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动物趣谈-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驴具有顽固的名声,实际上,驴对危险是高度敏感的,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判断力。驴和马不一样,马受到惊吓会逃跑,而驴则会稳稳地站在原地大声嘶叫。在与其体型差不多大小的动物中,驴是唯一能够勇敢地面对狮子而不选择逃跑的动物。在非洲,〃警卫驴〃是用来保护牛的。狗本能地害怕驴,因为驴踢的准确性惊人地高。
  到1939年,英国只剩下了100头驴。现在有大约10 000头,其中800头驴被特许在海滩工作,同时有75%的驴都生活在避难所。
  每头驴的背部都有一条暗色十字条纹,它被假定为耶稣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的日子。在驴与耶稣有关联之前,它被当作古埃及的太阳神、古希腊叙拉古僭主狄奥尼西奥斯(酒神和戏剧之神)。在19世纪中叶以前,圣诞老人一直是骑着一头驴。
  死亡的驴是吉祥的。你应该三次跳过它们的身体,或者用它们的毛发做成一个三明治来治感冒,或者将从它们的蹄子上剪下来的东西撒到你的敌人身上,或者将它们的头放在烤炉上:一种名为〃cephaleonomancy〃的巫术就是用一个烤熟了的驴头来预言的。1869年,在剑桥大学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举行的一次宴会上,驴成为贵宾桌的一道菜,其中一位先生评价道,驴肉的味道就跟〃天鹅的一样〃。
  雕
  无所不能,无所不吃
  雕是鹰科(Accipitridae)鸟类,它的名字来自于拉丁语中的〃猛禽〃一词。在英语中,猛禽是一类〃鼻孔处被有像绷带一样的蜡膜〃,且拥有与鹰相似的喙和爪的鸟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同雕的分类地位,没有人知道不同种类的雕之间是什么关系,也很少有人了解雕的演化过程。雕被定义为〃它不是……〃。对雕的专业性的定义为:一种体型大或非常大的昼行性猛禽,它不是鸢、兀鹫、鹰、,也不是隼。在雕的所有种类中,雌性都比雄性的体型大:越是凶猛的种类,雌雄之间体型的差异就越大。
  如果按照眼睛与身体的比例,雕的眼睛比人眼要大20倍。雕的眼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眼睛在眼窝里面几乎没有可以移动的空间,像猫头鹰一样,雕不得不靠转动它的头部来环顾四周。无论如何,雕的视觉的敏锐程度是人类的8倍以上。雕能够在3.2千米以外准确地盯住一只兔子。当雕高速扑向它的猎物的整个过程中,眼部的肌肉不断在调整晶状体的曲率以保持其敏锐的聚焦和精确的视觉范围。雕在空中多种多样的翱翔表演都必须要等到空气被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从而产生上升的热气流时才能进行。体重越重的雕,每天开始进行狩猎的时间越晚。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用〃笨重〃来形容雕。金雕(Aquila chrysaetos)翼展的宽度为2.3米,而它的体重还不到4千克。白头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羽毛的重量超过骨骼重量的两倍。雕在出击时的俯冲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20千米,但是狩猎成功的概率只有四分之一。
  有些雕会放弃疲惫不堪的飞行,像石头一样从远处的天空中落下来并且消失了。它们宁愿呆坐着让时间流逝。许多以爬行动物为食(以及一些以鱼类为食)的雕高傲地停歇在树上,等待着它们的猎物从这里匆匆走过时,它们便从停歇处俯冲下来,直接飞落在猎物的身上。小乌雕(Aquila pomarina)既不会疾如雷电一般地快速俯冲,也没有那样傲慢的姿态。它们只是四处溜达着去寻找青蛙吃。雕可以吃任何东西,死的活的都吃。它们不只是吃啮齿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鱼类,也吃蚂蚁、白蚁、死去的大象和鲸鱼、蝗虫、小海豹、螃蟹、蜗牛、树懒、蛇和猴子。猛雕(Polemaetus bellicosus)吃狒狒。金雕喜欢吃北美驯鹿的幼仔。虎头海雕(Haliaeetus pelagicus)偏爱海豹的幼仔。冕鹰雕(Stephanoaetus coronatus)吃山魈,还能够杀死一只比自己大四倍的薮羚。亚洲的蛇雕和非洲的蛇雕都能捕蛇。亚洲的蛇雕抓住蛇以后会立即飞起来,让蛇在它的腿上摆动。非洲的蛇雕抓住蛇后先吞噬蛇头,再把整条蛇都吞进肚子里。然后它们飞回巢中,它们的幼鸟便抓住蛇的尾巴将蛇从父母的嘴里拉出来,就像拉着手帕的绳一样。
