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之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行之美-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因为,在一国首都之中,能把古迹保存到如此地步,全世界除了罗马,很难找出第二个了。    
    往访大圆形竞技场,也称弗拉维圆剧场等,即著名的罗马斗兽场,它峨然高耸、沧桑斑驳、颓颜铁色的半圆形形象,几乎能在一切美术印刷品中看到,它的无可替代的形象几乎代表了罗马,人们一看见它就会马上感到“看见”了古罗马,它的雄浑、大气、磅礴、永恒的无言感,如同历史的呐喊一样,使人感到伟大的古罗马就是这个样子:罗马帝国的力量、嚣张、辽阔的疆土、不可抗御的征服性以及它的崩溃,都集中体现在这个遗址上了。可以说,大圆形竞技场不是一座古老的建筑,而是整个罗马帝国的骨骼。罗马帝国消失了,但它的骨骼留了下来,就如同恐龙消失了而留下了骨骼一样,看到这些骨骼,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它们昔日的血肉,以及它们庞大的令人恐惧的形象。    
    这个大圆形竞技场是一位罗马皇帝下令于公元80年建成的,能容纳5万人以上的观众,是古罗马最杰出的建筑成就之一,也最能展现古罗马以“辉煌与血共铸现实”的精神,当时的人们在这里观看人与兽斗、人与人斗,人们的快乐就这样直接地建立在征服、胜利、悲壮和死亡之上。    
    今天我来,也有大批来自全世界的人共同来。从冷冷的、古老的 、永恒寂静的石门石梯中穿过,上到两千年前人们站的地方,坐着,走着,摸着,想着,停着,不动着。当我不动,我能感到它动。想当年,这里有一队勇士与另一队勇士对阵,他们挥刀,砍,刺,喊叫,死亡,恐惧,胜利,败者亡而胜者生,当败者流出鲜血在地上抽搐的时候,胜者举着他带血的剑,忍着身上的伤痛面对着欢呼的观众。此种情景,造成的情感只有一种:人们只认从血中走出的强者,强是现实和生存中不能回避的真,强就是善,强就是美。弱者的血,罗马人是不看的,罗马人没有同情弱者的情感。一个伟大而可怕的传统,一个踏血强者的传统,一个与和谐世界格格不入的力量传统,就这样在罗马人间建立了。    
    由此,不禁想到墨索里尼,他在从社会底层向社会高层奋斗时,曾对母亲说:“有一天我要使地球颤抖。”而他一得高位,几乎立刻就有了恢复古代帝国的梦想,当他打下三倍于意大利的阿比西尼亚,宣布罗马再度成为一个大帝国的首都时,有人说:“他真像个神。”而立刻就有人更正道:“他不是像神,他就是神。”强者的传统,今日还在意大利的人间延续吗?    
    罗马有名言:“大圆形竞技场毁灭的时候,罗马就会毁灭,同时也是世界毁灭的时候。”这句话,如同人类文明中的一个“公因式”,它的“解”是什么呢? 古罗马以力量使它存在,现代罗马以对传统和人类文明的爱护而使它存在,如果这两个东西同时消失,大圆形竞技场就会消失;而没有了这两个东西,罗马和世界也就进入了人类的极端非理性,也就要走向毁灭了。西方罗马的名言,就是东方中国的谶语吗?    
