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丹医-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耀和戈勇赶回家时已经是深夜,阿丽娜终于在附近找了家招待所安置好了老兵们,辛苦了一天时间,扛不过身体的疲惫,带着囡囡休息了。只有阮玲玲强撑着精神带着同样强打精神的小古力在等着林耀的回来,这几天小家伙难得见到林耀,害怕失去爸爸的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先睡觉。

    将小家伙哄睡后,林耀帮虎子再次治疗,更换了输液瓶和导尿袋,这才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日常修炼。

    第二天大清早阿丽娜就起床准备早餐,老兵们也一同赶来报道,时间还不到早上七点,想来这些军人的作息规律依然没变,按照部队的六点钟准时起床,两个小家伙睡眠时间要长些,还没起床,让清晨的静谧得以持续,只有虎子身边某个战友在娓娓述说着美好的回忆。

    军人的高效作风体现出来,得到了洪将军的指示后,智鹰沈若华做出了完善的计划和安排,每个人都被迅速分工,分别负责买车、租房、添置电脑和仪器设备、近身保护林耀家里的成员、收集情报查探重庆乌道大佬、分析信息规避潜在的威胁,等等等等。

    听着沈若华的安排,林耀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这些老兵的能力,几乎涵盖所有方面的能力在他面前展露出冰山一角,相对以前认为的这些人只在武力上有所特长,现在林耀才真正震惊这些人的能量,他们简直可以组成一只特工队伍。

    负责信息收集的人中有黑客高手,有交际公关能人,有语言专家;负责武力的人中有枪械专家、机械专家、爆破专家、格斗专家,甚至还有专门实施暗杀的刺客性质的人,当然这些都是林耀从采购清单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实际情况沈若华没说,林耀也没问。

    获知了这些老兵的能力后,林耀心中隐隐有了新的想法,他决定等大家磨合一段时间后再提出来,那时候再一起营建理想中的帝国。了解越多,林耀越兴奋,心里对之前的一个疑问有了答案,难怪青鹰说国/安局会紧张他们的聚集,换成林耀自己当国/安局长,也一定会夜不能寐。

    添置电脑和各种设备花去了林耀一大笔钱,这笔高达两百万的设备很多都是林耀闻所未闻的,更不用说知道到哪里能够采购到这些特工装备。林耀只瞄了一眼采购清单,就掏出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沈若华,他深知这个队伍将为自己今后的事业带来多么巨大的助力,这点投资完全是大值特值。

    沈若华的租房方案遍及整个成都市区,甚至连某些靠近三环边缘的区域也计划了租房。几十套租房的计划林耀虽然看不懂,但抱定相信专家的理念,林耀任由他们怎么整,自己只需要提供资金和听从安排就好,这方面自己在沈若华他们面前连个小学生都算不上,就不浪费时间让他们解释了,学那么多知识也没必要,更没时间。

    交待沈若华随便花卡上的资金,卡里面是张永琪刚刚转过来没几天的一千万,林耀还没来得及转到民红药业的账上,正好让沈若华可以更方便的安排计划。在林耀的心里,父母的安全摆在第一位,花多少钱都值得。前几天的绑架事件让他的担心上升到了最强烈的地步,此时也暗叹自己运气不错,拢络了这一大批能人。

    沈若华不知道林耀心中的庞大计划,只隐隐根据民红药业的情况和戈勇略微的暗示做出了自己的计划。林耀也不清楚为什么沈若华会将摊子铺得这么大,很多在普通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的准备简直就是浪费。

    不过在林耀看了沈若华的计划后,心里生出了新的想法,小草能力超绝,今后必将推出各种神奇的药物,巨大的机遇必定伴随巨大的危机,这些计划正好可以解决这种危机。林耀感激沈若华,这计划让他可以深刻认识到未来道路的危险,更可以保护好家人不被伤害。

    两人很默契的没有就计划的事情进行讨论,一个随自己的心意安排计划,另一个完全放权和提供资金,这种默契如同发生在共同战斗十几年的战友之间一般,是那么的自然。

    =

    感谢“眼哥·牛”打赏!!!又多了一个知道名字的新朋友了,呵呵。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九十九章 市场价

    请牢记本站域名 《 NieShu。 》  ;或者在百度搜索: 涅书小说网

    衷心感谢“如莲如玉”在《小地主》里给本书的章推!衷心感谢“一无所有0716”的热心帮助!

