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冢揽胜  杨国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名冢揽胜  杨国庆-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墒芪乙话荨!彼烀笥胰∨垠税葜V竺柯饭饪槭范汲浦笆伞薄9值男形氤ⅲ游暗呖瘛保拭总烙小懊椎摺钡难藕拧F涠囫保咳障词窒戳呈危硬挥肴送檬纸砥髅蟆U蚪至私馑慕囫保瓷狭嗣总雷钚陌囊环蕉搜猓绻谒饕圆换岬檬郑阍诮杩词惫室饨倌略谘馍夏ツC总兰创缶旖搜馊弥米摺>菟涤心昝总揽窗瘢懈鼋鹆辏ń衲暇┤硕畏鳎秩コ荆裆嫌忻总廊衔飧雒趾芏运慕囫保屯腥怂得剑雅薷硕畏鳌
  米芾晚年好佛学禅,特别喜爱南郊黄鹤山的鹤林寺,认为是念佛习画的佳所,表示死后愿做鹤林寺伽蓝护寺。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米芾死前一月就料理家中未了事宜,作书告别亲友,预办了一口棺材,坐卧饮食,都在里边。据说他死前七天,不吃荤腥,沐浴更衣,焚香清坐。死的当天,又请来地方官员,他举着拂尘对大家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说毕,扔掉拂尘,合双掌于胸前,静静地死去了。时年56 岁。《宋史》有传,野史杂记也多有记载,如宋代《春渚纪闻》、《鸡肋编》、《石林燕语》等。米芾墓位于镇江黄鹤山鹤林寺前。鹤林寺建于东晋,是江南著名古刹,寺前有晋时“十三松”。寺外层峦叠嶂,树木葱茏,景色十分秀丽。附近还有竹林古寺、白龙岗、莲花洞等名胜。辛亥革命先烈赵声的墓距此不远。据说米芾原葬于镇江西南郊的长山,后来墓地年久荒芜,以至难寻。米芾后裔根据他生前愿望,在鹤林寺前的山下,掘土建衣冠冢,苏东坡与米芾是多年挚友,苏曾戏称米芾是“狡兔三窟”。因米芾当年在镇江有三处住所:一在千秋桥,一在北固山西麓,一在鹤林寺。如此,米芾在镇江留下的遗迹很多,而米芾的墓地,一般就认鹤林寺前的。
  米芾墓前原有石坊、墓碑、墓冢,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明末崇祯年间又加修葺,清代至民国早期曾重修墓冢及碑坊。现米芾墓为1987 年改建,距原墓地80 米的黄鹤山北麓。其墓围12。6 米,坟冢直径4 米,系优质白色大理石做墓墙,坐南朝北向。墓前立有高达2 米的大理石墓碑一通。碑文上刻“一九八七年春日重修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墓前是宽阔的凭吊平台,墓门前依山势向北延伸,两边筑以玉带坡,夹三层祭台及台阶的墓道,宽约3 米,长达60 米,平面呈曲尺形。
  新修的米芾墓碑坊,按三门冲天式恢复了原状,石坊柱上镌刻一楹联:抔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宣和笔;丛林才数武,宋朝郎署米家山。
  如今前往米芾墓地游览、凭吊,在赞叹镇江锦绣山水之余,追思千百年来历史上先贤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后,会对米芾这样才气横溢的大艺术家,有这样一块长眠之地,感到欣慰的。正如近人石三友先生赞叹的:“确是名人名地相得益彰呢。”

