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怡情佚史-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希溆帕又饧凇豆げ磕怪尽贰R蕴滋觳牛褂胁宦艘獯Α:柙蛟疲骸疃盼恼略冢庋嫱蛘沙ぁ2恢憾蓿斡霉拾恕r夫莺炒笫鳎尚Σ蛔粤俊!俗哉嫘那愕怪猓亢嗡壑裕俊钡郎溃骸笆孕郧樗钤蚝美睿旁蚝枚牛睢⒍偶娼蚣婧靡印!
  元微之粗率之文,颓唐之句,于李岂能相近?自然尊杜而贬李。王荆公谓李只是一个家法,杜则能包罗众体,殊不知李亦何尝不包罗众体,特以不屑为琐语,人即疑其不能。大抵论太白之诗,皆喜其天才横逸,有石破天惊之妙。 
  《蜀道》、《天姥》诸篇,摹拟甚多,而我独爱其《乌栖曲》、《乌夜啼》等篇,如《乌栖曲》云: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西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其《乌夜啼》云: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其高才逸气,与陈拾遗同声合调。且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故律诗殊少。常言寄兴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 
  以鄙见论之,李诗可以绍古,而杜诗可以开今,其中少有分辨,故非拘于声调俳优者之所可拟议也。昌黎古诗,直追雅颂,有西京之遗风,其五七古尤好异斗奇,怪诞百出,能传李、杜所未传。读《南山》等篇,而《三都》、《两京》不能专美于前。 
  人既无其博奥,又无其才力,尽见满纸黝黑,崭崭□□,所以目为文体,至有韵之文不可读之说。 
  此何异听《钧天》之乐,而谓其音节未谐。特其五七言绝句及近体诗非其所好,只备诗中一格,原不欲后人学诗,仅学其五七言绝句小诗也。”此一番议论,议论得个个首肯,宝珠、蕙芳等亦颇能领会。 
  子玉道:“诗之妙论,既闻命矣。韵有通转之分,且处魏晋而始,如李登之《诗韵》,吕静之《集韵》,齐周□作《四声切韵》,梁沈约撰《四声》一卷,而韵谱成。隋陆法言、刘臻等,本沈约之旨又为《广韵》,唐郭知玄又为《切韵》,孙□又为《唐韵》,丁度、宋祁为《集韵》。景云已后,又有《礼部韵》,王宗道之《切韵》,吴棫之《韵补》,元阴时夫之《韵府群玉》,其合韵、分韵,究以何韵为是?”道生道:“韵学之辨,诸家通转各有依据。沈约以越音而定八方之音,岂能尽合?而同一字也,而舌与齿为一音,齿与舌又为一音。即如五方土音,甚难吻合,所以支元之韵最杂,正不知何方人才能念出一韵来。昔分在韵为二百六部,自淳中,平水刘渊始并为一百七部。 
  《广韵》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集韵》计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字,《礼部韵》止收九千五百九十字,毛晃增韵,较《礼部韵》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刘平水之《礼部韵略》又增出四百六十三字,而古书尽变。说者谓韵之失不在二百六部之分,而在一百七部之合,阴时夫又较《礼部韵》、毛晃、刘平水韵,刊落三千一百余字,有去古雅而入讹俗者。又黄公绍之《韵会》分并依毛、刘韵而笺注颇博,增添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二字,不为无补。第其次序泥于七音三十六母,又为后人所议。今之韵即沈约之韵,但古韵之通,似较今韵为是。章黼之《韵学集成》校定四声,而古韵之通转亦可类推。请以《雅》、《颂》、《离骚》古歌诗核之,古今通转之异可想见矣。”子玉避席而谢。 
  南湘道:“古人讲《易》言理不言数,今人讲《易》言数不言理。数竟可以该得理么?且数自康节先生之后无真传。今之所为太乙数者,可以验运祚灾祥刀兵水火,并知人之贵贱。 
  其考阳九百六之数,历历灵验,其说可以得闻否?”道生道: 
  “宋南渡后,有王湜著《太乙肘后备捡》三卷,为阴阳二遁,绘图一百四十有四。以太乙孝治人君之善恶,其专考阳九百六之数者,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 
  阳九奇数也,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阴数之穷。王湜之说云: 
  后羿寒浞之乱,得阳九之数七;赧王衰微,得阳九之数八;桓灵卑弱,得阳九之数九;炀帝灭亡,得阳九之数十。此以年代考之,历历不爽。又云:周宣王父厉而五幽,得百六之数十二;敬王时,吴越相残,海内多事,得百六之数十三;秦灭六国,得百六之数十四;东晋播迁,十六国分裂,得百六之数极,而反于一;五代乱离,得百六之数三。此百六之数,确有可验。 
