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 作者:赵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光皇帝 作者:赵辉-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道光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叶尔羌被攻破,帮办大臣多隆武、办事大臣印登额兵败阵亡。

  报:道光六年八月二十九日,英吉沙尔陷落,领队大臣苏伦保自杀殉国。

  报:道光六年八月三十日,和田领队奕湄、帮办大臣桂斌阵亡,和田被叛军攻破。

  报:道光六年九月一日……

  看着这样丧气的军情告急文书,道光心中真不是滋味。先祖康熙、雍正平定了准噶尔、阿睦尔撒纳叛乱,乾隆爷爷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他们都巩固边防,扩大了我大清江山的领土,为什么到了自己手中却有江河日下之感,难道这真是上天的惩罚,对自己的警告?若真如此,父皇,你在天之灵也要原谅皇儿的心狠手毒,为了我爱新觉罗的家族,为了我大清二百年的基业,望父皇谅解皇儿的一时冲动。

  心绪不宁中,道光顿生深宫困扰孤独之感,想走出紫禁城,到京城集市上走走,散散心,活动一下筋骨。也不告诉别人,仅带一名小太监,微服溜出去了。

  长安街真是热闹,人来人往,做什么的都有:骑马的、坐轿的、挑担的、拉车的,路边有卖小吃的、玩杂耍的,也有看摊叫卖的。看着这繁荣的市井,道光心中稍稍缓和一些,自己为政六七载,功劳谈不上,政绩还是有,瞧这京城,一派太平盛世,祥和之象。唉!不是回疆几个叛匪作乱,那该有多么称心。

  正走着,不知不觉来到城西老皇城根,忽见旁边围着一大堆人,道光在宫中哪见过这好玩的场面,也想挤上前凑个热闹,看个究竟。小太监心想,这儿离宫较远,身边也没个侍卫,在这人杂的地方,万一万岁爷有个三长两短,还不要我的小命。急忙阻拦说:

  “主子,咱们也溜哒半天了,回去吧,他们见不到老爷子,会急疯的!”

  “我在里面闷得慌,好不容易出来一次,也让我多透口气,了解一下民情。看看这是做什么的,等一会儿就走。”

  道光说着挤了上去,小太监无奈,也急忙跟了上去。嗬!原来是一个摆摊相面算卦的。

  只见那位五十多岁的算卦先生正在为面前一位青年人相面,两唇冒沫,滔滔不绝:

  “这位小兄弟蚕眉虎目,印堂发亮,官运昌旺,鼻直口方,相面书上叫山根扎得好,保你将来官至一品。”

  众人一齐哈哈大笑,要这小青年多出些银两,如此好面相,卦钱再加一倍也不多,有人附和说。小青年不信,说这算卦先生唬人。

  “嘿!你不信?当今万岁爷都找我给看过相,算过卦,说我算得准!”

  “你这狂徒,竟在这里胡诌!”小太监一听气恨恨地张口骂了一句,欲上前掀翻这算卦先生的小摊,道光怕闹起来,暴露身份,用力推了一下身边的小太监。小太监会意,强忍住不再言语。

  那算卦老先生听到有人骂他,抬头看了看小太监和他身边的主人,说道:

  “小兄弟,出口礼貌点,不信你可以走。我瞧你那面相,也只配当个打杂的下手,一辈子爬不到主人的位置。”这人说着又瞟了一眼小太监身边的道光说:

  “这位看官龙眉虎目,一脸英武之相,富贵之貌。特别是那高高的颧骨,将来必然有安邦定国之位,经天纬地之才。俗话说,男子颧骨高,必为人中豪。只可惜……”

  几句溢美之辞,道光心里乐滋滋的,早忘记了烦恼与气恨,一听说“只可惜”三字,心中一动。

  “可惜什么?请讲,让我听听!”

  “可惜先生将有大灾。”

  道光一愣,莫非此人果然是仙人下界,能看出人间是非,急忙追问一句:

  “什么大灾?”

