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3-本草纲目-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录》曰∶八月采,曝干。 
瑞曰∶此即晒干大枣也。味最良美,故宜入药。今人亦有用胶枣之肥大者。 
【气味】甘,平,无毒。 
思邈曰∶甘、辛,热,滑,无毒。 
杲曰∶温。 
大明曰∶有齿病、疳病、虫 人不宜啖枣,小儿尤不宜食。又忌与葱同食,令人五 
脏不和;与鱼同食,令人腰腹痛。 
时珍曰∶今人蒸枣多用糖、蜜拌过,久食最损脾、助湿热也。啖枣多,令人齿黄生 
。故嵇康《养生论》云∶齿处晋而黄,虱处头而黑。 
【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 
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经》。宗 曰∶(煮取肉,和脾胃药甚佳)。 
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 。久服不饥神仙(《别录》)。 
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痢(大明)。小儿患秋 
痢,与蛀枣食之良(孟诜)。杀乌头、附子、天雄毒(之才)。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李 
杲)。 
【发明】弘景曰∶道家方药,以枣为佳饵。其皮利,肉补虚,所以合汤皆擘之也。 
杲曰∶大枣气味俱浓,阳也。温以补不足,甘以缓阴血。 
成无己曰∶邪在营卫者,辛甘以解之。故用姜、枣以和营卫,生发脾胃升腾之气。张仲 
景治奔豚,用大枣滋脾土以平肾气也。治水饮胁痛有十枣汤,益土而胜水也。 
震亨曰∶枣属土而有火,味甘性缓。甘先入脾,补脾者未尝用甘。故今人食甘多者,脾 
必受病也。时珍曰∶《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 
也。若无故频食,则生虫损齿,贻害多矣。按∶王好古云∶中满者勿食甘,甘令人满。故张 
仲景建中汤心下痞者,减饧、枣,与甘草同例,此得用枣之方矣。又按∶许叔微《本事方》 
云∶一妇病脏燥悲泣不止,祈祷备至。予忆古方治此证用大枣汤,遂治,与服尽剂而愈。古 
人识病治方,妙绝如此。又陈自明《妇人良方》云∶程虎卿内人妊娠四、五个月,遇昼则惨 
戚悲伤,泪下数欠,如有所凭,医巫兼治皆无益。管伯周说∶先人曾语此,治须大枣汤乃愈。 
虎卿借方治药,一投而愈。方见下条。又《摘玄方》治此证,用红枣烧存性,酒服三钱,亦 
大枣汤变法也。 
【附方】旧七,新十二。 
调和胃气∶以干枣去核,缓火逼燥为末。量多少入少生姜末,白汤点服。调和胃气甚良。 
(《衍义》)。 
反胃吐食∶大枣一枚去核,用斑蝥一枚去头翅,入在内,煨熟去蝥,空心食之,白汤下 
良。 
小肠气痛∶大枣一枚去核,用斑蝥一枚去头、足、翅,入枣内,纸包煨熟,去蝥食枣, 
以桂心、荜澄茄汤下。(《直指》)。 
伤寒热病后,口干咽痛,喜唾∶大枣二十枚,乌梅十枚,捣入蜜丸。 
含如杏核大,咽汁甚效。(《千金方》)。 
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若神灵,数欠者,大枣汤主之∶大枣十枚,小麦一升,甘草二 
两,每服一两,水煎服之。亦补脾气。(《金匮》)。 
妊娠腹痛∶大红枣十四枚,烧焦为末,以小便服之。(《梅师》)。 
大便燥塞∶大枣一枚去核,入轻粉半钱缚定,煨熟食之,仍以枣汤送下。(《直指》)。 
咒枣治疟∶执枣一枚,咒曰∶吾有枣一枚,一心归大道。优他或优降,或劈火烧之。念 
七遍,吹枣上,与病患食之,即愈。(《 嵝神书》)。 
烦闷不眠∶大枣十四枚,葱白七茎,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千金》)。 
上气咳嗽,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者∶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煎,入枣肉中 
泣尽酥,取收之。常含一枚,微微咽之取瘥。(《圣惠方》)。 
肺疽吐血,因啖辛辣,热物致伤者∶用红枣(连核烧存性)、百药煎( 过)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下。(《三因》)。 
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和捣。 
