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人生-乔冠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才情人生-乔冠华-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条 子:“照过去方针办”、“慢慢来,不要招(着)急”以及“你办事,我放心”。也许是命运注定的劫数,冠 华偏偏问华国锋这“你办事,我放心”是讲什么事。当时华说他汇报了四川、贵州的“批邓”运动搞得 不深入,造反派热衷打内战,拟将两派叫到北京,要他们集中“批邓” 。    
      华说主席累了,就写了这个条,叫我去办了。当天晚上,政治局开会传达毛主席会见外宾谈话及其他指 示。深夜,冠华回到家时对我说,“有件事很奇怪,华总理下午明明给我看三张条子,到了政治局会上 ,他只让大家传阅了两张。那张‘你办事,我放心’没有拿出来。”我随口说:“你不是说过这类没有 上下文的条子日后很容易作任何解释吗?”冠华说国锋同志为人忠厚,我猜他是出于谦虚,不拿出来。 此事我们也就淡忘了。    
      五个月后的10月6日,粉碎“四人帮”时,冠华正参加完联大会议后顺访意、法两国。在巴黎时听到消 息,他与曾涛大使举杯畅饮,他哪里会想到此时的华国锋已对外交部领导说“乔冠华大概要逃跑,我们 可以派架飞机把他老婆送去!”同时,他把那三张条子发到全国,尤其是“你办事,我放心”,被说成 是毛主席指定他当接班人的依据。敏感的西方记者嗅到了一点气氛,在巴黎问冠华“听说你回国后有麻 烦”。冠华仰天大笑,说他和全国人民一样,心情舒畅,这是无稽之谈。他又哪里知道,此时华国锋已 向外交部党组说“乔冠华是最先看到‘你办事,我放心’这张条子的,他明知主席的意见,却抵制毛主 席指示,并向外交部党组封锁消息”。于是,在冠华踏上他深情钟爱的祖国土地准备与全国人民分 享胜利的欢 乐时,一张天罗地网已经摆开,一项“抵制毛主席临终指示,反对华主席任接班人,配合 ‘四人帮 ’篡党夺权”的莫大罪名己在等待着他。冠华一介书生,还认为这些都是误会,他说只要向 华国锋等人解释清楚就可以了。    
      谁知,一个外交部长、中央委员此时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任何人都不 接他电话,直到最后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都没有一个中央的领导找他谈过一次话!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一年前当我踏进外交部的大门时,我是个对政治斗争一无所知,对名、利也无所企 求的象牙塔中人。70年代激动人心的外交以及我与冠华的倾心相恋给了我一个金色的梦。但是残酷的现 实使这个梦只存在了一瞬间,它很快变得支离破碎。当1983的9 月冠华最终离我而去时,这个梦也就被 撕扯得无影无踪了。但是我却始终游离于残梦与现实之 间,难以摆脱。……章含之:《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文汇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 299页。    
      1977年3月,乔冠华的心肌梗塞复发,住进医院,病情稍稍稳定,又出院接受审查。1978年1 月22日, 乔冠华写了一首题为《有感》的诗,托人捎给章含之。诗曰:长夜漫漫不肯眠,只缘悲愤塞心田。何时得洗沉冤尽,柳暗花明又一天。不久,乔冠华患了肺癌,此时竟有人要将乔冠华关进牢房,幸亏被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阻止 了。同年8 月,乔冠华住进北京医院做肺癌切除手术,外交部有关领导又要取消他的“高干 医疗待遇”,又是邓 小平、王震出面说话才作罢。在乔冠华受审查期间,大约是1977年夏秋之间,北京派人来到乔冠华家乡江苏建湖县,声称 是搞“乔 冠华专案”的,调查他的“罪行”。来人在村子里住了几天,开座谈会,他们找了 乔冠华的大嫂吴氏 ,还找了其他人,称乔冠华是“反革命分子”,家乡的人根本不信。吴氏 大嫂说:我公公乔守恒,一 生清白。我丈夫乔冠军,早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在盐城集仙堂 小学做教师,办过革命刊物,已经病 逝。我两个儿子,大的乔宗明参加抗美援朝,是志愿军 侦察兵,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小儿子乔宗连是 国家干部,在盐城纺织厂当科长,两个女儿都 在农村种田。我二弟乔冠辈,思想进步,长期从事教育 工作。乔冠华是老三,很早就参加革 命了。还有个老四(即乔冠华异母弟弟),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后 患了精神分裂症在休养。 我们一家都是革命的,哪来的反革命?左邻右舍的人,都证实吴氏大嫂说的 全是事实。来人 没有捞到什么“油水”。    
