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涅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性情涅磐-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害到我们心甘情愿乃至奉为真理来接受,并愿以生命来维持的地步。中国旧时的贞妇烈女,便是这样的典型。    
        如今的社会没有贞洁牌坊了,但是,许多堕落的女人却为自己树立着牌坊。    
        我们要问:所谓的道德、伦理与规范,倒底是与人俱来的自然选择呢,还是所谓“文明”进步的强加?如果是后者,我们的文明史,便是男人统治女人的历史!    
        从自然角度的考虑,女人有足够的理由比男人更多享受性的乐趣。女人的性能力远强于男人,她们没有不应期,可以持续不断地达到性高潮。女人天生便是充满爱心的动物,她们的情感细腻、宽泛,可以同时爱两个或更多的男人。但是,被男人调教了几万年的女人已经普遍丧失了这种生命功能,相反,主流社会仍在灌输着女人“重情轻性”之类无知、荒谬、虚伪的教化。    
        女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自从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男人从你们手里夺取了对这个世界的统治权,为了牢牢地掌握权力,最好的办法便是加强对你们的管束。所有的道德都是统治者为加化对被统治者的统治制造出来的,从来便没有约束统治者的道德。在这个两性世界中,所谓的道德与伦理便是为了使男人们更好地享用你们而造出来的。你们应该做的不是遵循这道德,而是打倒这虚伪、吃人的道德禁忌。    
        破除封建的贞操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两性世界最根本的剥削是性剥削,一切对女人的轻视都是建立在性欺压基础上的。如果我们不谈性革命,妇女解放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那些生活在“存天理、灭人欲”体系下的民族来讲,性的革命对他们几千年来积累的传统无意识进行一次挑战与革新,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告诉人们:性不是丑恶的,性不再是一种模式,性是属于个人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知道:每个个体的人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都有自主、自愿、自如地处理自身事物的权利。    
        许多从事女性主义研究的女人仍不敢谈论反贞操,我因此对两性平权理想在中国的实现不抱乐观。这些女人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你作为一个女人反贞操,所有人便会认为你自己是一个人皆可睡的荡妇。正如作为一个男人的我谈反对女人的贞操观时,所有人都会骂我是一个淫棍,先动员女人“解放”,然后自己去享受果实。    
        这便是我们文化的悲剧,我们成了异化的人。如果谁在追求人类的幸福与理想而自称不含私人目的,一定是神经病。谁相信了这个人,便是更大的神经病。    
        反对贞操观,并不意味着让女人去随意作爱。女人可以说“我要”,也可以说“我不要”。理想的世界仅仅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不受任何集团的道德约束而自由选择说“要”或者“不要”的权利。    
        想让一个堕落的女人再现原始的纯洁,是件极难的事情,这需要觉醒了的女人与觉醒了的男人共同努力。    
        女人们,如果你们的祖先不去偷吃树上的禁果,便永远没有智慧和光明,可你们仍然会相信:这没有智慧与光明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但是,感谢夏娃,她吃了果子。我们失去了伊甸园,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今日中国,到了呼吁夏娃的时代。    
    我,便是那诱惑你们的毒蛇。    
    


第一编 男女男人何时穿裙子

    这个世界上的成年服装被分作两类:男装和女装。亚当和夏娃各找一片叶子遮羞的时候,是没有这种划分的,未来彻底解放的人类,同样不会以性别划分服饰--至少,这符合我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对两性的服装做出明确的规定,便也对两种性别给予了不同的价值评判。    
        男装的典型代表是西服,女装的典型代表是裙子。前者拘束,后者随意;前者掩盖身体的典线,后者以突出曲线与性感为能事。西服笔挺是男士永远的时髦,可谁都知道,穿着笔挺的西服远离舒适与随意。    
        传统的男性服装,即使是休闲服,也总是倾向于端庄,男人们在通过着装确定自己规柜、正统的形象,而这形象模式本身,便是对男人的毒害。    
        处于变革中的中国与世界,男人和女人的服装都向对方靠扰,出现所谓“中性化”潮流。但女人穿男装被视为潇洒,男人穿女装则常被斥为“恶心”。无论中西何等现代的新款时装展示,都是女人们尽展魅力的所在,男装永远只是搭配。男装中性化的进程十分迟缓,最激进的也不过是印上红黄色块的衬衣,或趋向圆滑的领口。西服被认为是最绅士的男性着装,即使在今天,它的全部演化也仅限于细节。而男性化的女装,穿上后足以令人莫辩雌雄了。    
        色彩学家的研究早已揭示,斑斓的服饰可以缓解紧张的心情,有助于自我放松。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拼搏得累了,再整天被厚重的色彩包裹着,实在需要一点大红与大紫来放松身心了。好在,男人们在服装的色彩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我们是否可以有更大的进步呢?    
