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玄机-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着年龄的长大,奕和奕也都渐渐明白,皇太子之位只有一个,他俩中间只有一人获此宝座。大清朝自雍正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以来,确定哪位皇子为皇太子,由皇帝独裁,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皇子、朝臣都讳莫如深。但皇太子之位如此魅力无穷,谁又不想拥有这一宝座呢?两兄弟心照不宣,都在暗中使劲。                  
大智大爱(3) 
高冕  
  杜受田洞察宫廷风云,明白皇四子奕在皇太子角逐中所处的形势和地位。自从孝全皇后死后,皇太子角逐的政治天平实际上已向奕倾斜,而且奕的天资和能力都不及奕,总体上处于劣势。因此,能否让奕在皇太子竞争中扭转乾坤,变劣势为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子背后师傅的斗智斗勇了。但站在杜受田面前的对手——奕之师卓秉恬,不是等闲之辈,而是官场巨人、儒林高手。 
  卓秉恬堪称资深大臣,在朝野均有很大势力和影响。他是四川华阳人,才华超群。虽只比杜受田早出生六年,但少年得志,入仕要比杜受田早得多。嘉庆七年(1802年),他二十周岁,即考中进士,随后被选为庶吉士,在学馆深造三年后,“年甫弱冠,授检讨”。弱冠泛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当时男子二十岁行弱冠礼,以示已成人。检讨是翰林院职官之一,官秩从七品。这就是说,论入仕时的年纪,他比杜受田小五岁;论考取进士、进入翰林的年份,他仅比杜受田父亲晚一年,要比杜受田早二十一年,可谓翰林前辈。嘉庆十八年(1813年),他改任御史。后历任鸿胪寺少卿、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内阁学士等职,期间曾典陕西乡试、江南乡试。道光十五年,也就是杜受田交付山西学政之任赴京任上书房师傅那年,卓秉恬已升为礼部侍郎,随后调任礼部侍郎,督浙江学政,不久擢升为从一品的左都御史,兼管顺天府尹事,管理所属京县和附京州县的政务,官品比杜受田高得多,实权也大得多。在随后八年多时间里,他历任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取得非常丰富的经历阅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六十二周岁的卓秉恬当上体仁阁大学士,不久晋为武英殿大学士,爬上文官顶级台阶,官居正一品。 
  在杜受田看来,无论站在朝堂上,还是站在上书房里,官居大学士的卓秉恬都要比他高一头。 
  残酷的皇太子之争不期而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春天,无论对道光帝、皇四子奕、皇六子奕来说,还是对杜受田、卓秉恬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季节。 
  对道光帝而言,时已近六十四周岁,年逾花甲还没册立皇太子,国本大事迟迟未决,连他自己也焦虑不安起来。对皇子奕、奕而言,关系前途命运的角逐悄然来临,几年之后,他们就会更加深刻地领悟这个春天对他们的重大意义。对师傅杜受田、卓秉恬而言,多少年修炼的道行功夫,此时将一决高下。 
  这年春天,道光摔掉在一系列屈辱条约上画押的御笔,带着愧对祖宗的心理,赴位于河北易州的西陵祭祖,尔后顺路到南苑皇家猎场围猎。 
  行围打猎,是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为克服皇室子弟、八旗官兵沉溺安乐、平庸无能,提高他们军事素质与作战能力所确立的制度。康熙帝和乾隆帝经常带领文武大臣和八旗官兵,浩浩荡荡到塞外行围;嘉庆帝出于祖制难违的考虑,抛开内忧外患带给他的烦恼,也间或出塞行围;道光帝执政之初,就传谕“秋狩礼废”,废除了出塞秋狩的制度,但并没有废除一切行围,在他看来像这样祭祖后的顺路打猎,不大劳财伤民,还是可以接受的。 
  行围打猎,遵制行事,包括道光帝本人都没有将它看得很特别。谁也不知道,这次围猎会作出如此重要的决定。 
  一些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降临。 
