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仙佛奇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仙佛奇踪-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语,直接以心去感受。

水火真经

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文始经

心感物,不生心生情;物交心,不生物生识。物尚非真,何况于识。识

尚非真,何况于情。
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心思皆妙者,心愈伤。
以神存气,以气存形,所以延形。合形于神,合气于气,所以隐形。吸

气以养其和,孰能饥之;存神以滋其暖,孰能寒之。
【题注】
文始经,原名《关尹子》,亦称《文始真经》,约出于南宋。经文言内

丹性命修炼之道,强调静心与调息相结合。原书见《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洞灵经

导筋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保此三全,是谓圣贤。
【题注】
洞灵经,原名《亢仓子》,亦称《洞灵真经》,唐王士元伪造。其书言

治国全身之道。形神福三全之说,出于该书首篇。原文见《道藏》洞神部本
文类。

玉枢经

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
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

知全,能知止则泰安定。
【题注】
玉枢经,原名《九天应无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约出于北宋末或南

宋。经文第一节论“至道”,融合宋儒“致诚”之说与道家默言守柔之说。
原文见《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冲虚经

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眠。
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昼想夜梦,神形所交。故神凝者,想梦自消。
【题注】
冲虚经,原名《列子》,亦称《冲虚真经》,约成书于西晋。其书宣扬

晋玄学家思想,符合道家清虚自守,不假外求之说。原书见《道藏》洞神部
本文类。

南华经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
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

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题注】
南华经,原名《庄子》,道教称之为《南华真经》。庄子认为物之无用

者能保其天年,有用者则为人所伐,其说见《山木篇》。又庄子假托神仙广
成子告诉黄帝长生之至道,其说见《在宥篇》。

三茅真经

谷虚应声,心虚应神,神虚应气,气虚应精。虚极则明,明极则莹,超

乎精神,而无死生。
精从内守,气自外生,以气取精,可以长生。
【题注】
三茅真经,三茅即茅盈、茅固、茅衷,相传为西汉时人,修炼成仙,道

教上清派奉之为神。《云笈七签》卷104 有其传记。

卫生经

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当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
诱中而扰。

洞神真经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
息寡言,肝金自全。恬静无欲,肾水自足。

元道真经

草木根生,去土则死。鱼鳖沉生,去水则死。人以形生,去气则死。是

故,圣人知气之所在,以为身宝。
【题注】
元道真经,原名《太清元道真经》,约成书于唐代。经文言修持“元道”

之法,其要旨在安静和柔,不移本性,常守虚无,使元气不散,思虑一致,
则可常生久视。原书见《道藏》正一部。

汉天师语

虚无大道,清静希夷,不染曰清,不动曰静,不视曰希,不听曰夷。勤

此四首,可免轮回。
【题注】
汉天师:东汉天师道创始人张陵。撰《太清金液神丹经序》。

纯阳真人

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自安然;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
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
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
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题注】
纯阳真人,唐末北宋道士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撰有《纯阳真人混
成集》。
六神:道教认为,人的心、肝、肾、肺、脾、胆各有神灵主宰,故称为
六神。
真常:真实常住的意思。


虚静天师

不怕念起,惟恐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有定主,无常应,心欲死,机欲活。
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
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题注】
虚静天师,北宋道士张继行,字嘉闻,号虚靖先生,正一派第三十代天

师。撰《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七卷。

李真人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题注】
李真人,宋元道士,名字不详。撰《龙虎还丹歌诀》。


三茅真君

灵台湛湛似水壶,只许元神在里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题注】
三茅真君,汉代方士茅盈、茅固、茅衷,合称三茅真君。《道藏》洞神

部有《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

寒山子

冬则朝勿饥,夏则夜勿饱。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过日出后。心内澄

则真人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秽去其身。
【题注】
寒山子,五代宋初道士,名字不详。撰《大还心鉴》一篇。
玉虚子
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
无无藏妙有,有有现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
【题注】
玉虚子,南宋道士李简易,号玉豀子。撰《玉豀子丹经指要》。
常寂,真体离无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
中黄真人
天门常开,地户须闭。息息绵绵,勿令暂废,吸至于根,呼至于蒂,子

谓之神,母谓之气,如鸡抱卵,似鱼在水,结就圣胎,自然蝉蜕。
【题注】
中黄真人,宋代道士,名字不详。《道藏》洞神部有《太清中黄真经》。
蝉蜕,解脱的意思。
马丹阳
道性虽无修无证,尘心要日损日消,消到忘心忘性,方契无修无证。
炼气作生涯,怡神为日用,常教龙虎调,不使马猿弄。
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
修心要作长生客,炼性当为活死人。
【题注】
马丹阳,金朝全真派著名道士马钰,字宜甫,世称丹阳真人。撰有《自

