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子河上公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老子河上公注-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所強大,必有所贏弱也。 
  或挫或隳。 
  載,安也。隳,危也。 
  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為治國與治身也。 
  是以拢巳ド酰ド荩ヌ!
  甚謂貪淫聲色。奢謂服飾飲食。泰謂宮室臺榭。 
  去此三者,處中和,行無為,則天下自化。   
  儉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 
  謂人主能以道自輔佐也。 
  不以兵強天下。 
  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順天任德,敵人自服。 
  其事好還。 
  其舉事好還自責,不怨於人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農事廢,田不修。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天應之以惡氣,即害五穀,盡傷人也。 
  善有果而已, 
  善用兵者,當果敢而已,不美之。 
  不敢以取強。 
  不以果敢取強大之名也。 
  果而勿矜 
  當果敢謙卑,勿自矜大也。 
  果而勿伐, 
  當果敢推讓,勿自伐取其美也。 
  果而勿驕, 
  驕,欺也。果敢勿以驕欺人。 
  果而不得已, 
  當過果敢至眨划敱破炔坏靡岩病!
  果而勿強 
  果敢勿以為強兵、堅甲以欺凌人也。 
  物壯則老, 
  草木壯極則枯落,人壯極則衰老也。言強者不可以久。 
  是謂不道。 
  枯老者,坐不行道也。 
  不道早已。 
  不行道者早死。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佳,飾也。祥,善也。 
  兵者,驚精神,濁和氣,不善人之器也,不當修飾之。 
  物或惡之, 
  兵動則有所害,故萬物無有不惡之者。 
  故有道者不處。 
  有道之人不處其國。 
  君子居則貴左, 
  貴柔弱也。 
  用兵則貴右。 
  貴剛強也,此言兵道與君子之道反,所貴者異也。 
  兵者,不祥之器, 
  兵,革者。不善之器也。 
  非君子之器, 
  非君子所貴重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 
  謂遭衰逆亂禍,欲加萬民,乃用之以自守。 
  恬淡為上。 
  不貪土地,利人財寶。 
  勝而不美, 
  雖得勝而不以為利己也。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美得勝者,是為喜樂殺人者也。 
  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為人君而樂殺人者,此不可使得志於天下矣, 
  為人主必專制人命,妄行刑誅。 
  吉事尚左, 
  左,生位也。 
  凶事尚右, 
  陰道殺人。 
  偏將軍居左, 
  偏將軍卑而居陽者,以其不專殺也。 
  上將軍居右。 
  上將軍尊而居陰者,以其專主殺也。 
  言以喪禮處之。 
  上將軍居右,喪禮尚右,死人貴陰也。 
  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 
  傷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無辜之民。 
  戰勝,以喪禮處之。 
  古者戰勝,將軍居喪主禮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貴德而賤兵,不得以而誅不祥,心不樂之,比於喪也,知後世用兵不已故悲痛之。   
  拢碌谌
  道常無名, 
  道能陰能陽,能弛能張,能存能亡,故無常名也。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道樸雖小,微妙無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侯王若能守道無為,萬物將自賓,服從於德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侯王動作能與天相應和,天即降下甘露善瑞也。 
  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降甘露善瑞,則萬物莫有教令之者,皆自均眨粢灰病!
  始制有名, 
  始,道也。有名,萬物也。 
  道無名能制於有名,無形,能制於有形也。 
  名亦既有, 
  既,盡也。有名之物,盡有情欲,叛道離德,故身毀辱也。 
  夫亦將知之。 
  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將自知之。 
  知之,可以不殆。 
  天知之,則神臁v助,不復危怠。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在江海。 
  譬言道之在天下,與人相應和,如川谷與江海相流通也。   
  辯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能知人好惡,是為智。 
  自知者明。 
  人能自知賢與不肖,是為反聽無聲,內視無形,故為明也。 
  勝人者有力, 
  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也。 
  自勝者強。 
  人能自勝己情欲,則天下無有能與己爭者,故為強也。 
  知足者富, 
  人能知足,則長保福祿,故為富也。 
  強行者有志, 
  人能強力行善,則為有意於道,道亦有意於人。 
  不失其所者久, 
  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氣,則可以長久。 
  死而不亡者壽。 
  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則無怨惡於天下,故長壽。   
  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氾兮, 
  言道氾氾,若浮若沉,若有若無,視之不見,說之難殊。 
  其可左右。 
  道可左可右,無所不宜。 
  萬物恃之而生 
  恃,待也。萬物皆待道而生。 
  而不辭, 
  道不辭謝而逆止也。 
  功成不名有, 
  有道不名其有功也。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 
  道雖愛養萬物,不如人主有所收取。 
  常無欲,可名於小。 
  道匿德藏名,怕然無為,似若微小也。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萬物皆歸道受氣,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也。 
  可名為大。 
  萬物橫來橫去,使名自在,故可名於大也。 
  是以拢私K不為大, 
  拢朔ǖ滥涞虏孛粸闈M大。 
  故能成其大。 
  拢艘陨韼煂В谎远f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仁德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 
  執,守也。象,道也。拢耸卮蟮溃瑒t天下萬民移心歸往之也。 
  治身則天降神明,往來於己也。 
  往而不害,安﹑平﹑太。 
  萬民歸往而不傷害,則國家安寧而致太平矣。 
  治身不害神明,則身安而大壽也。 
  樂與餌,過客止, 
  餌,美也。過客,一也。人能樂美於道,則一留止也。 