  “天日昭昭”终有时——岳飞墓

  岳飞墓习称“岳坟”,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边栖霞岭下岳王庙内西侧。
  岳飞(1103—1142),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幼习诗书,从名师学武艺,20 岁起四次从军,立志“精忠报国”,抱负不凡,以显赫战功很快由士兵升为将领。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为“岳家军”,深得人民爱戴。绍兴十年(1141),挥师大举北伐,连克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取得郾城大捷,扭转了宋军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当岳飞踌躇满志之时,因宋高宗、秦桧主和,接连下达十二道金牌,催其退兵。深受封建忠君思想影响的岳飞被迫班师回朝。当年夏受诏赴临安,解除兵权,改任枢密副使。不久主和派秦桧收买岳飞的部下,诬告岳飞谋反,将他逮捕下狱。秦桧门徒、御史中丞何铸经过反复审讯,实在找不到“谋反”的证据,明知岳飞受冤,又碍于秦桧权势,遂弃官罢审。秦桧又改换亲信万俟■、张俊主审。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 年1 月27 日),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被害,其子岳云、爱将张宪同时被冤杀。岳飞临终前,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愤恨、冤屈之情,跃然纸上。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连夜冒死将岳飞尸体背出钱塘门,葬于九曲丛祠的“北山之漘”,亲植双橘树于墓旁;为遮朝廷耳目,在墓前立“贾宣人之墓”石碑一通。隗顺死前,又嘱儿子妥为守护。
  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即位后,下诏为岳飞一案平反昭雪,并在便殿接见岳飞第三子岳霖,口称“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消息传开,隗顺之子遂将岳飞墓公告于众。朝廷以礼改葬遗骸于西子湖畔,北山智果院西侧。嘉定十四年(1221),改北山智果院为祠庙,即今之岳王庙。
  几百年来,岳王庙几经毁焚,但因庙内埋有岳飞、岳云英烈遗骸,数度重建,并留下大量讴歌岳飞、痛斥秦桧的诗文:“遗恨高宗不鉴忠,感斯墓木撼天风。赤心为国遭谗没,青史徒修百战功!”明公安派之首袁宏道的得意门生、翰林院修撰秦涧泉,在岳飞墓前写下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在墓前愧姓秦”的佳联,表达了对害死岳飞等人的秦桧之流无比愤慨的心情。现存建筑是清代以后陆续重建的,1979 年曾全面整修。门楼重檐歇山顶,巍峨庄严。入门东有忠烈祠,以祭祀岳飞,祠内有岳飞坐像一座。坐像上方悬仿岳飞手书“还我河山”一匾。西面启忠祠,以祭祀岳飞父母,现已改为岳飞抗金史迹陈列室。
  据清代编纂的《西湖志》一书记载:雍正九年(1731 年)浙江总督李卫在重修岳王庙时,于庙前甬道上建青石牌坊一座,题额“碧血丹心”,四个大字以绿色涂描。民间相传周朝的大夫苌弘是个为国为民的忠臣,后被奸臣所害含冤而死。他死后有人冒险将他的血藏匿起来,三年后,此血化成青绿色的美玉——碧。因此,后人常将忠臣志士为国为民、伸张正义而流的血称之碧血。岳坟这座石牌坊的“碧血丹心”绿色大字,沿继至今。
  进岳王庙向西,有精忠柏亭一座,陈列着古柏化石。据传,岳飞被害风波亭后,亭旁古柏立死,但仍坚硬似铁。1923 年移此,取名“精忠柏”。向前有照壁一座,上嵌明人洪珠书“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壁前有墓阙,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即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四人反缚双手跪在墓前。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再向前便是岳飞墓,岳飞墓左侧是其子岳云墓。整个墓地四周古柏葱郁,以石栏加以围护。正中石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一联。在墓园照壁前南北两厢各建有碑廊,陈列着历朝石碑一百二十五块。北廊勒于石上的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岳坟时留下的联语诗词。围绕岳坟留下的不仅诗文,在民间也多有传说。据现有资料,早在南宋末年,岳飞的事迹就成为说话艺人说“新话”的内容,岳坟也是其中重要情节一部分。之后各种戏曲、小说本子不断涌出。岳坟的有关传说也极富民间色彩。其中以秦桧等人的铁像失而复得最为传奇。据说一位秦姓抚台游此,见秦桧跪像后,心中不悦,遂命手下连夜将秦桧跪像扔于西湖。不料次日清晨,满湖飘荡着恶臭,百姓纷纷环湖寻源,发现一处湖水不停向上翻泡,恶臭尤烈,便用网打捞,原来是秦桧跪像。说来也奇,铁跪像一离水,湖面便不再翻泡,只是湖面臭气不散。众人便将铁跪像重新置于岳飞墓前,瞬时西湖水清如镜,四周荷香阵阵。抚台得知后,再也不敢搬动那些铁跪像了。现在,岳飞墓及岳王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来此凭吊英烈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岳坟给秀丽柔美的西湖,增添了几分阳刚之气。

