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艺术史-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曲的舞姿与传统芭蕾大相径庭,他还认为芭蕾不是描绘客观事件的,追求一 

种纯舞蹈。他的创作往往以交响乐为基础,没有情节,却深刻地反映了音乐 

的结构、节奏和色彩,使舞蹈和音乐融合天然,无懈可击。因此有人称他的 

作品为“音乐芭蕾”或“抽象芭蕾”。他一生创作了150多部作品。代表作 

品有《小夜曲》(1934)、《四季》(1946)、《C大调交响曲》 (1947)、 

 《火鸟》(1949)、《浪子》(1950)、《阿贡》(1957)、《情歌》(1960) 

等,在世界当代芭蕾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罗宾斯(1918—1988)被认为是最有美国风味的现代舞剧的代表。他认 

为美国仅有传统的混合型文化,便将拉丁舞、西班牙舞、东方舞,甚至是爵 

士舞的动作吸收过来,与芭蕾巧妙地揉合,以爵士味道演芭蕾,以表现美国 

的冷漠和活力,用胶底鞋代芭蕾舞鞋以及扔掉古典芭蕾传统的紧身衣,以传 

达现代生活的气息,代表作品有《水兵上岸》(1944)、《焦虑时代》(1950)、 

 《牧神舞台》(1953),他1957年创作的《西部故事》拍成电影后,获奥斯 

卡舞蹈设计奖,因作品描述爱情中种族冲突引起的矛盾,被誉为当代的《罗 

米欧与朱丽叶》。1969年创作的《集会上的舞蹈》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舞的里 

程碑。 

     心理芭蕾。这是图德(1909— )创始的一种芭蕾舞派。图德是美籍英 

国人。他把现代心理学引入芭蕾,在古典舞的基础上,衍化出新的舞步、姿 

势和节奏,形成一种戏剧性的连续不断的动作,重点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 

人们称她为心理描写大师,代表作有《逆潜流》(1945)、《火柱》(1946)、 

 《喇叭的回声》(1963)等。 

     美国的流行舞蹈在当代最有影响的新品种要数迪斯科和霹雳舞了。迪斯 

科兴起于60年代,70年代波及整个西方,80年代风靡于全世界。它起源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吉特巴舞,又综合了摇滚乐、爵士乐、非洲舞及拉丁舞 

的多种成份发展而来的。它的特点是轻松、自由又带些剧烈的扭摆,可不分 

场地、人数而舞。故受到广泛的欢迎。霹雳舞是70年代兴起于美国城市里的 

一种群众性舞蹈。约在60年代末期,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劳德编了一套伴歌 

的动作,在电视里出现,引起青年的爱好,变成一种街头舞蹈。80年代,从 

街头走向舞台,拍成 《闪电舞蹈》的电影后,影响更为巨大。特点是节奏鲜 

明有力,动作泼辣多变,或模拟机器人、太空人的动作或随烈性音响倒置身 

体,甚至以头触地,快速旋转,或是两人对舞,各展高难动作以争胜负,便 

于发泄内心的郁闷或激情,颇得青年人的青睐。因此很快流传开来。 

      (2)美洲其他地区的舞蹈 

     当代美洲的舞蹈文化,美国的成就很辉煌,美洲其它地区也有令世人注 

目的新发展。现代舞、芭蕾,尤其是拉丁美洲的民族舞蹈、流行舞蹈更有令 

人瞩目的成就。 

     现代舞在美洲有较大的发展,多数国家有舞蹈团,经常演出欧洲、美国 

等艺术大师的杰作。突出的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坎宁汉 (1938— )。他曾 

去欧洲、美国学习,是现代舞先驱格雷厄姆的学生。他阅历深厚,基础扎实, 

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他往往将歌唱,对白和舞蹈溶 

为一体,别具情调。他表演技巧高超,常常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进行故意 

生硬的模仿,多数能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他的特点之一是能把观众调动起 


… Page 45…

来,离座参加节目结束时的群舞场面,创造热烈的气氛,使人感到舞蹈是一 

种轻松、自然的艺术享受。他的代表作有 《怪人怪事》(1974)等。 

     芭蕾曾被誉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发源于欧洲,却在美洲其他地 

区也开出艳丽之花。巴西的海蒂(1939— )、古巴的阿隆索(1921— ) 

