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高水平,最终要取决于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因此,市场经济
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与之同步发展,并且能够为后者提供
良好的发展条件。不知人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国家不断有
人投笔从商、弃学经商,大中小学纷纷破墙、开门脸儿、办商店的时候,经
济发达国家兴起的却是企业办学校,企业办科研,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培训、
教育的热潮。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究意怎样做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育是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应当为政
治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降低了对人
才规格的要求。儿童少年将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的
首先是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度的文化素养,而不是什么经营简单商品交
换的知识和能力。获得简单商品交换的知识和能力,在他们离开学校走上社
会以后,有的是时间可以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绝尤仅有的系统学习文化科学
知识的义务教育阶段,拿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简单商品交换,搞什么
摆地摊、街头叫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是荒废孩子们的青春年
华。

有人说,孩子经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应
当肯定,应当赞赏。我以为,应当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新生事物”?所谓“新
生事物”。并不是指所有从来没有出现的事物,而是指那些反映事物本质、
事物发展趋势的从未出现过的富有积极的生命力的事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需要有一大批人从事商业工作,进行商品流通。但是,即使是市场
经济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所有人都去经商,甚至不是大部分人去
经商,而绝大多数人还是要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

眼下人们都把经商叫做“下海”。这个比喻还是比较贴切的。就说下海,
也不是人人都要到海里去,岸上还要有大批人做后盾,做后勤。到海里去的
大轮船是在岸上制造的,船上需要的食品、淡水、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无
一不是由岸上的人提供的。提供这一切,需要有人在岸上生产制造;在海上
要获得更多的渔业产品,需要有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这要有很多的科研人
员;海上获得的渔业产品,需要有人加工生产,等等。假如没有雄厚的生产


和科研力量,在海上的竞争也要失败。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
要的不是首先要孩子们学习什么简单商品交换的知识和能力,而是要首先学
好文化科学知识,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在市场经济社会,不管是不是直接从事商业活动,都需要人们掌握一定
的商品知识和商品意识。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商品知识和商品
意识,并不是很难培养和掌握的,用不着花去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专
门学习和培养。而文化科学知识必须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去学,必须要
学好。不难发现,在经商中有胆、有识、有巨大业绩的人,差不多都是具有
根高的文化科学素养和深厚的专业功底。

应当承认,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有脱离生活实际
的问题,需要加以改革。不能整天把孩子们关在家庭和学校里,要支侍他们
接触社会生活,深入社会实际,学习直接经验。但我们必须正视,未成年人
终究不是成年人,他们的一切学习和实践活动,都应在成年人的指导之下进
行。正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那样,不许雇用未成年人做童工,但
不等于不组织孩子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主张孩子们
经商,但我们不反对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模拟”经商活动。通过有
组织有指导的“象征性”的经商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经商的知识和本领,
而是引导孩子们认识社会,立志发奋,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准备迎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让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起来。

10 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民族素质的降低,人才的断代,已经使我们
追悔莫及。许多的学生家长也深受其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中小学生
也“下海”经商,要是再使现在的少年儿童荒废学业,文化素质降低,将会
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蒙受更大的损失。因此,孩子经商,不能提倡。

怎样指导孩子看电视——谈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信息的沟
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每时每刻
都有大量的信息传给人们,使人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开阔了心胸。
人们都感觉到世界“变小”了,环境“变大”了。尤其是电视进入人们的家
庭,大大充实、丰富了人们的家庭文化生活。

电视这个“神奇”的东西,对儿童、青少年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通过
看电视,可以增长知识和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积极的休息和充分的娱乐。
有人说,一个5 岁的儿童,在一年之内看电视所得到的信息,相当于他的祖
父一生所积累的信息量。这种说法,毫无夸大之嫌。

但是,看电视也不只是有益处而没有害处的,特别是对儿童、青少年的
消极的影响,我们绝不能有任何的忽视。电视是当今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的
渠道,但是,在通过电视这个渠道传递给儿童、青少年大量信息的时候,难
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传给了儿童、青少年。因
此,家长们不能不对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加以注意。

儿童、青少年的兴趣非常广泛,对于新奇的东西尤为感兴趣,只要是没
有接触过的东西,他们都要感受、了解一下。他们非常敏感,对信息的感受
能力相当强,又有很强的可塑性,外界的信息对他们很容易产生影响。然而,
他们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却很差,往往对各种信息,不加取舍地兼收并蓄。


这样,就很有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腐蚀。有的儿童思想上的不良意识,
就是受不好的电视内容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青少年之所以走上了犯罪的道
路,也是受不良电视内容影响和腐蚀的结果。

即或是电视的内容都是健康有益的,电视进入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信
息化以后,孩子们得到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了,这样,就打破了过去由于信
息不发达而长期以来形成的由成年人“垄断信息”的状态。家长教育子女的
主动权,被动摇了。有时候,家长还不知道的信息,孩子却先于家长知道了。
当然,这对于儿童、青少年获得信息,应该说是有好处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家长的“权威”也受到了子女的“挑战”,给家长
的教育的管理带来了一些难度。

