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人生-乔冠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才情人生-乔冠华-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顿饭都不让 我好好吃!有什么事情吃完饭来不及了?!”    
      章含之没回答,坐在一边等候。后来可能觉得看这些领导吃饭别扭,于是她说:“我到团长 的会客室 等吧!”乔冠华未予置理。等了很久,领导们才吃完午餐,乔冠华走进他的套房, 准备进里面卧室休 息。章含之站起来说:“乔团长,可以看看这份方案吗?今天下午要表决。”乔冠华一怔,忘记了曾叫她等候。接着很不高兴地对她发脾气说:“你们还让我活不活?连 一点点休 息时间都不给我!”    
      章含之一肚子委屈,心想你们这些大人物吃了一个钟点的饭,叫我等,你又“发火”。一下 子,她也 生气,把方案往他办公桌上一扔说:“团长爱看不看,反正下午表决,你让程秘书 还我好了。”说完 跑出他的套房,回到房间趴在床上就哭起来了。那时和章含之同住一屋的是北京医院护士小倪。她问章怎么了。章含之说:“我回北京就申 请回学校 教书去。这外交部的官衙门,我受不了那份气!当了官,干嘛脾气那么大。小干部 就该是受气包?! ”过了一会儿,乔冠华的秘书程远行拿着方案找章含之来了,说乔部长看完了。他劝章不要闹 情绪,乔 部长担子重,难免急躁,大家要体谅他。后来,代表团秘书长符浩知道了,又对章含之说,中央要老乔这次来出席联大,任务那 么艰巨,他又 说老乔心情也不好,他的夫人去世不久。符浩说老乔应该再找个伴侣,不然他 的生活太苦了。而依章 含之的个性来说,她从来都是个很容易动感情,同情别人不幸的人, 听了符浩一番话,她觉得乔冠华 也需要理解,那些呕气的事就一风而吹了。    
      联合国总部和设在日内瓦、罗马、巴黎、肯尼亚等国的分部或国际机构,拥有一支近五万人 的庞大的 国际公务员队伍,其中也包括不少中国人。联合国总部秘书长管辖下的中国科就是 一个部分。它拥有 近百人的翻译队伍,从事着英译中、中译英口语或书面的翻译工作。这 些翻译人员当初大都是旧中国 留在联合国的人员,也有一些新加入这支队伍的留美学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地位后,这些炎黄子孙当然兴高采烈,但也有为数不 少的年长 职员出于对新中国缺乏了解而顾虑重重,担心新中国代表团的来到会把他们弃若敝 屣,因而急切地想 听听乔冠华团长的说法。乔团长了解到这一情形后,决定召开一次全体会 议,同他们谈谈心。    
      那天的会议在联合国图书馆内的电影厅举行。台上拉上了天鹅绒帷幕,讲台中间放上一张暗 红色的桌 子,上面铺着白桌布,显得异常朴素。中国科的部分职员同代表团成员握手、打招 呼,显得热诚但仍 有几分拘束感。不一会儿,掌声响起,乔冠华在黄华副团长的陪同下来到 了会场。乔团长身着深灰色 中山装,显得十分潇洒和亲切。他落坐后,用亲切的语气开始了 他的演 讲。他说,中国代表团到纽约 已经好几天了,主要是头绪太多,没有更快地同大家见面,实 在对不起大家,请大家多多包涵。讲完 这番话后,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他 们看到共产党的大官没有任何架子,而是讲出了几句贴心 的诚恳话,一下子把大家与乔冠华 的距离拉近了。    
      于是,乔冠华说,大家都是同胞,同胞相见,就要讲心里话,不讲客套话。过去不是说共产 党长得青 面獠牙吗?那么大家看看我乔冠华是不是青面獠牙?我同大家一样嘛,都是人嘛, 是亲人嘛,是不是 ?说到这里,把手一挥,台下响起了非常热烈的掌声和阵阵笑声。开始时 候的那种拘束感开始慢慢地 消失了。乔团长接着说,中国代表团来之后,大家根本不用担 心丢掉饭碗。我郑重地宣布,所有中国 科职员我们都要用,我们全部包下来,一个也不少 。这时中国科职员使劲地鼓着掌,好几分钟都没有 停息。会议开得不长,将近40分钟的讲话使大家一 下就缩短了距离,交流了亲情。多少年后,联合国中国科 的职员们还不时提起乔冠华 的这番讲话,称赞乔冠华为人有风度,英气逼人,讲话坦坦荡荡,是 一位 才华杰出的共产党名人、一代“红色外交家”。    
      吴妙发:《乔冠华在联合 国的日子》,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74页。    