都是享誉世界的人物。阿隆索将表演激情与戏剧内容结合,成功地塑造过《天 

鹅湖》中的奥杰塔、 《吉赛尔》中吉赛 尔等人物形象。海蒂曾长期与克兰 

科合作,塑造过 《奥涅金》中的塔吉雅娜、《驯悍记》中的卡特琳,尤其是 

塑造《吉赛尔》中的吉赛尔形象在当代颇具盛名。 

     拉丁美洲的民间舞蹈是种混合型的舞蹈。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的舞蹈文 

化,有宗教色彩浓厚的敬神、祭神舞蹈;有与部落起源等传统相联系的图腾 

舞蹈;有表现劳动和喜庆的鹿舞、狩猎舞等。16世纪后,拉丁美洲沦为殖民 

地,欧洲的舞蹈文化,特别是西班牙的舞蹈渗入美洲;随着殖民者从非洲运 

进大量黑人奴隶,非洲的舞蹈也就在美洲扎下根。这三者经过数百年的融合 

过程,终于形成了美洲别具一格的舞蹈文化。由于各个地区的社会及地理环 

境的差异,融合的侧重点不一致,便出现了不同的色彩。 

     在当代,特别是6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拉美各国较普遍地 

进行了民族舞蹈的挖掘、整理、加工的工作,民间舞蹈民族化,已出现了较 

好的势头。另外,民间舞蹈的舞台化、规范化,也是近二十年来的一种趋势。 

有的还发展为世界性的舞厅舞,广泛流行。如探戈舞、桑巴舞、伦巴舞、康 

加舞、恰恰舞、梅伦格舞,这些舞或起始于欧洲 (如探戈),或来源于非洲 

 (如伦巴),但是却都是在拉丁美洲茁壮成长后,再由拉美流传到世界各地 

的,因此,一般人都称它们为拉丁美洲的流行舞蹈。 


… Page 46…

                                5。非洲舞蹈 



     非洲是极为古老的大陆,据说人类就是从那里发源并扩散到世界各地 

的,非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族繁多,宗教信仰特别普遍而虔诚,因此其 

舞蹈文化也就悠久而丰富。尽管非洲很早就陷入殖民统治之下,并历尽数百 

年的苦难,但其舞蹈文化却始终较好地保持了其自身固有的特色,这不能不 

说是个奇迹。 

     非洲的舞蹈文化以撒哈拉大沙漠为界,北非因受亚欧舞蹈的影响,舞蹈 

为阿拉伯舞体系;南非为黑人舞蹈体系。黑人舞蹈更多地保存了非洲舞蹈的 

本色,一般而言,其舞蹈又有礼仪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之别。礼仪性舞蹈用 

于宗教祭祀、节日庆典、婚丧活动等场合,其舞有较严格的规范,自娱性舞 

蹈则即兴施展为多,较为自由,非洲人人爱舞,一个普通的周末,也会聚舞 

通宵,故自娱性舞蹈极为普及。 

     非洲舞蹈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全身跳舞。非洲舞蹈不象东方舞 

多用上肢,不象西方舞多用脚,而是用全身的每个部位。也很少用道具,唯 

一的舞蹈工具就是表演者的身体。特别是胯部的动作特别突出。阿拉伯舞也 

以动胯为特点,但动胯的幅度、力度、强度上,非洲的动胯都大得多。其次, 

非洲舞蹈强调动,而不重静止的造型。表演者身上套的草编环带,或悬挂的 

彩带,核心的目的在于把那“动”显露出来,让观者看清楚表演者那“动” 

