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及解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刚经全文及解释-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茫茫无岸可回头」,苦海茫茫,回头是岸,这一句话大家经常说,却没有去想岸在那里?岸就在回头那里,就是因为你回不了头。

   所以我们大家做功夫,譬如打坐的人,两个眼睛开著也好,闭著也好,你总是注视在前面,没有办法回转来,所以,回头是岸,这句话已经告诉你岸在什么地方了。岸是什么呢?是广阔是空灵,到达了回头是岸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情况呢?不要忘记金刚经的一句话:「此法无实无虚」。你说它空的也不对,说它有也不对,到这个境界你就找到了岸。假使不晓得回头本身就是岸,那就是业识奔驰相续流,茫茫无岸可回头。

   「同为苦海飘零客」,所以我们有一个感叹,我们众生,当然我自己也在内,都在茫茫苦海里头翻翻滚滚。要怎么样才真得解脱?怎么样才真得道呢?

   「但了无心当下休」,当下无心,无心不是没有念头啊!说它是念头,把它压下去也是不对的。能记住金刚经上一句话,无所住心,此法无实无虚,大致上说来,对真正 的修行,可以找到一点眉目了。希望大家在这里特别注意一下。最后的结论也就是金刚经上这一品的原文,「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 思议。」果报到达什么不可思议?可以使你成佛,这是成佛的捷路。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 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现在金刚经讲到第十七品了,梁昭明太子下了功夫研究,把它分成三十二品,现在已经讲完第十六品,刚好是一半。一半就是半斤,半斤就是八两,二八就是十六了,一 半一半。这一半讲完了,下面还有十六品,另起炉灶,这个分类是有一个道理的,不能不注意;这不像我们现在写书,高兴写到那里,拿个数字随便来标一下就算了,这里研究的,同易经数理的哲学,有著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第十七品,回转来,又是一个新的起头。

发什么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你看,又回头了!又是老问题,这个须菩提也同我们一样,够罗嗦的了!金刚经一开始,他就问佛这两个问题,佛一路给他讲下来,讲到了现在,他老哥是等于为我们问话,老师啊!我还没有懂咧!他说一个学佛的人,刚刚要发大乘心,要想成佛,想明心见性悟道,「云何应住」呀?我的心定不了啊,怎么住?住在那里呀!「云何降伏其心」呀?我的思想烦恼多得很啊,怎么把它降伏下去呢?还是这个老问题。你看,很滑稽吧!假使把它当一个剧本,不要当佛经看,这个演员够罗嗦的了!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还是老话,不过这老话很不同啊!这个话里头有骨头。当金刚经开始的时候,佛对须菩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善护念」,「应如是住」。这里答覆的不同了,他告诉须菩 提,一个准备开始学佛,想求大彻大悟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当生如是心」。如是心是什么心呢?这就是佛家讲的发愿,立一个志向,发愿就是立志。立志做什么?「我应灭度一切众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众生,那些在苦恼中的众生我都要救,灭度他。

   什么叫灭度呢?使他离苦得乐,进入涅盘。所谓涅盘的境界,就是离苦得乐,灭度就是这个意思。你不要看到灭度两个字,以为是把他砍头杀了,那还得了!灭度就是涅盘两个字的翻译,是形容辞,走入了寂灭、清净的境界;是回头是岸那个岸。这个境界也就是离一切苦,得究竟的乐。要想学佛,第一个动机,就是要有这个心。

   其次,「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事实上,你度了一切众生,做了就做了,心里头并没有说,我已经度了那么多人了,如果有那种心理状态就错了。 前天有一位同学告诉我,他妈妈生了他们十六个弟兄。我说这个老太太真伟大;但是尽管老太太生了十六个,最后走的时候,实无一可生者,还是等于没有生嘛!怎么样一个人来,还是一个人走,对不对?每一个人都是光光的来,光光的走,来的时候很不高兴, 一出来还大哭一场,走的时候自己来不及哭了,别人帮他哭。更妙的是小孩子生出来就是抓,捏著拳头抓。个个都想抓一把,抓了一辈子,抓到临终没办法了,只好放手。普通一个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境界,做了一辈子的事业,生了一大堆的儿女,最后,实无一事可灭度者,一样都带不走。

