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要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儿科要略-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儿当盛暑之时,最宜与大人分睡,睡熟之时,切忌对之挥扇,免致侵袭风寒。 
小儿当严寒之时,最宜为自然之暖,切忌熏火,免致燥火之疾。 
小儿之立法、行法、坐法、睡法,均宜随时指导,随时矫 
正,夜间蒙被而卧,尤为卫生之障碍,宜早防微而杜渐。 
小儿言语之习练,务使其不高不低,不徐不疾,层次井然,有条不素,否则嗄音、口吃、嗫嚅、抗 
声,俱由此而起,不可忽视也。 
小儿之规矩礼貌,最宜时令习练,使养成良好之习惯,俾终身由之而不自觉。 
x二、孩童之饮食x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此虽古昔之俗谚,实合卫生之至理者也。略能耐寒,可使儿气血强盛,腠 
理坚固,已见前述。至于略能耐饥,则使腹中空虚,无停积之患,增抵抗之力, 
无形中可免不少疾病,其益亦匪浅鲜也。况饮食合宜,不但能防 
疾病于未然,更可臻身体于强壮,孩童时期之健康,既常为一生福祉之起点,则于饮食方面岂可忽略以成孱 
躯乎哉! 
小儿二岁以上,每日四餐,禁绝零食,十岁以上,只可三餐,略佐点心,夜间更宜严格禁食,则疳积等 
症,可以永绝。 
小儿二岁以上,每餐毕后,可略进水果,以苹果、橘子、雅 
梨等为宜,惟多食则易损脾致泻,浸假成臌胀、黄胆等疾。 
小儿对于食物,常有偏嗜之习惯,最宜矫正。盖其所嗜者,未必为有益之物,而其所恶者,未必为无 
益之物,偏嗜之习惯养成,则小儿恣食一物,营养反致不良,而疾病常由之以起。 
小儿宜食之物,为牛肉汁、牛乳、鸡蛋、菜蔬等,鱼肉、兽肉亦可,惟通常菜蔬,常为小儿所厌弃, 
不知隔绝菜蔬不食者,最易使血分不洁,身体衰弱,呈苍白之面色,及疮肿败血齿衄等证。 
小儿过于肥胖白嫩,外貌虽令人可爱,而实则非健全之体格也。宜少与牛乳、油类等食品,而易以菜蔬 
素食,则痰火不盛,可以防免惊风等患。 
小儿对于糖果、花生、豆类,通常皆属嗜好,不知糖果易使胃中特别发酵,渐致消化发生障碍,花生 
不能细嚼,亦易停积,豆类最壅气滞气,多食易成大腹膨 之患,均宜戒之。 
小儿不可任其多饮茶水,因其能妨碍消化,停饮蓄痰,且助湿也。 



