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_[美]房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类的故事_[美]房龙-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活在这一地区的人民的。我很遗憾他们杀死了你的朋友保罗。真希望此时我能在家里闭门思过。

  你忠实的外甥

  格拉丢斯·恩萨

第二十五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帝国的黄昏


  古代历史教科书把公元476年定为罗马帝国灭亡之年,因为在那一年,末代罗马皇帝被赶下了宝座。不过正如罗马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罗马的灭亡也是一个缓慢消亡的过程,以至绝大多数罗马人根本未能觉察到他们热爱的旧世界气数已尽。他们抱怨时局的动荡,喟叹生活之艰难。食品价格奇高,可工人的薪水少得可怜。他们诅骂奸商们囤积居奇的行为。这些人垄断了谷物、羊毛和金币,只管自己牟取暴利。有时遇上一个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的总督,他们也会起来造反。不过总的说起来,在公元头4个世纪里,大多数的罗马人依旧过着正常日子。他们照常吃喝(视钱囊的鼓瘪,尽量购买),他们照常爱恨(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他们照常去剧场(只要有免费的角斗士搏击表演)。当然,像所有时代一样,也有不幸的人们饿死。可生活在继续,而人们一点不知道,他们的帝国已注定要灭亡的命运。

  他们怎么意识得到迫在眉睫的危险呢?罗马帝国正在处处显示着辉煌繁荣的外景。有宽阔畅通的大道连接各个省份;有帝国警察在勤勉地工作,毫不留情地清除拦路盗贼;边界防御良好,使居住在欧洲北部荒野的蛮族不能越雷池一步;全世界都在向强大的罗马进贡纳税;而且,还有一群精明能干的人们在夜以继日地工作,试图纠正过去的错误,争取使帝国重返共和国早期的幸福岁月。

  不过正如我在上一章讲过的,罗马帝国的根基已经锈蚀,造成它衰败的深层原因从未被弄清楚,因此任什么改革都不能挽救其注定灭亡的命运。

  从根本上说,罗马首先且一直是一个城邦,跟古希腊的雅典或科林斯并无多大区别。它有足够的能力主宰整个意大利半岛。可要作整个文明世界的统治者,罗马从政治上说是不合格的,从实力上讲是无法承受的。它的年轻人大多数死于常年的战争。它的农民被沉重的军役和赋税拖垮,不是沦为职业乞丐,就是受雇于富有的庄园主,以劳动换取食宿,成为依附于富人们的“农奴”。这些不幸的农民既非奴隶,也不是自由民,他们像树木和牲畜一样,成为他们所侍奉的那块土地上的附属品,终身无法离开。

  帝国的荣耀是最高目标。国家意味着一切,普通公民则什么也不是。至于悲惨的奴隶,他们兴奋地倾听保罗宣讲的言辞,接受了那位谦卑的拿撒勒木匠所散布的福音。他们并不反抗自己的主人,相反,他们被教导要温柔顺从,尽力遵照主人的意旨行事。不过,既然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一个悲惨的寄身之所,不能有所改进,奴隶们也就全然丧失了对现世的兴趣。他们宁愿“打那美好的仗”,为进人天堂乐土而倾力付出。但他们不愿为罗马帝国打仗,因为那不过是某个野心勃勃的皇帝为渴求更多更辉煌的胜利,在努米底亚或帕提亚或苏格兰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样,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情形变得越来越糟。最初几位罗马皇帝还肯保持“领袖”传统,授权部族的头人管住各自的属民。可二、三世纪的罗马皇帝却是些职业军人,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兵营皇帝”,其生存全系于他们的保缥,即所谓禁卫军的忠诚。皇位的轮换如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台,靠着谋杀劈开通向帝王宝座的道路。随后,篡位者又迅速地被谋杀,因为另一个野心家掌握了足够财富,能贿赂禁卫军发动新一轮的政变。

  与此同时,野蛮民族正在频频敲击北方边境的大门。由于再没有土生土长的罗马士兵可抵御侵略,只能招募些外国雇佣军去对付来犯者。这些外国雇佣兵可能正巧与他抗击的敌人属于同一种族,不难想见,他们在战斗中很容易产生对敌人的怜悯之情。最后,皇帝决定实验一种新措施,允许一些野蛮部族在帝国境内定居。其他的部族也接踵而至。不过他们很快就怨气冲天,抗议贪婪的罗马税吏夺走他们仅有的一切。当他们呼声未能得到重视,他们便进军罗马,更大声的呼吁,以便得到皇帝陛下的声音。

