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因为胡雪岩深深明白官场学问和官场中人的心理,善于揣摩,巧加迎合,他的政治投资也就与众不同地成功。   
  学而思之:人心莫测,但并不等于人心无迹可循。聪明的人往往善于揣摩,从他人的细微之处猜察别人的心理想法,投人所好,从可把一些愚笨之人无法办成的事情办成。   
  对症下药方可除病   
  中国历来就有送礼的习俗,然而如何送礼,确是大有学问的。   
  胡雪岩   
  胡雪岩能够结交到为数众多,各种各样的官场权贵,并非一味地用砸银子或拍马屁等单一手段,他能够抓住不同的人不同的弱点,有目的的进行突破,对〃症〃下〃药〃,或献钱,或献美,或献策,因人而异,紧紧地围绕每个人最想要的东西来行动。他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胡雪岩的高明,在于他能发现不同的人求之不得的东西,并满足他们的愿望。 
  
  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经营官场势力,离不开银子的作用,大多数官员都是眼盯钱袋的。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索必给、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现任浙江藩司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助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至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乘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的却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阜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前文对黄宗汉、对朝中大员,都是看准了他们爱钱的特征,对症下药,收效甚丰。 
  
  但是,送钱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也有人爱金钱更爱美女的。胡雪岩认准这一点,忍痛割爱亦在所不惜。   
  当初,浙江巡抚黄宗汉露出口风要动一动了,就得考虑一下浙抚的位置谁来接替最为合适。   
  为自己的利益计,这个位子由何桂清接任最合适,为此,胡雪岩专门去了一趟苏州,游说何桂清早日进京活动。至于费用,可以由胡雪岩放款(其实也就是代垫了)。   
  没想到光是金钱难以驱动何桂清,何桂清年少得意,在情、色上免不了看不开,居然迷上胡雪岩的宠姬阿巧。这使胡雪岩非常意外。   
  对于阿巧,胡雪岩自相遇之日,便有〃西南北东,永远相随无别离〃的属意。现在要做〃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心委实难下。   
  最终,他还是做了〃退一步想〃的打算,忍痛割爱,将阿巧让给了何桂清。何桂清见胡雪岩竟然以美相让,万分感动,当即带阿巧上京打点,不多日便补了黄宗汉的缺。从那之后,他对胡雪岩非同一般,一直到死,都是胡雪岩生意的坚强后盾。 
  
  赠金、赠美,对以一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使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又都失去作用了。起初,由于杭州被太平军占领期间的谣言,此时的左宗棠对胡雪岩既早闻其名,也早有戒备,他甚至接到许多状靠胡雪岩的禀贴,决定一律查办,指名严参。这位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总督,在胡雪岩前去拜见时,甚至都不给他让坐,很是〃凉〃了他一把。而胡雪岩终于还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在官场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靠山。后来也就是因为左宗棠的一力举荐,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胡雪岩邀得左宗棠信任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看到了左宗棠想要的东西,对〃症〃下〃药〃。胡雪岩做了两件事: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到杭州去的有1万石大米和10万银子。本来这1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那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与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运往杭州但无法进城,只得将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l万石大米又运至杭州,且将当初购米款两万银子面交左宗棠,等于是他既回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而又另外无偿献给左宗棠l万石大米。那10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要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清军打仗,为鼓励士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攻城部队只要攻下一座城池,三日之内可以不遵守禁止抢劫奸淫的军规。胡雪岩献出10万两银子,是要换个秋毫无犯。 
        

第88节:第八章 胡雪岩的结交之法(8)         
  第二,主动承担筹饷重担。左宗棠几十万兵马东征镇压太平军,每月需要的饷银达25万之巨,当时朝廷财政支出,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钱来做军队粮饷之用,实际上是各支部队自己想办法筹饷。胡雪岩听到左宗棠谈起筹饷的事,毫不犹豫就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尽一分心力,而且当即就为筹集军饷想出了几条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胡雪岩做的这两件事,的确是对〃症〃下〃药〃,因而也是一下子〃药〃到〃病〃除。所谓对症,是因为粮食、军饷,都是左宗棠此时最着急也最难办的事。杭州刚刚收复,善后是一件大事,而善后工作要取得成效,第一位的是要有粮食,另外,当时镇压太平军实际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协同进行,太平军败局已定,左宗棠当然想争头功,这个时候,粮草军饷也是当务之急。没有粮饷就无法进一步展开攻势,而且一旦〃闹饷〃,部队无法约束,也就势成〃乌合〃,还会酿出乱子。胡雪岩的到来,使左宗棠这两件让他头痛的事情一下子迎解,哪里还有不得他识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话说,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但杭州得救,肃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了。难怪胡雪岩去拜见他,开始连座都不让,到听说运来了粮食,不仅让座而且是升炕,而到了谈及筹饷,他马上吩咐留饭了。 
  
  这对症下药,说到底也就是投其所好。正如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而要对方喜欢,常常也就是送给对方急需的,又一时没有的。比如左宗棠喜奉承,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东西,一送之,也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可见他是深谙此道的。 
  
  胡雪岩结交官员,首先是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给了他们需要的东西,也就抓住了他们。手中抓住了这么多官员,有了强大的官场靠山,胡雪岩运粮拨饷,筹示购枪,无一不可堂而皇之地去做,事事兴旺,事事顺遂。而这〃对症下药〃四字,实在是他巴结官场以官助商的窍门。 
  
  不同的人对一件东西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要想使自己的东西所送出去的效用最大,就必须对症下药,选择别人最想要且暂时得不到的东西去送,这样既能让自己的东西物超所值,也会让别人倍感满意。 
  
