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惊世界的日子-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西柏林的主要交叉点位于离勃兰登堡门以西200米的查理检查站。  共产主义对东欧的控制又出现了新的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把世界推到了核战的边缘;1968年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在“布拉格之春”后的垮台为苏联镇压的苦难历程里,又添一个悲壮的纪念碑。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1906—1982)继任,他开辟了国际形势趋缓的新局面;之后,在1982年,戈尔巴乔夫(1931—)继任,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大胆的改革家,他认为苏俄的经济困境需要用激进的改革新方案解决。他的公开化改革政策改变了俄国与西方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铁幕另一边的前景。直到1989年夏天,苏联帝国解体得非常迅速。成千上万的东德人经匈牙利逃出去;在其他地方,共产主义制度也正在崩溃。最后,9月9日,柏林墙彻底倒塌。东德人掀起一股浪潮,他们挥舞着大锤、凿子,拿着小刀,即便是指甲锉等任何可能的东西——甚至用他们的双手来推倒柏林墙——他们在充满希望和庆祝的狂喜中齐聚在柏林墙下。受压迫的人们爆发出压抑许久的能量,他们进行浩大的游行,表明残酷的现实生活与他们本来的理想是偏离了多么遥远。从某种意义上说,1989年的东柏林人民与圣彼得堡人民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圣彼得堡的人们也刚刚摆脱了远在1917年2月就套在他们身上的,束缚了他们大约一辈子的枷锁。


共产主义的兴起第13节 1989年,推倒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28年来,柏林墙一直是一个世界划分的标志。对德国人,尤其是柏林人来说,这个划分是非常痛苦的。西柏林是资本主义世界,被在苏维埃控制下的东德包围着,柏林墙不仅表明了两个制度间的隔阂,还意味着一个国家划分两半。但是在1989年年末,苏维埃帝国解体了。  11月9日。  18∶55在东柏林,德国统一社会党发言人冈特·沙博斯基在一个常规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他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市民们,现在可以自由出入整个国家了。一个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问这个法令什么时候生效。沙博斯基回答,“同志们,我听说此项声明已经制定了。根据我所了解的,从今天——现在就开始生效。”  战后德国处于被压迫的历史中,这个消息是难以置信的,但它多少也和当时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些联系。9月份开始,当匈牙利打开了与奥地利的边界后,成千上万的东德人逃到西德去,捷克斯洛伐克最近也出现了同样的局面;3周前,走强硬路线的老派总统艾利·何内克结束了18年的总统生涯,被共产党政治局驱逐下台,转而推崇更加自由的埃贡·克伦茨。在整个共产主义世界里,原先无法想像的改变现在正在慢慢发生。  20∶30这个消息传得很快。在柏林墙的西边,墙上涂抹着各种颜色的讽刺性的图片作品及敏锐的政治评论,这也是他们表达庆祝的一种方式。而在柏林墙的东边,墙被带刺铁丝网、弧光灯、塔楼和冰冷的混凝土死亡地带隔开,人们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来克服过去的恐惧。还没有人告知统治边界的卫兵这个消息——自1961年这堵墙被树立起来后,这些卫兵已经射死了上百个试图逃走的人们。从墙的西边,有几个大胆的人爬过带刺的墙顶,朝东边张望。开始还是小心翼翼的,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并朝着东边焦虑的人群大声呼喊,面对着不知所措的卫兵。  23∶30对于东柏林人来说,好像他们的官方本意只是说,今后如果一经请求,就可以颁发旅游通行证。可是现在,这是远远不够的。东德的卫兵和人群一样紧张犹豫。