东罗马帝国

  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使得作为帝国首都的罗马变成了一个令人不快的居所。康士坦丁皇帝(公元23至337年在位)开始寻找一个新首都。他选择了位于欧亚之间的通商门户拜占庭,将其重新命名为君士坦丁堡,把皇宫迁到这里。康士坦丁死后,为更有效率地管理,他的两个儿子便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哥哥住在罗马,统治帝国的西部;弟弟留在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的主人。

  接下来到了公元4世纪,可怕的匈奴人造访欧洲。这些神秘的亚洲骑兵在欧洲北部整整驰骋了两个世纪,以杀人流血为职业,祸患四方,直到公元 451年在法国沙隆的马恩河被彻底击败为止。当匈奴人进军到多瑙河附近,对当地定居的哥特人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为了生存,哥特人被迫侵人罗马境内。瓦伦斯皇帝试图抵御哥特人,在公元378年战死于亚特里亚堡。22年后,同一群西哥特人在国王阿拉里克的率领下,向西挺进,袭击了罗马。他们没有大肆劫掠,只是毁坏了几座宫殿。接着来犯的是汪达尔人,他们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城市缺乏敬意,纵火抢劫,造成极大的破坏。接下来是勃艮弟人,然后东哥特人,阿拉曼尼人,法兰克人……,侵略没完没了。罗马最终变成了任何野心家都唾手可得的猎物,只要他能召集一批追随的亡
命之徒。

  公元402年,西罗马皇帝逃往拉维纳。这里是一座海港,城墙高大,防御坚固。就是在这座海滨堡垒,公元475年,日尔曼雇佣军的指挥官鄂多萨企图瓜分意大利的土地。于是,他采用温和而有效的手段,将最后一任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奥古斯塔斯赶下了宝座,宣布自己是罗马的新主宰。正被国内事务弄得焦头烂额的东罗马皇帝无暇他顾,只得承认这一事实。鄂多萨统治西罗马帝国余下的省份,长达十年之久。

  过了几年,东哥特国王西奥多里克率部侵人这个新建立的王国,攻克拉维纳,在鄂多萨自己的餐桌上杀

死了他。西奥多里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哥特王国。这个国家也未能维持多久。到公元6世纪,一伙伦巴德人、撒克逊人、斯拉夫人、阿瓦人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侵人意大利,摧毁哥特王国,建立了一个以帕维亚为首都的新国家。

  连绵的战火,最终使帝国的首都沦为一片无人照管、绝望蔓延的瓦砾。古老的宫殿被强盗们反复洗劫,只剩下空空如也的残垣颓壁。学校被烧毁,老师们被活活饿死。富人被赶出他们的别墅,取而代之的是浑身毛发、散发恶臭的野蛮人。帝国的大道因年旧失修而塌陷,桥梁断绝,早已不堪使用。曾经兴盛的商业贸易停顿了,繁荣的意大利变成了一块死寂之地。世界的文明——一历经埃及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罗马人几千年的辛苦工作所创造的成果,曾把人类的生活提升到他们的远祖不敢梦想的境界,如今却面临在西方大陆上消亡的危险。

  当然,远东的君士坦丁堡作为帝国的中心还继续存在了1000年。不过它很难被看作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它的兴趣和心思都朝向东方,忘记了自己是欧洲出身。渐渐地,拉丁语让位于希腊语,罗马字母被废弃不用,罗马法律用希腊文重写,并由希腊法官加以解释。东罗马皇帝成为受到神一样崇拜的君主,其情形如同3000年前尼罗河谷的底比斯。当拜占庭的传教士想要寻找新的活动领地时,他们便向东行进,把拜占庭文明带到俄罗斯的广阔荒野。


  至于西方,已落人了蛮族之手。在大约12个世代里,谋杀、战争、纵火、劫掠成为统治世界的原则。只有这一样东西,它使得欧洲文明免于彻底的毁灭,使人们不至重返穴居与茹毛饮血的时代。

  这就是教会——由那些千百年来承认是拿撒勒木匠耶稣的追随者的谦卑男女所组成的群体。而这位卑微的拿撒勒人之死,原是为了使光荣的罗马帝国免于发生在叙利亚边境上一个小城市的街头暴乱。

