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再古代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笑再古代1-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香吃粪

宋时三班院所统属的特派官员有8000多人,在外地工作。每年乾元节时,他们总要集资来给和尚布施饭食和进香,共同为皇上祝寿,这些凑起来的钱称为“香钱”。主管三班院的大官,常常利用多下来的钱作为伙食费。
群牧司的副判官统领宫内外各种作坊的工作,比其他司官员的薪俸要丰厚得多,每年卖马粪收来的钱又很多,也用来作为大家的开支。因此,当时京城中取笑他们说:“三班吃香、群牧吃粪。…

二男相配

沮州有杜抬遗(杜甫曾任左拾遗)庙,后人讹传为“杜十姨”,就在庙内塑起了妇人像。本城好事的人认为“五撮须相公”孤单无陪妇,就把“杜十姨”搬了过去配作夫妇。原来“五撮须”也为“伍子肯”(春秋美国大夫)之误传。

疥疮五德

陈大卿害了疥疮病,上司讥笑他。陈大卿说:“您不要耻笑。这种病有五种美德可称道:不害到人脸上,是仁呀;喜欢传染给别人,是义呀;它教人叉起手来抓挠,是礼呀;生在手指关节缝里,是智呀;定时发痒,是信呀!”上司大笑。

秦氏好古

秦朝有个读书人,好古成癣,无论价格多么昂贵的古物,都要买下收藏。
一天,有人卷着一领破席登门,夸耀说:“当年鲁哀公设席赐坐询问孔子政事,我拿来的正是孔子所坐过的那张席子。”秦氏便用靠近外城的田地换下这领破席。
过了几天,又有一人拿了根拐杖来卖给他,宣称:“这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为躲避狄人侵犯,率众离开时所持的手杖。”论起年代,比孔子坐过的席还要早几百年。秦氏把家中的钱财尽数付出。
几天后,又有人端着只破碗对他说:“先生得到的席和杖,并不算古,请看这只碗,是夏桀时造的,比周古老得多了。”秦氏以为这下可得到了旷世稀有的古物了,于是让出自己所居住的宅院,买下这只碗,沿街乞讨,还不停地叫着:“列位供养衣食的父老乡亲,谁有姜大公的九府古钱,赏我一文吧!”

嘲东家诗

太原的鲍秀才在富人家教书。东家很吝啬。
冬至时他送一只小狗作为贺礼送给亲家。谁知亲家也很吝啬,几天后把小狗烧熟了作为礼物回赠。东家请鲍秀才上席吃狗肉,并令他以此事作诗。
鲍秀才吟道:“小犬出去小犬来,两个亲家不用陪;恰似小生赴科举,
秀才出去秀才来。”

喜欢“家兄”

晋人鲁褒写文章,把钱称作“家兄”。后来,人们也常用“家兄”来指钱。
有个周通判,因为贪污,被降调为县官。才到任,有个小吏便去试探他,铸了个一斤重的银娃娃,置于厅堂的桌子上,然后,走进县官住的屋里说:“家兄在厅堂里,收下后请告知。”周县官闻声出来,没有见人,只见桌上放着个银娃娃,便急忙捧进里屋去。
后来,那小吏因事得罪县官,县官要处决他,他连声哀求道:“请看家兄的面子,饶我一次吧!”
县官说:“你家兄也大不明智了,知道我喜欢他,但自从那次去了以后,再也不来和我相见。”

只有一瓶

有人作客,十分嗜酒,喝了一瓶又一瓶,还嚷着要喝。主人笑道:“我来讲个故事,有个客贩卖瓷器,忽然撞见老虎张开血盆大口扑将过来,
那人慌忙将一只瓷瓶投去,那虎不退,又投一瓶,又不退。一担瓷瓶投剩一只了,那人高声叫道:‘畜生畜生,你走也是这一瓶,不走也只是这一瓶!’”

呆鸟不飞

有个客人久住不走,主人十分讨厌他。一天,引客人到门前闲望,忽见树上有只鸟大如鸡,主人说:“我去取斧砍倒树,捉这鸟给你下饭。”
客人说:“只恐怕树倒时鸟飞了。”
主人说:“你不知这呆鸟,往往树倒了也不知飞呢!”