        如果男人穿裙子,他伤害了什么?    
        苏格兰男人便穿裙子,穿裙子的男人不该仅仅是苏格兰人。    
        这个男权世界把女人衣服弄得变化万千,实则是为男人欣赏女人、挑选女人准备的。男人穿得千篇一律不会影响其价值,因为他们比赛着赚钱的本领,而女人则被认为需要彼此角逐美丽。把女人装扮得漂亮和性感了,供男人赏玩。需要说明的是,我对两性间的欣赏与愉悦持肯定态度,并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我们需要的是相互欣赏,而不是一种性别对另一性别打着“爱护”名义进行的歧视与奴役。    
    性感设计的内衣显然格外关注“助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只关怀女人内衣的性感,用来激起男人的性欲求,则助长着男人的性主宰。只有当男人也穿上性感的、款式与选材不断考究的内衣在女人床前展示时,性关系的平等才真正成为可能。    
        对服装的性别要求,归于社会性别角色,通常又被称为“第三性别特征”,违反了,便会被贬为“不男不女”、“二尾子”。如果男装过于女性化,人们会斥那样的男人是个“假男人”。说男人像女人,远比说女人像男人更具污辱性,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而事实上,个人的偏爱真的能够得到尊重吗?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男人一定要穿着素净、端庄?为什么男装不能花花绿绿,式样也变化万千?甚至于,既然女人能够穿短裤,为什么男人不能穿连衣裙和吊带装?    
        服装是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作为文化产物,是人为的,可变的。现代理想社会的重要准绳之一便是:不能以文化模式为理由对模式外人士进行干涉与伤害。    
        有人会反驳说,一个特定历史中的人应该尊重、符合他所处时代的风尚与习俗。但如果一种风尚与习俗是伤害个体的,不是为了个体更好地生存的,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它呢?存在主义伦理学认为,每个个人都是至高无上的,都是目的而非手段。    
        衣服是穿在自己身上的,属于“内政”,别人看着不顺眼、不高兴,也无权干涉。毕竟,我没有强迫你穿我喜欢的衣服,你有什么姿格强迫我穿你喜欢的衣服呢?    
        服装性别差异的接近消失,通常在两种社会中出现:绝对自由、民主、人本的社会;封闭、压制、轻视个人的社会。前者如原始社会和理想社会,后者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如果我们不抛弃“外壳”的模式,男性解放便成了套在衣服里的躯体,哪里能够真的自由呢?    