最后,一个军官率先下令打开几道门;在另外几个交叉口,也同样地打开了门。东德人开始流向大门,这是一群惊异且快乐的人。他们被墙另外一边同样惊喜的西德人热烈地欢迎着,人们互相拥抱、亲吻,打开一瓶又一瓶的啤酒、红酒和香槟。  11月10日。  02∶30墙两边人们的心情都是同样的——就像两股被压抑许久的波浪,汇集到一起,形成了完全庆祝的狂潮。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爬到墙上。他们跳舞,喝酒,大声叫喊着,并向仍然在远处观望的那些人们疯狂地挥着手,示意他们也爬上来。一大群人们拿着手中可拿的任何东西来攻击柏林墙——锤子、镐、小刀,甚至是指甲锉。他们凿、刨、刮、撬墙并摔碎一块块墙上的混凝土块,留着作为纪念。并用钻子钻通质量很差的水泥板,这些水泥板在修建柏林墙之前本打算用来修建公寓的。  卫兵也已经被动摇了——当东德边境的一个卫兵要求一个丹麦人出示证件时,对方拿出自己养的猫的疫苗注射证明,卫兵也马虎地让他开车通过了。边防塔楼也空了,带刺的铁丝网也被推到一边堆在一起。沿着高速公路上开来的车辆打开的灯把夜晚变成了白天。随着破坏墙的速度的加快,成千上万的人现在加入了这支队伍。  05∶00重型机器现在已经派上用场。一个巨大的工业钻机朝柏林墙打洞,每次往墙上打一个洞,人群中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东德的卫兵们也在观看。烟花也被点燃,把天空照射成绚丽的颜色。墙现在看上去像块瑞士奶酪一样充满了洞。德国统一了,庆祝的活动延续到接下来的几天与几周。


飞行的历史第14节 飞行的历史(1)

  飞翔一直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在飞行史上,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  其中有两个日子比较突出,而且这两个日子正好相隔20年。查克·伊格尔在1947年驾驶一架贝尔X…1打破了音速的极限;唐纳德·坎贝尔则于1967年驾驶“蓝鸟”号水上飞机尝试着创造一个新的陆地速度纪录。       

  关于人类可以像鸟类一样飞行在天空中气流之上的梦想自远古以来就有——有人甚至说它是和人类一样古老的难题。古代的象形文字清晰地描述了这种能力:部落里萨满教的巫师和变形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从人类变成动物的形态。  这些神秘的图形可以变成熊、狼、鱼,有时变成鸟类。甚至在可以追溯到10;000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长着翅膀的、脸上有鸟喙一样突起的男人和女人。  不管这些转变在我们看来是表面上的,带着身体长出的爪子、喙和羽毛,或者是精神上的,包括在翅膀的能量下灵魂和身体媒介分离,飞行总是一个持久的主题。早期的基督教徒赋予了他们的天使以翅膀。在古希腊关于代达罗斯和爱卡拉斯的远古神话中,他们用蜡和羽毛做成的翅膀逃离克利特岛上的监狱,在成功的骄傲——凡人可以匹配神的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种不祥预兆。爱卡拉斯为这种体验极其兴奋的时候,他们飞得距离太阳太近,因此他的翅膀被熔化掉并落到布满泡沫的爱琴海里死去。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15世纪后期把远古梦想进行现实操作的梦想者中最著名的一个。在1490年,他画了一些草图来阐述他的理论,通过观察鸟类和蝙蝠,他然后很快明白了人类用翅膀飞行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滑翔的能力,而不是试图去加强人类身体的力量。  达·芬奇自从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沉迷于鸟类。在《大西洋古抄本》中他回忆说:“关于风筝的阐述明显是我的命运注定的,因为对我来说,我在婴儿时期最早的回忆之一,当我还在摇篮里,一个风筝到我身边,用他的尾巴撬开我的嘴,并在我嘴唇里动了几次。”有一种推测说他是否亲自实验了他自己的设计,不过普遍认为他著名的“扑翼飞机”并没有走下他的画板。  不管以上是否被质疑,达·芬奇都不是欧洲的第一个试验者。在他之前的大约2/3个千年,一对西班牙喜欢冒险的摩尔人兄弟已经沉迷于飞行了。在公元852年的时候,一个叫阿曼·费尔曼的人用斗篷做成翅膀的形状从科多巴的塔上跳了下来——尽管斗篷不足以使他飘浮,只是刚好能使他不至于摔死,而是受了一点轻伤。  更成功的是阿巴斯·伊本·费尔那斯,也是在同时期的科多巴的居民。