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长时间地看电视,是很消耗体力的。过于
迷恋电视,对人的视力也是有消极影响的。对于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儿童、
青少年来说,危害就更大。这些危害,家长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过于迷恋
电视,对于孩子们心理上的危害,也许有不少的家长还没有充分注意到。其
实,心理危害,也是相当大的。

第一,长时间看电视,代替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感情的交流。
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家长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机会,对于孩子们口头表达能
力的训练与培养,也是有消极影响的。

第二,长时间看电视,减少了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和与别人交往的机会,
影响孩子适应周围环境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里没有电视的时候,孩子
们经常到户外进行各种活动,和同学们玩耍、游戏,参加文体活动,或到亲
戚、朋友家走一走,这对孩子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家里有了电视,只要一打
开电视,孩子们就哪里也不去了,死死地守在电视机旁。长此以往,就连孩
子们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不愿意与别人往来,不合群。

第三,看电视多了,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孩子们往往把看电视当做“解
闷”、“消遣”的手段,不用动脑筋,不费任何的气力,无需努力就可以了
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获得愉悦。时间长了,就会使孩子变得懒惰,怕动脑
筋,怕吃苦,削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和毅力。

第四,看电视太多了,孩子们习惯于娱乐生活,而对于缺乏娱乐性没有
趣味的读书、上课、做作业、劳动、工作等,就会感到厌烦。做事情注意力
不能长时间集中,也很容易产生疲乏的感觉。

有的孩子纪律散漫,情绪消沉,思想懒惰,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
下降,就是跟过于迷恋看电视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不是说,过于迷恋看电视,对孩子有危害,就绝对禁止他们看电视。
而是说,我们要对孩子看电视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限制、
减少电视的消极作用。为此,家长们应当做到:

第一,要有选择地让他们看内容适宜的电视,不能由他们的性,什么内
容的电视都看。

第二,要限制时间,有所节制,不可看得过多,时间过长。

第三,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并且能根据电视的内容和情节,向
孩子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如故事表现什么主题思想,是怎么表现的,什么是
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引导孩子思考,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第四,配合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内容,引导他们利用看电视学到的知
识,得到的信息,看到的见闻,去加深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


第五,选择恰当的电视内容和孩子一起进行讨论,以便了解孩子的思想,
在与孩子交流看法的过程中,时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也会随之提高。社会的信息化,
应当说给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和机会;但
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当今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
重新把开放的社会给封闭起来,实行“信息垄断”。我们只能下功夫研究、
思考,如何引导孩子适应这个越来越信息化的社会。

卫玠之死给我们的启示——谈避免“捧杀”

我国晋朝时期,有一个5 岁的孩子,名叫卫玠。他天生长得出众的漂亮,
眉清目秀,肌肤白嫩,风神秀异,天真烂漫,十分惹人喜爱。

他的祖父卫玠,时为尚书,视小孙子为珍宝,逢人便夸赞不绝。祖父常
对人赞叹他说:“卫玠这孩子相貌真是与众不同。有这样一个漂亮绝顶的孙
子,真是我的造化!遗憾的是我年老了,恐怕不能亲眼看着他长大成人了!”
卫玠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长得也是一表人才,英姿飒爽,气度非凡,
在当时是人们公认的美男子。可他每次见到他的小外甥,却总是自叹不如,
说:“这孩子真像晶莹的珠玉一般!有他在我身边,我就显得太难看了。”
当然,有这样一小外甥,他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觉得身价百倍。他也常常对
别人说:“和卫玠一起出门,就像身旁放着一颗金灿灿的明珠,光彩夺目,
满目生辉,无比荣耀!”

卫玠出众的漂亮,远近风闻,传遍十里京城。他每次跟爷爷一起乘车出
门,都穿着新衣服,头上扎着两个像羊角一样的小髽髻(zhuāji),更显得
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走在大街上,人们都蜂拥着围拢过来,一睹为快,整
个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看到过卫玠的人,无不啧啧称慕道:“这孩子是漂亮
极了,真是名不虚传。那简直是白玉雕成的孩子!”

对于人们的围观和称赞,一开始卫玠还有点儿得意洋洋,自我陶醉、后
来,每次出门都是前呼后拥,连自由活动都不行了,弄得卫玠心里很腻烦,
他再也不敢出门了。但在家又无所事事。穷极无聊,心烦意乱。久而久之,
他精神日益忧郁、暴躁、痛苦,难以解脱。就这样,像住监狱似的,一直生
活了多年。在长期不堪忍受的精神折磨下,刚刚27 岁,卫玠就死去了。当时
人们在震惊、惋惜之后,都议论纷纷,说卫玠纯粹是被人们给“看死”的。

这个故事,很发人深省。卫玠出众的漂亮,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却
不幸早夭,而其原因恰恰是由于他长得太漂亮了。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要是在某一方面太突出了,太出众了,就难免面临着一个威胁——捧杀!
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实际上就是被“捧杀”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