  一者,去盈而處虛,忽忽如過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道出入於口,淡淡非如五味有酸鹹苦甘辛也。 
  視之不足見, 
  足,得也。道無形,非若五色有青黃赤白黑可得見也。 
  聽之不足聞, 
  道非若五音有宮商角徵羽可得聽聞也。 
  用之不足既。 
  既,盡也。謂用道治國,則國安民昌。 
  治身則壽命延長,無有既盡之時也。   
  微明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先開張之者,欲極其奢淫。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先強大之者,欲使遇禍患。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先興之者,欲使其驕危。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先與之者,欲極其貪心。 
  是謂微明。 
  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 
  柔弱勝剛強。 
  柔弱者久長,剛強者先亡也。 
  魚不可脫於淵, 
  魚脫於淵,謂去剛得柔,不可復制焉。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者,謂權道也。治國權者,不可以示執事之臣也。 
  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為政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以無為為常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言侯王若能守道,萬物將自化效於己也。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吾,身也。無明之樸,道德也。萬物已化效於己也。 
  復欲作巧偽者,侯王當身鎮撫以道德也。 
  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 
  言侯王鎮撫以道德,民亦將不欲,故當以清靜導化之也。 
  天下將自定。 
  能如是者,天下將自正定也。   
  論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 
  上德,謂太古無名號之君,德大無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養人性命,其德不見,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 
  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流行,民德以全也。 
  下德不失德, 
  下德,謂號謚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見,其功可稱也。 
  是以無德。 
  以有名號及其身故。 
  上德無為 
  謂法道安靜,無所施為也。 
  而無以為, 
  言無以名號為也。 
  下德為之 
  言為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為。 
  言以為己取名號也 
  上仁為之 
  上仁謂行仁之君,其仁無上,故言上仁。為之者,為人恩也。 
  而無以為, 
  功成事立,無以執為。 
  上義為之 
  為義以斷割也。 
  而有以為。 
  動作以為己,殺人以成威,傧乱宰苑钜病!
  上禮為之 
  謂上禮之君,其禮無上,故言上禮。為之者,言為禮制度,序威儀也。 
  而莫之應, 
  言禮華盛實衰,飾偽煩多,動則離道,不可應也。 
  則攘臂而扔之。 
  言禮煩多不可應,上下忿爭,故攘臂相仍引。 
  故失道而後德, 
  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失德而後仁, 
  言德衰而仁愛見也。 
  失仁而後義, 
  言仁衰而分義明也。 
  失義而後禮。 
  言義衰則失禮聘,行玉帛也。 
  夫禮者,忠信之薄 
  言禮廢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 
  而亂之首。 
  禮者賤伲F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亂日以生。 
  前識者,道之華 
  不知而言知為前識,此人失道之時,得道之華。 
  而愚之始。 
  言前識之人,愚闇之倡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大丈夫謂得道之君也。處其厚者,謂處身於敦樸。 
  不居其薄, 
  不處身摺溃瑸槭罒﹣y也。 
  處其實, 
  處忠信也。 
  不居其華。 
  不尚華言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華薄,取此厚實。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昔,往也。一,無為,道之子也。 
  天得一以清, 
  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 
  地得一以寧, 
  言地得一故能安靜不動搖。 
  神得一以臁
  言神得一故能變化無形。 
  谷得一以盈, 
  言谷得一故能盈滿而不絕也 
  萬物得一以生, 
  言萬物皆須道以生成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言侯王得一故能為天下平正 
  其致之。 
  致,眨б病V^下六事也。 
  天無以清將恐裂, 
  言天當有陰陽弛張,晝夜更用,不可但欲清明無已時,將恐分裂不為天。 
  地無以寧將恐發, 
  言地當有高下剛柔,節氣五行,不可但欲安靜無已時,將恐發泄不為地。 
  神無以臁畬⒖中
  言神當有王相囚死休廢,不可但欲臁儫o已時,將恐虛歇不為神。 
  谷無以盈將恐竭, 
  言谷當有盈縮虛實,不可但欲盈滿無已時,將恐枯竭不為谷。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言萬物當隨時生死,不可但欲長生無已時,將恐滅亡不為物。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言侯王當屈己以下人,汲汲求賢,不可但欲貴高於人無已時,將恐顛蹶失其位。 
  故貴以賤為本, 
  言必欲尊貴,當以薄賤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濱,周公下白屋也。 
  高以下為基。 
  言必欲尊貴,當以下為本基,猶築牆造功,因卑成高,不下堅固,後必傾危。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 
  孤寡喻孤獨,不轂喻不能如車轂為眾輻所湊。 
  此非以賤為本邪? 
  言侯王至尊貴,能以孤寡自稱,此非以賤為本乎,以曉人? 
  非乎! 
  嗟嘆之辭。 
  故致數輿無輿, 
  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為輻、為輪、為轂、為衡、為轝,無有名為車者,故成為車,以喻侯王不以尊號自名,故能成其貴。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見貴,石多故見賤。言不欲如玉為人所貴,如石為人所賤,當處其中也。   
  去用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動,動生萬物,背之則亡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