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说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可以说不-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近百部好莱坞电影拷贝,其中大部分都是充斥着暴力、色情、
凶杀、吸毒等镜头的商业影片。其中一位资深影人说:“这不仅
仅是法国和欧洲的愤怒!”整个活动在一种缓慢、无声、有序而
又悲壮的氛围中结束。
  给我讲述这段故事的是在法国大使馆工作的一位朋友,他
说法国人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自尊心让他极为震动,因为平日
里以自由、散漫著称的法国人给他的印象是那么不关心国家,但
就是同样的法国,几年前决定取消城市街道上的英语标牌,以
维护法语的尊严。
  的确,作为有着优良传统文化的法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
贡献有目共睹。特别是法国电影,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以其浪
漫、质朴、博爱、自由、平等的艺术魅力为弘扬人性、构筑文
明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电影成为艺术注入了更多的内涵,并
因此在世界电影中确立了重要的地位。
  而今,充斥着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好莱坞电影以暴力、色
情为手段来占据电影市场,使以追求影片艺术内涵和质量而著
称的法国人深恶痛绝。他们痛恨国民的脆弱,痛恨好莱坞的不
择手段、唯利是图。他们燃烧起来的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所
要宣示和捍卫的是电影艺术的尊严、法国的尊严、欧洲的尊严、
文化的尊严、人性的尊严!
3.从好莱坞看美国
  闲来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七岁的儿子聪明可爱至极。他将
我送他的变形金刚很迅速地改成一辆卡车,加入到地上摆满了
各种枪械玩具组成的战斗部队当中。玩得兴起,便又偷偷拿她
母亲的眉笔在脸上左右上下划了几遍,手端冲锋枪冲到阵地中
间,嘴里边“突突”地响,边大叫:“我是魔鬼!”
  他模仿的大概就是好莱坞的动作明星施瓦辛格。
  暴力作为个人英雄主义的衬托出现在好莱坞电影里,而个
人英雄主义又反过来以更强的暴力来制暴。这主是好莱坞暴力
电影一个最普通的表现方式。如果说60年代左右出现的美国西
部影片单骑独行的游侠成为千百万青年崇拜和模仿的英雄,
表了伸张正义、抗击强暴、追求自由与解放的精神实质的话,
80年代以后出现的“城市英雄”形象就怎么也与“自由、平
等”的美国精神联系不上了。这些单打独斗,关键时刻不惜违
反法律以暴制暴的英雄,在好莱坞极尽包装之能事的特技效果
里,以每走一步就杀一个人的方式取悦着观众,除了给人的感
官带来冲击外,唯一说明美国社会的,就是这个强调个人的国
家,现实中极其缺少挺身而出的英雄。
  其实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一个警察一年内不见得能向
罪犯开几枪,弄不好哪颗子弹打错了,就一辈子脱不了干系。
  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固然与好莱坞追求商业利益有关,但
实质上与美国文化追求个性解放、自我崇拜有着根深蒂固的联
系。由于自我的过分释放,人与人之间极度冷漠、相互间不负
责任、缺少安慰与照顾,对公众事务、社会生活麻木不仁。人
们对“英雄”的渴望只是等待“英雄”来拯救社会,而不是自
己去做英雄。
  有一个事例可以窥见美国人对“银幕英雄”崇拜的实质:
  《环球文萃》前不久登载的有关消息说,美国动作巨星、银
幕英雄施瓦辛格的传记出版时,一个美国女孩极其兴奋地对记
者说:“我就是喜欢看他杀人。”
  是的,我就是喜爱看他杀人!
  是的,喜欢 看 杀人!
  是的,喜欢 杀人!
  是的,杀人!