  万字碑前谒韩墓——韩世忠墓

  在苏州灵岩山西南麓,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及梁红玉等四位夫人的合葬墓。墓前东南的小山岗上,有一块巨大的为韩世忠所立的石碑,称为“神道碑”,俗称“蕲王万字碑”。
  韩世忠(1089—1151)是和岳飞齐名的南宋爱国将领,他18 岁入伍,历经百战,智勇双全。宋、金战争开始后,在河北力抗金军,后随宋高宗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宋建炎三年(1129)冬,金兀术统兵十万渡江,他率水师八千乘海船从海口(今上海)进趋镇江,截击其归路。当两军接触后,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大振,险捉金兀术,使金兵不得渡。这便是著名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次年辗转战到黄天荡(在今江苏南京附近),与金兵周旋48 天,使金兀术大窘,大灭了金兵威风。是役,韩世忠名声大振,鼓舞了南宋军民士气。
  相传金兵十万南下,韩世忠只有宋军八千,如何破敌,颇让韩世忠费心。一天有人送糕到军帐,梁红玉接过一看,此糕两头大,中间细,遂掰开此糕,发现内夹纸条一张,上写“敌营像定榫,头大细腰身,当中一斩断,两头不成形。”梁红玉得知是破敌之计,金兵中部薄弱,当拦腰截之。韩世忠传令连夜出击,直冲敌营中部,果然大获全胜。以后此糕故事流传开来,说韩世忠、梁红玉得神人之助,称此糕为“定胜糕”。后来,又在大仪(今扬州西北)大败金与伪齐的联军。一时,名震大江南北。
  不久,韩世忠被招回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授枢密使,解除兵权。在朝廷上,他每每力主抗金,坚决反对秦桧的“议和”。当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蒙受冤狱之际,他面诘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事后他愤然辞职,隐居西湖,闭门谢客,研读佛经,自号清凉居士。韩世忠的一生,转战大江南北,战功卓著,全身“刀痕箭瘢如刻画”,曾因战伤刮骨疗毒而眉不皱,被将士尊为“挽强驰射,勇冠三军”的“万人敌”。绍兴二十一年(1151),韩世忠忧病而死,终年63 岁。死时十个手指只剩4 个完整。宋孝宗赵昚即位后,为顺民意,不仅平反岳飞的冤狱,也为韩世忠昭雪,追封韩世忠为“蕲王”,谥号“忠武”,赐于苏州灵岩山建墓;山上的灵岩寺寺院改名崇报寺,以表示崇德报功之意。
  韩世忠墓依山势建立,墓的东、西、北三面建有罗城,南面有石阶数十级。占地约2 亩,墓莹封土高出地面3 米。墓前神道碑(连基座)高8。35米,碑上刻着宋孝宗亲笔写的“中心佐命定国元勋之碑”10 个大字的碑额。碑文一万三千九百多字为赵雄奉敕所撰,由周必大书写,共88 行,每行150字左右不等,记载着韩世忠生平事迹。此通石碑之高,碑文之长,均为世上罕见。石碑曾因年代久远,于公元1939 年6 月被飓风吹倒,碎成10 余块。1946 年当地山僧筹款用水泥生铁胶合支撑,分两段并列重新树立起来。石碑原来立在石龟趺上,重建时移置在石龟趺的西面,是碑刻艺术巨制之珍品,有“天下第一名碑”之誉。在“蕲王万字碑”的南面,还有一座祭祀韩世忠的祠庙,宋时敕建,面阔三间,原祀韩世忠像,后悬有清林则徐谒墓时留下的对联:“祠庙肃沧浪,更寻来一万字穹碑,新焕岩前榱栋;威名镇吴越,还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
  民国初年,有人提出灵岩山韩墓仅是衣冠冢,其真墓当在浙江湖州一带。争论由此而起。到了八十年代初,史学工作者经过多方查考,认为韩墓当在浙江湖州市西南金鸡山东麓的菁山坞,并例举了南宋《嘉泰吴兴志》等多种文献资料为凭。至于何真何伪,看来还需进一步考辨。
  古往今来,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灵岩,谒韩墓,读韩碑,题诗作对,以表达对韩世忠的崇敬仰慕之情。明代吴门画派之首沈周在凭吊韩墓后写道:“下山更吊蕲王墓,十丈穹碑万古忠。”明代高僧梵琦诗云:“穹碑读未竟,归路又斜阳。”现韩世忠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屡有修葺。与西湖岳飞墓相呼应,成为吴山越水人文景观胜地,苏杭山水为之增色。

  满腔忠愤泻于词——辛弃疾墓

  徐釚的《词苑丛谈》援引黄梨庄的一段话谈到辛弃疾:“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