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信中当然也提到当时的战况:黑夫运气比较差,马上要参加淮阳攻城战,战斗会很长久,一时打不完,“伤未可知”——会不会受伤不知道。所以希望妈妈寄给黑夫的那一份钱和衣服要多一些。 
  由于惊太罗嗦了,结果把木板写满了,意义还没有罗嗦完。于是他又转到背面写,嘱 
  咐家人别把衣服寄错地点了,一定要寄到“南军”什么什么的。 
  最后,他要大哥“中”代向家内其他不识字的各位亲戚问好: 
  “替黑夫、惊多问姑姑、姐姐好!” 
  “替黑夫、惊多问‘夕阳里’的吕婴(估计是他们小学同学)好! 
  “敢问姐姐生的儿子是否毋恙。(信中使用“敢问”一词,至今尚在中国人的信中习用) 
  “敢问老丈人好!” 
  惊在信中还问候了其他很多人,而他最挂念的是他新婚妻子,要求她孝顺婆婆以及老丈人。而黑夫似乎还没有结婚,他惦记最多的人还是自己的母亲,一再嘱咐说自己在外打仗,要哥哥“中”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啊。说也不某个什么地方强盗多,希望“中”看好了母亲不要去那里遛弯啊(这母亲不吃饱撑的吗!怎么上那遛呢?) 
  等木版的正反面全写完了,哥俩的万千情义再无下笔之处了,两兄弟才在战场上恋恋不舍地停下笔。 
  信写好了,就需要装信封。但是,没有信封啊(有信封也装不下这大木板呀)。于是古人有办法,另拿两块木板夹盖在这木板上,这就等于密封了!除非特异功能人士,是看不到里边的字的。 
  两个木板脸对脸捆好,为了防止邮递员在路上私拆,捆木板的丝绳在打结处还要压上封泥,封泥上边再扣上官印——就万无一失了——当然这是指对公文来说的。这种加盖官印的封泥现在也有人收集,不贵,才几百块钱一个。 
  信准备好了,怎么送出呢?私人信件只等央求熟人捎送(比如黑夫、惊的老乡,复员回家)。而公家的信件,当时的国道两旁有驿站,专送公信。是一直到了明朝,才有了“民信局”,民间的信才可以走国家驿站。 
  幸运的是,黑夫和惊的两封家信都相继平安抵达了目的地。可以想象,母亲和哥哥收到来信时该是多么高兴。如今天气转热,远在战场上的儿子还穿着冬天的衣服。打仗乱爬乱滚,又是那么费衣服。儿子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家中的母亲肯定心急如焚。 
  至于衣服和钱,是否寄到,黑夫和惊在战场上的命运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可爱的古人最终都死了。 
  正是无数类似黑夫和惊这样的农夫子弟,组成了秦国所向披靡的军团。这帮军人爬兵卧雪,争城野战,死不旋踵,从令如流,经常捐甲、免胄(只穿着老家带来的布衣),光着脑袋跟敌人搏斗。就是他们,从商鞅以来一百年间,大战65,全胜58次,斩首150万,拔城147座,建郡14个,横行天下,无能阻者。 
  秦国老将王翦,正是凭着这样一只战功卓越的军队,顺利攻占了淮阳(陈),继而于公元前223继续南下安徽,向楚国的新都城寿春推进。 
六国毕一 九 
  现在我们说说王翦的六十万大军,这是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相当于抗美援朝时候,志愿军进入朝鲜的总人数。而同一时期,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的著名的布匿战争,人马也不过十余万。即使到了公元后四世纪鼎盛时期的罗马,全帝国才五十万大军。 
  公元前三世纪的秦国,也只有这六十万力量。 
  王翦说:“不发足这六十万大兵,无以灭楚。” 
  秦王政说:“要这么多!有没有搞错!” 
  秦王政生怕王翦这老小子带着六十万大军造反了,我们全得下台,所以舍不得给。 
  王翦说:“不给。我就干不了。” 
  秦王政只好去找李信了。 
  我们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王政自亲政以后,对吕不韦时代的文吏武将都摒弃不用,而是着意培植新人,办法是迅速提拔他们,使他们感恩戴德地效忠于我,我也从此倚赖他们(为政的道理说白了也就这么简单)。所以,文官里边秦王政提拔了李斯,武的就是桓齮。桓齮被李牧击败倒台后,李信成为新的种子,迅速提拔。 
  李信为了讨秦王政欢喜,就只要二十万。秦王政很高兴,心说还是李信体谅朕衷!知道替家里省钱! 