  声势浩大的行围行动开始了。在雄壮粗犷、激动人心的吆喝声中,早已跃跃欲试的皇六子奕,一马当先,纵马驰骋,一展平素练就的高超骑射本领。奕虽然也参加行围打猎,但始终未发一枪。行围结束时,清点战利品,数奕猎获最多。奕自然是喜不自禁。众人觅视皇四子奕,见他垂手而立,毫无收获,却一脸平和。道光帝很奇怪,问他为何一无所获,奕答道:“眼下正值鸟兽怀春孕育季节,不忍杀生以干天和。”道光帝听了龙颜大悦,说:“这真是为帝之言啊!”久拖未决的皇太子就这样确定下来。奕被确定为皇太子,是杜受田辅导教诲的结果。 
  上述这些描述,基本上是《清史稿·杜受田传》的意思。它只交待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没有交待背景和细节。稗官野史则将这一事件写得绘声绘色。 
  《清翰野史大观·清人逸闻》记载:“宣宗晚年最钟爱恭忠亲王(奕),欲以大业付之。金合缄名时几书恭王名者数矣,以文宗(奕)贤且居长,故逡巡未决。滨州(杜受田)时在上书房行走,适授文宗读,微窥上意所在,欲拥戴文宗以建非常之勋。一日,上命诸皇子校猎南苑。故事皇子方读书者奉命外出,临行时必诣师傅处请假,所以尊师也。是日文宗至上书房,左右适无人,惟滨州一人独坐斋中。文宗入,行礼毕。问将何往,以奉命校猎对。滨州乃耳语阿哥曰:‘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骑射,万勿发一枪一矢,并当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复命时上若问及,但对以时方春和,鸟兽孳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也。阿哥第以此对,必能上契圣意。此一生荥关头,当切记无忽也。’是日恭王所得禽兽最多,方顾盼自喜。见文宗默坐,从者悉垂手侍立。怪之问其故。文宗曰:无他,但今日适不快,弗敢驰逐耳。日暮归复命,文宗独无献。上询之,具如滨州所教以对。上大喜曰:‘是真有人君之度矣!’立储之议遂决。”                  
大智大爱(4) 
高冕  
  这是一场独特的考试。判试卷者是道光帝。考得好的得满分,考得不好的得零分,考得好或不好都不会有别的分数等次。结果,皇四子奕得了满分、皇六子奕得了零分。 
  角逐皇太子的背后,实际上是两位师傅的较量。如果考试结果当场公开的话,两位师傅都能得到收获,杜受田获得的是经验,卓秉恬获得的是教训。可是,这场特殊的考试不当即公开结果,于是成功者注定要再次获得成功,失败者要再次重蹈失败。 
  两位师傅所过的第二招,《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逸闻》作了如下记载:“(道光帝)一日召二皇子入对,将借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秉恬)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谓咸丰帝曰:‘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野史求生动,免不了添油加醋。但有些野史很可贵,里边保留着常被官史过滤掉的某些真实。皇四子奕、皇六子奕角逐皇太子的上述两则故事,极可能就属于这一类。 
  特殊考试答案揭晓的日子终于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初四日,年届六十七周岁、身染重病的道光帝命皇四子奕代阅奏章,召见大臣。此后第十天的早晨,奄奄一息的道光帝召见朝廷十重臣,令他们公启合。这只金黄的盒子在万般沉寂中开启,大臣们惊讶地发现,里边竟有两道谕旨: 
  “皇六子奕封为亲王。” 
  “皇四子奕立为皇太子。” 
  自雍正帝建立秘密建储制度以来,确定皇位继承人的御书中同时写入两人,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大臣们领悟帝意,深知这一超常行为表明道光帝对两位皇子都很喜爱,龙椅只有一把,为不让奕太过委屈,就发明了这一立储方式。 
  有智不在年高。在漫长、复杂、微妙的皇权角逐中,年龄小、入仕晚、官衔低的杜受田取得最后决定性胜利。这一日,杜受田的内心世界一定阳光灿烂,卓秉恬的内心世界一定风雨交加。 
  杜受田的成功在于,经过反复揣摩,知道让学生如何表现,道光帝必会打满分。 
  卓秉恬的教训在于,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塑造学生,一厢情愿,却不理会道光帝欣赏什么。 