绵裹塞耳、鼻,日一度。三十余日,闻声及香臭也。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孟诜《食 
疗》)。 
久服香身∶用大枣肉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之。(《食疗本草》)。 
走马牙疳∶新枣肉一枚,同黄柏烧焦为末。油和敷之。若加砒少许更妙。(王氏《博济》)。 
诸疮久坏不愈者。枣膏三升,煎水频洗,取愈。(《千金》)。 
痔疮疼痛∶大肥枣一枚剥去皮,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敷枣瓤上,纳入下部良。 
(《外台》)。 
下部虫痒∶蒸大枣取膏,以水银和捻,长三寸,以绵裹,夜纳下部中,明日虫皆出也。 
(《肘后》)。 
卒急心疼∶《海上方》诀云∶一个乌梅二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不 
害心疼直到老。 
食椒闭气∶京枣食之即解也。(《百一选方》)。 
x三岁陈枣核中仁x 
【气味】燔之,苦,平,无毒。 
【主治】腹痛邪气(《别录》)。恶气卒疰忤(孟诜)。核烧研,掺胫疮良(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刘根别传》云∶道士陈孜如痴人,江夏袁仲阳敬事之。 
孜曰∶今春当有疾,可服枣核中仁二十七枚。后果大病,服之而愈。又云∶常服枣仁, 
百邪不复干也。仲阳服之有效,则枣果有治邪之说矣。又《道书》云∶常含枣核治气,令口 
行津液,咽之佳。谢承《后汉书》亦云∶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十年也。此皆藉枣以生津 
受气,而咽之又能达黄宫,以交离坎之义耳。 
x叶x 
【气味】甘,温,微毒。《别录》曰∶散服使人瘦,久则呕吐。 
【主治】覆麻黄,能令出汗(《本经》)。和葛粉,揩热痱疮,良(《别录》)。治小儿壮 
热,煎汤浴之(大明)。 
【附方】新二。 
小儿伤寒∶五日以后热不退。用枣叶半握,麻黄半两,葱白、豆豉各一合,童子小便二 
钟,煎一钟,分二服,取汗。(《总录》) 
反胃呕哕∶干枣叶一两,藿香半两,丁香二钱半,每服二钱,姜三片,水一盏煎服。( 
《圣惠方》)。 
x木心x 
【气味】甘,涩,温,有小毒。 
【主治】中蛊腹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锉取一斛,水淹三寸,煮至二斗澄清,煎 
五升。旦服五合,取吐即愈。又煎红水服之,能通经脉。(时珍,出《短剧方》)。 
x根x 
【主治】小儿赤丹从脚趺起,煎汤频浴之。(时珍,出《千金》)。 
【附方】旧一。 
令发易长∶取东行枣根三尺,横安甑上蒸之,两头汗出,收取敷发,即易长。(《圣惠 
方》)。 
x皮x 
【主治】同老桑树皮,并取北向者,等分,烧研。每用一合,井水煎,澄取清,洗目。 
一月三洗,昏者复明。忌荤、酒、房事(时珍)。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仲思枣
内容:(宋《开宝》) 
【释名】仙枣。 
志曰∶北齐时有仙人仲思得此枣种之,因以为名。 
【集解】志曰∶仲思枣形如大枣,长一、二寸,正紫色,细纹小核,味甘。今亦少有。 
时珍曰∶按∶杜宝《大业拾遗记》云∶隋时信都郡献仲思枣,长四寸,围五寸,肉肥核 
小有味,胜于青州枣,亦名仙枣。观此,则《广志》之西王母枣、谷城紫枣,皆此类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虚益气,润五脏,去痰嗽冷气。久服令人肥健,好颜色,神仙不饥(《开宝》)。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苦枣
内容:(《食性》) 
【释名】蹶泄(《尔雅》。名义未详)。 
【集解】士良曰∶苦枣处处有之。色青而小,味苦不堪,人多不食。 
x实x 
【气味】苦,大寒,无毒。 
【主治】伤寒热伏在脏腑,狂荡烦满,大小便闭涩。取肉煮研,和蜜丸服(士良)。 

果部第三十卷
果之二
内容:(山果类三十四种)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震亨曰∶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也。 
弘景曰∶梨种殊多,并皆冷利,多食损人,故俗人谓之快果,不入药用。 
【集解】颂曰∶梨,处处皆有,而种类殊别。医方相承,用乳梨、鹅梨。乳梨,出宣城 
