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门 作者: 黄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思想门 作者: 黄坚-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算是来了一场城市暴动。大旗一举,公山〃大王〃也就有了人才的渴望,他想到了孔子,召。孔子呢,还真动了心,准备前去投靠。好在这场有点〃恐怖〃的闹剧,被忠勇耿直的子路拦阻了。事后孔子说,哼,只要有人用我,我一定不让他失望,我定能帮他搞得像周朝一样。多像梦话。20 
  
  另一次,是晋国的某位大夫,也弄了块〃二龙山〃的地皮,扯起了反旗,〃佛肸以中牟畔〃。当时孔子正在周游列国的流亡途中,听说佛肸想叫自己过去帮手,居然又动了心,结果还是被子路给搅黄了。这回老夫子很有些情绪,冲子路说,他是反贼怕什么?不是有种坚固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碎吗?不是有种洁白,怎么染也染不黑吗?难道我就合该像只匏瓜,光挂着,不能吃?21 
            
  这已经不是梦话,而是昏话了,还夹杂着一股不管不顾的孩子气。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就这样应验在〃中庸之道〃和〃君子固穷〃的孔夫子身上。   
  孔子的城府之语   
  生当乱世,人心离散,讲好的事情转眼就变,绵延、固定的传统,也可以一言而弃(《国语 鲁语上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有:〃我为宗伯,……何常之有!〃的断喝。)活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中,就是一头傻瓜,经过七撞八碰,额头满是沧桑后,也早该有了几分醒悟。孔子一生〃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还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2这样听了会让人〃怦然心动〃的慷慨陈词。但孔子并不是一意孤行的莽汉,他曾讥讽子路说,空手斗虎,徒步过河,我是不会干的,〃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23 
  
  所以,73年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冷雨暖风,孔子在给后人留下一些〃漂亮外套〃的同时,也没忘记留下另一些冷硬实用的〃里子〃,我们权且称之为孔子的城府之语吧。   

  像〃小不忍则乱大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熟语,已经彻底融入了现代生活和日常用语,不必赘述,倒是另一些不太面善的句子,值得把玩一番。   
  子张学干禄,就是问怎样才能在政府部门多捞点月薪、奖金。孔子直言相告,不懂的要知道的多一点,没事别乱说话,没事也别瞎折腾,这样说话不会太唐突,做事不会太后悔,钱就能多多赚到手了。24 
  
  人与人交往,言谈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时一言不当,前功尽弃,因此,孔子很看重说话,对怎么说话,很有些真知灼见。   
  比如: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意思是,没轮到你说,你却抢先说了,这就叫躁失;说话不看人脸色,简直就是瞎子啊!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该说的话,你没跟人说,这是错失了机会;不该跟他说的,你说了,这就是说错了话。一个聪明人,既不应该错失机会,也不要说过了才知道后悔。   
  子曰:贤者避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 
宪问》)生逢乱世,要闪;这城市治安不好,闪;发现人脸色不对了,赶紧闪;觉着对方语气有变,话里有话,话不投机,快闪!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宪问》)社会(具体说,可能是指城市、政府内部)都按游戏规则行事,你说两句怪话,有点怪癖,没什么大不了(像现在的李敖)如果全都不按牌理出牌,上午不知下午,今天不知明天,那你就得当心了。装装疯,卖卖傻,可能没人理你,但牙口一定得咬紧了,说话千万要低调,要会装孙子(阮籍、刘伶悟到了,嵇康没有)。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 
颜渊》)该说的说,见有不对,也说他两句;但说过就是,千万别太固执,自讨没趣。后来子游把孔子这话精炼为: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 
里仁》)意思还是话多招人烦。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公冶长》)愚不可及,现在是句骂人的贬语,在这,是句赞语。宁武子时机对头就显露才智,时机不对就装傻。他的才智勉强能学,他那装傻的本领,可真是学不了。   
  后面还有一大堆。   
  大意都是,怎么做,才能跟人把关系处好,才能活得安全无恙,还有点滋润。   
  所以,谁要认为孔子只会讲仁义道德,只会讲礼义仁智信,讲温良恭俭让,那就是步入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误区。而且,要真是那样,估计孔子的三千弟子,一夜之间,就会散了一大半。 
  
  政治,孔子一生的心结   
  现在介绍孔子,通常的写法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及孔子为政治家的,不多。   
  钱穆在《孔子传》序言中说,〃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         
  这种论孔子先教育后政治,甚至只讲教育,不谈政治,隐含的也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规则。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和地位,世人皆知;孔子在政治上汲汲一生,失败而归,也已是历史定论。但若以此得出:〃孔子之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好像孔子55岁的〃高龄〃,领着一帮弟子周游列国,14年间,吃尽苦头,险些丧命,原不过是一堂时间稍长的野外实习课,这就于事实不符。 
  
  客观地讲,政治不但不是孔子的教学之余,反而教学应该是孔子的政治之余。政治,是孔子一生事业的主轴,也是孔子一生难以却怀的心结。孔子几次戏言,一会儿要〃乘槎浮于海〃,32一会儿要〃居九夷〃,33还有〃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 子罕》)的心声吐露,都是内心底处,政治实践渴望的强烈折射。   
  只要略一浏览司马迁的《史记 
孔子世家》,就能看出,孔子并不单是一个好的教书先生。孔子曾经是一个颇为杰出的政治家,称得上政绩卓著,一度官至鲁国代理宰相。孔子还是一个懂得〃文事者武备,武事者文备〃 
35,颇有侠义风采的外交家。一个激进的、动真格的改革派。一个直接指挥过战斗,并取得战场胜利的前敌指挥员。虽说史迁的笔墨,难免有所放大,但绝不可能凭空杜撰。   
  然而,造化弄人。   
  也许恰恰就是这四年的辉煌经历,将孔子导引上了一条痛苦的人生不归路。   
  真实的孔子,应该是个急性子。章太炎说他〃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孟子的原话,是〃三月无君则吊〃,意思都是闲居三个月,孔子就心神不宁,寂寞难耐了。《乡党》中有一笔传神的描写,说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听到国君召唤,没等车备好,就急冲冲地出门。这样的性格,显然并不适合从政。〃圈内人士〃不过略施小计,孔子就敏感地自动辞职下岗了。 
  