      乔冠华在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还会见了许多外交人士以及美国艺术界、电影界人士 。 电影界 秀莱?麦克琳是一位金发碧眼、颇有风度的演员,也是很有组织能力的友好人士。在 她一手努力下,由 其丈夫资助,专门来华拍了一部长达一小时的纪录片《紫禁城》。这部纪 录 片在美国三家电视台的黄 金时间内播出,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美国三家电视台的黄金播出 时间一般都在晚上7时至9时之间, 要在这段时间播出东西,其价格非常昂贵。如广告在这 段时间播出,每分钟则需四五十万美元。可见 ,麦克琳女士为促进美国人民了解中国确实 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此后在她的推动下,电视台还播出了 电影《红色娘子军》,这在当时也 是很轰动的事情。美中友好协会全国委员会的白小姐也是一位少有 的美国女性。她个子不高 ,一头金发,身材略胖。她大学毕业后就投身于美中友好工作。为此,她专 门学了汉语,并 在 台湾、香港实习多年。她能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其语调、发音都像一个地道的 北京姑娘 。如果你不看她的脸,还以为他乡遇亲人呢。    
      12月18日晚,乔冠华在完成了他们出席26届联大的任务后,率部分代表团成员(其中 有代表符浩、熊向 晖、副代表王海容和代表团部分随行人员)离开纽约回国。在从纽约到巴黎的飞机上,乔冠华回顾一个月来在联大的经历,心绪难以平静,于是援笔写 下题为《 心事》的诗句:离却喧阗地,天高夜寂寥。倦极不能寐,心事如波涛。万人争握手,一语动群僚。帮腔虽有人,主犯终难逃。黄发小儿何足道,徒识挥拳其咆哮!苏修胡言固可耻,美帝软弱亦可笑。    
      独有堂堂中国敢讲话,一百多个国家同声讨。君不见:四海翻腾云水怒,犁庭扫穴看明朝。乔冠华后来加注云:“1971年12月18日,从纽约到巴黎飞机上。12月29日下午 在北京作报告,夜不能 寐,起又改一遍。”12月21日,当飞机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上空时,乔冠华又作了《开怀》诗:“三日飞行今始 安,开怀 畅饮过云南。纵然一阵狂风起,死在中原心也甘。”    
      12月22日下午,乔冠华一行返回北京,周恩来总理又率政治局委员等党政领导同志、首都群 众和人民 解放军指战员四千多人到机场迎接。各国驻华使节也到机场迎接。当晚8时许,毛泽东主席在住处约见周总理、乔冠华、熊向晖、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引 用孙中山先 生的话勉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乔冠华不负众望,载誉归来。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联合国,也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 了新中国 。他在国内民众中的威信也因此而高涨。然而,在这踌躇满志的顶峰,同时也孕育 着他日后的灾难。 第二年(1972年)的夏天,外交部酝酿第27届联大代表团时,向中央打 报告建议由当时的外交部长任团 长。乔冠华是想到激流勇退的。正如毛泽东曾引用的诗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大招风嘛!但 是报告被毛泽东主席驳回,批示说联合国的事还是 要乔老爷去。    
    


第七部分第20节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1)

    乔冠华自联合国凯旋而归后,马上投入紧张的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筹备工作中。不过 ,他始终 惦记着陈毅的病情。    
      这时陈毅同志沉疴多日,缠绵病榻。他病重的消息在老同志中传开了。周恩来走进陈毅的病 房,他搬 把木椅紧挨着陈毅的病床坐下。俯过身去,察看陈毅的气色,细问陈毅的饮食。 从虚掩着的门缝里, 不时传出陈毅微弱、断续的笑声。周恩来是最能理解陈毅心思的       
    兄长, 他以寥寥数语,温暖宽慰着病 人沉重的心。    