  “这……不过,我能帮你破解这场灾难,只是这位看官要多……”

  众人一致附和:“先生多给些银两,他一定能帮你渡过危机。”

  “你可能是外地来此的商人,他可是这里有名的赛神仙哪。”

  “银两,好说。”道光急忙在身上摸了一遍,脸一红,“本人忘记带,你有没有?”道光哪带过这东西,急忙让小太监给银子。

  “我家主子是当今……”小太监话到嘴边又咽了下来,他也没带银两。

  “你给我多看看,我回去派人给送来。”道光催促道。

  “那可不行,你一走,我到哪里找你,天子脚下,怎有白吃的买卖。你不想破灾,我也不勉强。”算卦先生激将道。

  “先生,这样吧,我这有颗家传玉珠给你押着,帮我算上一算?”

  道光说着,从内衣里掏出一颗夜明珠。

  “主子,这可不能!”小太监急忙阻拦。

  “先给他,我们回去再派人来赎!”道光不让小太监阻拦。

  “好!先生爽快,那我就给先生占上一卦,再给你破灾。”

  算命先生一见这么大的夜明珠,心里乐开花。心想,把你的珠宝骗到手,溜之大吉,谁还让你派人来赎。可怜他虽知这是颗好珍珠,却不知这是当今皇上的镇朝珠,为此将来惹下杀身之祸,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见算卦先生从卦盒里掏出三枚铜钱,口中念念有词,又合手向上空拜了三拜,便把这铜钱抛了六次,又比划了六次。

  “从卦象上看,这位看官算得的是蹇卦,坎上良下。跛脚之兆,卦辞上说:山高水深,行动艰难,西南不利,需英豪支持,还要坚守正道,就这样危险仍然很大。山上有水,山表险阻,水亦不易涉,这为困难之兆,先生应多多反思。”

  算卦先生说着,看了一眼道光,道光对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先生,你注意听着:从交辞分析,初六阴交阳位,柔弱不正,与六四阴阴不应,勉强前进,必陷入上卦坎的险境中,轻率前往必遭困扰。了解形势、量力而行、等待时机才是明智的。再看六二阴交位正,与刚健的九五相应,本可前进,但上卦坎为险,九五陷于险中,居臣位的六二只有奋不顾身前往征讨,方可勉强维持下去。九三内卦中唯一阳交与上六相应,上六无力,也不能支持,只有返回内卦方可安泰。冒险求进莫如退守。”

  算卦先生见自己的一番话震住了道光,心中暗喜,今日算是挣了大钱,又进一步分析起来,竟然头头是道,把周围的人也给唬住了。

  “六四落入坎卦的危险中,进退两难,如虎落平原,龙游浅水,老牛掉进陷阱,这是最危险时候。”

  道光闻听,内心一震。“有救吗?”急忙抢问道。

  “补救是有可能的。”算卦先生缓口气,试探着说,“但这位官人可得多破费点。”

  道光把夜明珠递给了他,算命先生把珠宝接过来,拈了拈放入口袋。

  “九五陷入坎卦,非常艰难,但九五刚健中正,定会得到友人的帮助。此时上六是卦的终极,前进不能,回头与九五共挽时局,必然获得成功。这就是说先生最终可以脱离困境。”

  道光被他这一顿胡诌,心中一片迷茫,不知说什么好。“能脱离困境就好!”自语道。

  “为了让先生早早脱离险地,摆脱烦扰,我再给先生一道符咒,你拿回去放在枕下就可。”

  算卦先生说着,从卦摊内抽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符纸,上面乱七八糟地画了几个线条、圈圈。

  小太监接过符纸,回身请主子回去。道光本想出来解解闷,散散心,不想却让心中烦恼加剧,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声不响,闷闷不乐。

  正走着,忽见几名御前侍卫、太监跑来。原来他们在宫中不见皇上,正无处寻找,忽见皇上走来就一起围上来。又找了一顶轿,把皇上抬回宫。

  小太监命一人赶快回去赎回皇上的定朝珠,找了几遍,哪还有算卦先生的影子,只能回来复命。

  道光刚回到慈宁宫,皇后就迎上前,关切地问:“皇上,应多珍惜龙体,别让我们担忧,今后外出要多带几名侍卫。”

  “皇后勿虑,朕只是出去散散心,不会走出多远。如今朕心中已有了眉目,对于回疆之事将重新作出几个重大决策。”

  “不知皇上有何英明决断?”皇后关切地问。

  “朕的决策英明与否尚难以定论,也仅是权宜之策。朕以为,首先应调兵遣将,组成前线军事指挥机构。”

  “皇上,这指挥机构哪些人能够胜任?”