第三章·儿科特征

第一节·脐风

属性:x一、脐风之原因x 
婴儿生下,断脐之时,必须谨慎,若水湿寒气,因断脐不慎而由脐侵入,或手术不洁,当时附有微生物 
类,混入血中,或断脐之后,包扎不慎,以致受邪,或脐带脱落过早受伤,其结果皆 
足以成脐风,若不速为救治,则邪毒走窜,致命甚速,然初起即 
力图救治,亦颇有不易保全者,故俗有脐风难治之说,而知接生断脐之不可不谨慎将事也。 
x二、脐风之症状x 
脐风将作,初起时无端啼叫,显不安之状,若验其腹部,略有膨胀而脐部作肿者是矣。是时眼之两角及鼻 
准略有黄色,吮乳不紧,便更进一步矣。其变象之来,亦有痰涎壅盛,气高喘急 
者,亦有身体壮热,面赤口干者,亦有曲腰而啼,而青呕吐者,甚则撮口噤口,手足抽搐,少腹青筋一道, 
由肚腹发生两丫叉直透心胸,脐边青黑者,多危急难治。 
x三、脐风之治法x 
脐风初起,发热多啼者,治宜解散其邪热,以驱风散主之,实症大便不通而壮热者,可用大黄、 
玄明粉、黑白丑之属攻下之;痰涎壅盛,脐肿肢搐,日夜多啼,不能吮乳者,宜天麻丸或 
定命丹、朱银丸之类斟酌用之;实症有似急惊,眼闭口噤,啼声不出,口吐白沫者,宜量与辰砂膏,此为内 
服之方,须视病情而对证用之。尚有外治之方,灸法最妥∶一方脐风危急,可捣蒜安 
脐上,以熟艾灸蒜上,至口中有蒜气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一方用灯火灸之,初起灸之,可免 
危急,危急灸之,可以回生,方 
为夏氏所传。夏禹铸曰∶脐风初发,吃乳必较前稍松,或啼哭无时,速抱儿于亮处看两眼角及眉心,有黄色 
宜急治之,极易愈,黄到鼻准,治之仍易,至人中承浆,治之稍难,口不撮而微有吹 
嘘,犹可治之。若唇口锁紧,舌头强直,必不治矣。一见眼角、鼻准有黄色而唇不锁紧者,曲儿小指,揉外 
劳宫(手背之正对掌心处为外劳宫)即用粗灯草蘸好麻油点火于囟门、眉心、人中、 
承浆、两大指少商各穴灸一 ,脐轮灸六 ,脐带未落,于带口火燃,既落,于脐心灸一 ,脐风便止而黄 
即退矣。病未痊愈,仍照前治。此火灵应无比云云(编者按∶脐风多因旧式稳婆,毫 
无消毒常识,以致断脐不慎所造成,现下产科医生接生,较少此弊,然疏忽从事者,亦所难免,则宜监视其断 
脐,庶可认真,至灸法之效,全在藉其暖气以温通杀菌,故颇适于用,若邪毒滋蔓,则亦难图矣)。 
x附∶撮口噤风x 
撮口噤风,亦同于脐风之类,盖患脐风之后多见之,或素有胎毒而生下感受风寒以发者亦有之。撮口之 
状为直啼、舌强、不乳,噤风之状,为口噤牙关紧闭,皆属危症。撮口初起用辰砂僵蚕散,手足抽搐甚者用撮 
风散,噤风初起用龙胆汤,药不能入口者宜开关散以开其牙关,实者均可微利之,治宜参照脐风诸方, 
而灸治之法,亦可通用。 
x附方x 
(一)驱风散 治小儿风热。 
苏叶 防风 陈皮 浓朴 枳壳 木香 僵蚕 钩藤 甘草(各等分) 
生姜为引,水煎服。 
(二)天麻丸 治小儿食痫有痰,及吊肠、锁肚、撮口等证。 
天麻 白附子 马牙硝 川灵脂 全蝎(焙。各一钱) 天南星(炮, 
二钱) 轻粉(五分) 巴豆霜(去油,二钱五分) 
研为细末,水煮稀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丸。 
(三)定命丹 通利痰热。治急惊、天吊、撮口。 
全蝎(七个) 天麻 南星(炮) 白附子(各二钱五分) 朱砂 青黛(各一 
钱五分) 轻粉 麝香(各五分) 龙脑(一字) 
研为末,粟米煮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荆芥薄荷汤调下,先研半丸,吹入鼻中。 
(四)朱银丸 治小儿胎风,壮热痰盛,眼翻口噤。 
朱砂 水银(蒸枣研如泥。各一钱) 白附子(一钱五分) 全蝎 天南星(各一钱) 天浆子 芦 
荟牛黄(各五钱) 铅霜(五分,和水银 研) 龙脑(一字) 麝香(少许) 白僵蚕(炒,七个)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薄荷汤送下。 
(五)辰砂膏 治口噤目闭,啼声不出,吐乳不化。 
辰砂(三钱) 硼砂 马牙硝(各一钱五分) 玄明粉(二钱) 全蝎 珍珠末(各一钱) 麝香(三分) 
细微为末,和枣肉,好绢包起,自然成膏。 
(六)辰砂膏 治慢脾风,冷痰壅滞,手足冷而微搐者,撮口危急,脐风痉掣,不因实热者可酌用。 
黑附子(一枚,重一两以上者,去皮脐,顶上挖一孔,入辰砂末一钱,仍用 
附子塞之,炭火烧存性) 牛胆南星(五钱) 白附子(炮) 五灵脂 蝎稍(各二钱五分) 
共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钱,生姜汁泡汤送下。 
(七)辰砂僵蚕散 治初生小儿撮口。 
辰砂(水飞,五分) 僵蚕(去丝嘴,炒) 蛇蜕皮(炒。各一钱) 麝香(另研,五分) 
研为极细末,每用少许,蜜调敷唇口。 
(八)撮风散 治撮口。 
赤足蜈蚣(炙,半条) 钩藤(二钱半) 朱砂 直僵蚕(焙) 全蝎稍(各一钱) 麝香(少许) 
共为末,每服少许,竹沥汤调下。 
(九)龙胆汤 治小儿初生,血脉盛实,寒热温证,四肢惊掣,发热吐 ,脐风撮口,及已能进哺, 
中满食不消,壮热变蒸,客忤魃气,并诸惊痫。 
龙胆草 钩藤 柴胡(去芦) 黄芩(炒) 桔梗(去芦炒) 赤芍(炒) 茯 
苓(去皮) 甘草(炙。各五钱) 蜣螂(去翅足,炙,二枚) 大黄(纸裹煨,一分) 
上研合为极细末,用大枣去核煎,食前调服一钱。如有客忤及魃气者,可加人参 当归各二钱五分。 
(十)开关散 治口噤。 
南星末(五分) 冰片(少许) 
研和,以中指蘸药末,揩齿二三十度,其口自开。 