    又仿建于315年的凯旋门等等,诸种古迹,不可尽述。    
    


第二部分 法国、意大利以及梵蒂冈的惊人魅力第13节 教皇国梵蒂冈

    殉教者和圣徒的永生的罗马,请听我们的歌,光荣属于天国,属于我们的天父、上帝;和平属于热爱基督的信徒们。——这是梵蒂冈的教皇歌,也可以说是梵蒂冈城国的国歌。现在我在梵蒂冈了。    
    梵蒂冈的全名是梵蒂冈城国,是全世界最小的国家,再也没有国家比它小了,它的全国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1380人,长住人口仅540人,真正是个“弹”或“丸”之地,但它是罗马教皇的驻地和全世界天主教的统治中心,它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握有最高权力。这里的教皇始于公元2世纪,公元756年教皇获得罗马城及周围区域,拥有世俗权,彼时教皇有话,说教皇与皇帝的关系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月亮发光是太阳给它光它才发光。1870年梵蒂冈并入意大利,教皇退入梵蒂冈宫中,世俗权没有了。1929年希特勒的小兄弟墨索里尼承认其为属于教皇的主权国家,教皇则承认教皇国灭亡,另建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的收入来自旅游、邮票、捐赠和对外投资。梵蒂冈的黄金及外汇储备达100多亿美元,在世界各地投资有数百亿美元;并同161个国家或地区建有外交关系。它有500人的教皇卫队,是纯种的瑞士人。    
    梵蒂冈这儿是天主教,不是我们笼统说的基督教。想来咱也是读过点书的人,可是很长时间里我弄不清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关系,前年在国内向一个朋友介绍另一个朋友,我说:这是某某某,他是很虔诚的基督徒。但他马上正色道:“我信的是天主教。”弄得我挺不好意思。实际上,我说的也没错,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它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一些较小教派,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据统计,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徒达19.5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3.7%。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但分为东西两派,东部希腊语地区为东派,西部拉丁语地区为西派。3年后也就是395年,随着罗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西派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传统,东派以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后来的伊斯坦布尔为中心形成正教传统。公元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即天主教)。近代欧洲由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像时间时间中炸弹一样到处开花,天主教也有点招架不住,内部爆发了改革运动,又分出一个“新教”,从此,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正教(东正教)、新教基本定型,并因广泛传播而获得了世界性。    
    在三大教派中,有天主教这样气势的,那是独一无二。只要进入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任何人都会立刻感到这一点。这个广场建于1667年,从脚下的石头到眼光远处的建筑,无一不充满了纯艺术的感觉,它几乎集中了各个时代的精华,比如,它的半圆形长廊中的284神奇的多利安柱式圆柱,其中就有一根是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人拍拍它,就有拍拍古埃及大腿的感觉。广场的西北角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它原是教皇宫廷,建于公元5世纪,总面积5.5万平方米,有12个不同类型的陈列馆和5个艺术长廊,其中有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西斯廷小教堂,并专有一个拉斐尔作品陈列馆。此馆堪与巴黎的卢浮宫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媲美。    
    这里也收藏着珍贵的米开朗基罗的珍品。米开朗基罗是与罗丹、萨·达利等几个为数不多的最为感动我的西方美术家之一,他的《大卫》是永远震动全世界的作品,也是最震动我的作品之一,它拥有罗丹的内聚力量,却又有一种靠近现实的少见的亲切感。我只是绘画和雕刻的普通爱好者,我的朋友康林送给我一套他主编的《西方绘画艺术史》,就是从这本书中,我知道被称为“绘画史上的神曲”的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就收藏在这里,为此,我一路打听找到了这幅画:一幅让人发呆的画!它有200平方米,米开朗基罗画了整整6年的这幅画,一眼看上去感到它的画面是在动的,整个画上的所有人物都极健美。画的主题是:人注定要不断背离上帝,罪孽深重,但终将得到拯救。这里表现了上天堂的喜悦和下地狱的恐惧。画中间的基督漂亮而健美,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这么漂亮而又健全的基督。我心怀感动,久久不忍离去。    