   佛说,由这个人生可以了解到,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如果今天帮了人家一点的忙,心里还念念不忘,还希望人家恭维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说学佛不行,做人都 不行。所以说,学佛的人,要这样发心。

   他说什么理由呢?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有一点自认崇高,自我的伟大,自觉了不起的话,他已经著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这样的人,佛说,完了!「即非菩萨」,这个人够不上是学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萨道的人。中国文化也讲大公无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这样才是大公无私,才是菩萨,否则,佛说即非菩萨。

然灯佛所得什么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这四个字就是说什么理由?他告诉须菩提,你们天天想悟道,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告诉你,没有一法,没有一个东西叫做道。大彻大悟就是悟到一个没有东西,你觉得有一个法可学,有个道可得,你就错了,你已经著了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悟道时候的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一法,可以使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

  佛问须菩提:当年我在然灯佛那里开悟的时候,你想一想,我真的得到一个东西吗?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多大多小啊?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东西嘛?他说,你想想,我得到一个东西吗?须菩提说:「不也。世尊。」须菩提很恳切的回答,据我所知,你悟道的时候,了无所得。这是真正悟道。

【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说,假使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我跟你学了那么久,了解佛所说佛法的道理,佛当时在然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叫做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没有得到一个叫做什么大彻大悟的东西。所以须菩提答的很清楚。但是须菩提说我没有证

道,我的了解是这样,不知对不对?

【佛言。如是如是。】

  佛就说了,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样究竟是怎样?所以啊,真正你们要学禅宗,这就是话头,「如是。如是。」这一句就是话头,你参通了就对了。天天只要参「如是。如是。」不过也不要搞错了,明朝末年,有一个名妓叫做柳如是,她姓柳,采用金刚经

如是两个字作名字。「如是」是佛说的,翻成白话文就是这样,佛这是给你话头参,这样就叫大彻大悟。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告诉你老实话,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他说假使佛法到了最高处,有法可得的话,当我悟道时悟到有个东西可得的话,那么,我那个老师然灯佛啊!当场就不会给我授记说我将来之世会大彻大悟了。授记是佛教专有名辞,悟道的古佛,当弟子悟了道,他就在前面摸摸顶,所谓灌顶,抚摸一下授记,说个预言,过多少年后,你在什么世界成佛,打一个标记,这就是授记。

然灯佛为什么授记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当释迦牟尼在然灯佛那里悟道的时候,实在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东西;所以然灯佛当时给他授记,你于将来的娑婆世界成佛,你的名号叫释迦牟尼。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 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好了,现在问题来了。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这是重点啊!大家学佛的人千万记住!我们学佛都是拜佛,佛也叫如来,天天磕头求如来保护,为什么中文翻译成如来呢?中文翻译得很妙,如来,好像来了,对不对?「如」是好像,如来,好像来了,但是根本就没有来。如果说没有来吧!我们看电视的时候,那个电视上的明星,是不是到你前面来了?事实上他没有来,他是如来,好像来了。你打电话的时候,那个人是不是来到耳边上?他没有来,可是他是如来,好像来了。所以如来在那里?佛在那里?佛就在这里。你不要另外去找了,你的心中,你的身心内外,随时有佛;只要你自己能够找到,你就见到了佛,也是见到了如来。

   这里怎么注解?「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一句话最重要,学佛法千万要记住。大家学佛的人,都带有宗教性,佛在那里?佛在佛堂那里;佛在那里?佛在庙里;或者佛在西天,那就糟了。佛在那里?佛就在你那里,「即诸法如义」。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那一点法不是佛法,任何世间法,正如中庸所讲:「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就是如来,都可以到的;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所以叫诸法如义。这一点特别要注意。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说:假使有人说,佛在菩提树下七天成道了,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告诉你,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