药,中药也有很多抗病毒的中药,有的是通过免疫调节的,有的认为是可以抗病毒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大青叶、板蓝根这些都是在市面上卖的中药,都是抗病毒药。虽然刚刚讲了这么多抗病毒药,也讲了它很成功的一面,但实际上现在所有这些抗病毒药不能去除,不能根治病毒,只能抑制病毒,就是病毒生长受到抑制。所以病毒药还有很多的困难,一个就是说病毒要整合,有些病毒是整合到细胞里去,所以它很难,现在还没有药物能够把整合的病毒拿出来。还有一种就是病毒它在静息期细胞,就是在G0细胞里生长;所以这种细胞呢;它里边药物浓度很低,所以病毒被保护了。这是一个它的港湾,躲在那,那么在适当的时候G0期细胞进入G1期,它还会再复制,还会再生长。

    那么还有就是病毒会发生变异,病毒在变异的时候产生耐药性。所以很多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也就没有效果了。所以这是病毒化疗还存在的很多的问题,所以现在病毒的药物,即使我们刚才讲的扎拉米韦也好,奥赛米韦很好的抗流感药,也只能把病程缩短一两天。这须要大批量的,要很多病人做一个统计学数据才能看出来,它把病程缩短了一两天。所以这个作用我们认为它还是比较弱,抗病毒药物的工作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留下来很多的就像我们现在流感也没有办法治疗。感冒以后,除非早期治疗或者你预防性的治疗,就是在还没生病以前就吃这个药,但真正你生了病,发烧以后,感冒以后,那还是这个病程,要等七、八天以后自己恢复。所以病毒药研发还是一个很艰难的工作,也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吧。这是刚刚介绍的这些药物。

    另外我想再讲一讲现在这个病毒。现在社会上对这个病毒性感染,老百姓都知道了这样一个名词,但是我想讲一讲就是说,在未来医学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我简单地讲一讲。我想一个在概念上来讲,就是人类和病毒是在自然界共同生存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人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时候在进化,病毒也是同样在进化,它也在变。病毒这个微生物很简单,结构很简单,基因也很少,它能够生存在,就是靠它不断地在改变,不断地在调整。在化学药物的作用下,在免疫力的作用下,在自然环境的化学污染的作用下或者是温度改变,它在调整它的基因或者调整它蛋白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来适应性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宏观地来讲。我们实际上和病毒,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从微观上来讲。在人体的DNA里面,在我们细胞的DNA里面,有0。6%到1%的基因是病毒的基因做成的,我们叫这种病毒叫内源型病毒。这种内源型病毒呢不产生疾病,至少现在我们知道它不产生疾病。它是一种缺失病毒,它不会复制或者说它可以复制,它有一个读码框架,但是这个读码框架读错了,所以它产生的蛋白质是没有功能的。所以这种病毒呢,在人体的细胞的序列里没有什么作用,

    病理意义还不太清楚,但是它给我们造成一些麻烦。当我们在研究一些,比如说我们发现一个肿瘤,发现一个肿瘤里,发现一个序列是病毒的序列的时候,它很可能是内源型病毒的序列,我们很难判断它是被感染了是外源性的还是它是内源性的序列。所以对病毒跟肿瘤的关系的研究就产生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理论问题,做了很多年,全世界都在做也很难阐明它,所以这是内源性病毒给我们研究造成的麻烦。但是内源性病毒在我们的人体,它的基因就存在我们的人体,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间留下来的。

    还有一句话我们应该知道,刚刚讲的实际上也是这句话,我们讲人类是自然环境的入侵者,病毒呢,是人类基因的入侵者。所以病毒是可以进入我们人类基因的,那么用得好呢它可以作为基因治疗,不好的话它就可以造成疾病。所以说病毒也是两重性的。

    我另外还有一点呢应该讲的就是,病毒我们把它看作,对我们药物防治来说,病毒是一个移动的靶。我们讲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一个就是说病毒在变?,这种变异跟它的快速复制有关系。因为病毒复制很快,那么它产生错误,它有错误的概率。这种复制,DNA复制中间产生错误的概率,如果它复制速度很快呢,这种错误的次数越多这种错误就可以产生,

    就是我们讲病毒发生变异了。那么变异呢,如果这个变异很小的话,一个点或者两个点的变异,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就是对药物产生耐药。如果它是比较大的一段呢,一个片段发生漂移或者变异,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过去研究的疫苗没有效果了。比如说我们过去研究的流感的疫苗,到今天来防治它没有效果。如果再发生大的变异,大片段的改变,那么我们就说它一个新的病原产生了,比如我们这次讲的非典型性肺炎的这个病毒,它有一段东西我们就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那么这就是一个新病毒的诞生。所以它是一个移动的东西,它一直在变嘛,我们讲它是一个移动的靶。

    还有就是说动物是我们新病原的一个库,因为现在我们知道,现在咱们这些新的病,很多疾病都是从动物来的。举个例子比如说艾滋病,艾滋病可能从非洲的猴子上,过去是在猴子上造成猴子的艾滋病,但最后这个病毒发生改变最后感染人,造成人的艾滋病。那么还有一个就是香港1997年发生禽流感,在一个三岁的孩子身上分离到了禽流感病毒H5。那么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禽流感病毒是不感染人的。但是发现这个病例以后,这个孩子死掉了,就改变了我们这个观点,就是说家禽和飞鸟这一类的身上的动物的流感病毒是有可能感染给人的。那么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说,比如说出血热,出血热是从老鼠啮齿类可以感染人,出血热也是致死的。所以说随着我们生活中间因为养殖业增加,养了很多鸡或者这种养殖业增加得很快,或者随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改变,很多野生动物回到离人类生活环境比较近的地方。还有就是家里宠物饲养,那么这些动物的病毒呢,可能和人的病毒发生交叉最后感染人,造成很严重的结果。所以这种就是说动物是一个库,就是说它是一个来源,人类新病毒的一个来源。

    还有一种就是说老的病毒出现,在1999年的时候,纽约发生了一个我们叫西尼罗病毒。当时感染也是死人,是一种脑炎病毒。当时发生这个时候呢,就发现纽约周围动物园里的那种很多鸟也在大量的死亡,那么把这个病毒分离出来以后,从遗传的序列分析呢,发现它和1998年以色列发生的一次,它那种野鸭身上的病毒序列相似,所以就推断它是一种侯鸟带着这个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