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仙佛奇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仙佛奇踪-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慨叹浊世机巧之心如浪遮天空,迷乱之情如云掩去明月。万姓堕入茫茫
苦海,渺渺之中何处是岸。佛祖罗汉诸菩萨放出大光明,明光普照世上亿兆
生灵。佛生慈悲怜悯心,存救苦救难之愿,先立“止”、“观”两法门,为
众生拨开迷茫除掉心障,使人自视自己的本来面目。从古以来称佛法为苦海
中的慈航宝筏,绝非虚妄的赞美。洪自诚先生幼年心向世上浮华虚名,晚年
潜心向佛,于是他追尊诸佛菩萨的故往,著书传纪释者事迹,播流法性精神。
书以“寂光境”为名,因从“止”法入,可得寂灭之界,从“观”法出,可
生明察之光。本佛家的真谛,在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法中,为世人指点出
修行的方便法门。洪工真可称是佛门行慈悲之人。可是有人会说,洪氏此书
在所不包的佛理中再立言辞,是不是多此一举,平地生波,怎能使人进入佛
家的清净乐土呢?这话不确。求佛之人本身机缘有深有浅,并不一样。所以
修行便有顿悟和渐悟的不同。最高者无所依托,从真空便可知悟法理,他们
无需借助言辞和物相,当然也不以这本书为赘。但那些机缘还浅,认识在声
闻乘水平上的人,还需要看到佛的具体善迹,才心向皈依;还需要听到佛理
的教授,才能得到启发。他们还有待外部的帮助,不利用舟船,他们怎能跳
出苦海而走向觉悟之岸呢?尽管如此,但一切实有都不能遮住本质的“无”,
一切色相都不能影响本质的“空”。言辞的意思在于无言之处,具象的感受
在于无象的地方。具有真识佛眼的读者,愿你们不要因读此书而生事理障。

【原文】

慨自识浪障空,迷云锁月,茫茫苦海,渺无津崖。世尊罗漠诸菩萨放大
光明,普照河沙世界。用是兴慈发愿,首建止观二法,为群生祛迷剔障,今
各自瞩本来。古称慈航宝筏语不虚已。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缘
是溯诸佛菩萨而为之,传其神,纪其事。因以“寂光境”标焉。盖从止得寂,
缘照生光,宜竺乾氏宗风,为世人开一方便法门。於三乘教中亦庶几哉真实
行慈者。乃谭者又谓於所有中妄立名相,是谓平地生波,从何得入净乐国土。
是不然,机有浅深,教有顿渐。大善知识悟般若真空,不落声闻,不堕色相,
洵无藉此赘疣。彼初机小乘,睹善相而皈依,听法轮而悟入,不假以舟楫,
谁为出迷途而登觉岸哉!虽然,有不障无,色不异空,言一无言也,相一非
相也。具摩醯眼者,愿无生事理障。

真宝居士冯梦祯题


仙引

人生便是堕入了尘世网罗。那些如蝇争血,如蚁逐利的利欲熏心之辈自
不必去说,即使是古来为人称道的不愿心为形所役使、品性超凡脱俗的人,
也往往要被剪除羽翼、系住腿脚,好似辕上马笼中鸟一般,毫无自由可言。
在尘世中有谁能如蝉脱去躯壳、凤振翅高飞而获得物外的逍遥呢?想来只有
羽化飞升的仙人们,他们吮吸云母的精气,采食山石的元髓,乘紫凤翩翩起
舞于空中,驾青牛徜徉遨游于地上。手持一条竹杖游涉云水三千,身着半衫
破衣走遍十二洞天。庄子所称向的“逍遥游”,其意就在此中吧?我生性孤
寂,少与人交,远离一切世俗的纷纭,单单对仙姿神态的紫芝奇石等总怀着
天生的癖爱。一天,新都北子洪自诚带来一部记写仙人传记之书,请我做序。
我翻读此书时,觉有青霞紫气在身边腾起,宛如身临海上仙山而得拜众位真
人,不禁令人飘然欲仙。这书真可称是茫茫欲海的神仙丹丘乡,滚滚红尘中
的东海蓬莱岛。虽然说成仙须有灵慧的根基,得道须有前生的定数,只知皮
毛而忘其精髓,到底不是飞升成仙的正路。换言之,并非读此书便可飞升。
但在尘世的万般繁劳磨难中,若能偶得一安神定喘之时,燃起清香,品咂苦
茶,以花露洗手,而后玩读此书,那不就如同吞入烈火煎熬难忍之时痛饮冰
水一般的舒畅吗?今后如果你能够逃脱人世的樊笼而步登仙界,就请用此书
作为登仙的玉杖吧。或许这样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原文】