  “李将军果然壮勇,其言是也。而王翦将军老矣,何怯也!” 秦王政感叹道。 
  等李信二十万大军大败而归,连本带息都赔干净了。秦王政只好再去找王翦,低三下四求他复出。王翦说:“不足六十万,老臣绝不出征。”秦王政做了深刻检讨,答应给六十万,并且亲自到灞水河上送行,恋恋不舍地望着这个拿走了他所有存折的人。 
  你不会背叛寡人吧!不会拿着存折乱花吧! 
  王翦看着秦王政那可怜兮兮的眼神,觉得可笑。说:“某邑的庄稼地是块好田,吕不韦从前留下的一个宅子风水好,他还有一处园子从来不闹鬼,我都去考察过。能不能请大王赐给老臣,以为子孙留备。” 
  秦王政略一错愕,旋即应允。 
  “还有了,嫪毐玩过的一个什么池子,我也去check it out过,能否请大王也一并赐我。将来我孩子谈恋爱的时候去玩。” 
  秦王政非常纳罕:“以将军此次出征,大功在即,回来之后,何愁贫寒?” 
  “大王,说句心里话,我们这样的人,功劳再大,也指望不了封候。能够趁着现今被大王垂爱,早要些田园,亦以足矣!” 
  秦王政闻言哈哈大笑:“好!好!寡人都答应你。池子也给你,回来就带上孙子去check it out吧!” 
  秦王政原有的一脸愁云,顿扫而空。 
  我们说,王翦非常会演戏。他表现得自己贪财鄙陋,目光短浅,像个锱铢必较的小财主似的,胸无大志,好让秦王政放心,知道他没有鸿鹄之志——也就是没有造反的野心。所谓“求田问舍,原无大志。”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就知道,如果一个人三十来岁光景,终日计较的却是哪里房价合适又赠个装修什么的,那么这个人可以不足畏也。 
  王翦到了战场以后,还是隔三差五派人跟秦王政要房子:“我听说嫪毐还有一处地方 
  值得check it out。” 
  王翦的幕僚实在看不过去了,劝告他说:“将军也太没品味了。老要房子!我们都跟您丢不起这个脸了。再说您老是这么去要,不怕大王怪罪吗?” 
  王翦哈哈一笑:“你不知道!秦王为人心性多疑,如今空一国甲士尽付与我,如何 
  放心的下。我不索要房子,频频以此自污品味格调,难道坐等大王疑我?疑我志向远大,有吞天翻地之心吗?” 
  幕僚敲了脑壳,才想明白,说:“有道理!有道理!同意!严重同意!” 
  哈哈,王翦可谓谙于处世之道者也。这也是秦国名将里边,他比白起能善终的原因。 
  百多年后,司马迁先生却看不惯王翦,他评论此事说:“王翦贵为秦国宿将,是秦王 
  政之师长,然而不能匡正秦王以正确的治国之道,反倒苟合偷容,自污以求全。实在有失众望。王翦的儿子是王贲,孙子是王离。最终秦王朝政策失误,国运倾覆,王离终被项羽所擒,不亦宜乎。” 
  司马迁于各篇“列传”的末尾,都有评论,唯斯言最称意! 
  司马迁亦可谓善于责备贤者者也。 
六国毕一 十 
  当我们回到乱云飞渡、兵火连绵的公元前三世纪末,中华大地上,秦国宿将王翦,正在倾秦国之军力物力,结连中原、湖北被占领区民众,次第大举进攻南方的楚王国。 
  楚国国君——楚考拉王(考烈王)前段时间已经死了。由于他生殖系统也比较考拉,生不出孩子,于是去了古代的“新兴医院”,吃了很多药,结果人越来越瘦,主任医师却越来越胖。 
  楚国的专权专业户——“春申君”黄歇想,不能让大王绝了后啊。于是就把自己小妾怀的孩子(连孩子带妈)塞给楚考拉王了。于是楚王族的血脉变得扑朔迷离,真孩子和假孩子有时候甚至还有叔叔一辈的都参与进来争夺王位,在楚考拉王死后进行了一场窝里斗。黄歇糊里糊涂也被刺死了。最后一个楚王负刍擦干朝堂上的血迹,刚刚登台,王翦的六十万大军就打过来了。他赶紧派遣楚国大将项燕,带领一只数目不清的楚军主力,在楚国都寿春以北一百公里的安徽蕲地集结拦截。 
  项燕是项羽的爷爷辈的人(但不是亲爷爷,叔伯爷爷),刚刚击破了李信二十万人 
  马,所以锐气旺盛,斗志昂扬。王翦决定坚壁高垒,采取拖延战术,双方相持数月没有大的交战。 
  王翦说:“我准备执行费边主义,谁也不许出战,否则死了死了地!都给我留在壁垒 
  内,洗澡、休息、吃细粮!” 
