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纵横家看的不是“为己”的“自复之术”,而是“为人”的“进取之道”。纵横家主张把“为人”的社会政治活动,与“为己”的道德伦理修炼,区分开来。
  这就在中国整部几千年的历史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提出了以“进取之术”而不是“自复之术”(道德完善)作为评价人物的第一标准,具有非常强的革命精神。这里,苏秦并不是要否定道德,苏秦只是反对把个体道德(这种“自复之术”)作为评价人的社会行为的第一标准。可惜,在中国未来两千年的历史中,这个标准正好掉过来了。道德挂帅,“自复之术”,成为评价臣子的第一要务,国人不务实而务虚,不求功而求道德作秀(工作作风之类的词,满天飞),那就无聊乃至可恶了。亦可悲哉。
  富于进取精神,就是纵横家的风格。苏秦在信中末尾写道:“臣进取之臣也,不事无为之主。自复之术也,非进取之路也。(意思是,如果您最最看重的就是仁义道德这些自复之术,那我就算了!)——臣请辞归而回到老家洛阳,回去挑着筐种地,不要辱于大王之廷了!”
  自复之术也,非进取之路也。苏秦的这句话,值得我们记住。
  大约经过苏秦的一番理论攻辨,燕昭王也暂时放弃了拿道德仁义这些人品方面的东西评价苏秦了(这并不是说,苏秦在这方面不行),于是那些攻击苏秦品性不端的人,也就失去了立脚点,燕昭王命苏秦继续留在齐国当间谍。而那些人攻击苏秦品性不端,主要是“反覆不信”这一罪状。试想,当间谍,能墨守诚信吗!能不反覆吗!拿儒家道德作为论人第一标准,尚且可能失去进取的积极意义,拿它甚至去论间谍,那更真是没天理了。  
苏秦之死十一 
  齐秦关系已经“离”了,齐赵关系也已经“恶”了,天下诸侯联手攻齐之事,箭在弦上,这时候,好大喜功的齐泯王在苏秦的唆使下,发起了第三次灭宋战役。苏秦认为,齐国地大人众,不经过认真消耗,民力穷弊,诸侯是干不过它的。俗话说:“骐骥之衰也,驽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所以必须让齐泯王发起第三次灭宋,也只有彻底灭宋,才能真正惊起诸侯的振恐和实质性的反齐大联盟行动。
  这时候的宋康王也已经极端变态了,爆发出很多更年期的特征,整天喝酒,酒精中毒更使他神经失常,异常暴虐。凡群臣中有来劝谏的,都被他射走。他杀人愈多,臣下也对他更加反感。他曾对身边一个叫唐鞅的人说:“我杀了那么多的人,为什么臣下更不怕我了呢?”唐鞅说:“你杀的都是有罪过的人,那没有罪过的自然不怕你。要是你不分好坏,想杀谁就杀谁,臣下对你定会害怕的。”宋王偃照此办理,想杀谁就杀谁,不久,连唐鞅也杀了。
  宋康王也开始打自己太子的主意。上一次齐国攻宋,多亏太子团结军民,上下齐心协力抵抗。等齐军撤走,宋王偃见局势稳定,便把太子赶下台,自己重登王位。太子感到不安,于是离开宋国出走。所有忠于太子的人都和宋王偃一派势力发生了尖锐冲突。宋国内部分崩离析,苏秦说,正是伐宋的好时机。
  这时候,曾经在齐国为相的秦国利益代理人“韩珉”,为了能让自己重新当官,又拟定了一个新的战争路线图,交给齐泯王看。他在信上说:“齐国要想最终灭宋,没有秦人的默许是不可能的。所以,齐秦还是应该复合。我拟定了一个新的战争路线图:如果两国达成协议,秦拟与齐瓜分天下。秦将默许齐攻宋,并阻止楚魏干预灭宋。秦则取魏之上党(山西南部),以及赵之上党。齐则取河东地区。秦再取韩的上党,齐取黄河以燕地南部。三晋大破后,齐秦两国联合攻楚,秦取楚的湖北地区,齐取东部江淮地区。结果将是‘齐秦虽立百帝,天下孰能禁之?!’,把天下残吃个精光。”
  这封信是为了蒙官儿而吹牛的,不必太当真,但是第一句话:暂时寻求齐秦妥协,促使秦人默许齐国攻宋,确是真理。苏秦和齐泯王商议之后,决定邀请韩珉回来当相国,主持伐宋一事,以求得秦人的支持,因为韩珉是亲秦派的,他当政就是齐秦复合的标志和信号。
  韩珉果然派使臣去秦国修复齐秦关系,促使秦人默许齐国攻宋。不过,这个齐秦关系复合是苟且性的,限度只在于攻宋这一件事上。秦昭王是老大不愿意跟齐国复合的,刚刚被五国屯兵攻打,齐人又要违背我的意愿吞下宋国这块大肉,我干吗要和齐。
  但是秦国目前正有攻打山西中部的安邑(夏县)计划,那里是魏国迁都大梁前的都城。秦国欲攻安邑,怕齐人干涉来救,于是愿意短期与齐妥协。经过齐国使者的沟通,秦昭王宣布同意齐人攻宋,作为交换条件,齐国必须默许秦人攻安邑。秦昭王说:“宋康王无道,在更年期期间用木头刻写寡人,射寡人之面。寡人地绝兵远(路远够不着),不能攻之,请齐国代寡人攻打吧。”不过秦昭王已经做好准备,一旦齐人灭宋、自己吞安邑之后,就跟齐人翻脸,讨伐齐国的吞宋之罪,大举伐齐。秦昭王虽然年轻,也是心思深刻、诡计多端啊。
  可是,当韩珉带动齐军,真的开始第三次大举攻宋,宋国岌岌可危的时候,秦昭王还是忍不住了,心疼宋国这块肥肉要被齐国独吃了,于是到处发牢骚:“韩珉这家伙真不是东西,作为我的好朋友,居然攻我所甚爱!”其实,那不是你事先默许的吗?
