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照的陷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婚纱照的陷阱-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汇率固定,等于国内资产可通过香港股市化腐朽为神奇地变成外汇,具有这种可以协助国内经改的汇率机制,香港能够享受有‘五十年不变’的一项要素”,总之,“维持七点八兑一美元,虽对民生不利,却政治正确,这点经济代价香港人要承受”。现在,笔者要问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就一定是香港经济不振的万恶之源吗?目前港元汇率高估了吗?在市场运作的条件下,交易一方永远获利,另一方永远受损,何以可能?    
    一般来说,汇率是国家多元化货币间互相兑换的价格,汇率制度则是这种价格得以实现的制度安排。固定汇率制度和完全自由的汇率制度就是整个汇率制度集合中的两个极端。至于哪国采取哪一种汇率制度当然是根据该国的约束条件而定,并非个人想当然而成。特别是从国际金融学的观点来看,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如何选择汇率制度都得面对“三元悖论”(trilemma)。这里所谓的“三元悖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典性论述,它是指,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将面临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者之间的明显冲突。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下列3项目标中的两项:完全的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例如,在1944~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的流动性却受到严格限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的流动性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性不复存在。目前的香港则选择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性,则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中国则是选择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放弃了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    
    这就表明,任何汇率制度的选择并非是十全十美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到底选择哪种汇率制度当然在于该地的约束条件。同样,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虽然有稳定汇率的好处,但它本身存在缺陷。因为,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失去了调节本港经济货币政策的自立权,而且由于汇率本身的不可调节性,从而大大降低了香港应付外来冲击的能力,一旦有投机者狙击港元就可能给香港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取消联系汇率,在现在香港的约束条件下,可能给香港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再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香港汇率制度的演变,除早期1845~1934年的银本位制之外,基本上是货币发行局的制度安排。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汇率制度为英镑汇兑本位制。在这一制度下,香港的银行票据须有百分之百的英镑支持,而港币可按固定汇率兑换成英镑。以后,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港元一直钉住英镑,直到1972年7月改为钉住美元。1974年11月到1983年10月香港采取浮动汇率制。1983年10月15日,香港采用美元联系汇率制。这一制度其实质是回复到了原先英镑汇兑本位制。它实际上仍是货币局制度的一种变体,只不过没有官方的货币局而只有外汇基金,并且港元的发行由少数授权银行进行。从香港汇率制度的演进可以看到,一直以来,香港基本上采取的是固定的联系汇率制度,只不过联系本位不同(或银、或英镑、或美元)。香港以往经济的成功尽管谈不上完全是由于采取某种汇率制度的结果,但相应的汇率制度对香港经济繁荣的作用应该是不可抹杀的。更何况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1880~1914)也是实行一种固定的汇率制度,而这个时期则是世界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香港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并不一定是一种最差的选择,也不是个人政治目的的需要所为,更不是整个社会经济不振的万恶之源,而只是香港经济发展使然。    
    还有,目前港元汇率高估了吗?英国达尔文大学的张志超教授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的联系汇率制度下,如果一种货币高估,这种货币就容易遭受到国际投机者的攻击。特别是这种货币如果长期高估的话,那么它对该国经济会造成灾难性影响,最后一定会导致这种联系汇率制度的崩溃。张志超教授根据蒙代尔实际均衡汇率理论,利用约翰逊技术,对港币进行了协整分析,以确证在香港的基本经济因素与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关系。他发现,在考察期间(1983~1998),港元在联系汇率初期是低估的。1985年后接近于均衡。直到1993年,港元在总体上是温和低估的。1993年后港元出现高估,并持续了约两年。之后,港元回复到过去的常态,以较小的幅度围绕着均衡而波动。在此期间,港元高估幅度不大,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事实上,就整个考察期而论,若将港元高估与低估时期平均,港元是略为低估的。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港元已从高估状态向下跌落,处于回归均衡的过程中。这种状况对港元抵御亚洲金融风暴有支持作用。由于港元在1993~1995年间出现过较大的高估,以后虽然从高点下调,但仍有高估现象。因此,亚洲金融风暴后,国际投机者对港元的投资攻击,并非完全没有经济依据。香港的幸运之处,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港元从高估状态下调。如果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港元正处于长期高估之中,那么香港受金融冲击就会更加严重。    
    张志超教授的研究还发现,港币的调节速度较快,港币对实际均衡汇率的偏离,一般可在约5年半的时间内得以纠正。这也就避免了港币实际汇率出现长期高估或低估的状态。鉴于港币名义汇率不能变动,港币的纠错过程明显来自于实体经济。或者说是由于香港实体经济能够灵活地进行调节。这可能正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得以存续的关键。当然,香港经济调节的灵活性,固然与香港有成熟而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有关,也与中国内地为香港经济的调节提供了资源重组的广阔腹地有关。因此,只要香港的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保持其灵活性,只要中国内地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那么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就得以存续下去。总之,张志超教授实证研究表明,港币基本上没有高估,这就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得以存续下去的根本所在,而林行止先生凭直觉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指责是情感多于理性,笔者是不敢苟同的。    