  智者若水,以柔克刚,杜受田所使之招纯属柔媚。卓秉恬所使之招十分阳刚,却铮然败北。 
  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就这样把嘲讽留给了卓秉恬,将微笑送给了杜受田。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六日,奕在紫禁城太和殿登上皇帝宝座,君临天下,独断朝纲。皇六子奕只能跪拜叩头,俯首称臣。 
  这一日,咸丰帝发布上谕,把恩师杜受田扎扎实实赞誉了一番,并给他及其父亲加官晋衔:“朕自六岁入学读书,仰蒙皇考特谕杜受田为朕讲习讨论,十余年来,启迪多方。恪勤罔解,受益良多。允宜特沛殊恩,以崇硕学。杜受田著赏加太子太傅衔。伊父前任礼部侍郎杜,年逾八旬,精福固强,诒谋远大,济美中朝。前经皇考赏给‘教忠笃庆’匾额,并赏头品顶带,太子太保衔,朕今复亲书匾额颁给,以示笃念耆臣,推恩赐类至意。”随后,命杜受田兼署吏部尚书,不久调任刑部尚书,将他擢升为协办大学士。 
  加官晋衔,推恩及父。卓秉恬就没有杜受田这份风光和荣耀了。 
  道光帝撂下的大清王朝是一个烂摊子。内有太平天国造反之忧,外有列强侵略之患。咸丰帝即位之初,尚有励精图治之志。面对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江山社稷,他决定革新局面,重振国威。在百废待举的重要时期,恩师杜受田成为他最为信赖的智囊。“文宗初政,杜受田以师傅最被信任,赞画独多。”“受田虽未入枢廷,国家大政及进退大臣,上必咨而后行。”杜受田虽未荣升殿阁大学士,也没有进入军机处,但他是赞襄帷幄的得力军师,他的谋划建议对皇帝直接产生重要影响。“每召见时,于用人行政、国计民生,造膝敷陈,深资匡弼。” 
  治国理政,首在用人。咸丰帝采纳杜受田建议,起用前云贵总督林则徐、前漕运总督周天爵,力排众议保全因与同列不和而遭毁谤的提督向荣,重用一批忠臣宿将;同时,罢黜惩处一批腐败无能、名声很臭的官员。道光帝很信任的军机处领班大臣穆彰阿,玩弄权术、妨贤病国,被革除职务、永不叙用;文渊阁大学士耆英,畏葸无能、抑民媚外,曾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举朝内外恨之如仇,咸丰帝将他连降八级,“降为五品顶带,以六部员外郎候补”。如此等等,谕令一出,人心大振。 
  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黄河丰北决口很长时间没有堵上,大水泛滥,山东、江北严重受灾。为避免引起更大的动乱,为给皇上分忧,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杜受田带着患了多年的肝病,奔赴灾区查看灾情,抗洪赈灾。出发前他上疏建议:“灾广民众,赈恤不可缓,尤在得人。”经他推荐,重用了山东藩司刘源灏、江宁布政使祁宿藻等一批持正有为的地方官员。同时采取了对付灾难的应急措施。 
  杜受田不管自己年迈有病,顶着酷暑和风雨,在灾区泥泞中奔波跋涉。六月,抵山东;七月,到江南清河。肝病痛得厉害,他咬牙硬撑,一心扑在赈灾事务上,“前后奏折中从未自陈病状”。杜受田的三道奏折,将灾情陈奏得很详细很清楚,把赈灾措施拟制得很周密很稳妥,受到咸丰帝充分肯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杜受田终于扛不住了,走到江浦时猝然倒下,与世长辞。他在遗疏中仍对皇上殷殷告诫:“念贼氛未靖,河患未平,尤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崇节俭,慎好恶,平赏罚为言。”                  
大智大爱(5) 
高冕  
  咸丰帝惊闻恩师病逝消息,涕泪纵横,非常痛苦。他哀叹说:“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 
  恩师走得太快了。咸丰帝悲痛之中突然想起来,应当赐给恩师的东西还来不及赐予。他立即颁发上谕,晋赠恩师为太师、大学士。 
  实际上,咸丰帝早就有意将太傅、大学士职衔授给恩师。但皇上手中的东西,无论一条破裤,还是殿阁职衔,都是政治象征物,何时赏给寓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因此只有到了他认为时机成熟时,才会郑重赐予。咸丰帝当权后没有很快将太师、大学士两个显赫头衔赐给杜受田,很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