        什么时候街上走动着仪态万千的穿裙子的男人,人从文化束缚中的自我解放,便算彻底完成了。    
    


第一编 男女服装,浓重的性符号

    不论我们多么不愿意承认,服装与性绝对是紧密相连的,甚至可以说,每一件衣服都在提供着性诱惑。    
    我们从小便被灌输着一种“知识”:服装的产生是为了御寒。我们几乎对此从未提出过质疑,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原始人最初用几片叶子做成的“衣服”是无法御寒的,而且,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原始人也不需要御寒,只有今天的“文明人”才退化成唯一需要外物把身体包起来的动物。《圣经•;旧约》中的解释更接近本质。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看到对方的裸体,害羞了,便各自找叶子将阴部遮了起来。遮羞的叶子便是最早的“服装”,显然,它们是为了性的目的。但不是像今天的服装为了增加性诱惑,而是为了减少性诱惑。    
        最早的人类没有性禁忌,更没有所谓“伦理”与“道德”,他们是自然界中自由的性灵,与其它动物相比又没有发情期,或者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处于发情期。如果任由性的自由发展,无疑会演绎成一道最灿烂的性风景。但是,沉入性乐趣中的人类无疑会变得脆弱,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丧失战斗力,甚至使得彼此间为争夺性伴相互仇杀。于是,完全为了降低性诱惑,维护族群的“安定团结”,最早的“遮羞布”产生了。这样,我们才能够解释为什么现今的原始部落中,有限的“遮羞布”总是遮着阴部,显然并非阴部更害怕寒冷,我们同样能够解释,为什么女人遮的部位多一些,因为足以对男人产生性诱惑的女人身体部位更多一些。    
        然而,欲盖弥彰,只遮住阴部便无异于突出了阴部,“遮羞布”便注定一步步扩大,直至使人成为包裹全身只露出脑袋和手(有时还要戴口罩、面纱和手套)的怪物。人类肌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随“布”的扩大而减弱了。    
        服装是人类这一变态生物发明出来,加速人类变态的恶魔。    
        性欲是最自然的欲求,被遮起来的结果只能是,它渴望爆发与渲泄的能量反而加大。一千多年前,欧洲男装中出现了阴茎套的设计,正是为了炫耀男性的性器官。所谓曝露癖者(中性的称谓应该是裸恋者),本质上是性压抑无处释放的结果。在天体营普遍存在的国度,这种现象基本已经绝迹。而天体营,正是对服装的反叛,是人类渴望回到自然家园的结果。    
        由于这种种压抑,“遮羞布”由最初降低性诱惑的功能转变到今天增加性诱惑的功能,几乎是一种必然。雄性和雌性动物之间相互欣赏和诱惑的是对方的真实肉体,而人的肉体被遮起来了,便只能通过服装来进行性诱惑,那些不断更换美服的妙龄女子,至少潜意识里是想捉住男人的目光,不然,何以恋爱中的女人衣服换得最频繁呢?    
        人类社会对男女两性服装的不同要求,更说明了服装性诱惑功能的本质。    
        在我们这个男权社会中,女人的服装变化万千,男人的服装再多的品牌也是重复款式上的大同小异。不是男人不喜欢漂亮衣服,而是男人对漂亮衣服的需要不如女人那样强烈。女人通过漂亮衣服增加自身的性感魅力,吸引男人,男人也因为女人的漂亮衣服而对她们另眼相看,作为挑选女人时的一种参考。既然自然的肉体被遮盖起来了,外在的美丽便显得格外重要。时尚的青年女子最害怕在街上撞到一个和自己穿着完全一样的女人,那将使她独特的性感诱惑力至少被分走百分之五十。男权社会的特点,注定是女人以外在的美丽作为资本,而男人则更关心所谓事业的成功。    
        女人的服装强调突出其性感特征,讲究曲线,裙装是最典型的表现。高跟鞋同样是为了强化身材的性感。而男性服装讲究端庄,体现男性的“厚实”、稳重与成熟,可以成为女人放心的依赖,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西服。    
        在对性极度敌视的文化下,男女着装的差别趋向于消失,特别是致力于抹煞女性的性别特征,无论款式,还是色彩。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便是如此,举国上下一片绿,或一片蓝,服装更成为毒害人性的一种手段。    
        不仅仅是禁欲主义者反对女人对美丽服装的追求,一些女权主义者对此也持批评态度。她们认为,女人变化万千的服装是为男人欣赏、挑选女人服务的,因此将女人变成了男人品评的对象,成为男性世界的牺牲品。所以,选美和时装表演,都是女权主义者要反对的。一些女人会反驳说,我们着装并非为了给男人看,而是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