  苏秦立刻亲自游说秦昭王,阻止他变卦,苏秦说:“韩珉其实是替您着想啊。韩珉灭宋,魏国必然恐惧,它一恐惧,必然向西求救于您。您不费一兵,不杀一人,安安稳稳就可以割占它的安邑。这不是韩珉献给您的致敬礼吗?”接着,苏秦阐述了齐秦东西交好,是各自应该奉行的基本国际关系原则,苏秦说:“普天下的说客,都想离间秦齐之交。那些坐着马车伏轼西驰的人,没有一个号称自己跟齐国关系好;那些伏轼东驰的人,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是秦人的铁哥们。他们都不欲齐、秦结合。为什么呢?齐秦对峙,对中间弱国有利。齐、秦结合,必图晋、楚。中间弱国就完蛋了。所以,当今之计,在于齐秦结合,才能最好地扩大各自利益,瓜分天下。”
  苏秦说的秦齐结好,也是苟且暂时的,以安全促成齐国灭宋为时间截点。经过苏秦的宽慰,秦昭王不牢骚了,立刻分兵两路,前去攻打魏国在山西的旧都安邑。
  可是魏国人胆子小,一看老秦来打,腿就软了,打算主动让出安邑,求得自己在中原的平静。这可不是好事,一旦秦人简单办个手续就能拿到安邑,何必以默许齐人攻宋作为获得安邑的交换条件呢,势必将不再默许齐人攻宋,那齐泯王攻宋就难办了,一旦齐泯王攻宋不成,不能自我消耗以及激化天下诸侯反齐,扁担歌第三乐章不就落空了吗。唉!公元前三世纪初期这一段,国际事态之变幻,真是急剧莫测,处置之棘手,真是极费心机啊!弄明白都不容易,更惶谈纵横其中了。当然,也更衬托出苏秦外交艺术的高超深邃。他立刻赶奔魏国大梁,亲自阻止魏昭王与秦人讲和,不让魏国献出安邑。
  苏秦说:“秦昭王刚刚教导我们齐国说,请你们强力攻打宋国,宋国即便讲和,献出土地,你们也不要心软,拿了土地,继续强兵进攻它,直到吞灭它算了。秦人一贯就是这样刚柔两手并用的,如虎如狼。我的意思是说,你们魏人不要指望通过献地就能讨好和阻止秦人的进攻。从他对宋国的态度上就能推测出这个:您献了地以后,秦人还会继续用武力进攻你的。这是他的一贯国策,从前他对楚国就是这个策略:一打一拉,打完就讲和。当楚国跟他讲和的时候,楚国势必就要背弃其它诸侯(譬如齐国),于是楚国陷于孤立,秦国就放肆了,继续发兵又打楚国。就这样,打了又讲和,讲和又使你孤立,于是又打你——打了又讲,讲了又打,直到把你老楚打死(苏秦对秦人的观察和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所以,秦国用心深不可测,替大王考虑,最上策是进攻秦国,其次是依靠同盟国,摒弃秦国,最多是假装讲和。总之,你不能同秦国真正讲和,那将使你在同盟国中限于孤立,也就没人救你了,秦人也敢放肆地使劲打你了——即便你已经跟他讲和。”
  魏昭王于是接受苏秦意见,不跟秦人讲和。苏秦真是能言善辩,但确实句句在理,苏秦跟张仪不同,苏秦比张仪最大的区别,是张仪靠诓骗,苏秦则全是精湛有力的分析,以理服人,促使对方顺我意志,为我所用,并且也往往对对方眼前有利!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当时没有纸,但竹简也包不住火,竹简上的口舌之辨也掩盖不了事实。秦国人默许齐人攻宋,以及齐人默许秦人攻安邑,这个互相交换的最而交易,终于被魏昭王的信息员收集到了,苏秦一下子大窘,立刻被魏昭王拘留了。这是苏秦第二次被扣押。
  苏秦并不惊慌,对魏昭王充满了藐视,因为他看透了各国领导者的心理,因此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苏秦派自己的大哥——另一个纵横小家——苏代,胸有成竹地去游说魏昭王,叫他放人。