然集》、《渐悟集》、《洞玄金玉集》、《丹阳真人直言》、《丹阳真人语

录》、《丹阳神光灿》等著作。


玄关秘论

心牵于事,火动于中。心火既动,真精必摇。故当死心以养气,息机以
死心。

无心于事,则无事于心。故心静生慧,心动生昏。

郝太古

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仙。

静处练气,闹处练神。

【题注】

郝太古,金朝全真道著名道士郝大通,号广宁子,世称太古真人。撰《太
古集》。

王栖云

心随境转,境逐心生。若要心定,世人爱的我不爱,世人做的我不做;
红尘万缘勾引不动,自然心清意静,阴阳不能陶铸。

遣欲澄心亦是心,将心擒欲欲应深。争如不起群迷念,方现无中百炼金。

【题注】

王栖云,元朝全真道士王志谨,号栖云子。撰《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

白玉蟾

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

薄滋味以养气,去嗔怒以养性,处卑下以养德,守清净以养道。

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盖神即火气即药,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
驭气,使气归神,不过回光返照,收拾念头之一法耳。

夫金丹者,采二八两之药,结三百日之胎。心上工夫,不在吞津咽气。
先天造化,要须聚气凝神。若要行持,须凭口诀。至简至易,非繁非难。无
中养就婴儿,阴内炼成阳气。使金公生擒活虎,令姹女①独驾赤龙。乾夫坤
妇而媒假黄婆,离女坎男而结成赤子。一炉火焰炼虚空,化作微尘;万顷冰
壶照世界,大如黍米,神归四大,即龟蛇交合之时;气入四肢,是鸟兔郁罗
之处。玉葫芦迸出黄金之液,金菡萏②开成白玉之花。正当风冷月明时,谁
会山青水绿意。

快活快活真快活,虚空粉碎秋毫末,轮回生死几千遭,这回大死今方活。
旧时窠臼泼生涯,于今净尽都掉脱。元来爹爹只爷,懵懵懂懂自瓜葛。近来
仿佛辨西东,七七依前四十八。如龙养珠心不忘,如鸡抱卵气不绝。又似寒
蝉吸晓风。又似老蚌含秋月。一个闲人天地间,大笑一声天地阔。

我有明珠光烁烁,照破三千大千国。观音菩萨正定心,释迦如来大圆觉。
或如春色媚山河,或似秋光爽岩壑。亦名九转大还丹,又谓长生不死药。墙
壁瓦砾相浑融,水鸟树林共寥廓。缺唇石女驾土牛,跛脚木人骑纸鹤。三业
三毒云去来,六根六尘月绰约。此珠价大实难酬,不许巧锥妄穿凿。若要秘
密大总持,寂灭之中闲摸索。几多衲子③听蛰雷,几个道人藏尺蠖。④茫茫
尽向珠外求,不识先天那一着。那一着,何须重注脚,杜宇⑤声随晓雨啼,
海棠夜听东风落。

鸟兔乾坤鼎,龟蛇复姤坛。世间无事客,心内大还丹。白虎水中吼,青
龙火里蟠。汞铅泥蕊艳,金木雪花寒。离坎非心肾,东西不肺肝。三旬穷七
返,九转出泥丸。

【题注】

白玉蟾,南宋著名道士。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后改名白玉


蟾,世称紫清先生。撰《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等书。

①姹女,道家炼丹用的丹汞,即水银。
②菡萏(hǜn dǜ。。 n),荷花。
③衲子,出家僧人的代称。
④尺蠖(huò),一种蛾的幼虫。
⑤杜宇,即杜鹃鸟。
司马真人

夫欲修真,先除邪行,外事都绝,无以于心。然后内观正觉,觉一念起,
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
勤行,须臾不替。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冥虚心,不冥有心。不依一法,
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
不求,无谄无骄。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
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
归后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转物,难穷
妙理。应化,①不离真常。②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
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③

【题注】

司马真人,唐代上清派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字子微,号白云子。著有《服
气精义论》、《坐忘论》等。

①应化:应现、变化的意思。
②真常:真实、常驻之意。
③坐忘:庄子用语。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是非差别的精神状态。
孙真人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像地。父母遗体能宝之,洪范九畴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出兮心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因保此身。

怒甚编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常
令酒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呜云鼓,寅晨漱玉津,妖邪难犯
已,精气自全真。若要无诸病,常常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
夭休论命,修持本在人,君能尊此理,平地可朝真。

【题注】

孙真人,隋唐著名道士孙思邈,北宋时追封为妙应真人。撰《千金方》、
《四季行工养生歌》、《存神炼气铭》、《摄生论》、《福寿论》等。

文逸曹仙姑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本来二物互相亲,失却将何为本柄。

重阳祖师

弃了惺惺学得痴,到无为处无不为。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雷迥不知。
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有时四大醺醺醉,借问青天我是谁。

理性如调琴,紧则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和矣。又如铸剑,
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成矣。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也。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
界,心不着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