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说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可以说不-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党委员长村山富市出任首相,自民党在幕后唯唯诺诺操纵政治,
这件事本身就令人啼笑皆非。
  莫斯:对政治家的要求是有好的主张和领导能力。小泽和
桥本看上去都有领导能力,但好像没有什么好主张,他们也许
还没有把握住方向。美国行动了,中国也行动了,而日本却按
兵不动。他们不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
日本就会成为受害者。
  田久保:美国对北朝鲜、俄罗斯和中国实行干预政策,对
日本实行封锁政策。美国认为,日本只要在宪法框架内行动,作
一个听话的国家,顺从美国就行了。我认为,这是美国奉行政
策的主流。希望美国也对日本实行干预政策。有一种“瓶盖
论”,认为美国是瓶盖,如果打开瓶盖,就会从中冒出军国主义
这一怪物。有许多日本人感到放心,以为有了瓶盖就可以高枕
无忧。结果,日本人不信任日本人。
  莫斯:我认为,如果打开瓶盖,就会长出美丽的花朵。日
本是个可以独立的国家,教育水平高,拥有技术,而且主张和
平,提供了许多政府开发援助,在发达国家中犯罪案件较少,有
什么可怕?我全然无知。
  樱井:作为根据国民的意见行事、负责任的国家,日本想
搞好安全保障,不对别国构成威胁,在受到攻击时保护自己。如
果做到这些,就可以要求修改宪法。坚持自由主义路线的人认
为,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军国主义。
  莫斯:美国为什么不尊敬日本、不依赖日本?因为日本不
与我们并肩行动,所以不值得信任。一旦实现平等,日美关系
就将更强大。就像我最初说的那样,日本现在面临好时机。克
林顿总统定于4月访日,届时日本若说打算与美国实现平等,克
林顿总统就会感到高兴,美国人也会感到高兴。
  樱井:日本不应该永远是个像依赖父母的孩子那样存在。
  莫斯:桥本的声望何以在华盛顿这么高?因为美国喜欢吵
架,桥本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照美国说的那样行事。美国
人不尊敬不坚持自己立场的对手。也许小泽的印象比桥本好,因
为,美国翻译小泽著作的是中央情报局。认为小泽有点可怕,中
央情报局便翻译了他的著作。在这之前,美国国防部翻译过石
原慎太朗和盛田昭夫的书。他们主张不向美国提供技术,因而
让美国感到可怕。这种“可怕的人”对日美关系最有利。美国
人肯定尊敬他们。如果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中央情报局就会立
即行动。美国人尊敬不是对手、不吵架和不想保护本国利益
的人。我认为,从结果上说,这不利于日美关系。
  美国人莫斯上述一番奇谈,大约最能代表美国心态,这种
美国式的教育当然是要挑起日本与中国的对抗,让既要美国保
护,又与美国争夺利益的日本清楚,美国人可以甩掉你这个盟
友,可以与日本的对手中国联合遏制日本,但骨子里更多的似
乎要让日本加强军备,学习美国的防务经济模式。不过,美国
人莫斯其言也直,武器出口的确是美国最大的买卖,所以美国
才会在武器军备研究的投入占到高达全世界的60%!这如果真是
最好的教育,日本应该开始与中国军备竞赛,如此不仅可以保
护自己,而且获得经济利润,可谓是言传身教的范例。
  如此看来,美国仍还是日本的监护人兼老师。这一点,想
必美国人更加清楚。
  但问题是,日本果真像莫斯想象的那么简单么?或者说,日
本永远甘当美国的小学生么?日本美双方大约都想让对方在军事
上对付中国,而自己能在私下里与中国做买卖,主意都想得不
错,看他们是如何拨动自己的如意算盘的。
抵抗是被动的觉醒,而实施抵抗必须占据主动
  在未来的20年中,亚洲人有能力将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
降低到一个新的低点,并迫使美国人坐在亚洲的谈判桌上,而
不是在白宫或国会发号施令。亚洲人和欧美联盟平起平坐的前
提,有赖于亚洲区域的精诚合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亚洲
人过去各自为政的结果,是被西方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导致无
限的被动。
  现在,亚洲诸国在经济市场化上迈出了一大步,在法制和
民主化进程中也逐步建立了亚洲模式。这将避免亚洲国家在经
济发展中重覆西方经济发展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伦理丧失、