  苏代说:“大王,听说你把我家三弟给扣了,哈哈,好呀。齐国目前正在攻宋,还许诺把攻宋所得部分土地封给秦国贵族泾阳君,以便让秦人默许自己攻宋。但是秦国不接受。秦国不接受,不是因为它讨厌土地,而是标志着秦人不信任齐国。现在,您扣押了苏秦,齐魏关系闹得如此之僵,是逼着齐国进一步去结好秦人。一旦齐秦互相信任,两国结好,秦国将默许齐人攻宋,办法是限制魏人干预齐人攻宋。于是,齐国吞宋,秦国泾阳君亦可得到宋国封邑,而您魏国一点好处也占不到。所以,齐秦结好,您魏国毫无尺寸之利。大王您不如释放苏秦,以表示齐魏结好,这样,秦人将更加不信任齐人(因为齐魏结好成为一个阵营,势必共同对秦,齐人就毁掉了‘默许秦人攻占魏国安邑’的承诺,秦人也就将不默许齐人攻宋)。这样,齐秦不能联合,齐人遂不能得志于宋,您就有了自由空间,还可以照旧在宋国侵占些地方。”
  正是利用了魏人一直惦记着向东抢些宋国的地盘的欲求,苏秦派大哥说动了魏昭王。看来,不熟谙各国领导人的心理,是不行的。苏秦终于被释放离魏,逃出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被扣押。
  大约人一辈子的运气也只有三次,等第三次被扣押时,大约就要没命了吧。
  就这样,魏国接受苏秦意见,拒绝和秦,秦人分兵出击,拿下魏国在山西的安邑,齐国信守承诺,不加干涉。同时,秦人亦不干涉齐人灭宋。齐泯王终于在公元前286年,吞下了自己处心积虑多年的大肥肉——宋国。宋康王战败逃跑,死于河南温县(驷马懿的老家)
  但秦人不干涉齐国灭宋,是暂时的,目的是趁机占安邑。一旦安邑得到,秦人立刻翻脸,以讨伐齐人吞宋为号召,“先出声于天下”,极力大举攻齐。齐国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 
苏秦之死十二 
  公元前285年,秦国“先出声于天下”,叫嚣“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派大将“蒙武”越境攻打齐国的河东(漳河以东,河南省北部地区)。秦国经过多年修养,出手不凡,从士卒疲敝的齐国手里夺下九座城池。秦国明白,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了,于是“以齐饵天下”,约请三晋协助攻占齐地。秦昭王与三晋中反齐最强硬也最有实力的赵国在山西中阳会盟,与赵惠文王协议合纵攻齐。
  赵国响应秦国号召,发赵兵攻取齐的灵丘(今山东高唐南)。齐闵王恐惧,派大将田章把章武(今河北沧州东北)献给赵国,并派遣“顺子”(不是唱歌的,是齐泯王的儿子)入赵作人质,向赵求和。赵惠文王打算接受,可秦国不同意,并加派秦军四万甲士,合军攻齐。
  秦赵联手,联翩出击,攻齐之势已成定局。齐国君臣危如燃眉,齐国重臣苏秦,有责任设法消解,于是苏秦上书赵惠文王,说服赵惠文王脱离赵秦联盟,不要为虎作伥。苏秦在信中说:“秦国的根本用心,不在于遥远的齐国,而在于吞占邻近的韩国,兼并韩国领域内的东周、西周两国小国。秦国先出声于天下,嚷嚷着要伐齐,是分散转移列国的注意力。等你们赵国和魏国跟齐国打起来了,秦人兵出函谷关,直取韩国,再侵魏国。农贸市场的早市还不及散掉功夫,秦人就顺势摸到你们赵国身后了,大祸及于赵国。你们还乐呵呵地去攻齐国呢,岂不可悲。当年,你们赵武灵王就是趁着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