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通胀,富人通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穷人通胀,富人通缩-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23年,美国政府首次构建了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Consta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成CPI,后来传到中国,时间不过30年。但是,对中国城
乡居民来讲,CPI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魔咒。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
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
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
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
市场所欢迎。例如,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
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
就是说,一年前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
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
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es Innation,就
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看上去是个非常简单的数据,实际上却非常复杂。
    首先,CPI的构成就是一个问题。各个国家富裕程度不同,居民消费
能力、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不同,导致各个国家的CPI构成权重也不同。
2009年美国的CPI权数是这样构成的:居住类(包括住宅建筑、燃料和
公用设施、家具与房屋维修)权重为42.1%,食品与饮料为15.4%,交通
运输为16.9%,医疗为6.1%,服装为4.0%,娱乐为5.8%,教育与交流
为5.9%,其他商品和服务为3.8%等。从中可以看到,居住类占美国居
民消费权重最大,超过了四成;其次才是交通运输、食品和饮料,这三者
所占比重达到了74%以上。
    而中国的CPI构成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的CPI中,食品的
权重最大,占32.7%,这个权重如果放在恩格尔系数大于65%的群体占
50%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温饱为主,情有可原。而现在中国恩格
尔系数大于65%.的群体已低于5%,我们还把食品的权重做到32.7%,无
疑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没有对应目前中国市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
因此,整个cPI已经不具备测度通货膨胀的科学性。其他的权重,依次
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占14.2%;居住占13.2%,顺便说一句,居
住类只包括水电及燃料、建房及装修材料和租房价格;交通和通信,占
1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占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占
6%;衣着,占9%;烟酒及用品,占3.9%。
    美国的CPI指数从数据收集、制作、发表及修改等每一个环节都是
透明公开的,并且每两年就对CPI的权重作一次调整,以适应居民消费
的变化,以数据的透明公开性保证其数据的科学、规范及权威性。比如说,
CPI权重的确定,不仅能够根据市场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与修订,而且每一次修订后的权重完全公开透明,从而使政府确立的C PI
能尽量反映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化。
    但在中国,不仅CPI指数信息收集与制作过程不公开和不透明,而
且CPI权数也不公开和不透明。研究者要想知道CPI权数,只能靠自己
来计算与测定。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CPI的确定与测算不公开、不
透明,当这种CPI与居民实际消费脱节时,相关职能部门还会以莫须有
的理由来蒙蔽民众。尤其是在近几年的CPI数据中,尽管指数上涨幅很低,
2010年2月仅为2.7%,但实际上千万种商品加权指数已经大幅上涨,因此,
我们无法找到通货膨胀没有发生的理由。    ’
    反观美国,CPI指数的确立不仅是从千百万居民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
来的,而且会随时间的变化不断调整。在美国,CPI能不断反映居民消费.
生活的连续性,而且也能反映居民消费生活的变化性。美国CPI权数两
年就有一次大的修订,以此来反映居民消费模式真实的变化。对应美国的
资本市场,CPI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数据,能够影响投资人的投资方向。
    但是,在中国,一是CPI没有连续的历史数据,因为从计划经济向
市场转型后,其数据统计差异大;二是CPI权数为什么不敢公开与透明?
最大的问题可能就在于CPI编制的人为性及权重设计的不科学性。比如,
中国的CPI权数是根据1993年的情况确定的,那时中国刚从计划经济走
出,无论是居民消费品的丰富性,还是居民的消费生活水平,都和现在的
情况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说居住类,那时是计划体制下的福利分房,但经
过2003年商品房市场化之后,国内的住房消费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
果还以1993年的情况来衡量现在的居民住房消费,这些CPI数据肯定会
误导社会和误导政府决策。还有,食品消费权重也是如此,当时中国,恩
格尔系数大于65%l的城乡居民占总人口的50%,而现在连5%都不到,而
食品权数却仍如此之高,实在不符合实际情况。
    由于美国CPI的公开透明、与时俱进,它不仅能够反映居民实际生
活的消费模式变化,也能成为企业、经济分析员及研究者考察或研究的
重要参考依据。可以说,CPI的任何变化都反映在市场变化的预期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及个人的经济行为,也有利于政府决策的制定。
但是,由于国内CPI在统计方法上的不透明,从而使企业及个人对政府
公布的CPI数据的关注不够,而政府通过这样的数据进行决策,就容易
造成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甚至会影响政府的决策。比如,低利率政策
是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许多经济行为扭曲的根源。但由于cPI过低,或
国内CPI一直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上,利率过低必然让债权利益受损和
债务人受益。国内低利率政策也成了国内固定投资过热和资产价格快速
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学者也指出:中国的CPI不足以测度通货膨胀。中国社科院研
究员曹建海博士就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CPI为负值时指出:中国的通货
膨胀已经发生,反映在股票价格高涨、房价3~5月的反弹、大宗商品价
格的迅速上升,只是还没有传递到僵化的cPI统计指标当中。
    曹建海说,目前在人们的概念中,CPI代表着通货膨胀率。只要统计
出来的cPI是负的,就说明发生了通货紧缩,这个时候扩大货币发行就
变得日益迫切。中国目前的情况非常奇怪,明明2010年前4个月的新增
贷款就多达5.2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全年的信贷投放计划;2010年的
货币增长速度已经达到25.5%以上,但5月cPI的统计却是下降1.4%,
连续4个月为负值。如果考虑到2010年一季度的GDP增长只有6.1%(就
是这个数字也招致怀疑),实际上今年以来全国城乡居民的各类货币储蓄
已经贬值1 8%左右,这不是通货膨胀是什么呢?
