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的思想、行为或情景。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不应该对梦抱有担心的心理。实验证明,如果对快
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几天内就可使被实
验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会影响到健康。
什么是注意
第二单元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由于能力的限制,
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是指
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
进行有效的加工。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事
物和事物的任何属性,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
二、注意的种类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一)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无意注意。
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
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有意注
意。它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学习和工作
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效率,就要加深对活动目的的认识,并要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加强抗干扰的能力。
    (三)随意后注意: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有意后注意,它一般
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是有意注意,通过努力地学习,既熟悉了学习的
对象,又有了兴趣,这时即使不花费多大的意志努力,学习也能继续维持下去,这就成了
有意后的注意。
三、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的范
围。注意的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
约是7±2,即5叫个;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是4——6个。
    (二)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维持的时
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但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
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
    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
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三)注意的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这两种活动的态度。注意的
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四)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
活动,如边听讲边做笔记,自拉自唱等。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
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一般来说,所从事的几种活动
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但不能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什么是需要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第五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需要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有机体的内部平衡状态经常会被打破,这时有机体就会要求恢复平衡,如渴了就需要
喝水,冷了就需要穿衣御寒等,这就引起了人们的需要。
    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
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人
们又会为满足新的需要去追求新的对象,所以,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一)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着密切的
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
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
    自然需要动物和人都有,但无论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就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
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人不仅要吃,而且要吃美味佳肴;人不管有多饥饿,在宴席上
他也不会狼吞虎咽。
    (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
产品的需要,如对食品的需要,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要等;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
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
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物质产品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审美的
观念;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证。
三、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
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
?第五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需要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有机体的内部平衡状态经常会被打破,这时有机体就会要求恢复平衡,如渴了就需要
喝水,冷了就需要穿衣御寒等,这就引起了人们的需要。
    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
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人
们又会为满足新的需要去追求新的对象,所以,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一)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着密切的
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
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
    自然需要动物和人都有,但无论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就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
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人不仅要吃,而且要吃美味佳肴;人不管有多饥饿,在宴席上
他也不会狼吞虎咽。
    (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
产品的需要,如对食品的需要,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要等;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
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
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物质产品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审美的
观念;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证。
三、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
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

·34·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
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
是各不相同的。
    马斯洛认为,无论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层次越高的需要
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
又叫缺失性需要。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
现。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已经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是当前推动人活动的动
力。当所有较低层次的需要都得到持续不断满足时,人才受到自我实现需要的支配。但真
正达到自我实现境界,成为自我实现的人还是少数。
什么是动机
第二单元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
动力。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根据个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它就会推动人去寻找满足
需要的对象,这时活动的动机便产生了。除需要之外,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激发活
动的动机。当有机体内部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便会激活有机体,让他采取某种活动来恢复
机体的平衡,这就产生了活动的动机。内驱力就是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有机体去追
求需要满足的唤醒状态。诱因是指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
件。有了这种条件,即使机体内部并没有失去平衡,也会引起活动的动机。积极的情绪会
推动人去设法获得某种对象;消极的情绪会促使人远离某个对象,所以情绪也具有动机的
作用。
    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
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一个人的活动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动机起着主导的作
用;有些动机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动机和效果之间一般来说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
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结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某种因素的作
用,动机和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二、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这种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35
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动机,成就的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权利的需要产生权利动机,以及
人的兴趣、爱好等都是社会性动机。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
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
的兴趣。兴趣的范围叫兴趣的广度;处于中心地位,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是兴趣的中心;
兴趣的持续时间长短叫兴趣的稳定性;兴趣所产生的推动人的活动的力量叫兴趣的效能。
    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
爱好了。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
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生而具有,以人的本能为基础的动机称为原始动机,一般生理性的动机都是原始动机。
通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动机,即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