  我料想这个女孩如果真有机会目睹一场真的凶杀场景时,
会很冷静且极有兴趣地旁观的。
  我有些害怕美国人了。
  伴随着人人英雄主义出现的,就是美国文化里腐朽的享乐
原则。由于严重的债务危机、家庭破裂、种族歧视、暴力犯罪、
性解放、吸毒等社会问题对美国大陆的浸透,美国人充满了极
度的悲观、迷惘和自甘堕落的情绪。而这些又被好莱坞作为取
得利益的手段大肆地渲染到银幕上。这些所谓的艺术化的社会
问题影片或许是好莱坞的编导们启示社会的手段,但高片酬、大
投入很难具有这样的说服力,追逐票房的影片公司所关注的也
最终不是影片的社会效果。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里,钱,开
始是,而且最终也是人们追逐的目标。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在
这个社会及他们的电影里肆意横行。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美国影片总是交待给我们这样一个假
象:美国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机会的社会,在这里你不需要太勤
奋的工作,也不需要刻意的选择和奋斗。说不定哪一天,幸运
之神光临你的头顶,你就实现了你想要的一切。虽然以前你不
知道你想要什么。
  实际上美国人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做的。追求自我的结果使
他们不停地变换工作,而不是努力地在某个行业、某项领域内
刻苦敬业的拼搏下去。
  好逸恶劳是这个国度里最弥满的气息。而对于经济刚刚起
步的中国而言,尤其需要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团结、刻苦、敬
业、艰苦、努力地奋斗下去,而这些其实是我们的文化所固有
的、最优秀的部分。我们不想也不应该使它在以好莱坞为代表
的“文化侵略”中消逝殆尽。
4。对于好莱坞我还是要做一个“伪道者”
  也许有人说我过认真了。有点刚刚改革开放时“谈性色
变”的味道。
  是的,我是认真的。因为我不认真的话我就承受不了我自
己。
  因为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是整日地沉迷于好莱坞营造出
的世界里。我大约看过了二百余部好莱坞电影。因为对电影的
无知我翻阅了大量评介电影的文章和杂志,每天在书籍和电影
里来回地求证,求证的结果使我确认,所看的影片几乎均为所
谓的经典名片(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经由台湾和香港到
达中国大需的盗版渠道十分畅通。对此香港人的解释是:不是
美国人自己盗出来的我们哪有饭吃。我们最头痛不是如何盗出
来而是如何运进大陆。)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影片
越靠近现在,里面的暴力镜头越多。这些经典影片中少有暴力
和色情的只占10%左右。
  我倒是可以有智性地在看电影的时候命定它是“艺术”的,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这样来命定。实际上很多的影片
让人实在无法把它与艺术二字联系起来,那的确是活生生的、血
淋淋的暴力或色情的场面。最可怕的还就是那种所谓艺术化了
的、夸大的场面。一部有关越战的片子一开始就是这样的镜头:
一把刀架在一个美国士兵的脖子上,因为他勇敢地不透露一点
消息,刀开始向上运动,还是慢镜头,然后有力而缓慢地向下
砍——去,人头缓缓地与脖颈分开,鲜血冲天而起,殷红了整
个银幕,这时编导及时地打出片名。
  而二十岁以下的中国青年、青少年呢?他们会理智地、努
力地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光怪陆离的美国电影吗?
  实际上,美国文化及生活方式侵害的决不是三十岁以上的
中国人,也不会一夜之间就让中国人改变。而恰恰最可怕的,就
是侵害了在示来将要承担中国建设的一代或二代。
  话说回来,到今天我都无法肯定美国人是有意这样做的,但
有一点确证无疑的是,美国人至少是不负责的。
  以对自己国家的未来不负责的方式来对全球的未来不负责
任。这更让人觉得可怕。
  去年圣诞,美国推出了一部以地铁为主的暴力影片,据说
观者如潮。而就在第二天,纽约的地铁里发生了与电影里所描
绘的一模一样的暴力案件。
  美国国内舆论大哗,有些负责任的议员(很难得)就此在
议会上展开了较为激烈的呼吁,建议好莱坞在拍这类影片时手
下留情。
  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敢说时下的美国青年,正是从畅
销书、电视、电影里学会如何更隐蔽地进行犯罪的,但至少可
以说这些东西起到了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缘起于美国社会的功利主义。追逐短
暂的、眼前的利益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最明显的特征。
  就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过程中,美国人曾提出独资在中
国生产、发行音像制品的要求,这一点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当然
拒绝。
  别人不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在这一点上,我是一个不折不扣、毫不犹豫的“伪道者”,
任何一个还没觉醒、对此不屑一顾的人,也可以用最标准的国
语说我“信道学”。我会很欣然的接受:
  “是的,我伪道。不过你敢把你家孩子放我这儿一个月吗?