    访圣彼得教堂,这是梵蒂冈的教廷教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因建在耶稣十二门徒最长者圣彼得的墓地上而得名,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的杰作,建了120年,世界级的杰出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勒拉芒特等都参与其中。为了建造这座教堂,教皇不惜从罗马大圆形竞技场折取大理石。教堂长200米,高137米,能容5万之众。一进大门,就能感到教堂是个艺术品,而且是整体艺术品,大理石和金子是主要建筑材料一,整个大殿金碧辉煌,任何一个角落都安放着杰出的雕塑和绘画,置身于此,如同进入了一个神圣的艺术殿堂。大堂一角,有人正跪在牧师忏悔室前忏悔,对我等中国人来说,此已是电影和古典小说中的镜头,而此处则是现实。另一角有人在唱圣歌,歌声慈祥和平,动人心肺。    
    大堂中间,有人在布置工作台。上周,全世界的运动员刚来此为教皇表演过,下一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也见来此受见,工作人弄的就是这个台子。看到这个,你就会有一种“世界围着这个中心转”的感觉。    
    大堂中有一尊圣保罗的铜像,据说摸其右脚可保平安,来者皆摸,欲摸者排起长龙;看其右脚,已被“摸”去了脚趾,那脚已成了不像脚的一个铜片了。我们的同行者有人说 :“今天大家要坐飞机回中国,快去排队等摸,让圣保罗保佑大家平安!”我们排了队,当我摸到它的铜片(脚)时,我就想,北京西边有个比北京城还古老的潭柘寺,以满山柘树和一汪清潭而得名,后因传柘树皮可保人生子,来者皆取,今潭柘寺已无一棵柘树,它们在人们的欲望中消失了;西方世界的梵蒂冈,这个圣保罗的右脚,早晚也要像潭柘寺的柘树一样消失。人,现实中的人,总是想得到什么的,不论是东方佛教的潭柘寺,还是西方天主教的圣彼得教堂,都是一样的。宗教是人的精神皈依,也常是人生的现实要求,宗教就是这样不可摇撼地存在于人间的。    
    大堂里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白人,黑人,黄人,棕色人,无一人高声喧哗,大家全都笼罩在虔诚的气氛之中,但万众低语,闭目听之,大堂中如山洪爆发般轰响。我闲目站着,感到自己越沉越深,待我睁开眼,感到自己是被浑沉的大涛漂到一个极远的世界了。惟站着,不想说任何话,也不想动,心中有种就此凝固的愿望。一个大教堂的力量切断了我的现实,一个天主教的现实耸立在我的面前,一个从来不曾到来的我来到了我的前方。    
    出来时见阳光射目,如到了另一个人间。梵蒂冈兮,何人故乡?    
    大地苍苍,人间茫茫,一生百世,风高天长!    
    


第三部分 大洋洲上的独特风光第14节 大洋洲,神秘的地方

    我躯体中的箭,嗖地一声向南射去,去南半球星空与阳光下的土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我等中国人来说,去澳大利亚就是去远方,而去新西兰是去另一个远方。一次能去两个远方,我精神的箭,就不能不嗖嗖地自己飞翔。    
    此次的出境点是广州,航班CZ3102,先从北京飞广州,然后再转机飞澳大利亚,两起两落,头尾相连,前后应有20多个小时。    
    澳大利亚不是一个大岛,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块孤独的陆地。翻开世界地图,世界上大的国家有6个: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还一个就是澳大利亚。它三面被茫茫的海水包围,只有北部海面借助密集的马来群岛与亚洲相连接。它右印度洋,左太平洋,这两大洋像两个翅膀,而它像一只飞翔的风筝,它遥遥南去的神气,是要飞临南极洲了。    
    澳大利亚不是独自拥有人类生灵之光的土地,但它4万年前就有土著人种了,这些人来自何处?有说来自亚洲,有说来自非洲,有说来自大洋洲诸岛,还有很多别的说法,直到1943年,人类学家根据考古发现,才大致认为,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种来自亚洲。在全球冰期气候时,海水下降,陆地增多,从而形成“陆桥”,东南亚的人为了寻找生存空间,千百年日积月累地向南行动,终于移到了澳大利亚。冰期过后,海水上升,澳大利亚又与外部世界失去了联系,孤独地漂在太平洋中央了。它是浮游在人类文明世界之外的土地。    
    但大陆人类的思想力从未放弃过到达这里。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天文学家和地球学家就想象印度洋南边一定有一块大陆,他们觉得如果不是的话,地球就不可能保持平衡;公元2世纪的时候,他们还在地图上绘出了这个地方,称之为“未知的南方大陆”。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旅行记问世以后,如同火球放到了枯草的荒原上,西方人火焰般不可遏止的激情被点燃,他们开始了伟大的探险。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有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