他研究过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和玻璃制造术,曾经制造过一个机械装置,可以演示飞行的原理,并发明了一种新的计时器,在公元875年的时候,他制造了一个可以带人飞行的滑翔装置。这个城市的人们都聚集起来在一座山顶观看。伊本·费尔那斯起飞并在落地前滑翔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认为突然的不可控制降落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并可以解释鸟类是怎样在空中运用它的尾部羽毛的。在第一次实验中他的背部受到严重的伤害,但是毫不惊讶的是他没有放弃并第二次开始尝试。  鸟类的模型装置可能是让人鼓舞的,可是在那个年代,它不是很有用处。此外,乔凡尼·阿方索·博雷利被认为是在这个问题上持有明确观点的人。在他死后出版的著作《动物的运动》中,他推测说,很明显,鸟类飞行的能力是因为每支羽毛的运动、扭动、转动的结果,并伴随着复杂的翅膀动作,所以他认为这些证据清楚地证明了人类的肌肉组织太过虚弱而不能模仿这整个过程。  事实上,鸟类飞行的原理直到20世纪才真正完全被理解。但是这没有阻止更多勇敢的先驱者。历史学家克莱夫·哈特在他的著作《飞行之前的历史》中认为在1800年以前有超过50次飞行的尝试。尽管事实上,只有大约十几次实验被认为是有简易的飞行装置的。这些尝试中的一个例子是,巴斯尼尔,一个法国的锁匠,他把一对木头和丝织品做成的翅膀绑在背上,并用力地通过绑在他手脚上的绳子拍打它们。巴斯尼尔自豪地炫耀他的成功,他鼓动很多人这样去尝试,尽管也有许多人质疑他到底有没有离开过地面。  不管怎样,总是有其他的方法。这种方法并不要求像风筝一样的结构,而是作为东方远古以来娱乐和宗教仪式用的,可以载人的方法。在1783年,乔瑟夫·艾提尼·孟高尔费和雅克·艾提尼·孟高尔费兄弟实现了突破,他们制造了第一个热气球——通过向一个大的丝质袋子里注入热空气,而且在气球下面挂了一个特别设计的篮子。  在热空气升起的时候,气球也升起来,它承载着一只羊、一只小公鸡和一只鸭子飞行了1。6千米(1英里)——在接下来的飞行实验中,农家庭院的狗和猴子——像光荣的先驱者一样——被送到了天空中,飘浮在1825米(6000英尺)的上空。在不久以后1783年的11月,第一次人类热气球飞行成功。让·弗兰西斯·皮拉特·德·路瓦泽尔(1756—85)和弗兰西斯·劳伦特(1742—1809)得到了这个荣誉。军队也没有放慢利用在热气球战场上的角色的步伐,法国军队利用热气球在1794年的弗勒吕斯战役中成功地击败了澳大利亚军队。  虽然有这些早期的努力,被拥为“空气动力学之父”的却是英国人,乔治·凯莱(1773—1857)。从1799年直到他逝世,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他都在实验翅膀设计。他区分了“举起”和“拖拉”的力量,改进了方向舵装置、尾翼面装置、后升降舵和螺旋桨。他实践制造出了滑翔机,并在第一次人类滑翔飞行中把一个男孩送上了天空。凯莱不断改进他的设计,试着找出更好的机翼设计改变空气流或者加上一个尾巴增加稳定性。他甚至试着为了结构的稳定制造了复翼飞机。  凯莱认为发动机动力对持续飞行是必要的,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观点,在他的三部分的论文中提供了更多的观点,将来的飞行器是应该拥有固定机翼,动力推动的飞行器推进力,并装尾来改进操作。  比空气轻的装置是一回事,但是比空气重的装置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直到19世纪的最后20年在麦克·斯比克的著作《人类飞行的里程碑》中被定义为“比空气重的装置为动力的控制飞行”。我们可能会说,阿基米德在他洗澡的时间发现了水的浮力,这逐渐使制造钢铁轮船变为可能,那在更稀薄的媒介——空气中是不是也可以一样呢?但是人们不能像漂浮在水中一样飘浮在空气中,他们会从天空中落下。  因此下一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热心的先遣人士,从古怪的、固执错误的人到有独创性的、有灵感的人,不可避免的是,这一个阶段也出现了很多的事故。其中幸运的只是有伤口、瘀伤、骨折,少数倒霉的则因为脆弱摇摆的飞机失事而丧了命。  这些先驱者中最著名的是奥托·李里恩梭(1848—1896),他因为被称为“欧洲的鸟人”而著名。他是一名工程师,通过系统的思考,他确信比空气重的飞行装置的问题在于不能一下子通过一个突破而解决。他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