的功夫。 

     非洲的女性舞的舞姿轻盈柔慢,极有韵律,动作精巧并富于技巧性,但 

透着热烈;男性舞的全身都活动,下肢和脚的蹬踏极为有力,动作强劲、骠 

悍,透着火爆,却不失纯扑、自然,常常配合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及用棍棒打 

斗等,竞技性特别突出。 

     伴奏以鼓为主,舞和歌唱往往结为一体,也是非洲舞蹈的特点。 

     非洲的现代舞、芭蕾等,在当代也有发展,但一般集中在北非较发达国 

家的大城市、节目以移植的较多。 


… Page 47…

                                  四、绘画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用笔、刷、刀等工具,黑墨、颜料等物质材 

料,运用线条、色彩、透视、构图等表现手段,在软质的纸、布或硬质的木 

板、器皿、墙壁上,绘制平面的、直观可视的,具有一定形体、质感、空间 

感的艺术形象。在当代,绘画的概念有一定的更新。 

     绘画在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产生了,因此是门古老的艺术。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绘画出现了不同的体系、流派、风格、样式、种类等 

等。当代绘画比以往任何时代的绘画显得更为丰富、繁杂。 


… Page 48…

                           1。当代绘画艺术概况 



     当代绘画是指1945年以来的绘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队来,世界的政 

治、经济、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展,都有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都对当 

代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当代绘画有着与以往历史时代绘画不同 

的面貌。其具体表现是流派纷繁,嬗变迅速,风格突出,样式丰富。具有不 

同一般的复杂性。总的特点是传统绘画与反传统绘画并存,现实主义绘画与 

现代派绘画并存,多种风格、流派并存。总的趋势是现代主义绘画取代传统 

绘画,日渐获得主导的地位。整个绘画显示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当代绘画的流派、风格、样式等不论如何纷繁,但简括他说,主要是传 

统绘画和反传统绘画两种态势。传统绘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但其主要 

的风格是现实主义绘画。反传统绘画的风格、流派更多,而且嬗变迅速,却 

可用现代派绘画加以概括。 

     自19世纪以来,反传统的绘画风起云涌,形成一股狂流,很快地席卷了 

欧美,但是传统绘画或具有传统倾向的绘画仍然时起时伏,不绝如缕,尤其 

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传统绘画在很长时间内还处于主导地位。在英国,代 

表现实主义或代表现实主义倾向的有布拉特比、史密斯。法国在19世纪库尔 

贝提出现实生活便是最适当的题材来源,强调表现当代生活,重视以社会低 

层人物为作品主人公,满怀激情地表现劳苦者的处境和命运以后,写实主义 

之风格始终没有断绝。如富热隆是社会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他的《1943年 

的巴黎街头)(1943)揭示纳粹占领期间的悲惨生活;50年代的组画《矿乡》, 

以深沉严峻的笔触,表现了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工人的痛苦、拼搏和期待。 

他的作品既继承了库尔贝的写实主义手法,也吸收了现代派的许多东西,形 

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一直为人所重视。德国在战后也是具象绘画与抽象绘 

画并存的。坚持描绘人物的有霍费尔,黑尔特则热衷描绘废墟;在70年代, 

德国的现实主义还获得较广泛的复兴,施特克尔善于用招贴画针贬时弊。伊 

门多夫、基费尔以艺术家少有的勇气,敢闯禁区,竟以第三帝国为题材创作 

了让人惊骇的作品。意大利在历史上出现过不朽的绘画作品。20世纪以来, 

意大利的一些画家不忘自己的传统,既有新古典主义的流派,也有新浪漫主 

义的风格。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古图索。他是意大利共产党员。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积极参加抵抗运动。1946年,他与卡西纳里、科尔波拉等11位艺术家 

签署宣言,共同发起新艺术运动,表示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和人道主义态度。 

他的作品表现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如《占领西西里荒地》(1950)、《讨 

论会》(1960)、《陶里亚蒂的葬札》(1972)等。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 

在20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艺术再次复兴,突出表现是壁画和乡土现实主 

义的架上画。其代表人物本顿和怀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都有作品问世,如本顿的战后关于美国生活题材的绘画,怀斯的《海 

风》 (1947)、《克丽斯蒂娜的世界》(1948),都是典型的写实风格的作 

品。传统风格的绘画在苏联、东欧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国家,更处于主流的 

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苏联的克里沃诺戈夫的油画《胜利》(1947) 

就问世了,一批以争取和平、反对侵略战争、歌颂人民革命乐观主义、革命 

英雄主义等为主题的作品,汇成了现实主义绘画的洪流,一直激荡在苏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