      乔冠华来了!他刚刚从联合国回来。当陈毅的女儿姗姗把乔冠华要来看望的消息告诉陈毅后 ,陈毅整 整一个中午没合眼,一会儿就问:“几点了?”一会儿又问:“姗姗,几点了?” 眼睛里流露着急迫 的神情。姗姗明白,爸爸渴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接纳加入联合国的详情。当乔冠华走进病房,陈毅以少有的激情和洪亮的声音喊着:“伟大的胜利!”乔冠华紧握着陈毅的手,眼里泪光闪动。与一个多月前庆贺林彪摔死,设家宴招待他的陈毅 相比,面 前的陈毅多么瘦弱、苍白!他觉得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向陈毅报告一切好消息! 他介绍了联合国大 会盛况后又接着说:“在联合国遇到的国外老朋友都让我转达对您的问候 。他们都十分想念您,知道 您是因为身体,而不是其它原因暂时离开外交工作,都异常高兴 。好几位非洲国家的外长,都请您病 愈后再去访问……”“哪有这么老的外交部长!”陈毅笑了,“就是身体好了,年纪也太大了。”    
      “能行!”乔冠华真诚地说,“姬鹏飞同志和我,都天天盼着您能重回外交部呢!再过几天 ,黑格就 要带着先遣组到北京,为尼克松总统访华打前站。在打开中美关系问题上,总理经 常批评我们思想太 保守,提不出建设性意见,要您在,许多问题就能办得更好些。”看得出,乔冠华说的是真心话;也看得出,陈毅对能重返外交工作也并不是信心十足。倒是 当他听到 外国朋友的问候,部里同志的思念,特别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心里感到了莫大 的安慰!“噢!对了,”告辞时,已走到门边的乔冠华想起什么,又折回身来对陈毅说:“毛主席关 于外交部 1968年那张‘九十一人大字报'有段指示,您知道了吗?”陈毅点点头:“叶帅已经告诉我了,毛主席说:‘我就赞成九十一’。” 铁竹伟:《陈毅元帅的最后岁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305页。    
      带着无限的遗憾,陈毅同志于1972年1月6日告别了人世。起初,陈毅同志追悼会的规模受到限制,乔冠华不在出席的名单中。据刘岩的《我所了解的 陈毅追悼 会始末》一文披露:“中央军委在向党中央关于陈毅同志治丧请示中提出,陈毅同 志的治丧活动包括 两项,一项是用三个半天向遗体告别,一项是用一个半天开追悼会。追悼 会的规模建议组织1200人参 加,其中党中央机关100人,国务院机关400人,军队 系统700人,建议参加追悼会的领导同志名单是: 中央政治局的周恩来、叶剑英、张春 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中央军委副主席及办公 会议成员徐向前、聂荣臻、 张才千、刘贤权;党中央机关的负责同志耿飚、郭玉峰、王良恩;在京的 部分中央 委员李富春、郭沫若、张云逸、张鼎丞、曾山、王震;国务院业务组及外交部、外经部、外 贸部、对外友协的负责同志华国锋、粟裕、余秋里、苏静、姬鹏飞、方毅、白相国、王国权 ;全国政 协副主席傅作义、帕巴拉?格列朗杰;北京市委吴德;军委各总部负责同志;各军 兵种、国防科委、军 事科学院、军政大学、北京军区、北京卫戍区负责同志各1-2人;陈 毅同志生前友好。周总理审阅军 委的《请示》时,在参加追悼会人员的名单中加上了乔冠华 、韩念龙、李耀文、王海容、陈德和、马 文波、李强七人。”《新华文摘》1998年 第12期。    
    


第七部分第20节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2)

    1972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同国会的领袖们进行简短的告别会见以后,来到 停在白宫草坪上的 直升飞机前面。这一天,天气严寒,冷风刺骨。他引用了乘坐“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第 一批人在月球纪念碑上留下的话:“我们是为了谋求全人类的和 平而来的”,以此作为他访华旅行的 先声。    
      2月21日上午9时,中国政府特地委派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       
    礼宾司副司长 王海容、处长唐龙彬、翻译唐闻生、章含之等7人专程前往上海迎接。尼克松 总统的专机飞抵上海稍事 休息用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