暴力犯罪等等旧辙。在通向现代工业文明中,亚洲模式将给世
界其它区域进入现代文明送去曙光。
  但我们仍必须看到,西方并不甘心失去在这个世界上的政
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配地位。特别是本世纪下半叶以来,美
国在亚洲充当着监护人的角色,美国人当然不会甘心从此退出
亚洲舞台。因此,美国在亚洲始终保持着10万美军和第七舰队
的庞大军事实力。美国人拥有足以摧毁整个地球的核弹。这是
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的,亚洲国家刀枪入库,放马南山的念
头不能萌生太早。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制衡的世界,新的
冷战局面并未形成,制衡力量来自多方。或者说,西方进入一
个战略目标散失的时代,它缺乏共同敌对的粘结剂,而美国的
领导角色存在的必要已经值得怀疑。在冷战后时期,是一个经
济秩序和国家角色重新定位时期,具体的表现,我们可以称之
为亚洲时期。
  抵抗美国应该是一个长期经济战略目标。想在某一天早上
迫使美国就范,放弃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
非常幼稚的。事实说明,美国崛起的秘密之一在于它持久的、全
面的实行人才事夺。二战时期美国最大的收获还不能算依靠军
火输出和被侵略国的资本大量流入,扭转经济危机的颓势;美
国的最大收获在于人才的大批流入。以美国的原子弹研究为例,
如果不是遭受和逃避纳粹迫害的大量犹太裔科学家的涌入,美
国就可能不会先于纳粹德国获得成功。那个时期,美国既成为
资本的吸纳地,也成为人才的避风港。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在全世界范围进行人才战略攻势,使
这个民族最多的国家获得了全球的一流人才和后备人才。这是
美国较之西方盟友高明的地方。当前,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景
象是,无数的亚洲有志青年仍源源不断地远渡重洋踏上美国国
土,领取绿卡。这是应该引起所有亚洲国家重视的事情。
  引导人才回流是一个有利于亚洲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应
该看到,在美国各机构服务的中高级人才中,亚裔占有重大比
例。这批人才是我们真正储备在美国的宝贵财富,我们吸纳他
们回来投入亚洲经济建设,比吸纳几百亿美元的贷款或投资更
有意义。这也是抵抗和遏制美国继续称霸世界,保卫世界和平
的有效手段。因为只有获得科技的力量,才足以使亚洲真正的
强大。否则,单纯的短期经济发展战略并无法保证我们的和平
与尊严不遭到来自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威胁。日本就是一个很好
的例子,它无可争辩地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却不得不生活在
美国的阴影中。殖民地文化决定了它的地位,很像美国的有钱
的孩子,富有,但没有独立尊严。
  亚洲有充分的信心唤回自己海外的孩子。中国已开始走出
这一步,中国大力鼓励海外留学学者回国服务,给他们提供更
为理想的环境,但目前仅仅是开始。华裔高级人才在美国硅谷
引人瞩目的同时,还有更为年轻的一代正在美国各大学留学。如
果我们不把温暖的手伸给他们,我们将把投入巨额资金培养的
最优秀的一批人才拱手送给美国。人才回流加上已有的科技实
力,将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摆脱事实上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的从属地位,成为真正的经济和文化的强国。
  人才回流战略是一个具有可操作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改
变东西方产业结构以及增强竞争能力的最佳步骤。实施这个战
略,应该考虑到东方文化的凝聚力。这一点是东方文化与西方
文化竞争的优势。任何东方人都会放弃漂泊转而投入祖国的怀
抱,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在中国,清华、北大的讲坛上,越来
越多留学归国的学者在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中关村,数千家高
科技公司里随处可以看到留学归国学子的身影。虽然他们在美
国的物质生活比国内优越,但他们更希望把聪明才智贡献给祖
国。在海峡的那一边,甚至在整个亚洲,我们都能够发现,回
归学者正在起到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作用。正如《亚洲大
