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成功的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引领成功的智慧-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活奉献给你的精彩与你投入生活的诚实合法的精力成 正比。勤奋踏实地干吧,你的每一个梦想就会慢慢地实现!
  —廖岳华
  如果天上真的掉下馅饼来,只有先伸出手的人才能接着;如果外 面有出路可捡,只有起得早的人才能捡到。政治是勤劳人的政治,经 济是勤劳人的经济,同样,出路是勤劳人的出路。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理想,太多的追求,是什么促使理想成为现实 呢?惟一的法宝就是韦尔奇所说的那样,一定要让自己“动起来”,让 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跑起来”,只要坚持跑下去,就一定能跑到理想 的彼岸。
  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即人们走路的速度与成功有 关,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走路的速度也快。美国学者罗伯特? 列文对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步行速度进行调查,步行速度最快 的前7位依次是:爱尔兰、瑞士、荷兰、英国、德国、美国、日本。 香港排在第14位,台湾排在第18位,大陆居第24位。排在最后一 位的是巴西,有人说“在巴西的深处,一天才行进一公里,时间也停 止了步伐”。
  人们都羡慕幸运的人,也希望能遇上幸运之神,像约翰?洛克菲 勒,一位万灵油推销商的儿子,找到了一种真正给他带来名声和财富 的石油;像山姆?沃尔顿,一位在偏远小镇开杂货铺的人,居然发展 成为全球零售业大亨;像比尔?盖茨,一位中途退学的大学生创办一 家小软件公司,后来竟成为全球首富。尽管这些人原来大多是个穷光 蛋,但是,真正要成为成功的幸运儿,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这便是 “眼尖”、“手快”、“腿脚勤”。
  勤能补拙。古希腊神话中说有个神因犯了天条,被罚苦役,他要 不断地从山脚往山顶推石头,到了山顶石头又滚下来了,接着又推,周 而复始,以致无穷。开始时,还觉得自己倒霉,埋怨这埋怨那;后来, 他把石头推到山顶当做人生的乐趣,当做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过程。 就这样,他推过了春夏秋冬、蓝天白云,越推越快乐,终于感动了上 帝,于是,他被召回天庭,成为得到上帝青睐的幸运儿。
  出路,从来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苦苦修炼而成的。正如 美国“焦炭大王”弗里克所说:“成功没有秘诀,只是需要努力奋斗, 并为你所做的事献出所有的时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世上一切成功者的出路,无不是依靠勤劳的双脚走出来的。他们 大都要经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汗水。威尔逊 当选美国副总统后,在一次大会上,用自己年轻时的一段亲身经历深 刻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我在10岁时就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 受一个月的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苦工作之后,我得到了1头 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从出生一直到 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美元,每个美分都是 经过精心算计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 上行走是什么样痛苦的感觉……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 我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 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缕阳光出现之前起床,一直辛勤 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 之后,我获得了6美元的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 数目啊!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 的月亮一样。

  第54节:通天大道走着瞧(5)

  在这些岁月里,我很珍惜时间,就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 住了零星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流走。在21岁 以前,我利用零星的时间,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靠打拼,类似的道理大书小书都讲烂
  了。但这里还是要讲一个我们身边的故事:
  南京有位已退休的辅导员,在家赋闲,经济拮据,为补贴家 用,她选择了代理学生报刊的销售。两年以后,她的年销售收入 达到200万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业绩!因学生报刊市场白热化 的竞争,就连“正规军”也无法取得如此业绩。我为之惊叹,专 程拜访了她:
  —“请问有什么秘诀?”
  —秘诀就是“跑”。马不停蹄地跑,不厌其烦地跑,从这所 学校跑到那所学校,从年初跑到年底,从早晨六点出门跑到晚上 十二点才“跑”回家。为此,她还出示了随身携带的“两双鞋”, 一双为平跟鞋,一双为高跟鞋。
  —“为何要带一高一平的两双鞋?”
  “出家门在路上跑就穿平跟鞋,跑得快,一天可以跑更多的单 位,脚也舒服;快进校门时便换上高跟鞋,因要见老师、要见学 生,人还是要讲究点‘模样’,他人的感觉也会好一点。”
  她就是这么“跑”,结果“跑”成了学生报刊的“销售大王”。
  出路是跑出来的,是奋斗出来的。如果像古人说的饼子挂在脖子 上却被活活饿死的懒汉那样,手都懒得动一下。这样的人,即便出路 就在脚下,懒得动脚,是永远不会有出路的。
  现代社会,机会多如牛毛,前景灿烂美好,对此,心理学家罗伯 特?科利尔充满信心地告诫年轻人:“不要找一些愚蠢的借口,比如说, 你没有机会,没有人帮助你,没有人吹棒你,没有人拉你一把,没人 让你变得重要,没人告诉你出路何在。如果你有潜力,如果你真的称
  职,你就会在找不到路的时候开创出一条路来。”的确,出路,取决于 创造、取决于奋斗。惟有锲而不舍地奋斗,才能打开辉煌的出路之门。
  出路,总是垂青于不知疲倦的双脚!
  画蛇添足—政府要干新鲜事。如何激活出 路?当务之急政府要用大手笔推进两件事:一是推进“出路教 育”;二是推进“走出去”战略,在中国的和平崛起中赢得大 出路!
  东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即使不是万能的,也是强大的。
  —申子题记
  尽管我们豪情满怀地倡导大气大成,尽管我们对未来的通天大道 充满信心,我们也充分相信天下每一个人都会铆足劲行动起来,去打 拼人生辉煌的出路。但是,当我们把人生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系统地 思考后,发现还是缺乏一种力量,于是又不得不把政府扯进来,要政 府支一把力。
  应该承认,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广 阔舞台,开辟了亘古未有的康庄大道。但是,发展,必然带来发展的 问题,社会发展不断升级,人们对出路的要求也不断升级,由此产生 对出路的迷茫与焦虑问题也在升级。
  如何面对转型期人人关注的出路问题?从战略的高度,当务之急 政府要用大手笔推进两件事:
  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推进“出路教育”。
  当今令人困惑的出路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式教育造成的,是应试教育的负面性对社会的一种报应。“为分数而拼命”的应试教育必 然造成教育与社会两张皮、教育与人的出路相脱节,当依靠“神圣的 分数”过日子的学子们走向社会时,发现这些“分数”并不能换取“真 金白银”,甚至连面包都换不了时,必然引发严重的出路问题。 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教育方式。
  求学,不论怀着什么目的,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上找到 自己的出路。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为人的出路服务的,这是国际经验,也 是所有为父母者的期盼。因此,应该理直气壮地推出“出路教育”。