我有二百多部美国影片让他一次看个够。”
5。十部大片的引进与中国影人的责任
  去年的十部大片,着实在大陆掀起了热潮,热潮涌动之际,
冷落的一角仍然是国产影片。中国影人可以列出诸如投入少、电
影发行体制等一系列客观而正确的因素来评介这种现象,但翻
遍报刊也难有文字表露他们对自身的深刻剖析。
  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正进行着更为深刻的思索。
  在所谓诸多客观因素里有两种说法让笔者不屑并有些愤愤
然。
  一说是电影发行体制问题,说还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在
这一点正是让国人讨厌的美国人打来一记响亮的耳光:分帐。一
下子就进入了市场并赚了许多的钱。只要你拍的片子确实好,就
不怕找不到进入市场的方式。
  二说是投入的问题。好莱坞影片投入大、制作精良等等。
“给我那么多钱,我也能拍出那样的电影。”这句看似充满豪气
的话其实充满了自卑和推诿。就像一个穷人说:“给我那样的机
会,我也能赚那么多的钱。”好莱坞电影投入大是不争的事实,
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样投入不大的影片拥有了极佳的票
房。比如《狮子王》是3400多万美元,票房收入1亿多美元。
3400万在美国,着实算不上什么大投入。还有只投入了900万
元的《黑色追辑令》,票房也是1亿多。第68届奥斯卡最佳男
主角影片《元离拉斯维加斯》只有400万美元的投入。着急的
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改革开放后,中国影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他们的
刻苦努力下,中国电影也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这是很令国人
欣慰和敬重的事。但欣慰和敬重之余,国人又有些不满了:怎
么老把镜头对准过去?
  我不敢说这是因为编导想讨好外国人的胃口;也不敢说剖
析过去对现今的中国启迪不大;更不敢说编导对现今变革的中
国人心态无从把握。
  但有一点是确凿的,中国影人很是掌握了一整套把黄土地、
破棉衣拍得很美的方法,与其相称的是,中国文化里糟粕的东
西被描绘得更加丑恶,甚至近乎邪恶了。
  中国影人提供出来的是,我们曾经这样,我们不应该这样,
而不是我们现在应该怎样。
  而这正是国人现今极其需要的。
  不论好莱坞的电影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精华的还是糟
粕的,它都给至少是现今的美国人提供了他们生存中所需要的。
比如试图唤醒美国精神中勇敢、拼搏的个人英雄主义(唤醒没
唤醒姑且不论),比如生活方式,比如生存环境,甚至极端的颓
废倾向。
  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差距。
  当然,中国影人们对此正做着百倍的努力,但努力的还不
够。离现实最近的也就是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中最近
的镜头离现在也有十几年了。
  如果说十部大片的引进已把国人重新拉回了影院的话,那
么国人正等待着极具现实震撼力的国产影片。
  如果说十部大片再次引进后,国人又只看这十部大片,那
说明不是国人爱看十部大片,而是国产影片确实没法看。不要
继续有滋有味地在过去的窑洞里去刻意发掘什么新东西(其实
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重新看见了旧东西)。怀旧是容易衰老的;
只爱怀旧,则是病态的。
  更不要抱怨十部大片抢占了中国的电影市场。毕竟才十部,
还没有泛滥。在感官刺激只是冲击国人的视觉,还没有侵袭到
他们的思想之前,你还来得及用中国文化优秀的部分、现今中
国最需要的东西来拉回国人。要及时把对现今中国的思考交流
给国人,让国人去比较、去思考。
  从这一点而言,中国影人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弘
扬中国文化,抵抗文化绞杀。
致美国国会的报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