    CPI为负值说明了什么?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些情况。例如所统
计的消费品,确实发生了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现象,比如猪肉价格的回
落就成为牵动CPI指标的关键因素,这虽然荒谬但是事实。另外,在世界
范围内,消费类电子产品升级、价格下降是非常重要的行业竞争规则,如
果采用相同产品销售价格变化,则这部分永远是下降的,甚至由于技术更
新可以出现由3000元变成零的回落(如3G技术可能导致大量传统通讯
工具退出市场),这究竟能否属于消费价格的回落?如果考虑到食品、衣着、
烟酒、居住之外的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
乐教育文化等消费,都涉及到技术更新频繁的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则我
国CPI统计显然有人为压低的嫌疑。
    此外,在世界各国的CPI统计中,建房支出为家庭开支的重要组成
部分,建房成本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消费价格变化。但在我国城镇,
由于绝无仅有的房屋建设开发模式,几乎不存在居民自建房行为。居民在
购买住房方面的巨大开支,反而不能被统计到消费价格当中去。因此居住
项目反映的消费价格变化不仅权重过低,而且变化幅度不明显,根本不能
体现居民家庭的消费状况。
    最关键的是,中国的食品价格占到了消费价格权重的1/3,不仅远远
落后于居民消费的现实,还因为我国的粮食价格实施最严格的管制政策,
由此导致CPI统计严重失真。或许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粮食市场属于完
全的竞争市场,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政府对粮食价格的控制,这是极其幼
稚的想法。据分析,2008年的粮食收购价格基本与1998年持平,而人工
成本、生产资料价格早已出现了几倍的上升。中国对粮食价格的控制,最
厉害的是粮食储备制度,日常储备规模为1.5~2亿吨(包括往年陈粮),
大约占我国粮食年产量的30%~40%,这个储备量足以平抑任何粮食价
格上涨;另外,当国内由于成本或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中国
则通过进口粮食平抑粮价(大豆除外,目前中国已失去定价权);而当国
际粮价大幅上涨,中国则如2008年一样收紧关口,严禁可能导致国内粮
价上涨的出口行为。目前农业种植业务,特别是粮食种植业务基本上为全
国性亏损,农民没有种粮的积极性。由于粮价受到控制,中国基本上可以
控制食品价格水平,这样中国CPI的1/3就成为处于中央掌控之中的不
变参数,而不管货币如何投放都不会大幅变动。
    其实,只要是货币超额投放了,就表明已经发生通货膨胀了,这是通
货膨胀的本来含义。只是在中国政府高层的眼里,仅仅盯着cPI这样一
个人为制造的“怪胎”。只有这个怪胎发生变化了,政府才着手收缩或放
松货币投放,但实际上已经积重难返,经济也就面临失控局面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使自己聪明一些。一些人
希望购房避险,因为购房必然产生负债,也就是我们讲的房贷,这样做,
可能还不如保留现金,只要把现金作一个比较合理的配置,股票多少,债
券多少,反而易于跑赢通胀。因为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房价将重
回下降轨道。老百姓除了购买生活资料避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声
音,反对政府滥发货币损害公众利益。
    曹建海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官僚机构的不作为对经济的危
害。作为这种观点的理论支撑是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
德曼坚守的观点。为此,弗里德曼和萨缪尔森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争论,
两人不分伯仲,却各有建树。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但是,货币贬
值一定会带来通货膨胀。作为中国的老百姓来讲,如何面对通货膨胀是未
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生存困境。因为尽管不是老百姓制造了通货膨胀,
但是通货膨胀一定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改变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
式,并以此改变中国。
¥GDP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魔咒
    与CPI相对应的是GDP。说起GDP,无论哪一级的政府官员都会津
津乐道。GDP成了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魔咒,官员逢会必谈GDP,官
员晋升依靠GDP。那么,到底什么是GDP?
    GDP简单地说也就是一个数据模型,和CPI差不多,功能不同而已。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据,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
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
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的最终成果。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一般来说,国内生
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
GDP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
价值与同期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GDP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
内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原始收入之和。它包括常住单位因从事生产活动而
对劳动要素的支付、对政府的支付、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以及获得的
盈余。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
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GDP
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
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