夫人生堕落世网,彼蝇争蚁逐辈无论已。即古称长心逸节,亦往往锻羽
羁足若辕驹槛鸟然。夫谁能蝉培凤瘵,而消遥物外也者?缅惟羽客之仙翁吸
云英,餐石髓,驾紫凤以翩千,驭青牛而游遨。一条藜杖,泛云水之三千;
半片衲衣,访洞天之十五。蒙壮氏所称消遥游者意在斯乎?予性寡谐,谢绝
一切世氛,独紫芝白石有凤癖焉。洪生自诚氏新都弟子也。一日,携仙纪一
编,征言於予。予披阅之,青霞紫气映发左右,宛若游海上而揖群真,令人
飘然欲仙。真欲界丹丘、尘世蓬岛也。虽仙有灵根,道有夙契,得皮忘髓,
终非升举向上事。顾尘劳累劫中,定喘拭眯,难名香啜苦茗时,一露盥玩之,
不犹吞火而饮之以冰哉?他日倘逸樊笼而步碧虚,请执是以作玉杵,或不谓
无因云。

了凡道人袁黄题


白话仙佛奇踪


·一卷·老君
变化无穷,功德无量
老子就是太上老君。他乃宇宙元气所成,世世代代老君有不同的化身,
没有象常人那样的降生出世的事情。到商代阳甲时期,元气化胎寄托于玄妙
玉女之身,玉女孕育八十一年,在商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在楚地苦县
濑乡的曲仁里老子诞生。他从玉女的左腋下出生,生在一株李树之下。生后
老子就指着李树说:“这树就是我姓。”老子初生时头生白发,而色黄,耳
长,目方,鼻正,鼻有两道鼻梁耳朵生有三孔。须髯飘洒,额宽,齿齐,方
口。举足合于三星五辰之数,手生天干十纹。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
子”,又号“老聃”。商末周文王为西伯,召老子为守藏史。周武王时迁老
子为柱下史。“老子出游”西方极远的大秦、竺乾等国,号称“古先生”,
以道来教导感化那些国度。周康王时,返还中土回到周朝,仍为柱下史。周
昭王二十三年老子驾青牛车经过函谷关,过关时守关人尹喜知道来人是老
子,向老子请求学道。昭王二十五年老子降临蜀地青羊肆,与尹喜一起远渡
流沙大漠胡人之国,到周穆王时老子又到中国华夏之地。周敬王十七年,孔
子向老子请教有关道的原理,事后孔子感到道的精深博大,感叹说,飞鸟、
游鱼、走兽都可以捕捉,而龙我却不能知,老子就象龙呀。周赧王九年老子
又出散关,飞升而至昆仑山。秦代时,老子下降于浃河之滨,号为“河上公”,
并把道传授给安期生。汉文帝时,老子以“广成子”之名而化出。汉文帝派
遗使者以皇帝之命向他问道,老子对使者说:“道为至尊,德为至贵,不能
身在遥远而打发你来问,——要问就得皇帝亲自来。”于是汉文帝便命人驾
车前来见老子。一见面文帝便不高兴地说:“宇宙中有四大,道大、无大、
地大、王大。王占据四大之一。你虽然有道,但也还是我的百姓,即便不能
受屈,可也太高傲了吧?要知道我身为天子,完全可以支配你的命运,使你
贫贱,或使你富贵。“老子”听罢,两手一拍,从座中突然跃起,徐徐飘起
在虚空中,就象是云彩的升起一样。升到离地面一百多丈的地方便停住在天
空。呆了好一会儿,老子俯身向下对文帝说:“我现在上不在天,中不似人、
下不落地,天、地、王都管辖不着,怎么说我是你的百姓呢?陛下怎么能使
我贫贱或是富贵呢?”这时文帝才晓得道的精妙难测,忙从车上下来,以礼
向老子道歉。老子便把《道》和《德》两部经书给了文帝。总之,老子没有
什么世代不化身现于人间,他总能超越尘世的劫数而以他的道行化导后人。
他无生死,永世长存,他或隐身或显现。让人难以预知,他变化无穷,普渡
有德之人,功德无量。老子的事迹难以一一详叙。