  那时候的人也喜欢洗澡。是到了后来明朝,理学家们发明了元气,怕元气散了,才一 
  辈子不洗澡的。于是士兵们就都洗澡、休息、吃细粮,还有喝的。估计黑夫和惊如果命大的话,现在也在营房内穿着老家的丝,洗澡吃细粮呢? 
  王翦所谓“费边主义”,这话是我加的,大约是指小心谨慎、缓步前进的意思。费 
  边,是与王翦同时期的罗马帝国的英雄。不过他比王翦官大,是罗马执政官。在六年之后,迦太基人汉尼拔进攻罗马战役打响以后,费边更被元老院任命为“独裁者”(罗马的政治结构,有点类似吕不韦所主张的,是贤人多数体的政治,也就是元老院的众元老把持国家真正大权)——以抵抗汉尼拔。 
  老汉(汉尼拔)是个军事英才,善于像白起提一只孤军转战湖北楚地一样,他也带着 
  几万人在罗马所处意大利半岛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费边采取规避拖延战术,避免主力决战,而是不断骚扰拖延,直到把老汉肥的拖瘦,瘦得拖挎。老汉远离迦太基大本营,没有补充,他的军队越打越少,就像走在沙漠里的河流,终于完蛋了,一滴水不胜了。 
  王翦要行“费边”的拖延战术,这里有个问号。王翦兴师动众而来,属于克军。而项 
  燕就在楚国本土作战,随时可以得到补充。这么拖延下去,岂不是反倒把王翦老大爷肥的拖瘦,瘦得拖挎。如果这时候,东边相邻的齐人能够发兵助楚,秦军只得遁退。 
  我们说,形式已经不同了,如今中原韩魏尽为秦有,成为了王翦向前推进的战略依托,和粮草兵员的征发集散地,给王翦输血。王翦不至于瘦。而齐人一直苟且偷安,对列国死活质只不问。所以王翦可以安然地呆在楚地。 
  秦军修养了很长时间,无所事事。夜晚他们都患了夏季失眠症,军官们睡在帐子里,士兵们干脆去土坡上躺着,幕天席地,偎着土地上白日的余温,望见天空里流星的长尾,想到战争快要结束了。绵连战国时代两百年的兵气,终于就要销为天涯日月平静的光辉。漫长的白天又到了,秦兵们实在憋得发慌,就在兵营里练习立定跳远和古代手榴弹(石头)投射。 
  王翦看见了说:“这些无聊的人再这样无聊下去,就要爆炸啦。我看可用啦。你们去打听一下项燕军的动向。” 
  项燕这时候不知道怎么想的,正把大军向东调动。我们知道,军队移动的时候,很容易阵列混乱,露出自己的软肋,后身而两翼都容易成为遭受敌人殴打的对象。就像两个拳击员在打架,一个突然掉头去场子边喝饮料,那他的屁股和两肋,完全暴露给对手,情等着对手扑上来揍他了。 
  王翦抓住这一楚军调动的宝贵时机,令军中最精壮者为先驱,大举出击,痛殴楚军,大破之。楚军被追到蕲地以南,项燕一个奔跑不及,被王翦所戮。至此,楚国最后一个钉子被拔,大势已去。 
  王翦率兵南下百公里,直取楚都寿春,寿春陷落,楚王负刍被俘。号称南方赫赫强国的楚国,至此冰消瓦解。时间是公元前223年 
  一个人即使再会作哀凉的诗,也比不上公元前223年楚都城内,某一片带黄痕的绿叶,随便地就飘下了枝头的姿式。这个曾经主宰南半中国的霸主,有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精神的春秋时代强国,到了战国以后却走向了没落。 
  战国六国之中,推行贵族政治最顽固的就是楚国。楚的执政大臣皆是公族子孙出身——屈、昭、景、项几家王族近亲,世相传授,把持将相,绝不闻异姓为之。贵族政治把楚国引向腐朽,亦可发人一叹。 
  而秦国的职业官僚政治,使得它继续获得更大成功:楚国覆灭之后,楚属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