  针鼹
  多刺的非食蚁动物
  这是什么动物呢?它们拥有像鸟一样的喙,像刺猬一样的刺,像爬行动物一样的卵,像有袋类动物一样的育儿袋,像大象一样长的寿命,还有像四节球棒一样的阴茎!澳大利亚的许多动物都是食蚁动物。与食蚁动物一样,针鼹具有一个长长的黏黏的舌头、强有力的前肢和对社会性昆虫的良好食欲。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也只有这些了。针鼹甚至也不是有袋动物,而是属于单孔类动物(即具有一个〃孔〃的动物)。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像鸟类和爬行动物一样,它们只有一个孔或者泄殖腔用来进行排泄和生殖。与鸭嘴兽一起,有四种针鼹被认为是在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被称为泛大陆的超级大陆开始分开之前从北方相应的动物中分离出来的南方哺乳动物的唯一后代。这使得它们成为目前存活的最古老的哺乳动物类群。
  澳洲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拉丁学名的意思是多刺而能快速活动的舌头)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它们是胆怯、孤独的动物,生活在大片的开阔地中(没有人看见过针鼹打架)。它们有两个逃避敌害的策略:〃变成一个刺球〃和〃变成沉底的船〃(针鼹能够往地下挖洞,一直挖到只露出它们的刺)。针鼹是体温最低的哺乳动物,能够通过把体温降低到4℃以及每三分钟呼吸一次的方法来保存能量。为了使身体变暖,它们能够平躺在阳光下,就像一张带刺的毛毯。为了使体温下降,它们便利用身上的刺来散热,就像大象的耳朵一样。它们可以活到50岁。
  针鼹在冬天交配。这时由一群雄针鼹组成的一列缓慢行进的〃爱的火车〃跟在一只释放信息素的雌针鼹后面。这种拖着脚步慢慢进行的过程能够持续一个多月。只要这只雌针鼹准备好了,它就会用前肢趴在一个树干上,这时雄针鼹就会围绕着这棵树挖一个25厘米深的环形壕沟。然后,它们就开始为得到能够与这只雌针鼹交配的荣誉而竞争,互相用头部轻轻地攻击对方。获胜的雄针鼹会躺在壕沟里自己那一侧,将身体的一部分靠在雌针鼹的身下,然后抽出它那形状古怪的家伙进行交配,并且用自己的腹部挤压雌针鼹的腹部。3周以后,雌针鼹就会产下一枚形状像葡萄一样的卵,再由这枚卵孵化出一个弯曲扭动的、像豆角一样的幼仔。经过8周的快速生长,幼仔便被转移到洞穴中,这时它的刺也开始长出来了。
  相对于其他种类而言,没有比新几内亚的长吻针鼹(Zaglossus bruijni,德布鲁因的语言中是〃长舌头〃的意思)更神秘的了。下面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它的一些特点:体型和鼻子是澳洲针鼹的两倍;多毛;主要以蚯蚓为食,用舌头上特殊的刺扎进蚯蚓的身体,然后像吃意大利细面条一样将它们吸进去;夜行性;经常抽鼻子。也可以说,其他的关于它的一切就都是猜测了。我们认为长吻针鼹有三个亚种,其中的一个亚种(由戴维?阿滕伯勒爵士起了一个相当可爱的名字)仅限于一个1961年发现的、已经死亡的标本。另外两个亚种是可爱的、令人好奇的动物,看上去就像长着四条腿的几维鸟,而且很容易驯养。这也使得它们很容易被猎获,自从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后,杀害神圣动物的禁忌被破除了。巴布亚部落用狗来追杀它们,并将它们烘烤作为美味佳肴来供人食用。还剩下多少只针鼹了,我们不知道……
  鳗鲡
  靠不住的精神分析
  没有人知道〃鳗鲡〃这个词是从哪儿来的。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也没有人知道鳗鲡本身是从哪儿来的。亚里士多德坚持说鳗鲡是从腐烂的海草中自发产生的。老普林尼认为它们是与岩石相摩擦后,皮肤上掉下来的碎片形成的生命。其他一些想象中的提议还有:它们是由五月早晨的露水、鱼鳃和落到水中的马鬃变成的。鳗鲡令人惊异的生活史是由丹麦的海洋学者约翰尼斯?施米特(1877…1933)最先揭示的。1905年,丹麦政府派他去搞清鳗鲡的产卵地。乘着一只小船,他便动身去全世界的海洋中用拖网捕鱼去了。这一去就花了他16年的时间。