  “嗯,朕反复思考,有能力可信任之人不少,像陕甘总督杨遇春、伊犁将军长龄、山东巡抚武隆阿等人均可。”

  “皇上准备把这军事指挥机构设在新疆何地?”

  “这个,朕也在权衡,暂定哈密或阿克苏,这将由回疆具体形势而定。”

  “皇上还有什么想法?”

  “其次调兵不能少于二万人!”

  “回部叛军有多少?”

  “目前尚未查清,估计也不下三万人。”

  “皇上日理万机,同时也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

  “多谢皇后关怀,国家能有对上体贴君王、对下关心百姓,具有母仪风范的国母,何愁万事不一帆风顺。”

  “皇上过奖,折煞我了。”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十三日始,平叛战争拉开帏幕。

  七月十四日,伊犁将军长龄派遣领队大臣祥云保,硕隆武率兵二千人星驰南行奔赴回疆。

  七月十五日,乌鲁木齐提督达唆阿·多贵率领四千官兵驰赴回疆应援。

  七月十七日,吉林将军富俊,黑龙江将军禄成各率精兵二千名听候调用。

  七月二十一日,传谕富俊、禄成火速率兵前往新疆哈密与杨遇春会合。

  七月二十一日,宁夏将军格布舍也挑选精兵二千名开向哈密。

  七月二十一日,又调派御前大臣赛冲阿、侍卫大臣吉论泰率三旗侍卫、前锋参领、护军参领、护军校一百人奔向哈密军营。

  七月二十一日,命钦差大臣杨遇春统领陕甘官兵由三千人增至六千人分批发向哈密。

  武英殿内,军机大臣、大学士曹振镛将自七月十三日到二十一日发出谕旨情况写成折子送到皇上面前:

  “圣上,这材料臣已处理完毕,请皇上过目。”

  道光匆匆测览一下,满意地点点头。

  “曹学士,目前发兵有多少?”

  “回皇上,至今天已发兵一万八千人。”

  “嗯,还有哪些省的兵尚可再发?”

  “回皇上,山东、直隶、蒙古、安徽、河南等地兵力尚可再发。”

  “根据目前局势,你分析一下朕的总体军事部署可有不妥之处?尽管直说。”

  “臣认为皇上的总体战略是这样的。”

  “怎样,但说无妨!”道光对他微笑一下。

  “皇上想让伊犁将军长龄镇守北疆,相机调度行事,可进可退,巩固后方。”

  “对,朕有此意,还有呢?”

  “陕甘总督杨遇春到回疆指挥平叛,皇上看重杨总督指挥稳妥、为人厚重、做事细心,并在军中有较高威望的优点。”

  “是这样。”

  “皇上了解到西回四城相继陷落、道路被叛军所阻,无法畅通,难以互应,而命各路援兵回集新疆东部的哈密,等待各部大兵聚集时再入疆平叛。”

  “曹学士与朕分析相同,你以为朕的这种战略部署有何不妥吗?”

  “圣上英明,没有不妥。”

  “不要给我戴高帽,也可以说反对意见,朕的为人,曹学士也不是不知,直说无妨。”

  “不妥之处倒没有,只是臣以为皇上做事是稳中求妥,小心谨慎,这是优点,当然,从另一面看也是缺点。”

  “好,朕就希望听缺点,你说给朕听。”

  “皇上做事还不够大胆,发兵哈密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有利一面就是臣刚才说的皇上稳中求妥的优点。缺点是有点保守,大军还可再向西移到阿克苏等地,不知皇上有何想法?”

  “阿克苏等地?嗯,有点道理,但是否有点太冒险,重兵屯于一处,万一叛军包围于其中,这岂不有害而无益?”

  “皇上考虑事情果然周全,宁可稳一点,也不愿冒险。”

  “哈哈,这是保守嘛,朕也会冒险的,还没到时候,等一等再说吧。”

  道光与曹振镛相视一笑。

  伊犁将军府。

  伊犁将军长龄和钦差大臣杨遇春正在饮茶叙话。

  “杨大人,你对圣上的平叛战略部署有何看法?”

  “哦,我以为圣上做事小心谨慎,步步为营,考虑问题也较周全,只是有点太保守,顾虑较多。”

  “就是嘛,各路调兵云集东部哈密,距离前线战场有六千多里,仗一旦打起来,从哈密再向前线调兵,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