,皮浓而肉实,其味极长;鹅梨,河之南北州郡皆有之,皮薄而浆多,味差短,其香则过之 
。其余水梨、消梨、紫糜梨、赤梨、青梨、茅梨、甘棠梨、御儿梨之类甚多,俱不入药也。 
一种桑梨,惟堪蜜煮食之,止口干,生食不益人,冷中。又有紫花梨,疗心热。唐武宗有此 
疾,百药不效。青城山邢道人以此梨绞汁进之,帝疾遂愈。复求之,不可得。常山郡忽有一 
株,因缄封以进。帝多食之,解烦燥殊效。岁久木枯,不复有种,今人不得而用之矣。 
时珍曰∶梨树高二、三丈,尖叶光腻有细齿,二月开白花如雪六出。上巳无风则结实必 
佳。故古语云∶上巳有风梨有蠹,中秋无月蚌无胎。贾思勰言∶梨核每颗有十余子,种之惟 
一、二子生梨,余皆生杜,此亦一异也。杜,即棠梨也。梨品甚多,必须棠梨、桑树接过者 
,则结子早而佳。梨有青、黄、红、紫四色。乳梨,即悉尼;鹅梨,即绵梨;消梨,即香水 
梨也。俱为上品,可以治病。御儿梨,即玉乳梨之讹。或云御儿一作语儿,地名也,在苏州 
嘉兴县,见《汉书注》。 
其他青皮、早谷、半斤、沙糜诸梨,皆粗涩不堪,只可蒸煮及切烘为脯尔。一种醋梨, 
易水煮熟,则甜美不损人也。昔人言梨,皆以常山真定、山阳钜野、梁国睢阳、齐国临淄、 
巨鹿、弘农、京兆、邺都、洛阳为称。盖好梨多产于北土,南方惟宣城者为胜。故司马迁《 
史记》云∶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株梨其人与千户侯等也。又魏文帝诏云∶真定御梨大 
如拳,甘如蜜,脆如菱,可以解烦释 。辛氏《三秦记》云∶含消梨大如五升器,坠地则破 
,须以囊承取之。汉武帝尝种于上苑。此又梨之奇品也。《物类相感志》言∶梨与萝卜相间 
收藏,或削梨 
x实x 
【气味】甘、微酸,寒,无毒。多食令人寒中萎困。金疮、乳妇、血虚者,尤 
不可 
志曰∶《别本》云∶梨,甘寒,多食成冷痢。桑梨∶生食冷中,不益人。 
【主治】热嗽,止渴。切片贴烫火伤,止痛不烂(苏恭)。治客热,中风不语,治伤寒 
热 
发,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开宝》)。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热狂。作浆,吐风痰( 
大明)。猝喑风不语者,生捣汁频服。胸中痞塞热结者,宜多食之(孟诜)。润肺凉心,消痰 
降火,解疮毒、酒毒(时珍)。 
【发明】宗 曰∶梨,多食动脾,少则不及病,用梨者当斟酌之。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 
佳,终不能却疾。 
慎微曰∶孙光宪《北梦琐言》云∶有一朝士见奉御梁新诊之,曰∶风疾已深,请速归去 
。复见 州马医赵鄂诊之,言与梁同,但请多吃消梨,咀 不及,绞汁而饮。到家旬日,唯 
吃消梨,顿爽也。 
时珍曰∶《别录》着梨,只言其害,不着其功。陶隐居言梨不入药。盖古人论病多主风 
寒,用药皆是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今人痰病、 
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盖不为少,但不宜过食尔。按∶《类编》云∶一士人状若有 
疾,厌厌无聊,往谒杨吉老诊之。杨曰∶君热症已极,气血消铄,此去三年,当以疽死。士 
人不乐而去。闻茅山有道士医术通神,而不欲自鸣。乃衣仆衣,诣山拜之,愿执薪水之役。 
道士留置弟子中。久之以实白道士。道士诊之,笑曰∶汝便下山,但日日吃好梨一颗。如生 
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食滓饮汁,疾自当平。士人如其戒,经一岁复见吉老。见其颜貌腴 
泽,脉息和平,惊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痊理?士人备告吉老。吉老具衣冠望茅山设拜 
,自咎其学之未至。此与琐言之说仿佛。观夫二条,则梨之功岂小补哉?然惟乳梨、鹅梨、 
消梨可食,余梨则亦不能去病也。 
【附方】旧八,新四。 
消渴饮水∶用香水梨、或鹅梨、或江南悉尼皆可,取汁以蜜汤熬成瓶收。无时以热水或 
冷水调服,愈乃止。(《普济方》) 
猝得咳嗽∶颂曰∶崔元亮《海上方》∶用好梨去核,捣汁一碗,入椒四十粒,煎一沸去 
滓,纳黑饧一大两,消讫,细细含咽立定。诜曰∶用梨一颗,刺五十孔,每孔纳椒一粒,面 
裹灰火煨熟,停冷去椒食之。又方∶去核纳酥、蜜,面裹烧熟,冷食。又方∶切片,酥煎食 
之。又方∶捣汁一升,入酥、蜜各一两,地黄汁一升,煎成含咽。凡治嗽,须喘急定时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