【原文】

老子者,太上老君也。累世化身而未有诞生之迹。迨商阳甲时,分神化
气,始寄玄妙玉女八十一年。暨武丁①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降诞於楚之苦县
濑乡曲仁里。从母左腋而生於李树下。指树曰:“此吾姓也。”生时白首、
面黄、长耳、矩目、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美须、广颡、疏齿方口,
足蹈三五,手把十文。姓李名耳字伯阳,号曰老子,又号日老聃。周文王为
西伯召为守藏史。武王时迁为柱下史。乃游西极大秦、竺乾②等国,号古先
生,化导其国。康王时还归于周,复为柱下史。昭王二十三年,驾青牛车过
函谷关。度关,命尹喜知之,求得其道。二十五年降於蜀青羊肆。会尹喜同
度流沙胡域。至穆王时复还中夏。敬王十七年,孔子问道於老聃,退而有“犹


龙”之叹③。赧王九年,复出散关,飞升昆仑。秦时降浃河之滨,号河上公,
授道安期生。汉文帝时,号文成子。文帝遣使诏问之,公曰:“道尊德贵,
非可遥问。”帝即命驾诣之。帝曰:“域中有四大,王居一也。子虽有道,
犹朕民也。不能屈何乃高乎?朕足使贫贱富贵。”公乃拊掌坐跃冉冉在虚空
中,如云之升。去地百余丈而止於玄虚,良久,俯答曰:“今上不至天,中
不类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富贫贱乎?”帝悟,方下辇礼谢。
授帝《道》《德》二经。盖无世不出,先尘劫而行化,后无极而常存。隐显
莫测,就化无穷,普度天人,莫可具述云。

【注释】

①曲仁里:在今河南鹿邑东。
②武丁:殷代帝王。
③大秦:罗马帝国的古称。竺乾,古印度的别名。
④:“犹龙”之叹:《史记·老子列传》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后来
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东王公
育化万物的苍灵之王

东王公名倪字君明。在天下草木禽兽万民没有产生的时候,东王公由元
气凝集化身而成,在东方碧海苍灵之墟为王。东王公道性纯粹,沉郁安寂,
德品深厚,无欲无为。他发扬大道生阴阳的功力,育化出世上万物。为王于
东方,主理东方阳和之气,所以号称东王公。凡所天地间修炼而登仙得道的
男子均属东王公所辖,为男仙之首。东王公在丁卯日登上仙台察视转劫升天
的仙人,分其为九品。成仙者开始飞升的时候,按仙家制度先应参拜太公,
再谒见金母,(即西王母),然后见东华帝君,(东王公已称东华帝君)听
其吩咐。事毕主可飞升九天之上,入道宗三清之境,礼拜太上老君和元始天
尊,至此便正式位列仙班。西汉初年,忽有一群小儿游戏于路旁,口唱歌谣:
“着青裙,上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木公即东王公,东方,五行属木。)
人们听了,都不知是怎么回事。只有张良前去,见小儿下拜。张良告诉人们
说,这些小儿就是东王公的侍者玉童。

【原文】

东王公讳倪,字君明。天下未有民物时锺化而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
道性凝寂,湛体无为,诞迪玄功,育化万物,主阳和之气理於东方,亦号东
王公。凡上天下地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主焉。尝以丁卯登台,观望转劫①升
天之仙,凡九品。然始升之时,先拜太公,后谒金母②,受事东华③,方得
升九天、入三清④,礼太上而观元始⑤。汉初有群儿戏谣於道,曰:“着青
裙,上天门,揖金母,拜木公。”⑥时人莫之知,唯子房⑦往拜焉。乃语人
曰:“此东王公玉童。”

【注释】

①转劫,等于说转世。
②金母即西王母,其位在西,西方属金,故称。
③东华即东华帝君,东王公的又一称呼。
④三清,道家的最高境界有玉清、太清、上清。
⑤元始,即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
⑥木公即东王公,其位在东,东方属木,故称。
⑦子房,西汉张良字子房。

西王母
女子登山,尽为所属

西王母即是龟台金母。得西华至妙的灵气化生于神州伊川。西王母姓缑
名国字婉妗。其位在西方,(五行属金)与东方东王公共主阴阳二气。二气
调和而成天地,造就人类万物。凡天地间得道成仙的女子,均受西王母所属
辖。西王母居往在昆仑之神圃、阆风之仙苑。那里玉楼高台九层,王母居处
的左边瑶池如带,右边翠水如环。有侍女五人,名字分别是华林、媚兰、青
娥、瑶姬和玉卮。周穆王乘八匹良马西游,携带白圭玄璧为礼物谒见西王母,
与王母在瑶池饮宴,宴中西王母为周穆王作歌而唱道:“白云飘乎天空,山
林有于地上。来此万里之遥,山川茫然相隔。使你永生不列,后会尚可相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