范增之后

范知之住在都城边,生活富裕,但很孤独,只得靠饮酒得欢。一日,大醉后触犯都城夜行禁令,包知府升堂问罪:“你祖辈上有做大官的吗?”
知之说:“有啊!我是宰相的后代啊!”
包公说:“你祖上何人做宰相?”
范知之道:“是范增呵!”
包公差些笑出声来,说:“范增与你相差几十代都已不清,哪能扯得上是祖辈。”令打20大板。旁观者大笑。

大王百岁

钱大王一天做梦后,对侍臣说:“我昨天梦见一个地方,有死狗一只,钵中盛鳖数个,庭下长有柏树一棵,后来,这柏树被雷击碎,不知此梦是凶是吉?”
侍臣说:“大王您一定能活到100岁!”
钱大王问:“你怎会知道?”
侍臣说:“死狗者,死狗(与“四九”谐音)三十六;钵中鳖(钵、鳖都与“八”音近)鳖钵六十四。两数相加恰好是100。庭中柏碎(与“百岁”谐音),100岁也。”大王笑口不舍。旁人也为这巧说而发笑。

不肯离开

有个人到岳父家住了很长时间仍不想回家,岳父又不便赶他走
一日,岳父说:“女婿啊,家中禽畜都已杀尽吃光,没有什么好东西来款待你了,只请女婿不要责怪。”
女媚说:“岳父大人不要烦恼,我来时见一群鹿在村外不远处的那座山坡上,长得都很肥,只要去捉来,烤烤吃也能吃许多天。”
岳父说:“你来时在那里,现在已一个多月过去,鹿肯定早就离开了。”
女媚说:“不会的,那地方有好吃的东西,它还肯离开吗!”

借事逐客

某人作客,久饮不去,主人无奈,只好讲个故事给他听:“有人养了一只虎,毛纹十分好看。主人就每天拿谷子给它吃,虎不吃,就拿米喂它,虎还是不吃,又拿饭喂它,也不吃。忽有一小孩路过,被它一口吃了,又有一大人走过,虎把他连衣都吃了。主人便大骂道,‘畜主,放着许多东西你不吃,原来你吃人没个饱的时候!”

说谎兄弟

从前有一对人人厌恶的说谎兄弟。
一次,兄对弟说:“你我得跳下清水河中,洗去谎言,才能做人。”于是哥哥暗里在怀中揣上一片牛肉后,先跳人水中,不大工夫,爬上岸来,嘴里嚼着什么。
弟弟间道:“哥哥,你吃什么呀?”
哥哥道:“我刚才到了水府,正碰上龙王设宴做寿,赏我一片牛脯。”
弟弟赶紧投入水中,不想碰在石上,碰得头破血流。哥哥问什么缘故,
弟弟告诉他说,“你饱我受苦,冤我偷牛脯:说谎招恶报,当头劈一斧。”

三个兄弟

从前有弟兄三人,常闹别扭。
一天,老大说:“我们是同胞兄弟,整天吵吵闹闹也对不起死去的父母,还要伤神惹气,太划不来了。”
两个弟弟都说:“对,对,兄弟问最亲,从今以后我们要和睦相处,只能补台,不能拆台,谁要是再故意扭着劲儿,就罚他请客!”
转天早晨,老大说,“你们知道吗?昨晚,街东头那口水井,让西头人给偷去了。”
“没——”老二刚要说:“没那事!”忽然想起昨天的商定,赶紧改口说:“没错儿!怨不得半夜我听街上‘唏哩哗啦’一个劲地响,开始我还当是发大水,后来才听出是偷井的。”
老三把脖子一梗说:“纯粹胡诌列!井会让人偷去?”
老大说:“你看,又闹别扭了!请客!”老三只好回屋取钱。
妻子听说后,让老三赶紧上炕蒙被,由她去送钱。见了老大说:“大哥啊,你三弟回屋就闹肚子疼,竟生下个小孩来,他正坐月子,我替他把钱送来了。”
老大说,“弟媳怎么也胡说起来,男人哪有生孩子的?”
三弟媳说,“大哥,你也闹别扭了,干脆谁也别请谁了,两顶了吧!”

历来规矩
郎中(官名)杨叔贤,听说有新太守走马上任了,就叫乐队奏乐欢迎。
颂诗唱道:“为了酬报官吏,民众需要大大庆贺,因为灾星走了,福星来了!”新太守大喜,问这首“颂诗”是谁作的,乐队们回答:“这是本州历来的老规矩,只此一首!”

柳冕忌讳

柳冕秀才很忌讳。应举时,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时,准说个“落”字同音的字,他就会生气地大声作责。仆人误犯,往往挨他的打。他自己常把“安乐”说成“安康”。
当他听到发榜的消息,立即派仆人去看。一会儿,仆人回来了。柳冕问:“我中了吗?”
仆入应道:“秀才康了”

只图对偶

李廷彦把自己的百韵诗献给上司,其中有句诗道:“舍弟死在江南,家兄亡于塞北。”
上司悲痛他说:“没想到你家里屡遭凶祸不幸到这般境地!”
李廷彦慌忙解释说:“其实并没有这回事,我只是图诗句的对伏工整罢了。” 、

十竹一叶

钱塘有个文人写了一首《竹诗》,读给苏东坡听:“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
东坡道,“此竹叶似太少了。”
那人不解其意。东坡笑着解释:“你诗中的十竹方生一叶,不是大少了吗?”