    《小地主》正在起/点首页被封推,此书是乡土题材,文笔细腻,很适合平息都市烦乱情绪,已经两百多万字,建议大家阅读(不仅仅是回报作者的章推)。

    正文:

    林耀跟着戈勇一起,将充当保镖的老兵送往各自的岗位。经历了绑架事件后,林红梅和罗济民在电话里都没有拒绝林耀的安排,爽快的接受了各自的保镖。

    林红梅本身是军人出身,对军人有一种天生的好感,两名残疾退伍军人的到来受到了她热情的欢迎,虽然心里有些奇怪,但她相信儿子的眼光,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愿意。林红梅的爽快和热情也感染了负责保镖工作的两名老兵,这一刻他们更加感受到林耀一家人的亲切,能保护值得尊敬的人,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了在部队接受任务的光荣。

    罗济民的保镖移交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原本要赶往杏林药厂的林耀中途接到了电话,父亲罗济民临时去了安运水业公司,电话那头传来骂骂咧咧的声音显示情绪很不好,那些吃拿卡要的职能部门越来越张狂,让一贯温和的罗济民都直骂娘。

    “大哥,有什么办法可以杜绝职能部门的伸手?他们越来越过分了。”林耀放下电话,有些郁闷的问戈勇。

    “小耀,发生了什么事情?”戈勇没听懂,只能问清楚再给建议。

    “我爸说市健康局(捏造的一个单位,免得被河蟹了)又来视察生产了,这次他们狮子大开口,竟然要100箱饮料,还说按照出厂价给钱。”林耀脸上的神色愤愤不平,“真不要脸,他们有本事就按照黑市价格给钱啊,打个五折也行,1000块钱一瓶,100箱是240万,他们竟然想按照每瓶一块二毛五买下来,只给3000块钱。可耻!”

    “我马上告诉沈部长,让他想办法,他脑子活。”戈勇听了林耀的话后,也是一阵头大,地方上的事情很复杂,他没有什么好办法,“小耀,你别着急,会想出办法解决的。”

    林耀气呼呼的没有说话,一些职能部门的人仗着手中的权力,搞这种强买强卖的事情,都是为了个人私利。这些饮料被拖出去后,不是用来作为礼物讨好上级领导,就是直接转手卖钱谋取巨额利润,可偏偏企业拿他们没办法,如果拒绝,随时可能来一张停产整顿通知,就要耽误更大的事情。

    不到十分钟,沈若华的电话打了过来,给出了解决这类办法的建议。

    第一,民红药业打破非灾区不销售的原则,开始对外销售,将价格直接订在2000元一瓶,以确定抗旱饮料的市场价值。当然这种销售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应对这类问题。每天限量销售,网络销售每天五瓶,然后找一家成都市区的超市,每天销售五瓶,以确定产品的市场真正价值,至于灾区的销售,完全可以以一种赈灾名义继续维持原价格。

    第二,在公司主页和平面媒体发布公告,确定公司的这一价格原则,通报灾区以外的地方产品价格体系,如果遇到这类强买强卖的情况,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得承担索贿的风险。

    林耀听到沈若华的对策,心情立刻好了起来,马上打电话通知叶昭显,让他们立即在公司主页上进行发布,并将事情的缘由解释了一番。电话那头的叶昭显听到了缘由后,二话不说,立即开始安排网站发布的工作,地方上的大事情他还能够找人疏通关系,这种小鬼伎俩也不好出面解决,此时也无奈的接受林耀的建议,将这种当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尽快实施。

    计程车到达了东三环四段附近的李家院子,安运水业的工厂设在这里。计程车停稳后,林耀掏钱交费,被司机阻止。

    “兄弟,我听到你们打的电话了,你们肯定就是民红药业的人,安运水业我也知道,有的哥见过抗旱饮料从这家水厂发货出来,现在全成都的的哥都清楚李家院子。”一直开车没吭声的中年司机突然开口,语气颇有些激动,“这钱我不能收你的,我也要向你们家学习,为赈灾做点贡献,只是个人能力有限,只能支援这一点点车费聊表心意,你们别嫌弃哈。”

