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政治史-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方的希望所在。这表明,里根政府执政后,美国不仅希望通过实力政 

策改变美国十多年来所处的被动的战略态势,而且力图利用苏联面临的 

困难和将要进行的、不可避免的内部改革,推动其发生进一步的、有利 

于西方的变化。 

     1983年下半年美苏关系恶化到7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点。8月31日 

一架从纽约飞往汉城的韩国客机偏离国际航线深入到苏联远东敏感地区 

上空飞行约两个半小时,后被苏联空军飞机击落,机上乘客和乘务人员 

269人全部遇难。事件发生后,苏联称这是一起侵犯苏联领空进行侦察活 

动的挑衅事件,美国则说这是对无辜平民的谋杀。里根政府利用这一事 

件和苏联的僵硬态度在多种场合谴责苏联,并采取限制苏联民航飞机在 

美国境内飞行和着陆等一系列制裁措施。苏联则取消了外交部长葛罗米 

柯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计划。安德罗波夫发表声明指出,对美国 

现政府的政策可能向比较好的方向演变的希望已经破灭。这一事件使苏 

联在政治和外交上进一步孤立。10月25日,美国派遣军队入侵亲苏联和 

古巴的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美国支持下成立的新政府随即与苏联、 

古巴、利比亚断交。格林纳达被重新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是70年代 

末中美洲政局发生动荡以来苏联和古巴遭到的严重挫折,表明中美洲局 


… Page 89…

势正在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随后,如前所述,美国开始在西欧部 

署中程导弹,美苏中导谈判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相继中断,苏联还宣布 

将在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部署中程导弹;美国在不久前宣布的战略防御 

计划开始遭到苏联的猛烈攻击,成为军备控制谈判的严重障碍。 

     也是在1983年,美国经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严重衰退以后恢复了 

有力的增长,重整军备的措施初见成效。而苏联不仅在国外连遭挫折, 

失去了70年代后期积极进取的势头,而且国内经济状况尚未根本好转, 

领导层更替远未完成,政权缺乏活力。这些表明,美苏在全球的战略态 

势已经变得有利于美国。里根在1984年4月充满信心地说,美国已不是 

把握不住方向、听任世界形势摆布的国家,“美国的领导地位业已恢复”。 



      (2)军备控制谈判与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 

     随着美苏战略态势的变化,美苏之间的对话逐渐恢复和增加。 

     从美国方面来说,里根政府的强硬态度始终遭到盟国和国内的强烈 

批评。在70年代末,西欧、特别是西德就表示出对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 

中程导弹极不情愿的态度。当时的西德总理、北约“双重决定”的倡议 

者施密特后来曾说,他对美国人把中程导弹这种“只杀死波兰人或德国 

人的武器称为 ‘战术’武器”极为反感。里根政府执政后,西欧各国掀 

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核和平运动,各国首都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有时参 

加者多达几十万人;他们的口号包括:“要和平,要中立”,“退出北 

约”,“美国佬滚回去”等;一批英国妇女为反对美国在英国格林汉康 

芒空军基地部署导弹,在该基地外安营扎寨数百天,产生广泛影响。在 

和平运动影响下,西德等国议会在批准部署中导时颇为勉强。美国国内 

也出现大规模的要求冻结核武器的运动,波及40多个州,得到一批国会 

议员的支持。1982年一批美国科学家提出“核冬天”理论,认为大量核 

武器爆炸所掀起的尘埃和大火引起的浓烟可遮挡阳光数月之久,使全球 

气温大幅度下降,大地封冰。这进一步推动了反核和平运动。同年,遏 

制苏联政策的首倡者凯南和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等政界知名人士 

要求美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当里根政府认为美国的实力已 

显著增强,来自苏联的威胁已经减少,并且已经开始在欧洲部署中导时, 

便主动提出改善美苏关系。1984年初里根表示,高层磋商是美苏关系的 

经常性组成部分,呼吁两国坐下来讨论现存分歧。 

     从苏联方面来说,加剧同美国的对抗本不符合其国家利益。面对美 

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退出中导谈判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也是无可奈何之 