  第55节:通天大道走着瞧(6)

  出路教育不是设一堂出路课,也不是开设一个出路专业,而是应 作为一种“大思路”、“大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从根本上解决教 育与社会、教育与出路“两张皮”的问题。让出路主导教育,教育服 务出路。
  出路主导教育,围绕出路抓教育,一切教育方式与方法都是为了 成就学生的出路。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明白自己的出路在哪里?找到这 条出路需要什么条件,需要什么知识和能力?有的放矢实施教育。
  出路教育的方式是兼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长,把应试教育与 素质教育作为出路教育的“两根拐杖”,为了孩子的出路,该“应试的” 就应试,该“素质的”就素质。具体说:
  出路教育的内容是开放的——教育百花齐放,尤其要大力发展兴 趣教育、特长教育和创业教育。围绕个性化的出路定位选择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应该五花八门。国际“桌球大王”丁俊辉的父母就是出路教 育的先知先觉者,他们认定自家的小丁能在桌球上找到出路,就让孩 子连小学也没读完,便放弃学业,倾家荡产地引导孩子打桌球,果然, 在桌球上找到了一条大出路。
  出路教育的方式是开放的——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家中 三代小学生”,而且都有大出息。他不是不重视教育,他是在家中有的 放矢地搞出路教育,孩子今后干什么就学什么,有了出路何必上大学?
  郑家第一代小学生郑洪升,1932年出生,最高学历为五年私塾, 但他靠自学成为华北军政大学的哲学教员,创造了小学生教大学生 的记录;
  郑家第二代小学生郑渊洁,1955年出生,顶级学历为小学四 年级,靠自学成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 舒克、贝塔等一系列儿童喜欢的童话形象;
  郑家第三代小学生郑亚旗,1983年出生,因不堪忍受应试教 育,小学毕业在家接受父亲教育,靠自学成为北京某著名网络媒 体的技术总监。
  郑家三代从内心里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而现代学校 教育最误人子弟,对出路帮助不大。他们还商定,争取第四代 拿到大学文凭,在拿到文凭的那一天,前三代人6只手合力将 那文凭缓慢地撕得粉碎,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她):“孩子, 你爷爷的爸爸和爷爷还有爸爸撕的只是一张普通的纸。从零开 始吧,一直自学到死。人的毕业证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证书。 无人能看到自己的毕业证书。凡是以为自己看到了自己毕业证 书的人,活着时,已经死了。不自学,毋宁死。”
  从中国到外国,从大老板到小老板,他们在起步时大多属于“三 无人员”,即无高学历、无“靠山”、无资金,但为什么能成功?因为 他们一般都有“三善”特征,即“善思”、“善悟”、“善拍板”。这种“三
  善”的本事是如何历练出来的?因为他们很少受学校禁锢,很少受书 本束缚,长年在社会这一博大的人生舞台上搏击,久久为功,于是,也 便练就了这种“三善”的本事。
  因此,无论如何,教育不能封闭,必须与社会发生密切的互动,教 育必须深入社会实践,真正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悟”出智慧来,历 练出打拼出路的本事来。
  说到底,出路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推进创业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改 变“高考指挥棒”,真正让大学教育与创业密切互动。大学是彻底开放 的,大学生随时可以中断学业去创业,工作之后需要提高再回校学习, 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上大学绝不是目的,而是赢得出路、升级出路 的“加油站”,年轻时可与某所大学达成契约,需要学习时,随时进这 所大学去“充电”、“加油”,有了一定本事就离开学校到出路上去“跑”, 然后又“加油”,如此不断循环,直至老了,不需再“加油”,也不要 再找出路了,然后根据单科学习证明和工作业绩,再到年轻时达成“约 定”的大学申请文凭,所在大学核准后,在烫金的、金光闪闪的文凭 上写上——该同志一生学了什么、创了什么业、打造了什么出路!因 此,高学历文凭也是一生出路的记载,获得它时,便是对一生的打拼 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56节:通天大道走着瞧(7)

  出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也不会从地下突然冒出来,它是人与社会反复磨合的结果,而教育是其磨合的润滑剂。如果每年400多万大 学生6月30日毕业,7月1日就要找到出路,这本身就是计划经济时 代造成的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大学不仅是个人出路的“加油站”,更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就业创业
  “蓄水池”。它犹如一座巨型水库,应该向社会细水长流,即天天有人进, 天天有人出,如果让水库里的水在统一的一天如山洪暴发般地倾泄出 来,岂能不决堤?岂不给社会带来恐惧性的后果?而出路教育,把教育 和人的出路当做一个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