  但又有不验者:舜禹至治,万世所师,得百六之数七;成康刑措四十余年,得百六之数十一;小甲、雍己之际,得阳九之数五,而百六之数九;庚丁、武乙之际得阳九之数六;不降享国五十九年,得百六之数八;盘庚、小辛之际,得百六之数十;汉明帝、章帝继光武而臻泰定,是百六之数十五;至唐贞观二十三年,得百六之数二。此皆不应,何也?甚至夏桀放于南巢,商纣亡于牧野,王莽篡汉,禄山叛唐,阳九百六之数,皆不逢之,又是何故?所以我说数不敌理。 
  理生于自然,数若有预定。故圣人言理不言数,数止理中之一端耳。”南湘道:“是真快论,可破古今之疑。”次贤道:“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现在身。我有一个极琐屑鄙俚之理要请教请教。我见《越绝书》有慧种生圣、痴种生狂、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之说,我往往见愚夫蠢妇,倒生出绝慧绝美的儿女来。看其父母,先天后天,皆无此种宿因,何竟得此妙果?”道生笑道:“这个理倒有些难讲。然《齐民要术》内说种梨法,一梨十子,唯二子生梨,余皆为杜。段氏曰:鹘生三子,一为鸱。《禽经》曰:鹳生三子,一为鹤。造化权舆,夏雀生鹑,楚鸠生,《南海记》曰:鳄生子百数,为鳄者才十二,余为鳖,为鼋,随气而化。且推之,圣不生圣,贤不生贤。 
  先儒谓扬雄宜有后,张汤宜无后,以人之私智,岂能定天之理?且理有常,亦有变,岂无为气所感,可以变化气质。抑或愚夫愚妇,外貌虽蠢,其七情六欲之间亦有一样不蠢,从此解了这点灵气,就借此结成,也未可知。”说得众人大笑。 
  子云道:“古人美人多矣,其形之妙丽,唯在人之笔墨描写。见于文词诗赋者,亦指难胜屈,究以何处形容得最妙,先生肯指示一二处否?”道生道:“古人笔墨皆妙,何能枚举。但形容的美人得体,又要人人合眼称妙者,莫如卫庄姜。《硕人》之诗,先曰:‘硕人其颀,衣锦□衣。’这两句,就写得光华射目。‘领如蝤蛴’,至‘美目□兮’,便字字形容绝妙,不着一衬帖语,不用一假借语,正所谓咏月咏月满,写花写花开,扫去烘云托月之法,是为最难。若写服饰之盛,体态之研,究未见眉目鼻口之位置何如也。宋玉《神女赋》未尝不想形容,但云:‘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极言其光亮而已。明日犹可,而白日、屋梁,则比之不伦。而曹子建《洛神赋》复用其意,有‘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神女赋》又云:‘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而《洛神赋》复用其句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真不善体会,以游龙比美人,吾不知其何所见而然。再如宋玉《好色赋》云:‘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只概而言之,不求其实可也。若必细核其人之长短,亦有语病。 
  既云增之一分则太长,则此人真长,减一分必不为短。既云减之一分则太短,则此人真短,增一分必不为长。此又文章之过情语也。小说中有刻划尽致,言人所不忍言,而令诸者目眩意移,其神情活现纸上,则莫如《杂事秘辛》之描写女莹身体,令人绝倒。你们细想:‘女姁以诏书如莹寝处,屏斥接侍,闭中阁之时,日晷薄辰,穿照蜃窗,光送着莹面上,如朝霞和雪,艳射不能正视,目波澄鲜,眉妩连娟,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姁寻脱莹步摇,伸髻度发,如黝髹可鉴,围手八盘,坠地加半握。已,乞缓私小结束,莹面发赪抵拦。 
  姁告莹曰:官家重礼,借见朽落,缓此结束,当加鞠翟耳。莹泣数行下,闭目转面内向,姁为手缓捧着日光,芳气喷袭,肌理腻洁,拊不留手。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私处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严处女也。约略莹体,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长骨。 
  长短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臀视肩广减三寸,自肩至指长各二尺七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 
  髀至足长二尺二寸,足长八寸,胫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久之不得音响。姁令催谢皇帝万年,莹乃徐拜称皇帝万年。若微风振箫,幽呜可听。’虽文章秽亵,然刻划之精,无过于此。”众人说道:“极是,从古以来,未有量及身体者。”子玉道:“缠足之始,谓始于陈后主之潘贵妃,今《秘辛》之‘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非缠足之始么?” 