举;要从根本上改善孤立处境,仍必须同美国对话,问题只是在什么时 

间和什么条件下恢复对话。到1984年夏末,里根连任总统的前景已经明 

朗,苏联在9月1日发表契尔年科的谈话,表示愿同美国现政府进行诚 

实而认真的谈判。月底,葛罗米柯在参加联合国大会以后应邀前往华盛 

顿与里根会晤。这是里根就任总统近四年来首次会见苏联高级官员,标 

志着美苏关系开始走向松动。同年12月,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中央主要 

负责人之一访问英国时明确表示,苏联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和加快科 

技进步,所以苏联迫切需要和平。与里根同样强硬并且与其关系密切的 

英国首相撒切尔判断,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 

     1985年3月12日,也就是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二 


… Page 90…

天,美苏军备控制谈判按预定计划在日内瓦恢复举行。几个月后双方的 

立场逐渐接近。谈判中的关键问题是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坚持从 

实力地位出发,不放弃该计划的研究和试验。苏联坚持把削减战略核武 

器和中程导弹同停止实施战略防御计划联系起来,力图阻止美国在空间 

军备竞赛中最终取得优势。与此同时,美苏两国官员还就中东、阿富汗、 

中美洲等地区热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会谈。1985年11月,里根和戈尔巴 

乔夫在日内瓦举行首脑会晤。这是1979年以来首次美苏首脑会晤。双方 

除签署一些具体的协议以外,还一致同意:进行首脑互访,承诺永远不 

打核战争,接受进攻性核武器各削减50%的原则,谋求达成关于中远程 

核武器的临时协议。由于1986年发生了双方相互逮捕从事间谍活动的对 

方人员的事件,预定在美国举行的首脑会晤改于10月在冰岛首都雷克雅 

未克举行。在这次会晤中,双方几乎就军备控制问题达成原则协议,最 

后受阻于战略防御计划。会晤为以后军备控制谈判的突破准备了条件。 

戈尔巴乔夫以其灵活的态度在会晤中占居主动地位。里根一方面因其强 

硬立场而在舆论面前显得被动,一方面因未与盟国协商就几乎与苏联达 

成重要协议而加重盟国对美国的疑虑。 

     1987年2月28日戈尔巴乔夫主动在一项声明中建议,美苏两国以雷 

克雅未克会晤达成的消除欧洲中程导弹的谅解为基础,单独就中导问题 

达成协议。这表明,苏联同意将中导问题与有关战略防御计划的争端脱 

钩,并接受西方提出的消除欧洲中导的“零点方案”(意即把欧洲中导 

削减到“零”的水平)。该方案最初来源于1977年施密特提出的“低水 

平均势”的设想,1981年11月美国在日内瓦谈判中正式提出,曾遭苏联 

拒绝。1982年5月美苏谈判代表还曾提出把双方中导削减到较低的相同 

水平的折中方案,即“林中散步方案”,也遭到双方政府拒绝。苏联接 

受欧洲中导零点方案后,有关各方迅速解决了余下的两个问题。一是苏 

联主张同时消除欧洲短程导弹,美国以部分短导不属于美国为由加以拒 

绝。1987年8月西德表示同意在消除中导的同时消除导弹为西德所有、 

核弹头由美国控制的短导。欧洲中导零点方案由此发展为包括消除全部 

欧洲中导和短导的“双零点方案”。二是苏联曾主张美苏在欧洲以外各 

保留100枚中导,但反对美国将其部署在可打到苏联本土的阿拉斯加。 

中国、日本等国则反对美苏在亚洲保留中导。后来苏联提出消除全部中 

导,得到美国赞同,零点方案遂具有全球性质。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 

访美。这是14年来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访美。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中 

导条约,规定禁止生产和试验所有射程为500—5500公里的导弹,三年 

内全部消除双方的这类导弹,消除有关这类导弹的所有设施,相互进行 

严格的核查。中导条约是美苏达成的第一个裁减、而不仅仅是限制核军 

备的条约,并且消除了双方一个级别的全部核武器。根据条约规定,此 

后几年里,美国销毁了867枚导弹和弹头,苏联销毁了1836枚导弹和3136 

枚弹头。签署中导条约是战后美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开端。西方舆论 

认为,苏联已开始不那么具有威胁性了,这标志着美国在冷战中接近取 

得胜利。 

     戈尔巴乔夫在访美前夕出版的专著《改革与新思维》中,集中阐述 

了他在1986年2月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的“新的政治思维”。他认为: 

核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重大的转折阶段,出现了各国相互依存 


… Page 91…

的趋势。军备竞赛、世界的军事和政治现实以及依然存在的传统政治思 

维妨碍各国进行合作,因而必须树立新的政治思维。新思维的出发点是 

理解普遍的相互依存,它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它的基 

本原则是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目的的手段。 

所以,必须把道德伦理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础,使国际关系人性化、人道 

主义化、非意识形态化;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解散 

军事集团,建设共同的“全欧大厦”。新思维的提出标志着戈尔巴乔夫 

对苏联过去的对外政策观念作了带有根本性的修改,反映了苏联由于内 

部原因已无力为维护既存世界格局而承受军备竞赛的沉重负担,意味着 

苏联将不可避免地放弃某些既得利益。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对后来欧洲 

和世界局势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所希望 

的。 

     中导条约签署后,美苏关系在1988年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对话增加。美苏首脑举行了两次会晤,外长接触频繁, 

军队首脑进行会晤和互访,各个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二是裁军势头 

加强。中导条约得到批准,削减战略武器谈判加紧进行,戈尔巴乔夫宣 

布苏联将单方面裁军50万人,并从东欧和苏联欧洲部分削减1万辆坦克 

等常规军备。三是热点地区普遍降温,特别是有关各方达成政治解决阿 

富汗问题的协议,苏联军队开始撤离阿富汗。随着美苏缓和的发展,东 

西方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有所改善,因而1988年是东西方关系出现从对抗 

转向对话、从紧张转向缓和的转折性变化的一年。 

     1989年5月,上任不久的美国新总统布什(1924— )发表演讲,宣 

布美国将对苏联实行“超越遏制”的新战略。布什认为,几年来苏联内 

外政策发生的变化是美国长期执行遏制政策的结果;美国现在的目标已 

不仅是简单地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而是谋求“使苏联融合到国际社会 

中来”,即引导它同过去决裂,发生持久、深入的体制性变化;只有在 

苏联进一步大规模裁减军事力量,更加开放和民主以及采取切实步骤与 

西方合作以后,美国才会采取与苏联相当的实际步骤;为此,西方必须 

保持足够的军事实力,加强美、欧、日三边联盟。这表明美国对苏政策 

的重点已经从在苏联和东欧以外加以遏制转向鼓励它们内部的社会演 

变,并将利用苏联内部的演变使世界格局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变化。 

     在苏联的新思维和美国的超越遏制战略的背景下,随着苏联内部的 

演变,美苏关系在1991年年底以前发生进一步的重大变化。1990年9 

月,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在赫尔辛基宣布两国正在开始建立“新的伙伴关 

系”。这表明美苏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们已不再是在冷战 

中相互对峙与争夺的对手。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苏联已不具有作 

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抗衡的实力与意志,不得不在广泛的领域主动或 

被动地按照美国的意愿与其合作,因而它们并不是实力与地位均等的伙 

伴。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