学土院题

有人在学士字墙壁上题写道:“李伯阳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杨大年见后,就在此旁续写道:“马文渊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己。”

何处雄盛

了谓曾任宰相,被封晋国公,后因事被贬崖州(今广东境内)。一日,从崖州回到老家,跟人饮酒,某客说:“四海之内的州郡,何处最为雄盛?”
丁谓笑道:“当然要数崖州了!”
客人间:“此话怎讲?”
丁谓说:“堂堂的朝廷宰相,也只能做那个州的司户参军(官名,掌户口籍账之事),其它州难道能和它相比吗?”

长寿秘诀

蒲传正到杭州后,有个讲天文和阴阳灾异的方士请求谒见。这方士已90岁,但还是童颜,一点也没有老的感觉。蒲传正就向他讨教长寿之方。
方士说:“我也没有什么长寿秘诀,平时饮食样样吃,不忌口,只是不近女色。”
蒲传正低头沉思,好一会才说:“像你这样,就算活了千岁,又有何益!”

小贼作赋

有个书生因偷丝织品被捉到官府,县官见他是书生,就说:“小贼,你若能作出一赋,我就免你的刑狱。”
书生暗喜,于是作一赋云:“窥户寂静无人,心中爱矣;见利而忘其义,卷而怀之。”

不肯出头

富翁郑生非常势利。一天,朋友李安义去看他,他推辞不见。李义安很气愤,便拿笔在他家门上写个“午”字。有人间他,李安义说:“‘午’,就是不肯出头的‘牛’嘛!”

富家拉郎

有个显贵豪富人家,独生女儿长得奇丑无比,嫁不出去,就张榜纳婿,如有好男儿来看榜就抢进去成亲。
一个风度仪态都很出众的男子来看榜,即被富户相中,就命家仆数人半拥半抢入府中。这男子显得很高兴的样子。片刻后,有个穿金边紫服的贵夫人从内厅出来说,“我家独女,长得也不错,愿意许配给君子你,你如果答应,将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男子客气地鞠躬谢礼,说:“我,微贱之人,能够寄身于你显贵之家,太荣幸了。只是你女儿许配我之事,要让我回家去,跟妻子商量了才能决定。”听者哄然大笑而去。

谜底相同

王安石让好朋友王吉甫猜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王吉甫以谜破谜,吟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王安石大笑。原来两人出的谜,谜底都是“日”字。

恰成一对

一天,王安石让王吉甫猜字谜:“左六右七,横山倒山。”王吉甫立即悟出,左七右七是个女字;山字横放,出字倒写是个帚字;合起来为妇字。
他没直接说出谜底,而是以谜破谜,吟道:“一上一下,春少三日。你谜我谜,恰成一对。”王安石连声叫好:“一妇一夫,真成一对!”
原来王吉甫的谜语,一上一下是二字,春去三日余人字,合为夫字。以夫对妇,不正是“恰成一对”吗?

墨池皮棚

王僧彦的父亲名师古,他常常喜好给某物起个别称,比如把“砚”称为“墨池”,“鼓”说成“皮棚”。师古镇守岭南郡时,有个叫李彦古(“彦古”与“砚鼓”音近)的路过该郡,拜见师古时,就故意戏耍师古说:“永州司户参军李墨池皮棚等候参拜。”

下巴空空

有一郎官年事已高,连胡须也自了许多,但他仍娶了几个小老婆。一日,他把妻子、小妾全部喊来,让她们给他把白胡须拔掉白须变得年轻,妻子怕被小妾们所喜爱,自己失宠,就专门把丈夫下巴上的黑胡须拔去;小妾们盼着郎官年轻,好喜爱她们,于是就把白须拔光。没过片刻,郎官的下巴就变得空空荡荡,一毛不剩。

陈亚滑稽

陈亚性好滑稽,到润州做官后,幕僚中有一个亲信叫上官粥(粥与鼻音近),这上官粥任期满将离去,行前拜会陈亚,陈亚就对他说:“你我平日熟悉,这次要走了,有何见教请当即说来!”
上官粥想了想,说:“你啊!才德都无可挑剔,只是平日调笑太过头了些!”
陈亚大笑说:“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