  道生道:“此不过略为缠束,不使放散,读‘胫跗丰妍,底平指敛’,似又非今日之紧紧缠小,必使尖如莲瓣也。”蕙芳道:“这个尺寸是怎样?身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怎样算法?若依今日之尺寸,只怕没有这般长大人。”道生道:“这是汉尺,比起今日工部营造尺来,只得七寸五分。而营造尺比起民间裁尺,只得九寸三分。依营造尺折算则七七四尺九,五七三寸五,再加七分五,为五尺三寸二分半长。若核如今的裁尺折算,则五九四尺五,三九二寸七,再加上二分二,共长四尺八寸许。这身也就长了,似乎与你差不多,还要略高些。 
  肩广一尺六寸,核营造尺则一尺一寸五分,核裁尺一尺一寸有零,臀视肩广减三寸,下体核今裁尺只广八寸有零,是个纤瘦身材。手自肩至指长二尺七寸,核营造尺长二尺零二分半,依裁尺只得一尺八寸有零。髀至足长三尺二寸,依营造尺长二就四寸,依裁尺长二尺一寸六分,上下长短倒相称的。足长八寸,依营造尺实长六寸,依裁尺得五寸四分,究与缠足相异,也不为过小。通身算起来,身材觉长了些。要不然,古之美人,总是身长玉立的。”次贤道:“你也实在算得细。当日女姁量的时候,或者量错了,多说了一寸,也未可知。”说得众人皆笑。 
  道翁又道:“都中现有一个极博雅的人,年纪虽轻,与我是旧交,也是个南京巨族。论起世家来,与子云、星北不相上下,想诸公自必相熟的。”子云道:“是那一位?”道翁道:“此君姓金名栗,号吉甫,可相好么?”众人同道:“久闻其名,恨未一见。”道翁道:“若论考据学问品行,当今可以数一数二了。他也有一部说部,是说平倭寇的事,我将他这书的名字忘了。曾经看过一遍,笔下极为雄健。将两个逆首定江王、静海丞相骂得真真痛快,实在是才人之笔。”次贤道:“此辈叛贼荼毒生灵,害人多矣,也是人人言之发指的。既有此骂,也是快事,将来倒要找一部读读。”道翁道:“但其人时运太坏,未能大用其才,真真可惜。”宝珠忙接道:“何幸此君,今日竟遇知己。”道翁道:“瑶卿与此君相好么?”素兰在旁道:“他的画画弹琴,皆是此君教的。前月他们还逛了两天翠微山呢。他之待此君,也不亚于蕙芳之待湘帆了。”宝珠一笑,道:“何至于此?”子玉道:“前在瑶卿处,见其笔墨高雅之至,大有唐六如的光景。”道翁道:“不特笔墨似六如,命宫磨蝎也似六如,却是怪事。何以古今若合,此又不可以言理不言数了。我明日尚要拜他去。”子云忙道:“何不为我先容?得此良友,也是快事。”道翁道:“妙极,妙极!”宝珠道: 
  “此君疏懒太甚,不好交游的。”道翁道:“想与此数君自必水乳。”这一日,屈道翁足足讲了一日,人也乏了。吃完了饭,散坐了一会,也就二更光景。刘文泽系旧学生,不敢问难。宝珠问子云要柄扇子,求道翁题诗,子云索性叫取四柄扇子出来,给四旦每人一柄。于是宝珠拂几,蕙芳移研,素兰磨墨,琴言润毫,共求道翁留题。道翁也十分高兴,遂将各人的大概,每人写了七律一首,半行半草的一笔虞世南,并落了双款。四旦谢了,谈了一会各散。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