第二十六章 教会的兴起

罗马如何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

新教徒到来

  生活在帝国时代的普通罗马知识分子,他们对祖先们世代敬拜的神抵并无多大兴趣。他们每年定期去神庙朝拜几次,不是由于信仰,仅仅是出于对习俗的尊重而已。当人们神情肃穆地列队游行,庆祝某个重大的宗教节日时,他们只是耐心而宽容的冷眼旁观,少有参与。在他们眼里,罗马人对朱庇特(众神之王)、密涅瓦(智慧女神)、尼普顿(海神)的崇拜是些幼稚可笑的东西,属于共和国初创时期简陋的遗留物。对于一个精研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其他伟大雅典哲学家的著作的人来说,它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课题。

  这种态度使得罗马人对宗教信仰非常宽容。政府规定,所有人民,无论罗马人、侨居罗马的外国人、以及接受罗马统治的希腊人、巴比伦人、犹太人等等,他们都应该对按法律竖立在所有神庙中的皇帝像表示某种形式的敬意。这就像好多美国邮局挂有总统画像,让人们可以行行注目礼。但这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无更深的含义。一般来讲,每一个罗马公民都有权赞颂、崇敬、爱慕他个人喜欢的神。这种宗教宽容的结果就是,罗马各地遍布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小神庙和小教堂,里面敬拜着源自埃及、非洲、亚洲的各式各样的神抵。 

  当第一批基督耶稣的信徒们抵达罗马,开始宣讲他们“爱人如己,人人都是兄弟” 的新信仰时,没人站出来反对。随后还有些好奇的路人停下脚步,聆听这些传教士新鲜的言辞。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都,当时的罗马充斥着五花八门、四处周游的传教士,个个都在传播自己的“神秘之道”。这些自封的传道者一般诉诸人们的理性,向他们大声疾呼,对那些愿意追随自己所宣讲的神的人,允诺金色的未来和无尽的喜悦。

  不久之后,聚集在大街上的群众开始发觉,那些所谓的“基督徒”(意为基督耶稣的跟从者或被上帝用膏油涂抹嘱咐的人)宣讲的是一些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东西。他们似乎根本不关注财富的多少或地位的高贵与否,相反,他们对贫穷、谦卑、顺从等等美德大加赞颂。而罗马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凭借的刚好不是这些品德。在四海升平、战功远播的帝国全盛时期,有人竟来告诉罗马的人民,世俗的成功并不能担保他们永久的幸福,这倒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更何况,这些传播基督“神秘之道”的传教士还讲到了那些拒绝聆听真神话语的人们,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悲惨无比,简直让人恐怖。很显然,碰运气可不是什么好的法子。当然,还有罗马的旧神在,他们就住在不远处。不过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威力来保护他们的老朋友,对抗刚刚从遥远亚洲传到欧洲的新上帝的权威呢?人们开始恐慌,开始怀疑。他们又回到基督徒传教的地方,希望进一步弄清这些教义的条条款款。又过了不久,他们开始与宣传基督福音的男男女女们有了私下的接触,发现他们的为人处事与罗马的僧侣截然不同。他们个个衣衫槛楼、一贫如洗,对奴隶和动物友爱有加。他们从不试图聚敛财富,反倒倾其所有来帮助穷人和病人。他们无私利人的生活榜样触动了许多罗马人,使他们放弃了原有的信仰,加入基督徒组成的小社团。他们在私人住宅的密室或露天田野的某处聚会,罗马的庙宇冷寂了。

教会的成长

  一年年过去,传教工作一如既往,基督徒的人数在持续增加。他们推选神父或长老(“Presbyters”,希腊语意为“老年人”)负责保护小社团的利益。每一个行省的所有社团还选出一位主教,作为这一地区的基督教首领。继保罗之后来罗马传教的彼得成为了第一任罗马主教。到某个时候,彼得的继任者(信徒亲切地称呼他“父亲”或“爸爸”)便开始被称为“教皇”了。

  教会逐渐成长为罗马帝国之内的一个颇具影响力和权势的机构。基督教义不仅感染着许多对现世绝望的人们,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天资聪颖、精明强干的能人。这些人在帝国政府内飞黄腾达无门,却能在拿撒勒导师的跟随者中间施展他们的领导才能。最后,帝国政府不得不引起注意,正视基督教的存在了。正如我前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