  从此,孔子就在卫、曹、宋、郑、陈几个小国之间转过来,转过去,始终都是不如人意。为了实现心中如火一般的从政理想,孔子明明知道卫灵公〃无道〃,还是在卫国呆了最长时间。期间为了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又被子路疑心,只好有些狼狈地对天发誓。36后来,林语堂编了出《子见南子》的独幕剧,好像把这弄成了孔子的一段绯闻。说到底,都是政治惹的祸。 
  
  《论语》中,谈个人修养(包括学习、理想)和处世之道外,孔子谈政治的条目最多。如果把个人修养中涉及政治的加在一起,《论语》全书超过一半,甚至接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与政治有关。其中《乡党》的几段描写,尤其让人过目难忘。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面色红润;喜气洋洋;作揖打拱;疾步如飞;正襟危立;面色紧张;双脚抓地;心情舒畅。这简直就是一部孔子从政职守表情的新闻纪录片。蒙太奇似的镜头转换,层层递进的情节,刻画精微,细腻传神,栩栩如生,宛然在目。 
  
  但是,据朱熹《四书集注》所注,孔子平生并没有这些经历,故〃疑〃使摈〃、〃执圭〃两条,但孔子尝言其礼当如此尔〃。   
  原来统统不过是孔子的南柯一梦。   
  性急,敏感,加上不肯放弃而又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主义,使孔子终生徘徊在春秋末期的政坛边缘。   
  孔子完美不如颜渊,立功不如子贡   
  孔子本着〃有教无类〃的精神,向社会广开教门,只要拎一块干肉来的,没有没教的。如此低的入学门槛,跟如今社会形成鲜明对照,也为孔子招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源,〃弟子盖三千焉〃。 
  
  三千弟子,颜渊首屈一指。   
  颜渊因孔子的一句话而名传后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乐〃。但也可能因这句话,而被后人误解,以为颜渊就是那种〃高分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这是极大的误会。如果把涉及颜渊的书籍中的片言只语全都拾掇、拼合起来,我们就能复原出较为完整的颜渊,这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一个沉静、内敛、理想,有着自觉自愿牺牲精神的形象。如果非要把孔学说成孔教,那可以说,在所有跟孔子有关的人中,包括孔子本人,唯一具有宗教感,具有最纯粹意义上的宗教精神的,只有颜渊。章太炎发现,诙谐寓言的庄子,有事没事就拿孔子开个涮,但一说到颜渊,立刻收起了玩世不恭的口气,以近乎恭谨的笔调,表现出对颜渊的敬意。孔门最为杰出的成功人士子贡,用〃赐也何敢望回?〃的句式,表达了对于颜渊的谦逊。孔子更是对颜渊赞不绝口,视之无与伦比。37如此完美的人格,正是里尔克在《杜伊诺哀歌》首篇中的名句〃因为美无非是 
可怕之物的开端〃,所形容的天使。在颜渊的身上,有一种与拉斐尔、济慈和诺瓦利斯极为相近的人格精神,他们都死于30岁上下。天使是不能长驻人间的。         
  孔子对颜渊那句近乎惨无人道的教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绝不可能对第二个人说的。如此高难度、已接近临界状态的标尺,其实反映了颜渊内心修养的张力程度,但也许正因为这种对于完美的过分追求,要了颜渊的命。 
  
  假如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放在一块,平等地来评选个人心理素质与道德修养的得分,估计孔子最多只能挤进前五名。至少,那个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的闵子骞,38要排在孔子前面。仲雍、曾子、子游等,都可能排到孔子的前面去。 
  
  孔子与他那众三教九流,龙蛇混杂,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弟子,远观近瞧,都有点像刘邦与韩张萧,像刘备与关张赵孔明,还有点像宋江和一百单八将。这样的师生关系,孔子之后,绝迹了。 
  
  子贡是孔子在外流浪14年的最大收获,也是孔子晚年的〃机要秘书〃。如果说颜渊是〃完美版孔子〃,是孔子精神的化身,那子贡就是〃实践版孔子〃的成功代表。中国古人说君子立德、立功、立言,子贡在这三方面,均无可挑剔,尤以立功为卓著。司马迁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俨然是战国后期苏秦、张仪的祖师爷。孔子死后,子贡成为理所当然的〃大阿哥〃,别人都是守孝三年,唯独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子贡有高傲的气质,却以谦逊的姿态,从老师那学到了精粹的知识。子贡是所有孔门弟子中,最没有酸腐书生气的。有话明说、直说的子贡,死后没有薪火后继,反倒是孔子有点瞧不上眼的〃参也鲁〃的曾子,40成为孔门衣钵的传递者。 
  
  《论语》中唯一有喜剧色彩的子路,与其说是孔子的弟子,不如说是孔子的朋友,李逵与宋江式的朋友。   
  冉求可能是孔子知名弟子中,最没有宗教感,甚至没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人。他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让自己,也让自己的朋友,生活得好一点,也确实学到了够用的本领。冉求是个袭人式的人物,他事孔子恭敬如父,但孔子就是不感冒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