第三章·儿科特征

第二节·丹毒

属性:x一、丹毒之原因x 
小儿一岁以内,身发赤游风者,皮如涂丹之状,而其原多由血中热毒之壅滞,故谓之丹毒。溯其远因, 
胎儿先天血中之伏毒,总由妊母血热流于胎中,热毒蕴于腠理,此生下之后,发动而宣泄,即为丹毒,亦谓 
之游丹。以其游走甚速,重者顷刻可以致命也。有时发动之因,为乳母好酒嗜辛,喜啖炙爆,或烘晒热 
衣,即与包裹,柔嫩肌肤,感受热毒所致。发于四肢者易治,由四肢入腹入囊,皆为难疗也。故婴孩初生, 
最宜服解毒之药,后天饮食,更须令乳母食清淡之味。起居方面,亦小心谨慎,则丹 
毒自无由发生,即发生亦不甚为患矣。 
x二、丹毒之症状x 
丹毒之轻者,多发于臀部及四肢,皮肤略有浮胀 赤之状, 
或片片如红云,愈重者色愈紫赤,胀亦愈坚,尤重者热毒凝壅,坚硬成块,谓之丹瘤。大凡发于头面胸背者 
重,而能渐退以走入四肢者亦尚易治,如发于四肢而倏忽走入头面胸背者必不易治,发时身如火灼,烦躁 
胀闷者亦重,古人谓入心必死。盖热毒最忌走窜,若顷刻蔓延,壅塞心经,心失其主,必为不救也。 
x三、丹毒之治法x 
丹毒之原因,既由于血中热毒之壅滞,故其治法总不外凉血解毒,初起之轻者,臀部或足部有紫胀之状, 
可以针沿足之两旁、腿之两侧微刺之,挤去瘀紫之血,胀必渐退。较甚者初刺无 
血,仅流黄色之汁,宜再刺之,使见血为度。如刺后多时,胀复,作者,则再刺一次,数日之后,胀即松而丹 
即退。此种刺去恶血之法,盖即所以泄去血中之热毒而不使壅滞也。重者结块瘀胀, 
宜砭去恶血,如在头面等处,则不可砭,外治之药,用朴硝、大黄、青黛为末,新汲水调敷,或芭蕉根 
捣汁涂,干则再涂,冬月畏冷,则炖稍温涂上、或用井底泥涂之亦妙。无论赤白丹毒,若 
用寒凉之品,涂之不效者,将伏龙肝为极细末,以熟鸡子黄熬油调涂之,必可见效(按寒凉之品既不效, 
必非完全热毒,盖小儿皮肤娇嫩,其接触尿片之处,因摩擦而发肿如丹者亦有之,则宜 
用此法涂治,或用密陀僧研细末调白蜜浓茶涂之亦可),内服之方,宜犀角解毒饮、蓝叶散之类。 
x附方x 
(一)犀角解毒饮 治小儿赤游风,发于头面四肢,皮肤赤而肿,色若涂朱,游走不定者。 
犀角 牛蒡子(炒) 荆芥穗 防风 连翘(去心) 金银花 赤芍药 生甘草 川黄连 生地黄(各等分) 
灯芯为引,水煎服,或研细末炼蜜为丸,名犀角解毒丸。 
(二)蓝叶散 治小儿月内发丹毒。 
蓝叶(一两) 黄芩 犀角屑 川大黄(锉,微炒) 柴胡(去芦) 栀子 
仁(各一分) 川升麻 石膏(各一分五厘) 甘草(五厘) 
研为粗未,每服一钱,清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加竹沥五勺,再煎二三沸,不拘时温服。 
元气怯弱者去大黄。 



第三章·儿科特征

第三节·口症

属性:x一、口症之原因x 
初生小儿为纯阳之体,甚少虚症,其由胎中火旺,或胃中有热者,婴孩生下,多患口症。盖胎毒发动, 
最易上攻,而胃中火邪,亦最易凌上也,惟口症发生,种类甚多,治法亦因之各异。兹将各证证状治法分志如下。 
x二、口症之症状x 
口症之最着者,有雪口、悬痈、乳蕈、牙疳、重龈、重 、重舌、木舌、弄舌、 腮、滞颐、螳螂子 
等。雪口又名鹅口白屑,小儿患之最为普遍,婴孩初生百日中,口中有白点旋拭旋 
生,满口缠遍,内窜入喉,甚至有啼哭不能乳者是也。悬痈一名垂痈,凡喉里上 肿起,如芦箨盛水状者是 
也。乳蕈者,口中有肉肿起,高如菌状者是。马牙疳者,牙龈处生白泡者是也,又有 
走马牙疳者,则牙床腐烂,崩溃甚速,若已出牙,牙齿能根据次脱落,此为险恶之症。重龈、重 ,又名龈肿、 
肿,颊里及上 牙床浮肿,或肿如水泡者是也。重舌之状,为舌底作胀,如重出 
一舌之状,舌根之肉,壅肿叠出,短小如舌者是也。木舌之状,舌尖肿大,塞满口中,或僵硬如木, 
不能转掉者是也。弄舌之状,舌出掉弄如蛇也。 腮之状,小儿两腮肿硬有核,或在一 
边,儿面常现黄色,鼻端起黑瘰,令吮乳困难,啼哭无度。滞颐者,涎自口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