    顿了顿,中年司机又继续说话,语气变得十分激昂,“那些健康局的龟儿子太不要脸了,兄弟你一定要挺住,如果开了这个头,今后的头头脑脑会来得更多。你们一定要挺住啊,这几天我也去上网,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谢谢师傅。”林耀心里想起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好人还是多”,他无法拒绝中年司机的奉献,虽然这种奉献是体现在自己身上,“师傅你放心,我们绝不姑息这种事情,少一瓶饮料就少救助一个灾民,不能让这些健康人糟蹋了饮料。”

    下了车的林耀更加坚定了决心,这些蛀虫的自私自利一定要遏制,主意打到自己家头上了,说不得又要来一起杀鸡儆猴的事情了。

    “你是谁?在干什么?”戈勇此时也感觉有些憋,地方上的情况复杂,在他退伍后已经感受到了,一些ZF部门的个别人行为极不检点,败坏了整个部门形象(不好写,呵呵)。

    林耀被戈勇的叱喝打断了沉思,抬头望去,只见水厂大门口有一个年轻人在探头探脑的围着铁门转悠。

    “啊,你们好!”年轻人听到有人跟他说话,立即脸上堆笑的跑了过来,仿佛完全没有听出戈勇语气里的不善,“请问你们是安运水业的人吗?能不能带我进去?”

    年轻人跑近后,让林耀看清楚了他的样子。只见这名年轻人二十来岁年纪,俨然是一副学生模样,相貌清秀,细长而浓黑的眉毛更加衬托出他的精致面容,眼睛很大,目光坦诚率真。

    这不是个坏人,林耀心里瞬间做出了定义,只是心里对这名年轻人的要求感觉有些好笑,完全不认识竟然就要求带他进厂。林耀没有说话,继续朝厂门走去。

    “喂,哎,你们别走啊,带我进去吧,我是新华社成都分社的记者,想采访这家水厂,只是这厂里的门卫太不讲道理了,连传达一下都不愿意。”年轻的记者用带着哀求的语气说道,“带我进去吧,我想写一篇关于赈灾的报道。”

    记者?林耀心里一动,停下了脚步。略一思考后,林耀有了新的主意,不忙着进厂了,想来父亲应该会继续跟健康局的人磨叽,绝对不会同意给出100箱饮料的。

    “来,我们到一边谈谈。”林耀招呼年轻记者,离开厂门,走向远处一片小树林。

    年轻记者听到事情有了转机,高兴的跟在林耀身后,眼里闪出兴奋的光芒。这四个人很奇怪,其中还有两名残疾人,他们到底是什么身份?来干什么的?记者的职业习惯让他心中立刻生出很多疑问,不过这种事情相对进厂采访都是次要的,他决定先笼络关系,让对方带自己进厂。

    走到小树林,林耀转身站定,静静的盯着走过来的年轻记者,没有说话。

    “你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秋醉月,是新华社成都分社的记者,这次想采访生产民红抗旱饮料的安运水业公司,只是这家公司很神秘,找不到联络电话,所以只好没有预约就跑过来了,可门卫直接就给拒绝采访,这才求你们帮忙。”年轻记者说话很有条理,虽然声音稚嫩,但表现得很老练。

    “你是正式记者?”林耀见到对方的年龄,有些不相信他的说话,“请问你在新华分社负责哪方面的报道?”

    “这个……,”秋醉月愣了一下,赧然一笑,“好吧,我其实只是新华社成都分社的实习记者,今年马上就从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所以先回家乡实习,希望能够留在新华分社工作,希望你能帮帮我。”

    话一说完,秋醉月又立即补充,“我现在主要负责社会新闻方面的采访和报道,当然如果有好的线索,别的方面也可以拟稿,交给主编审核后就可以变成铅字发表。”

    “哦,”林耀对秋醉月的坦诚比较满意,继续问出自己关心的问题,“你们的报道有没有什么忌讳的事情?比如说揭露ZF职能部门的陋习或者是阴暗,还有你作为实习记者写出来的稿件被审核通过的几率大不大?”

    “只要不涉及政治的报道我都可以写,揭露陋习和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