      1975年秋天,乔冠华陪外宾到扬州,本想顺道回故乡看看, 无奈公 务缠身走不开,正巧外交部有个年轻的女翻译朱一冷是盐城人,请假回家探望父母,乔冠华 便 嘱咐她多拍一些家乡新貌的照片,带回去给他看看。这位女同志自己未顾上拍照,便将此 事托付给盐 城地区报道组组长,这位组长找人去乔冠华家乡东乔庄和他读过书的盐城拍了十 几张照片,附了个文 字说明寄去。这本来是乔冠华思念家乡之举,是很平常的事。谁料 到现在,竟也成了乔冠华的“问题 ”,有人专门调查此事的来龙去脉。这恐怕是乔冠华始料 未及的。    
      章含之:《风雨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 版第1版,第278页。    
      1979年2月17日,乔冠华作肺癌手术愈后,章含之从医院里把他接回家养病,隔离了785个日 日夜夜的 一对恩爱夫妻,这才喜得重逢。其时正是春寒料峭,一片萧瑟的时节。乔冠华的身体十分虚弱,章含之为他流了不知多少泪 ,但毕竟 历尽劫难,他们又在一起了。这时,章含之将主要精力扑在丈夫身上。曾经有人问 章含之:“由于和乔冠华的结合,你是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照顾乔冠华上。”章含之回答:“没有,因为当时乔冠华也很忙,他也没有什么需要我去照顾他的。再说我也 没多少时 间去照顾他,我后来在亚洲司当副司长主管南亚事务,我同时还兼一些重要的高级 会谈的翻译,所以 我也挺忙的。真正需要我照顾的是他后来赋闲以后,又得了癌症,那个时 候他就非常依赖我了。”这一年,他们院子的梨树“老友”又以千朵小花庆贺他们的团聚。章含之那时心中不觉暗自 产生了一 种奇异的感觉似乎这梨树真通人性,它的兴衰也许显示着冠华的安危。怀着 这种念头,每年春天, 她都焦灼地等待老梨树的信息,盼它一树锦绣,象征乔冠华这一年吉 祥如意。此后,章含之记得, “1983年的春天在忧虑中来到我们的小院。这时冠华第二次癌 症复发住进医院。我的心情坏极了,我 知道诀别已在眼前。每天当我翻过一篇日历,我的心 都不禁抽泣,我和冠华的日子又少了一天!那时 我天天在医院陪住,中午趁冠华午睡,我拖 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为他取中药、牛奶和他想看的书。我无 心照料庭院,总是来去匆匆。但是 在一个春天的中午,我无意中看到老梨树枯萎了,连树身都伺倭着 弯曲下来。只有稀稀落落 的一些花蕾无精打彩地挂在零乱的树梢上。我不禁惊呆了,马上想起了多年 来心里神秘的联 想。我诅咒自己为什么把冠华的命运和这棵草木之躯连在一起。我突然再也忍不住心 里积压 的悲痛,抱住老梨树,失声痛哭。难道这树木真有灵性?难道它真的显示了冠华生命之火正 在 熄灭?我的心突然一阵阵绞痛得厉害,不敢再往下想……” 章含之:《风雨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252~253页。    
      乔冠华出院后,休养了一段时间,又住进北京医院化疗。1980年秋,他再次出院回家疗养。 此 时,外 交部送来一个“改正”通知,说:1958年批判乔冠华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批错 了,撤销当时所 给予的“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令人啼笑皆非。可是,这有什么用?他到底是不是“四人帮”的骨干,审查了两年多,此时尚没有结论,乔 冠华对此 泰然处之。他曾仿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一诗,改写了一首述怀诗:百亩园中尽是苔,艾萧未尽兰花开。边缘战士今何在?前度乔郎今又来。乔冠华的老友苏州李颢,得知乔冠华出院,特地派次子来北京探望乔冠华。乔冠华很高兴, 临行前 (1980年8月21日),乔冠华特地写了一首《怀李颢》的诗,并写成 条幅,让李颢儿子带回去。诗云: 长忆寒山寺,江枫映火明。何时一杯酒,促膝话生平。    
      乔冠华1980年8月21日李颢说:“这首诗是我们终生友谊的象征。”这么多年来,李颢教授一直珍藏着这首诗。    