趋势》中描写的那样:
  台北市以南的新竹科学园区是归台工程师的大本营。园区
内55家公司,半数以上由曾留学美国的台湾工程师创建。在威
斯康星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管理局长薛香川表示:“我们最初的
想法是,既然硅谷中有那么多台湾科学家和工程师,如果能集
合一些人回来共同创业,那他们一定能帮助台湾建立起高科技
工业。由于过去台湾的政治制度戒严,很多人去了美国,他们
有些已经出现了中年危机,于是,我们就试着请他们回来创建
高科技公司。”
  海外华人的中年危机以及在美国公司中的发展受到限制,
反而造就出一个个杰出的企业家。
  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应邀于1994的回台任“中央研究院”
院长,该院是台湾最有名望的学术研究机构。他说:“60年代,
多数青年人都认为在台湾没有机会发展,最优秀最聪明的都去
了美国。”李远哲博士放弃了美国国籍和舒适的生活回到台湾,
如今他正以其新身份致力于推动海外知识分子回台服务,其中
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如哈佛大学古生物学者张直光、物理
学家弗兰克·方、植物学家杨尚发等。李远哲设立了“杰出人
才发展基金”,目前已从商界募集了近3000万美元,协助海外
学者和科学家回台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我在IBM公司已干得够长了。”吴涛元说。他是斯坦福大
学机电工程博士,曾任硅谷IBM公司研究开发主管。“因为人性
险恶,我觉得在美国发展受到限制,而台湾却带给我更多机会。”
  1993年由美返台的姚又文说:“我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应用
物理系,紧接着到汉韦公司工作,以后又去了IBM公司。是因
为台湾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我才回来的。”姚又文现在是台湾半导
体工业公司产品质量负责人。该公司是台湾最大的半导体集成
电路元件制造商。
  新竹科学园区内155家公司虽为私人所有,但国民科学委
员会在土地、办公楼和研究方面都提供了资金补助。1993年,其
销售总额近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0%,到2002年,薛香
川估计销售额将达到500亿美元。许多曾留美的台湾工程师是
园区的最大功臣。园区内有好几家公司在台湾高科技公司中位
居前列。例如创建于1980年的全友公司占有全球桌面扫描器
15%的市场。
  据统计,在过去5年中有600名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和工
程师回台工作,其中不乏拥有博士学位者。薛香川说:“我希望
在台湾看到一个个小新加坡的出现。”台湾第二个科学园区将在
高雄市附近兴建(高雄是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的世界第三大货
运港口)。薛香川预计第三个园区将坐落于台湾中部,而另两个
将在2020年前建立。
  如此诱人的奖励措施,对年轻一代来说,台湾、香港地区
和新加坡、韩国等地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要比美国高科技公司
更多、更优厚。
  成千上万的留学美国的亚洲人才回国工作,促使全球范围
内科技发展形势和科技力量的分布产生变化并重组。1993年获
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中有近半数是外国人,他们毕业后大
都继续留在美国,进入硅谷或诸如AT&T贝尔实验室等尖端科
学研究机构工作。这些富有才智的外国人对美国科技公司的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商业周刊》曾撰文说:“如果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带着
他们的技术以及关系网回国发展,这将会缩小这些国家与美国
的科技水平的差距。以韩国为例,近10年来留学美国学者功不
可没,在下一代记忆芯片制造商业盟主竞赛中,正是因为有了
他们的支持,三星电子公司已与其日本对手旗鼓相当。”
  《商业周刊》指出,目前已有上百名AT&T贝尔实验室的
“校友”回到台湾,加强了这座岛屿“半导体和多媒体设备的出
口竞争国。”《商业周刊》形容香港是“电子通讯和音响器材的
摇篮,这两项工业拥有数以百计的制造商。”并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