  冷灶不可不烧   
  交结官场,不仅〃趋热门〃也〃烧冷灶〃。   
  胡雪岩   
  结交官府中人,普通人大都将眼光放在当朝权贵、实权大官身上的却很少有人注意那些身处厄运,人微权轻或大势已去之人。胡雪岩则不同,他〃交结官场,不仅〃趋热门〃也〃烧冷灶〃。〃 
  
  〃烧冷灶〃表现在结交帮助一些暂时穷困潦倒而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物。这种〃雪中送炭〃的义举使得受助人感激不尽,而一旦受助人飞黄腾达了,施恩人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正是这种情况。照胡雪岩的话说就是:〃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着觉。〃另一处的记述讲得更明白。胡雪岩对王有龄说:〃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贵,吾为东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请以畀子。〃 
  
  当然,胡雪岩这个冷灶烧得很冒风险,因为胡雪岩事实上是挪用了东家的钱来帮助王有龄的。所以王有龄担心自己一旦用钱,连累胡雪岩。胡雪岩的回答十分着实:〃子毋然,吾自有说。吾无家只一命,即索去无益于彼,而坐失五百金无着,彼必不为。请放心持去,得意速还,毋想忘也。〃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既然能做出这种打算,就看出胡雪岩主意一定,这个忙是非帮不可了。胡雪岩的这一次〃烧冷灶〃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这种烧冷灶的手段,在中国传统生活中颇为流行。旧社会上海难上的黄金荣,便识蒋介石于患难之时,他不但代蒋了结了数千元债务,还资助蒋一笔旅费,使蒋得以投奔广州。后来蒋介石政界发迹,黄金荣的地位也就无人敢动摇了。杜月笙交戴笠也是如此,戴从小是个无赖,靠摆小摊骗钱度日,为警察所追捕,后来混到上海,也是在流氓群中做些无本〃生意〃。其时,杜月笙已跨进黄金荣的大门,与戴一见面,就认为戴是个〃人才〃,倾心结纳,不久就结为兄弟。后来戴仕途遇阻,一度陷入一文不名的困境,就去求杜帮忙。那时,杜月笙已是首屈一指的上海阙人了。居然顾念旧情,一次给了他50元。用完了,杜又给他50元。对杜的〃慧眼识英雄〃,戴念念不忘,在他后来也炙手可热,杀人不眨眼的时候,不时对部下提起往事,称道杜〃古道热肠〃,是他生平知己之一。每次去沪,必和这位盟兄亲密聚道,共商〃党国大计。〃 
        

第89节:第八章 胡雪岩的结交之法(9)         
  烧冷灶的另一种情形是结交下台政客,失意文人。也许会有人因结合或有意帮助未发道之人,都很少有人看重已失势之人。胡雪岩则不然。宝森因为政绩平庸,被当时的四川巡抚丁宝桢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藉朝廷之手体面地把他请出了四川。宝森闲居在京,每日呼朋唤友,吟酒品茶泡财场,表面上很是悠闲,其实心中甚感落寞。胡雪岩就特意拜访,劝说他到上海一游,费用全部由胡雪岩包了。宝森因为旗人身份限制,在京玩得实在不过瘾,就随了胡雪岩去游上海,逛杭州,猜拳狎妓,游山玩水,甚是痛快。遂把胡雪岩视为密友,以后每遇大事,必自告奋勇,代胡雪岩在京里通融。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开业不久,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浙江藩司麟桂捎了个信来,想找阜康钱庄暂借两万两银子,胡雪岩对麟桂也只是听说而已,平时没有交往,更何况胡雪岩听官府里的知情人士说,麟桂马上就要调离浙江:这次借钱很可能是用于填补他在财政的空缺。而此时的阜康刚刚开业,包括同业庆贺送来的〃堆花〃也不过只有四万现银。 
  
  胡雪岩很为难,借了,人家一走,岂不是拿钱往水里扔,声音都听不到?即使人家不赖账,像胡雪岩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天天跑到人家官府去逼债。两万两银子,对阜康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按通常情况看,根据〃人在人情在,人去人情坏〃原则办事,一般钱庄的普通老板大约会打马虎眼,阳奉阴违一番,四两拨千斤,几句空话应付过去。不是〃小号本小利薄,无力担此大任,〃就是〃创业未久,根基浮动,委实调度不动〃。或者,就算肯出钱救麟桂之急,也是利上加利,活生生把那麟桂剥掉几层皮。 
  
  但是胡雪岩考虑到,一旦在人家困难的时候,帮着解了围,人家自然不会忘记,到时利用手中的权势,行个方便,何愁五万两银了拿不回来?据知情人讲,麟桂这个人也不是那种欠债不还、耍死皮赖的人,现在他要调任,他不想把财政〃空缺〃的把柄授之于人,影响了他仕途的发展,所以急需一笔钱来解决问题。 
  
  想到这一点,胡雪岩决定冒一次险。他不惜动用钱庄的的〃堆花〃款项以超低利率,悉数把钱贷给麟桂,这样做,钱庄大伙刘庆生有些不解,胡雪岩则说:〃调度,调度,作生意讲究的就是调度,所谓〃调〃,就是调得动,所谓〃度〃,就是预算。生意要做得活络,有进有出,什么时候有银子进来,什么时候银子该用出去,要有计划。银子调来调去,只要不穿帮崩盘就可以。〃 
  
  胡雪岩这一宝,倒是压对了。尽管麟桂就要调走,但他临走前,送了〃阜康〃钱庄三样礼物:   
  一、找到名目,请朝廷户部明令褒扬〃阜康〃,这等于是浙江省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