    还有,林行止先生批评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仅是单向地为中国经济服务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尽管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或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但政府对市场的影响与作用并不能说市场运作机理的丧失。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中国内地,市场运作仍然占主导的地位。而在自由的市场中,人们的交易就是互利而为的。一方永远获利,一方永远受损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特别是在香港,这种情况更为自然。因此,中国内地通过香港金融市场是融集到了几千亿元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是推动中国经济改革最大的动力,但这同时也繁荣了香港的金融市场。平心而论,香港的金融市场如果没有中国内地因素的介入,就不可能出现近10多年来的超常的繁荣景象。笔者曾多次撰文指出,中国因素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也是香港经济繁荣昌盛的动力。香港带动了中国内地向世界开放;并走上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繁荣。因此,把联系汇率制度之缺陷强加于任志刚身上是不公平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续完全是香港经济的使然,并非是个人偏好之结果。    
    (2001年6月)


第五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金融第85节 美元贬值对香港有多大影响

    进入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汇率出现了全面贬值的趋势。5月28日,美元兑欧元的汇率跌至近16个月来的最低点,美元兑日元的汇率跌至6个月最低点,美元兑英镑的汇率跌至7个月最低点。可能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元兑瑞士法郎的汇率跌至29个月最低水平。美元兑许多种主要货币(如澳元、新西兰元和加拿大元)的汇率也大幅下挫。一时间,美元贬值的问题又成了国际上最关注的热点。对于美元贬值未来趋势如何,人们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人们基本上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不稳、贸易赤字增大、财政赤字重现,以及股市动荡不定、持续下滑,导致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投资者纷纷从美国股市、债市撤资转而投向欧洲和亚洲市场,这些是造成近期美元汇率出现一定程度下跌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自从美国经济减速并最终滑向衰退以来,强势美元与其经济基本面的不对称性早就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去年的“9·11”事件后,美元虽然在西方各大中央银行的联合干预下仍然保持了强势,但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汇率高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元汇率至少被高估了25%~30%)所蕴含的汇率风险也越来越大。近来美元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可以说是高估的美元汇率开始向其合理内在价值的理性回归。因此,这次美元的整体性贬值并非是日本、欧元区经济已经实质性地超越了美国,也不是世界经济放缓的局面已得到根本的改观,而主要是经济运行周期性差异所造成的,是美元的结构性贬值。现在我们要问的是,美元的结构性贬值对香港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它有利于香港经济从目前的不景气中走出来吗?香港经济应该如何在这次美元贬值的良机中调整?等等。    
    从最近的情况来看,美元贬值被看做是港股的利好信号。事实上;港股在过去一个月并没有跟随美股走势下跌;这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经济正逐步好转;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元弱势导致部分资金流出美元区;因此,尽管近期美股跌势不止;但只对港股构成心理上的影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认为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下降,港元也将随之贬值,而港元的贬值是有利于香港摆脱几年来通货紧缩的困境的。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香港的大部分贸易和消费品进口都是来源于内地,而内地的人民币也是与美元挂钩的。美元贬值,人民币也会随之贬值。而这就使美元对日元和欧元汇率下降时,由于香港大多数经济活动都与内地有关,因此对港元的汇率也不会产生多少影响。这就是说,港元贬值可以减轻通货紧缩的压力但不会引起香港价格水平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美元贬值对香港物价水平提高及降低资本实际成本产生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它可能通过增强内地产品的竞争力而让香港间接受益。摩根斯坦利的货币经济学小组预测表明,到2003年末,美元对欧元和对日元的汇率将会下降15%。对日本和欧洲公司而言,这将再次使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所提供产品的生产成本便宜15%,这不仅会迅速增加中国对日本及欧洲这些国家的出口,而且激励中国对其制造业的重新部署。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既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国。日本企业为了降低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日本民众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人民币的贬值则能为日本提供这些产品最好的生产基地。同时随着人民币的贬值,东南亚各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就会进一步减弱。而且这种情况不仅在日本发生,在欧洲也会如此。这样一个价格相对优势的中国制造业市场也就会迅速地发展。    
    香港也就能够从这种全球制造业的加速重组中获益,同时也能获得从事中国转口贸易和提供专业服务(金融、法律、中介服务等)发展的良机。可以说,尽管中国入世后,香港无法再享受以往那种垄断国内贸易投资“窗口”的优势,但是随着中国这块馅饼做大,香港在内地迅速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市场份额足以使香港的经济发展重新起飞。香港的竞争力优势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强。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受1997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的货币早已贬值不少,这对与美元挂钩的港元与人民币来说,其出口的竞争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减弱,如果不是内地市场的劳动力成本及其他一些要素成本较低,这对内地产品出口影响肯定会较大。但是,这次随美元贬值的港元与人民币贬值,与内地产品出口同构的韩国、台湾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可能受到不少冲击,这就使得香港与中国内地的产品在世界其他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可见,尽管美元的贬值会增加外国资本的流入、减弱香港目前的通货紧缩及吸引欧洲和日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