  似乎欧洲和美洲所有的淡水鳗鲡(即欧鳗,Anguilla anguilla)都是像海水鱼类一样,出生于马尾藻海。这是围绕着百慕大群岛的北大西洋中一片神奇而平静的区域,它的面积为518万平方千米,并且遍布着马尾藻类海草。鳗鲡出生后呈浆果一样的气泡在海上漂流,因此它的名字也来自于古老的葡萄牙语中的〃葡萄〃一词。从这里开始,幼年鳗鲡被穿过大西洋的海湾流带到4800千米以外的欧洲,然后进入河口,在那里它们奇迹般地变成了淡水动物。它们没有特别地选择进入某一条河流,而是形成一个宽带向着海岸冲击,游进它们所遇到的任何一条河流中。因此,像塞文河这样具有宽阔的西向河口的河流里会涌进很多鳗鲡。不论要游多远的距离,它们都要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跨越障碍物的时候往往有好几万条鳗鲡堆积在一起。等到了目的地以后,鳗鲡就会安心地生活在河水里,直到它们达到性成熟。而到了性成熟(6岁到40岁之间)以后,它们又准备重新游回到马尾藻海了。它们的身体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背部颜色变深了,腹部却变成了银白色。它们变得健壮了,储存了大量的脂肪,这些都是它们进行长距离洄游所必需的。它们的眼睛变大了,头变尖了,鼻孔扩张,体内含盐量减少,性器官增大,它们的鳔也变得可以承受住每平方厘米155千克的压力。
  一旦回到马尾藻海之后,雌鳗鲡便开始产卵,雄鳗鲡则进行授精,不久它们都会因精疲力竭而死去,目前人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如今,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鳗鲡出生于马尾藻海,但却从来没有人去证实过,没有人在那里看见过鳗鲡产卵或者死去。谨慎的科学家宁愿说马尾藻海是鳗鲡假定的繁殖地。因为在那里发现过青年鳗鲡,但既没有见过成年鳗鲡也没有见过它们的卵。从来没有一只鳗鲡被人工饲养过。等你抓住一只鳗鲡时,它的生殖系统就已经完全停止工作了,就好像是要故意保守这个秘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决心寻找这个答案。他在的里雅斯特工作时解剖了几百条鳗鲡,打算观察它们的性器官是怎样工作的。等试验完成后,他发表了一篇论文,得出的结论是:他所做的一切研究都是在浪费时间。弗洛伊德再也不会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渴望了解鳗鲡了。
  大象
  踮脚走路的巨鼠
  大象是现生的体型最大的陆地动物。巨大的体型既是它们成功繁衍的秘密,也是它们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原因。大象身体长得很大,因而可以在广袤的草原上与同样生活在那里的数量众多、善于咀嚼的羚羊等反刍动物进行生存竞争。出于对以粗糙的木本植物为食物的适应,这些反刍动物需要有一个大型的消化道和长长的腿,因此它们的身体也长得很大,并且在200万年前就已经遍布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的整个地球。
  巨大的体型对它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大型动物来说身体过热是一个问题,大象的耳朵演化为一个可以防止因身体极度过热而死亡的器官。与大部分身体上所包裹的厚厚的皮肤不同,耳朵上的皮肤就像纸一样薄。每一只耳朵像一张单人床单那么大,当它扇动耳朵时,流动的空气最多可以将血液的温度降低5℃。耳朵上的一系列血管的作用就像汽车散热器上的格栅一样,其分布的形式对于每一头大象都是唯一的,如同我们人类的指纹。
  大象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喝水,当跪下的时候,即使是一只大型动物也容易受到攻击。大象对这个问题解决得十分完美,就是它拥有一个2米长、180千克重的鼻子,鼻子上的肌肉的数量是我们人类全身肌肉的100多倍,它不仅能够吸上4.5升的水,而且可以当胳膊、手、通气管道和武器来使用。大象的鼻子非常有力,猛然一甩就可以杀死一头狮子,而鼻子末端像手指一样的突起甚至可以捡起一颗米粒。
  尽管体重超过3吨,但大象仍能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踮起脚尖走路。大象是唯一四个膝盖都朝向前面的哺乳动物,因此当它们站起来时需要一个额外的杠杆作用。它们不能跑(四足同时都离开地面)和跳,但它们可以安静地行走,走路的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24千米。它们也可以用脚去〃听〃,感觉到10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