      梁奎峰:《人间自有真情在乔冠华与李颢》,见《我与乔冠华》,中国青年出版 社1994年3月版,第 245~246页。这年冬天,在《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的老友崔奇去看乔冠华,见他玻璃台板底下压着“新 年开笔, 大吉大利”八个字,便问他:“你在养病,还准备开笔写什么呀?”乔冠华说:“我现在已不能恢复工作了,但还想做两件事:一件是想写一部外交回忆录,‘ 开笔’是 指写回忆录,不过到今天一个字也未写成。还有一件事,就是把过去写的文章编 集出书。”过了一些日子,崔奇接到乔冠华的一个便条,上面写道:“因感冒又去医院住了两个礼拜,大前天星期日下午回来的,如有空,希近日来舍下小坐。 ”崔奇应约去了乔冠华府上。除了闲谈,乔冠华谈到编书和写回忆录的事,希望他协助。崔奇 说:“编 书很简单,我可以替你把过去的文章通读一遍,做一番校勘工作,文字上需要改动 的地方,我同你商 量一下就是了。”关于写回忆录,崔奇建议:“你现在身体状况,不宜伏案疾书,日试万言,最好你来口述,我可请一位新闻系研究生来 采访和记 录,整理出来你再加工修改。还有一个办法,你自己回忆起哪一件事,就对着录音 机自言自语,或请 含之同志陪着你谈,旁边放着录音机,先记录下来再整理。”    
      乔冠华很赞成后一种办法,希望崔奇能抽空到他家去,同他对谈,并帮他回忆一些往事,崔 奇欣然答 允了。乔冠华在抓紧时间整理旧作的同时,已经在构思他的《外交回忆录》。他对崔奇说:“我写 这部外交 回忆录,不想靠档案,也不需要调档案,只想把自己亲眼 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记录 下来,而且,有些材料档案里也没有。过去常有 这种情况,关于某个重大问题的决策,只有很少的人 参加了议论,毛主席、党中央作出决定 后,就立即分头去执行,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和档案。再说,我 的这部外交回忆录,既不是为 个人宣传,也不就事论事地仅仅写那些具体的外交活动,而主要地是写 毛主席、周总理、中 央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国际局势和重大国际事件曾作了怎样的战略估计,根据这种 估计作出怎 样的外交决策,制定了怎样的方针政策,主要地是写主席的战略思想和周总理的外交艺术 , 也就是要写出新中国外交的新风貌。为此,不仅有个了解情况的问题,还有个如何理解和评 价的问 题,从而使这部外交回忆录能够为后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史,总结历史经验,提供比 较丰富的思想资 料。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不是靠调档案可以解决的。”乔冠华具体介绍了如何写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周恩来的外交艺术,中央的外交方针政策的想 法,他说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极其丰富生动的内容的,它体现于我国的全部外交实 践活动之中”。接 着,他列举了以下几个方面,他激情澎湃地说:我要写新中国外交那种不怕武力威胁,不畏强权政治,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那种“ 独有英雄驱 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谁想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连半个指头也不行”的顶 天立地的气概。我要写毛主席如何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打出一张外交的牌就可影响世界,调动 全局的那种雄才大 略。我要写毛主席在两强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在诸大国之间,如何纵横捭阖,作 出既维护我国的安 全和独立,又有利于我国国力的壮大和走向繁荣富强的英明决策。我要写毛主席和他的战友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和策略原则,如 “战略上藐 视,战术上重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理有利有节”,“ 不为天下先”,“以 斗争求团结”,“区别对待”,以及团结大多数和统一战线思想等等, 在外交上,在国际关系中,得 到怎样有声有色地运用和发展。我还要写毛主席、周恩来关于“凡文事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